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南宋書院的社會教化及其基本特質

2022-03-24 23:49:08
史志學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學校

陳 浩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歷史與文化研究院 北京 100875)

一、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并非與生俱來

教化是儒學的一個核心理念,也是儒家始終追求的一種事業。關于“教化”的涵義,古今學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按照宋人的解釋,“凡以道業誨人謂之教,躬行于上風動于下謂之化”(南宋毛晃增注,毛居正校勘重增《增修互注禮部韻略》),所謂“教化”就是施教者通過言傳身教向受教者施加道德影響,最終達到端正風氣的一種活動。現代來自西方話語體系中的“教育”側重知識的獲取,而傳統儒家語境中的“教化”更多指向人的內在德性的生成。錢穆就曾指出:“中國古代不言教育,而常言教化……孔門四科首德行,德本于性,則人而通天,由人文而重歸自然。此乃中國文化教育一項重大目標所在。”[1]錢穆.晚學盲言[M].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P439)自《學記》提出“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的理念以來,后世儒家皆以設學作為推行教化的重要手段,以期達到化民成俗的理想社會秩序。《學記》所言“家有塾,黨有庠,術有序,國有學”的“三代之學”也就成為后世儒家設學的理想參照[2]孫杰.三代之學:中國古代理想學校教育的模型及其衍化[J].教育史研究,2021,3(03).(P111)。董仲舒倡議設置太學之時就講:“立太學以教于國,設庠序以化于邑,漸民以仁,摩民以誼,節民以禮,其刑罰甚輕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習俗美也。”[1](漢)班固.漢書·董仲舒傳[M].中華書局,1973.(P2495)董仲舒將太學視作“賢士之所關”與“教化之本原”,意味著儒家理想中的學校并不僅限于“養士”,更在追求學校發揮“化民”的社會功能,將儒家的人倫道德觀念影響至全體社會成員。僅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儒家所講“教化”實為一種“社會教化”,而學校則為推行社會教化的一種平臺。

書院肇始于唐,興盛于宋,歷經元明時期的發展,及至清代形成普及之勢。作為古代學校系統之外的一種教育機構,書院集講學、藏書、祭祀三大事業于一體,具有多種社會文化功能。隨著書院史研究的深入,特別是社會史、文化史研究視野的拓展,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日漸受到關注。有的學者認為:“社會教化是維系社會秩序、傳承思想觀念的重要途徑,也是中國古代書院的基本功能。”[2]于祥成.論清代湖南鄉村書院的社會教化[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2(04).(P128)也有學者提出:“倡明教化是書院教育最為獨特的地方。”[3]朱人求.南宋書院教化與道學社會化適應——以朱熹為中心的分析[J].孔子研究,2010,(02).(P75)其實,古人亦認可書院具有社會教化的功能。宋元之際的王應麟曾講:“古者鄉有庠,黨有序,閭有塾,里居有父師少師之教,是以道德一而禮義明。書院之設,意猶近古。”[4](宋)王應麟撰;張驍飛校.四明文獻集(外二種)·重建慈湖書院記[M].中華書局,2010.(P30)在他看來,書院的意蘊頗似三代之學,其價值在于實現“道德一而禮義明”的教化境界。明代學者李東陽也說:“書院之作,乃古庠序之遺制。宋之初,學校未立,故盛行于時。今雖建學置師遍于天下,無俟乎其他,而前賢往跡,風教之所關,亦不容廢。”[5](明)李東陽撰;周寅賓校.李東陽集(第三卷)·衡山縣重建文定書院記[M].岳麓書社,1985.(P992)類似的說法在古人關于書院的論述中還有很多,都以三代之學作為參照來論證書院的教化價值。曾有學者據此提出:“社會教化是書院與生俱來的功能。”[6]肖永明,唐亞陽.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簡論[J].河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2,(04).(P37)不可否定社會教化是書院的重要功能,甚至在某些時期和某些地域,社會教化也是書院唯一的功能。只是,這種功能是否與生俱來,還需進行討論。

“與生俱來”涉及到書院起源的問題。學界較多引用清人袁枚的說法:“書院之名,起唐玄宗時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皆建于朝省,為修書之地,非士子肄業之所也。”[7](清)袁枚撰;王英志校.袁枚全集新編(第七冊)·書院[M].浙江古籍出版社,2018.(P275)雖經考證,書院之名并非源自官府書院,而是開元以前的民間書院[8]鄧洪波.中國書院史[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P1),但是,袁枚所謂麗正、集賢書院為官府藏書、修書機構的說法,表明書院與書存在天然的內在聯系。依據宋人“有垣墻者曰院”的界定,“書院”的本義便是設有圍墻而用來藏書的屋舍。即使起源自民間的書院,亦是由于藏書。隨著唐宋印刷技術的發展,書籍作為一種文化資源,開始在民間社會日漸積累。元代學者歐陽玄就曾指出:“唐宋之世,或因朝廷賜名士之書,或以故家積書之多,學者就其書之所在而讀之,因號為書院。”[9](元)歐陽玄撰;陳書良,劉娟校.歐陽玄集·貞文書院記[M].岳麓書社,2010.(P45)可以斷定,只有藏書是書院與生俱來的功能,其他功能都是書院發展過程中逐漸賦予的衍生功能。唐代官府書院最初只是圍繞藏書展開“校理典籍”的文化機構,民間書院則更多是士人圍繞藏書進行讀書治學的私人場所。無論源自哪端,都很難說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與生俱來。儒家以設學作為推行教化的手段,書院社會教化功能的發軔必然與書院成為一種教育機構有關。作為教育機構并有相應名稱的書院出現在五代時期[1]徐梓.元代書院研究[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P4),承認書院社會教化價值的有關記載也出現于五代。后唐時期,羅韜致仕后建書院授徒講學,后唐明宗賜額“匡山書院”予以表彰:“朕惟三代盛時,教化每由學校,《六經》散后,斯文尤托于士儒。故凡閭巷之書聲,實振國家之治體……遂爾還鄉,后學云從,館起匡山之下,民風日善,俗成東魯之區。”[2]李國鈞主編.中國書院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P29)

二、南宋理學主導下書院社會教化功能的彰顯

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成不變。隨著書院由官府藏書之地和私人讀書之所演化為一種授徒講學的教育機構,其社會教化功能也順勢產生。誠如李東陽所說宋初學校未立,書院得以興起,北宋確是書院發展的關鍵時期。不過,北宋初期先于學校率先興起的書院,更多起到替代學校的作用而發揮服務科舉的功能。后來名滿天下的岳麓書院,最初創辦動機也是“使里人有必葺之志,學者無將落之憂”[3](宋)王禹傅.潭州岳麓山書院記[M]//(清)歐陽厚均編.岳麓詩文鈔.岳麓書社,2009.(P551),滿足當地士人的求學需求,以期順利登科入仕。隨著北宋學校體系的確立,書院或改為學校,或廢棄停辦,開始陷入長達百年的沉寂。不可否認,北宋時期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已然存在,不過相較南宋而言,無論在書院普及程度還是書院自身追求方面,都尚未得到彰顯。南宋時期,理學大盛。理學各派致力于打造書院為講學明道的基地,書院發展呈現出興盛之勢。僅從數量來看,南宋書院總數已達442所[4]白新良.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M].天津大學出版社,1995.(P17),是北宋時期的6倍。南宋理學主導下的書院普遍摒棄科舉之學,自覺將宣明教化作為自身文化建構的努力方向,使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得到真正的彰顯。

1.南宋學校社會教化功能的式微。

歷經唐末五代的長期亂世,社會呈現出人倫道德失序的狀態。歐陽修指出:“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而天理幾乎其滅矣。”[5](宋)歐陽修撰;(宋)徐無黨注.新五代史·一行傳序[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P208)這種道德危機曾給宋初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刺激了他們重建國家和思想秩序的想法[6]葛兆光.中國思想史(第二卷)[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3.(P179)。重建思想秩序需要學校的支撐,歐陽修就將這種人倫道德失序歸咎于學校荒廢,即其所謂“學校廢,而禮義衰,風俗墮壞”。宋初政局未定,官方無暇也無力興學,只是大力推進科舉,通過增加取士名額、提高錄取待遇、完善考試程序等多種路徑網羅治術人才。隨著慶歷、熙寧、崇寧三次興學運動的推進,北宋各級學校體系逐漸確立。北宋興學作為政治改革的組成部分,旨在將體制內的學校打造為推行教化基地,以此應對世道人心的不安。主持慶歷興學的范仲淹主張:“先于都督之郡,復其學校之制……敦之以詩書禮樂,辨之以文行忠信”[1](宋)范仲淹撰;李勇先,王蓉貴校.范仲淹全集·上執政書[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2.(P210)。主持熙寧興學的王安石也認為:“古之取士皆本于學校,故道德一于上,習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為于世”[2](宋)王安石撰;唐武校.王文公文集(上冊)·乞改科條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P363)。需要注意的是,北宋造就人才、推廣教化的興學改革,始終與科舉改革結合。王安石就講:“一道德則修學校,欲修學校則貢舉法不可不變。”[3](元)馬臨端.文獻通考[M].中華書局,1986.(P293)北宋學校日漸成為服務于科舉取士的專門機構,甚至崇寧興學期間一度提出詔罷科舉, 取士悉歸學校的措施。學校與科舉結合滋生的弊病,使學校原本期冀的教化功能逐漸式微。

南宋時期書院興盛,很大程度上是在彌補北宋以來學校教化功能的式微。黃震指出:“古之所謂治者,導迪天理民彝,使各歸于理而已。自后世以簿書期會為治,典教之責,獨歸學校之官。至三舍法行,學校又一變為程文利祿之地,雖職教者,亦言不暇及于理。”[4](宋)黃震撰;張偉,何忠禮主編.黃震全集(第四冊)·送陳山長赴紫陽書院序[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P2384)在他看來,當時錯誤地將“簿書期會”的政令文書管理當成治世手段,又將負責教化的職責完全歸附于學校,而在學校與科舉結合的情形之中,學校愈發追求功名利祿,并不足以肩負導迪天理民彝的重任。學校與科舉的結合為廣大士人走上“學而優則仕”的道路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宋人所言“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集中代表了士人的普遍理想,但是同時“為官須作相,及第必爭先”的風氣又使讀書治學充溢著功利主義。誠如真德秀所言:“世遠教失,士知榮身而不知修身,知求利而不知求道。”[5](宋)真德秀撰;真西山先生集.龍山書院記[M].中華書局,1985.(P27)南宋儒者普遍認為,科舉之學已為“利誘俗學”,進行舉業知識授受的學校自然淪為“程文利祿之地”,其教化功能幾近喪失。朱熹在《衡州石鼓書院記》中講:“今郡縣之學官,置博士弟子員,皆未嘗考其德行道藝之素,其所受授,又皆世俗之書,進取之業,使人見利而不見義。士之有志于為己者,蓋羞言之。是以常欲別求燕閑清曠之地。”[6](宋)朱熹撰;郭齊,尹波校.朱熹集·重建衡州石鼓書院記[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P4123)朱熹表明,南宋時期的學校只講世俗之書,不顧德行道藝,在學校體系之外重建書院成為不得已的選擇。

2.南宋書院與理學的互動及融合。

唐宋之際的時代劇變導致社會普遍的價值混亂,儒學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在此情形之中,標榜“重建秩序”的新的儒學形態——理學沛然而興。理學依托“四書”體系重新闡發儒家心性之學和人倫道德學說,旨在復歸與重振以人倫為本位的儒學傳統[7]陳谷嘉.理學的興起和儒家人倫道德學說的回歸與振興[J].倫理學研究,2004,(03).(P25)。北宋理學前驅已經開始注意書院講學。孫復講學泰山,創立泰山書院,“以其道授弟子”[8](宋)石介撰;陳植鍔校.徂徠石先生文集·泰山書院記[M].中華書局,1984.(P223)。周敦頤創建的“濂溪書堂”更被視為“標志著書院與理學結合的開始”[9]李國鈞主編.中國書院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P91)。北宋滅亡造成的巨大心理刺激以及南宋半壁江山的社會政治現實,進一步強化了儒家的危機意識和經世自覺,標舉重建秩序旗幟的理學也在南宋時期步入了輝煌的境地。乾道以降,以東南三賢的崛起為標志,理學進入了流派紛紜的繁盛時期。南宋理學的發展呈現出與書院同步演進并良好互動的格局。各派理學大多依托于書院形成并壯大。“湖湘學派”的興起以碧泉書院為主要據點,承繼湖湘學統的張栻主教岳麓書院,繼續擴大了湖湘學派的規模與影響。呂祖謙主持麗澤書院,四方學子從而問學,以此聯結的“金華學派”逐漸凝聚起來。理學主流的“閩學”更與書院存在密切聯系,“夫道學始于濂溪而成于洛閩,自龜山辟書院以講學,于是白鹿、鵝湖相繼而起”[1](清)江藩.國朝宋學淵源記[M].中華書局,1983.(P180)。朱熹直接開創的考亭學派,便由朱熹所建考亭書院聚徒講學發展而來。當“閩學”蔚為大觀之時,陸九淵也以象山精舍為基地,凝聚為獨特的“心學”一派。

南宋書院推進理學走向繁盛的同時,理學各派的書院建設活動也使書院在沉寂百余年后步入發展的黃金時期,終使書院與理學完全形成了“形”“神”互依互存的關系。南宋儒者的書院運動,朱熹占據著重要位置,集理學之大成的朱熹同樣集書院建設之大成。學者考證,朱熹創建、修復、講學、撰記、題詞的書院共計40所,朱熹門人在其經行過化之處建立的書院也有27所[2]方彥壽.朱子書院與門人考[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P1-30)。其數量之多遠超同時代的其他儒者。不過,朱熹生前,理學始終是獨立于官方意識形態之外的一種自由學說,甚至由于其相對深刻的批判性,一度被官方斥為“偽學”。南宋后期,歷經“嘉定更化”至“端平更化”,理學才逐漸得到官方認可。南宋理宗親筆手書朱熹的《白鹿洞書院揭示》賜給太學,進而頒行天下學校,使其成為全國學校共同遵守的學規。此舉標志著承載理學精神的書院開始由邊緣走向中心。理宗由表彰理學而弘揚書院,極大刺激了理學各派的書院建設熱情。東南三賢的門生后學,大多以建設書院、光大師說為己任,書院與理學的融合趨于深化,官辦承載理學的書院也順勢而生。享有“規制最完備的南宋書院”美譽的明道書院,便是建康知府所建的官立府級書院,并且得到理宗的賜額。整個南宋時期建制于理宗一朝的書院數量最多。因此,掌教上蔡書院的王柏十分認可理學走向廟堂對書院發展的意義:“圣天子尊崇道統,表章正傳,學校之外,書院幾遍天下,何其盛哉!”[3](宋)王柏.上蔡書院講義[M]//陳谷嘉,鄧洪波主編.中國書院史資料(上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P230)書院為理學各派提供了“講道”“明道”“弘道”“傳道”的陣地,理學所追求的教化理念也由書院所承載和宣揚。

3.南宋書院對理學教化理念的承載。

理學本質上是一種人倫道德學說,其核心在于通過對“天理民彝”的闡釋和宣揚來構建符合“天理”的人倫本位社會。朱熹在呈南宋孝宗的奏札中集中表達了這種理念:“蓋三綱五常,天理民彝之大節,而治道之本根也。故圣人之治,為之教以明之。”[4](宋)朱熹撰;郭齊,尹波校.朱熹集·戊申延和奏劄一[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P532)朱熹表明,以“三綱五常”為核心的人倫道德準則正是建立理想社會秩序的根本,推廣這種準則的途徑就在“教以明之”。鑒于學校教化功能的喪失,南宋理學各派莫不以另建書院作為宣明教化的平臺。理學主導之下的書院,并不一味追求科舉仕途,而將宣揚教化作為書院的價值追求。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軍,修復白鹿洞書院。朱熹《白鹿洞書院揭示》確立的辦學方針,極能代表這種教化理念在書院之中的貫徹:“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1](宋)朱熹撰;郭齊,尹波校.朱熹集·白鹿洞書院揭示[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P3893)朱熹把宣揚儒家倫理綱常作為為學的價值追求,又將承擔“敬敷五教”職責的佐治教化人才作為書院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這也表明,南宋書院不僅強調書院內部士人的德性修養,塑造士人符合儒家價值理念的理想人格,還有一個推行教化的更高訴求。《白鹿洞書院揭示》將其表述為:“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

相較朱熹確立的宏大方針,呂祖謙則更注重在人倫道德理念的指導下在書院建立日用倫常規范。麗澤書院《乾道四年九月規約》規定:“凡預此集者,以孝弟忠信為本。其不順于父母,不友于兄弟,不睦于宗族,不誠于朋友,言行相反,文過飾非者,不在此位。”[2](宋)呂祖謙撰;黃靈庚主編.呂祖謙全集(第一冊)·乾道四年九月規約[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P359)《乾道五年規約》再次申明“以講求經旨,明理躬行為本”[3](宋)呂祖謙撰;黃靈庚主編.呂祖謙全集(第一冊)·乾道五年規約[M].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P360)。呂祖謙對書院士人的德性要求甚為嚴格,不僅把人倫道德作為書院擇生的首要條件,而且反復規勸書院士人提高德性修養。理學主導下的南宋書院基本上承載著南宋儒者的教化理念,這也決定了南宋書院實質上實施人倫道德本位的教育。隨著南宋書院發展規模的日益擴大,理學各派又志在利用書院闡釋和傳播理學論述的人倫道德思想,并且以人倫道德為本塑造書院士人的人格,培養書院士人推行教化的經世使命,書院的社會教化功能由此彰顯。甚至南宋儒者黃震斷言:“所謂天理民彝,如一發引千鈞之寄,獨賴諸儒之書院在耳。”[4](宋)黃震撰;張偉,何忠禮主編.黃震全集(第四冊)·送陳山長赴紫陽書院序[M].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P2384)在他看來,啟迪天理民彝,只有依賴書院,而書院也是承載這種社會教化意義的最佳載體。余英時曾指出:“新儒學的‘經世’在北宋表現為政治改革,南宋以后則日益轉向教化,尤以創建書院和社會講學為其最顯著的特色。由于這一轉變,新儒家倫理才逐漸深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5]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P510-511)依據其意,南宋時期,理學(新儒學)的經世方向轉向推進教化,創建書院成為這種轉向的突出特征,使得形而上的人倫道德原則進入百姓的生活世界成為可能。

三、南宋書院社會教化的特質:覺有先后,傳道濟民

乾道元年(1165)岳麓書院重建,張栻認為,建設書院的目的在于“蓋欲成就人才,以傳斯道而濟斯民也”[6](宋)張栻撰;鄧洪波校.張栻集·潭州重修岳麓書院記[M].岳麓書社,2017.(P572)。“濟民”的提出與岳麓書院的重建背景相關。據張栻講:“建安劉侯珙安撫湖南,既剔蠹夷奸,民俗安靖,則葺學校,訪儒雅,思有以振起之。湘人士合辭以書院請。”[6]此處“剔蠹夷奸”指劉珙在湖南平定的“民亂”。湖南官紳重建岳麓書院已然蘊含了平亂之后“安靖民俗”的本意。顯然,張栻將重建岳麓書院的社會教化意圖和盤托出。“傳道濟民”的理念很能概括南宋書院社會教化功能的特質:發揮書院培養人才的中介作用,將理學所倡之“道”傳至民間,以此達到化民成俗的目的。這種理念源自南宋理學對人性與教化的認識。按照張栻的解釋,“惟民之生,厥有常性,而不能以自達,故有賴于圣賢者出而開之”,建設書院的用意在于培養“圣賢”,從而開導百姓的倫常善性。朱熹也持類似的觀點:“人性皆善,而覺有先后,后覺者必效先覺之所為,乃可以明善而復其初也。”[1](宋)朱熹.四書集注[M].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P56)基于覺有先后的人性理解,朱熹提出“明德為本,新民為末”的大學教化理念,主張大學以士人修身明德為起點和根本,以導民向善為指向和延續。徐元杰為延平書院制定的學規將這種理念解釋得甚為直白:“故學校所以教養,皆仁者也,而后可以化不仁之民;皆君子也,然后可以勵小人之俗;皆孝悌務本者也,而后可以潛革其犯上作亂末流之弊。”[2](宋)徐元杰.延平郡學及書院諸學榜[M]//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三三六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P211)言下之意,書院通過培養“君子”來教化“小人”,以此達到“勵俗”“革弊”的理想社會秩序。“傳道濟民”這種以“先覺”化“后覺”的社會教化方式成為南宋書院社會教化的基本特質。

1.傳道:以“士”為對象的直接社會教化。

基于培養化民成俗的傳道人才的需要,南宋書院重在對士人首先進行人倫道德培養,不僅將涵養德性作為書院的辦學目標,而且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祭祀對象等方面都呈現出濃郁的道德主義傾向。首先,南宋書院的教學內容盡量摒棄理學所鄙夷的科舉俗學,也非漢唐儒學注重的考據訓詁,而是回歸儒家經典的道德內涵及其意義,最具典型的便是由承載三代政典的六經之學轉向闡發孔孟之道的四書之學。例如,延平書院的教學內容,“早上文公《四書》,輪日自為常程,先《大學》,次《論語》,次《孟子》,次《中庸》”,對待六經之書,則“隨其所已,取訓釋與經解參看”[2]。其次,南宋書院將知識教學作為完善士人德性修養的重要環節,旨在通過知識求索進行德性涵養,從而實現“道問學”與“尊德性”統一。朱熹在白鹿洞書院的教學中反復強調“格物致知”,教導諸生在“講明義理”之中“以修其身”。南宋書院日常教學活動,或升堂講說,或自主研習,或問難論辯,或從游會講,也多以德性內涵及如何涵養德性作為主題。陸九淵受朱熹之邀講學于白鹿洞書院時,所講內容便是《論語》“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一章,圍繞義利問題作了如何“切己關省”的系統闡發。最后,南宋書院重視士人的德性培養,目的在于使其達成對儒家人倫道德的認同、內化與踐行。為此,南宋書院格外強調圣賢理想人格的塑造,并且重視對圣賢的祭祀。南宋書院除了祭祀先圣孔子,立功、立德、立言的學派宗師或道德典范,漸成書院祭祀的主要對象。按照葉夢得所言,槐堂書院祭祀陸九淵的用意在于“思之深而信之篤”[3](宋)葉夢得.重修槐堂書院記[M]//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三三四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P437),書院祭祀圣賢的意義便是以圣賢人格引發諸生的信仰,從而達到見賢思齊的教化境界。

2.濟民:以“士”為中介的間接社會教化。

南宋儒者志在構建遵循“天理”的社會秩序,追求全體社會成員道德素質的提升。通過書院來實現這種目標主要是發揮書院士人在社會教化過程中的中介作用。雖然南宋書院普遍強調“為己之學”,注重書院士人知識的豐盈和德性的生長,然而理學先驅程頤所謂“古之學者為己,其終至于成物”,已經賦予為己之學兼具社會關懷的使命。“學而謂之大,則不特成己而已,又有所謂成物者焉”[1](宋)胡崇.開堂講義[M]//(宋)周應合.景定建康志.南京出版社,2009.(P774)基本已成南宋儒者的共識。為此,南宋書院普遍強調樹立士人的社會教化主體意識,將“傳道濟民”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納入書院人才培養的目標體系,引導諸生在修身明德的基礎之上,志在化民成俗、教民向善。張栻認為,“三代導人,教學為本,人倫明,小民親,而王道成”[2](宋)張栻撰;鄧洪波校.張栻集·潭州重修岳麓書院記[M].岳麓書社,2017.(P573),主張書院培養肩負闡揚人倫、教化百姓的佐治人才。朱熹教導書院諸生“堯、舜使契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學者學此而已”[3](宋)朱熹撰;郭齊,尹波校.朱熹集·白鹿洞書院揭示[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P3893),也在強調書院重在培養士人能夠教化百姓的責任與功夫。南宋儒者基本秉持這種教化理念。例如,姚勉在西澗書院提出:“先覺覺后,己立立人。與賢師良友以切磋,皆由體達用之學;得明王圣主而輔相,收致君澤民之功。”[4](宋)姚勉撰;曹詣珍,陳偉文校.姚勉集·西澗書院換新梁文[M].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P498)其言意在引導書院士人確立遠大目標,要求士人切磋學問,覺后立人,上能輔佐明君,下能教化百姓。曹彥約認為書院的價值在于教人力行孝悌,其稱:“如是則居族稱孝,居鄉稱弟,仕于州縣利澤及于民,立乎朝著名聲昭于時,皆自致知力行始。”[5](宋)曹彥約.白鹿書院重建書閣記[M]//陳谷嘉,鄧洪波主編.中國書院史資料(上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P190)南宋儒者主張“致知”的目的在于“力行”,因此書院期冀士人能夠“以明倫教法為王者師,以治事學規為天下式”[6](宋)熊禾.書坊同文書院上梁文[M]//陳谷嘉,鄧洪波主編.中國書院史資料(上冊).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P152),以自身品行作為社會表率,將其涵養的美德輻射至其他社會成員,從而達到匡正人心而淳化風俗的目的。

3.“士”出于“民”:面向平民的一種社會教化事實。

南宋書院并不直接針對平民進行教化,但是書院施教開展的前提是擇“民之俊秀”。因此,涵養士人的德性也就成為教化整個社會群體的組成部分。書院興起的時代,士族門閥制度已經解體,傳統門第意義上“士”“民”之間的對立已經消除。范仲淹分別書寫士、農、工、商的《四民詩》,以及宋人流行的“士為四民之首”的觀念,已然表明“士”正式成為“民”的組成部分。另外,宋代科舉制度的不斷完善,極大加速了四民之間的社會流動,“士”“民”之間界限已經十分模糊。以書院與理學同時達到鼎盛的理宗一朝為例。根據學者對理宗保祐四年(1256)進士履歷的統計,570人中三代皆不仕的人員比例已達53.9%[7]何忠禮.科舉制度與宋代文化[J].歷史研究,1990,(05).(P119)。大量出自社會底層的成員由此實現向社會上層的躍升。即使朱熹依舊強調“皆入大學”的人群主要包括“自天子之元子、眾子,以至公卿、大夫、元士之適子”[8](宋)朱熹.四書集注[M].北京古籍出版社,2000.(P3),但是朱熹也將“民之俊秀”納入其中,況且“民之俊秀”的范圍相當廣泛。宋代以后弟子最多的就是朱熹,不算私淑者,已達467人,其中曾為官者不到三分之一,富家子弟不足半數[1](宋)陳元晉.汀州臥龍書院記[M]//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第三二五冊).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P11-13)。如此便意味著朱門弟子中仍有多數來自平民家庭,日后成為朱熹女婿的得意弟子黃榦就出自貧寒之家。南宋時期,“靈于物而為人,秀于民而為士”[2](清)焦循.雕菰集[M].商務印書館,1937.(P66)已成社會主流觀念,按照南宋儒者的解釋,“士”“民”之分只在“覺有先后”。因此,南宋書院“傳道濟民”方式的社會教化,雖重在以“士”為直接施教對象,但“士”出于“民”的觀念和事實,也呈現了南宋書院社會教化可以直面平民的一種方式。

四、余 論

清代學者焦循在比較宋明兩種理學形態時指出:“紫陽之學所以教天下之君子,陽明之學所以教天下之小人。”[3](宋)朱熹.四書集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P93)僅就書院的社會教化而言,相較明代陽明學派秉承“四民異業而同道”的理念,直接面向平民大眾展開書院會講,南宋書院社會教化呈現的先覺覺后、傳道濟民的特質,帶有明顯的精英主義色彩。但是,理學所追求的人倫道德本位的社會秩序,決定了南宋儒者必須關注社會各個階層。按照朱熹設計的學制系統,“學校之教”應分“大小之節”,士人接受大學教育,學習修己治人之道,庶民接受小學教育,學習道德行為規范:“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4](P3)。依據朱熹之意,“大學”應是精英教育,“小學”則屬全民教育。為此,朱熹撰寫了《童蒙須知》和《小學》,前者建構了蒙童日常行為規范綱要,后者則定位為“后生初學”的入門讀物。學制系統之外,朱熹倡導行之“庶民之家”的禮儀教化,其《家禮》對“通禮”和“冠、昏、喪、祭”四種禮儀進行制度設計,試圖建立能夠適用于民間社會的家族生活倫理準則。可見,朱熹關注的是整個社會人倫道德水平的提升,并且有意打造大學、小學、校外相互配合的社會教化體系。南宋理學各派致力建設的講學明道的書院,顯然屬于大學層次,屬于社會教化體系中的一個環節,而大學與生俱來的精英主義特質,也就決定了南宋書院社會教化不可避免的精英主義色彩。

猜你喜歡
學校
我為什么要上這所學校
再回學校
School 學校
只有我一個人在學校是這樣嗎
意林(2021年11期)2021-09-10 07:22:44
學校熔化了
小讀者(2020年2期)2020-03-12 10:34:12
我的學校
快樂語文(2018年36期)2018-03-12 00:55:56
學校100天慶祝日
學校推介
留學生(2016年6期)2016-07-25 17:55:29
上學校
奇妙學校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在线观看免费黄色网址|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的| 亚洲成在线观看| yy6080理论大片一级久久| 在线精品自拍| 72种姿势欧美久久久大黄蕉| 99精品国产电影|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视频7 | 亚洲aⅴ天堂|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美女被操91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一级黄色欧美|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日韩欧美中文|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精品撒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草午夜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国产自在自线午夜精品视频|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伊一区|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国产成人艳妇AA视频在线| 无码精品国产dvd在线观看9久| 亚洲午夜片| 色综合久久久久8天国|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国产自在线播放| 福利片91|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91麻豆国产在线| 国产色网站|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亚洲第一香蕉视频|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成人韩免费网站|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日韩免费成人|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美女毛片在线| 久久熟女AV|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精品1区2区3区| 一级高清毛片免费a级高清毛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亚洲AV无码不卡无码|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国产男人的天堂| 青青操国产视频| 色噜噜综合网|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福利视频一区|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朝桐光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黄色一级片| 亚洲中文字幕97久久精品少妇| 国产精品尹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播放| 国产视频a|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久热re国产手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影院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亚洲无限乱码|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