吳軍勇 李倬 陳景來 仇卓然 屠俊男
(金華市科技人才與創新服務中心 浙江金華 321017)
如今,信創產業在如今新時期工業發展和基礎建設以及運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芯片的整體水平是體現一個地區制造業發展水準的關鍵因素。2019年8月,浙江金華市人民政府與龍芯中科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建設浙江省龍芯智慧產業園。在引進龍芯中科后,智慧產業園依托其龍芯在國內的主導地位,吸引芯片上下游配套企業在金華地區集聚發展,致力在省內打造一個新的千億級信息產業集群。經過2年的建設,金華信創產業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在本地初步形成了圍繞龍芯CPU的產業集聚,在省內甚至國內形成了一定影響力。基于成果導向來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建設與實踐,強化信息技術的作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信創產業高質量發展[1]。
目前,產業園內部形成了包括龍芯CPU、同方整機和神碼系統集成3個主要環節的產業鏈中堅環節。龍芯金華子公司已在金華開展產業生態的建設、龍芯CPU的篩選測試、五金電子解決方案開發等業務。下屬浙江力積存儲有限公司正式落地運行,今年產值將達5億元以上。下一步將繼續引進硬盤控制芯片企業,以及打印機、金融終端、醫療終端等企業,并逐步形成以龍芯CPU配套的軟硬件核心產品企業的集聚。2021年,園區產值近30億元,2022年有望突破100億元。
在物聯網領域,龍芯金華子公司結合金華當地五金產業,主動與當地企業對接,自主開發了多款智能門鎖、跑步機、電動自行車、智慧路燈、物聯網安全平臺等具有金華特色的相關產品,全年銷售芯片50萬顆左右,并帶動了園區內一批生產貼片企業和物聯網解決方案企業的銷售。在信創行業試點方面,金華子公司與通信業、銀行業、教育部門緊密配合,在全國率先完成首個移動營業廳、銀行機具的整體替代,在全省完成首個教育試點,配合教育學院完成了金華小學信創計算機課程的教材編制。
作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信息技術正不斷滲透入工業發展和經濟發展的格局中,關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2]。我國的信創工程中,CPU的研發生產受制于人,因其對國外指令系統的依賴程度很高。但如果采用國外的指令系統來研制我國的CPU,就好比在別人建造好的基石上,用不同的方式以及材料造房子,哪怕最后成型了也會隨風而倒,其中,指令系統就是軟件生態的地基。2020年,龍芯公司基于常年的CPU研制和信息技術生態積累,推出了LoongArch(簡稱LA)龍芯自主指令系統架構,該系統架構具有自主、先進、兼容等特點。目前,基于此架構的3A5000通用CPU已經成功流片,性能接近市場主流CPU水平。未來將在信創市場上,逐步取代部分國際CPU。
截至2021年年底,已經連續2年在金華成功舉辦了國家級信創會議,并通過成果分享、主旨演講、新品發布、現場觀摩等環節,全方面向全國展示金華的信創成果。特別是通信、金融及教育3個領域的試點成果,得到中辦、工信部及浙江省委機要局和全國其他省市地區的大力肯定。全面推動了14 500套終端替代任務,并在山西省召開的信創大會上,作為浙江信創工作的典型,得到了信創工委會的表揚,并將“金華模式”向全國進行了宣傳推介。
對于信創產業而言,首要的合作對象便是當地黨政機關領域。在龍芯打開金華市場“一扇門”的同時,也暴露出了一些弊端,例如,除黨政領域終端替代外,缺乏對其他領域的市場扶持力度。黨政終端代替工作是信創產業的“小市場”,單一的黨政終端代替市場無法將信創產業做大做強,并很難保證產業的良性發展。目前,針對龍芯產業園的相關政策過多側重于招商引資,缺乏相關的市場引導政策。
工業場景從基礎研發到市級應用的實施鏈較長,包括其中小試、中試環節,再到后期的成果轉化,系統性的應用才是芯片產業發展的長遠之計。如今,我國的芯片產業的研發設計環節與后期的終端環節存在不適配的問題,其中一個原因是企業根據客戶需求定制的芯片,存在脫節情況;另一個原因是國內企業以往采購的是進口芯片,性能更加穩定,反之,對于采納國產芯片的意愿不足。
從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到銷售自有品牌IC的IDM(半導體垂直整合型公司)轉型期間,多數芯片企業尚處在前中期[3]。據了解,如今工業芯片企業多會選擇IDM模式用以初期發展,不過由于其具有“低小散”的特點,產品質量并不如國外的高。由此可見,國內缺少的是IDM相關運行經驗,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芯片企業都將面臨這樣的尷尬問題,較難提升工業芯片的差異化品質和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
目前,國內工業芯片的研發水平與部分國家相比差距較大。其中,在共性的問題技術攻關方面,缺乏國家層面的頂層政策扶持及意見,目前,國內的研發資源相對分散和低效、共性技術研發主體缺位等諸多問題,這導致了我國工業芯片對制造業發展的支撐力不足,進一步削弱了我國在工業高質量發展上的競爭力。我國設計驗證相對薄弱,多數測試還是停留在實驗室階段,采用電學檢測技術驗證樣品是否實現預定的設計功能,在通過了設計驗證后,芯片才能開始批量生產[4]。
近年來,全國各地的信創產業基地、信創產業聯盟、信創適配中心等機構大批量出現。對于正在構建和發展的新信創生態,人才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信創產業能否長足發展的關鍵因素。信創人才是高端人才,缺乏此類高端人才不僅困擾著相關產品的消費者,也同樣困擾著手持信創理念的服務商。為此,只有引進、培育信創產業的高端人才,信息技術的新生態和產業才會加快發展的步伐。
在如今經濟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為重點領域,搶先抓住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5]。以金華為例,以龍芯產業園為核心出臺集聚地方特色的指導意見,形成產業合力。結合傳統優勢軟件生態,形成全方位的產業布局和應用推廣態勢。將信創國產化推向行業以及民生領域,由各行業主管部門牽頭,不斷擴大應用范圍,招引各行業的優秀企業來金華發展,并最終形成可持續的、健康的產業發展。抓緊長三角一體化、金義一體化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與政府共同推動“萬畝千億”信創產業平臺建設,形成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有機銜接,促使龍芯智慧產業園健康良性發展。并在區域內形成自主信息產業鏈條、營造自主信息產業生態,保障國家網絡和信息安全,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和產業生態做出積極的嘗試。
緊緊圍繞本地優勢產業優勢為基礎,以金華為例,將五金電子、物聯網、工業視為抓手,牽引金華地區制造業高質量轉型升級,打造全球先進智能設備制造業基地。著眼于行業優勢,不斷完善和交通、電力及建設部門的聯動體系,加強建設與各大行業及芯片上游供應企業的協同聯動合作機制。再如,基于龍芯技術體系開展“信創云”建設,由此為基礎高質量推動數字化改革,并針對金華市及各區縣的智慧城市、數字鄉村、未來社區、智慧園區等項目,選用基于龍芯技術體系的國產化軟硬件設備,最終形成國產化樣板工程。
重視基礎研究,鼓勵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支撐力是工業化和信息化時代,經濟發展水平的體現,信息化越充分,其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科技支撐力量,兩者是相互依托和促進的關系[6]。要更為重視跟工業芯片相關的上下游企業的合作,特別是工藝開發等,針對其相關的實際需求開展協同技術攻關,在芯片產業的重點產品領域進行研發合作,達成國內特有的“IDM模式”,提升國內芯片企業高端化的進程和速度。杜絕芯片造假行為,杜絕騙取國家資金的行為。立足當下的新形勢,在有前瞻性、有發展前景的主流技術上發力,鼓勵技術創新,加強創新合作。
誠如金華龍芯智慧產業園的正式落地,近3年來,全國各地的信創產業開始鋪開。那么,未來的國內芯片行業如何才能在同質化的競爭中取得一席之地?一方面,政府部門要加強指導學習,從芯片企業的基礎研究開始進行政策支持,從頂層方面出臺一些政策,促進芯片產業長遠發展;另一方面,還要進行產業市場的引導,為本地的芯片產業提供合力的創新場景和市場機遇。當然,對于芯片企業本身,除了滿足關注用戶需求之外,還需要建立健全人才培養機制。另外,需要進一步規范市場運作、加大科研投入、打磨芯片質量,同時培養引進更多的上下游配套企業,形成穩定的供給系統,讓整個創新生態更加穩固健康。
想要信創產業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建設好良好的生態環境至關重要,其中,首要解決的便是兼容性和遷移成本問題。一方面,兼容性問題如果得到及時解決后,在本地的信創產業中遍會形成供應鏈閉環,促進產生良好的信創生態;另一方面,數據遷移又成為了信創生態是否可以完善的重要影響因素。目前,我國不少地區的芯片生產已成規模,初期的良性生態已經建立。接下來應把重心放在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及優化上才是關鍵,將更多的科研成分融入芯片企業,建立企業研究院,大規模開展可行有效的研發行為,促進“研發—生產—回報”的良性循環。
近年來,網絡安全的重要性越發凸顯,芯片生產的成熟度對此至關重要。在這期間,“自主可控”4個字成為了一個突破口,同時,自主可控與開放之間的關系一直是關注焦點。如金華龍芯智慧產業園,以其為龍頭,構建的信創創新生態正源源不斷支撐著內部循環。由此可見,在供應鏈的構建期間,應盡量選擇可靠、安全的信息技術協同合作,并以往擺脫單一來源的困境,在國內重新構建一個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新的信創產業生態[7]。自主可控方面是我國現在面臨的主要“短板”,其中,又以芯片和基礎軟件為短板中的痛點,在今后的一段時間,認清自主可控的主要矛盾,以問題為導向,妥善解決問題,將矛盾成果化解為國際話語權。
提升自身的硬實力是掌控市場的前提,以包容的心態,有效結合市場吸引力、技術硬實力及文化軟實力。在信創方面,我國的市場體量巨大,基本涵蓋了各大基礎設備上,從信息技術上產生的化學變化,會成為拉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支撐。在此,國內的信創可以摒棄他見,與國際相關產業一起構建新的行業生態,強強聯合,合作共贏。從國外吸收領先的經驗,學習、改造,挖掘一個適合自身發展的新路子,這樣才能直接、有效地提升自身硬實力。技術的兼容性、打造完整生態鏈兩個方面,也是今后要思考的問題。這就意味著有信創產業的地區甚至是國家層面,需要研發出符合國際標準,同時,又具不可替代的高水準高科技產品。
信創屬于新興產業,相關領域的專業及人才缺乏。高校的人才培養要與新興產業人才需求相結合,打通專業領域內的合作壁壘,由此可以在高校與產業之間源源不斷輸送培養人才。目前,我國對信創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廠商和主管單位參與教學計劃,進行產品的培訓和適配指導。今后,信創產業的發展需要更多的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進來,共同進行產學研的合作。未來,信創人才培育或可以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為契機,聯合高校,共同探索具有特色化、本土化、服務性更強的核心人才產教融合培養路徑,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信創產業解決的是安全問題,將信創基礎設施變成我國自己掌握、研究、生產、銷售;同時,信創這個新興產業在推動我國信息技術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征程中,助力信息技術創新及提升企業在行業內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