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轉萍 王德全 楊翌 姚振江 周俊立 劉麗 江洪波


?該文以流行病學現場調查與質量控制為例,探討了該課程的教學目標、課時安排、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等,為預防醫學人才培養提供科學依據。課程滿意度分析顯示,學生對該課程總體的滿意度較高,認為好的占76.0%(57/75),認為一般的占24.0%(18/75),其中對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的滿意度最高,分別為89.3%(67/75)和86.7%(65/75)。76.0%(57/75)的同學人為小組討論設計調查表能增加對知識的掌握,82.7%(62/75)的同學人為該課程優于其他課程。課后測驗成績分析顯示實驗組成績為91.39±5.30,比去年同期學生平均成績提高約(86.85±3.11)10(=7.092,=0.000)。關于授課方式,認為直播好的占53.3%,錄制播放好的占22.7%,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3.54,=0.00)。關于直播授課方式評價,“騰訊會議”滿意度57.3%,比課堂滿意度42.7%高,但差別沒統計學意義(=3.230,=0.07)。該課程提高了預防醫學學生流行病學調查與質量控制能力,為疾病預防控制人才培養改革提供了參考。
流行病學??教學設計??效果評價??現況調查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2(b)-0000-00
Teaching Design and Effect Evaluation of Epidemiology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Course in Preventive Medicine
Taking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as an example, our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class arrangem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course,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training of preventive medicine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course satisfaction, 76.0% (57/75)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course as a whole, and 24.0% (18/75)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course content and class arrangement, with 89.3% (67/75) and 86.7% (65/75) respectively. 76.0% (57/75)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questionnaire designed for group discussion could increase their mastery of knowledge, and 82.7% (62/75) of the students thought that the course was better than other courses. The class test result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score was 91.39±5.30, which was about (86.85±3.11) 10 point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ame period last year (= 7.092, = 0.000). About the teaching method, 53.3% thought that the live broadcast was good, and 22.7% thought that the recording and playing were good,?the?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23.54,?=0.00).A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eaching mode, Tencent's meeting satisfaction was 57.3%, however,?recording and playing function satisfation was 42.7%,?but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3.230,?=0.07). The course improves the ability of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preventive medicin students,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Epidemiology; Teching desig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Cross-sectional study
目前,預防醫學專業領域面臨著重大的機遇和挑戰,有的疾病是過去對人類構成極大的威脅,經過前輩們不懈努力,現已得到良好控制,但在新情況下又構成新威脅甚至是死灰復燃,如結核病、霍亂、流行性出血熱等;有的疾病過去對人類的威脅并不屬于致死性,現在人群流行甚至引起死亡,如手足口病、水痘、流感等;新發傳染病不斷涌現,這些新傳染病有的是人類以前沒有遇到,屬于新出現的傳染病,如SARS、AIDs、H5N1、H7N9等;有的是以前在人群中就已經出現,但人類沒有技術或手段發現它們,隨著科學的進步才逐漸被認識,這類傳染病屬于新發現的傳染病,如萊姆病、丙型肝炎等,而且這些新傳染病每年以一定的比例出現或被發現;地震、海嘯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傳染病流行依然嚴重;目前發現傳染病的病原體不但與傳染病有關,而且發現它們也與慢性病的發生有聯系。目有些慢性病如宮頸癌與人類乳頭瘤狀病毒感染有關、慢性胃炎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肝癌與乙、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這些當今傳染病流行新的特點,使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依然是人類面臨的棘手問題,也是全球衛生的主要問題。除了傳染病,慢性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也與日俱增;另外,精神衛生問題也層出不窮。面對這些問題,加強預防醫學學科建設,培養高層次的流行病學專門人才,是目前預防醫學教學面臨的重要任務。
在流行病學的教學中,我們認為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如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成了教師日常教學中的主要目標。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如何激發學生學習流行病學理論與方法的興趣貫穿于流行病學的教學過程中,有興趣才能發現問題,接著采用被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等師生互動式教學、問題引導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讓他們不但能發現問題,同時也具有分析問題的能力。但是理論的掌握離不開實踐和應用,會用、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預防醫學生是未來應對各種突發問題的主要方向。由于流行病學現場調查與質量控制是處理預防醫學領域突發問題,特別是不明原因的突發問題的主要工具,可謂學好流行病學現場調查與質量控制是從事預防醫學及相關領域工作的有用方法。隨著流行病學與其他學科的不斷融合,現場調查和質量控制的研究范圍不斷擴大,內容也越來越豐富,但由于過多的知識點和相對枯燥的理論也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近期,筆者完成了流行病學調查與質量控制課程設計,從實用角度在流行病學調查與質量控制兩個方面展開教學,使學生掌握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在實中的應用,熟悉流行病學調查的基本步驟、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另外,還結合實例進行流行病學的調查設、資料收集和資料分析,為今后的疾病預防工作奠定基礎,并培養初步的預防醫學能力以解決我們工作中所遇到的人群健康問題。
1 教學設計
1.1研究對象
以筆者學校預防醫學學習流行病學現場調查與質量控課程的所有學生為對象。
1.2?教學目標
掌握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在實踐中的應用,流行病學調查的基本步驟(調查設計、調查實施和資料分析)、方法和質量控制方法,通過現場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整合應用能力。
1.3?課時安排
安排在畢業論文前,專業實習之后,共計8周,72學時。理論30學時,主要內容為流行病學調查方法(6學時)、流行病學調查及常見偏倚(4學時)、調查設計及質量控制(6學時)、調查實施及質量控制(6學時)、資料分析及質控制(6學時),論文撰寫(2學時)。實習42學時,調查題目的擬定和設計調查表(8學時),抽樣(4學時),課堂模擬調查(4學時),現場問卷調查(12學時),數據整理、錄入、清洗和分析(8學時),報告撰寫(6學時)。
1.4?教學方法
理論以MOOC課+翻轉課堂+面授進行教學。實習課程以廣東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研究為例開展了一次現場問卷設計及調查,抽樣方案為多階段抽樣,在筆者學校的三個校區中,按樓層抽樣,抽中的樓層所住的所有同學作為研究對象參加調查。調查中考慮到目前大學生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和隨機抽樣的要求,調查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面對面進行調查,問卷通過QQ問卷設立,研究對象通過掃描調查員二維碼進入問作答。資料分析以小組為單位,4人一組完成報告撰寫。
1.5?課程評價方法
成性評價方法,每次實習內容都有評分,包括:調查表設計與評價(結構是否完整、內容是否回答研究目的等);調查過程評價及質量控制(調查過程抽了5%的同學做重復測量。所有問卷須在當天就被進行邏輯檢查,有問題的立刻糾正);數據錄入整理和分析評價(熟悉數據錄入Epi Data3.0軟件使,包括設計調查表文件、字段核查設置、數據錄入和雙錄入比對;使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核查與整理過程,計算產生新變量,變量變換,數據分析思路與方法;結果解釋的合理性);報告撰寫(基本結構、語言流暢、統計分析合理性、結果解釋的合理性)。評價包括學生自評和教師評價。
1.5.1 學生對課程體驗的反饋
調查學生對綜合實驗課程設計形式和內容、學習感受、教師角色的評價;對參與調查的自我評價,對同學的評價,對團隊精神的評價。收集并整理反饋的評價和建議。課中開展了一次橫斷面調查,收集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包括有:(1)基本信息;(2)課程評價;(3)課程滿意度;(4)課程建議。課后進行理論考核。
1.5.2 教師評價
邀請了3位該領域的專家進行評分,反思綜合實驗內容需要改進之處,對同學個人及團隊精神表現的評價,對教師引導角色的自我評價,對課程效果評價,設計改進。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該課程選課總人數為75人,其中男性20人,女性55人。以4~5人為一組每組完成一個主題,共完成調查問卷設計27份,討論匯總成定稿問卷1份。每2人一組進行問卷預調查,以選中樓層的同學為對象,檢驗修正調查表1份。筆者采用了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進行該次研究。以宿舍為群,把醫學生所在的宿舍號作為抽樣的對象,抽中的宿舍全體學生參加我們的研究,該抽樣方法有較好的代表性。結果調查共完成了20個樓層,160個房間,共640問卷份,問卷回收100%,問卷完成時間中位數在4.82(3.65~6.80)min。
2.2 課程總體評價
課程滿意度分析顯示,學生對該課程總體的滿意度較高,認為好的占76.0(57/75),認為一般的占24.0%(18/75),其中對課程內容和課時安排的滿意度最高,分別為89.3%(67/75)和86.7%(65/75)。76.0(57/75)%的同學人為小組討論設計調查表能增加對知識的掌握,82.7%(62/75)的同學人為該課程優于其他課程。課后測驗成績分析顯示, 2021級的學生平均成績為91.39±5.30,比去年同期學生平均成績提高約(86.85±3.11)10分(t=7.092,=0.000)。
2.3 授課方式評價
授課方式:關于錄播和直播授課方式上,認為直播好的占53.3%,錄制播放好的占22.7%,兩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3.54,=0.00)。
2.4 直播方式評價
關于直播授課方式評價,騰訊會議滿意度57.3%比課堂滿意度42.7%高,但差別無統計學意義(=3.230,=0.07)。
2.5 教師評價
教師評價采用定性訪談方法,邀請教師3人,評價認為課程設計合理,時間安排恰當,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提出實習內容安排單一,可以根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類型分類安排,比如能否讓學生到實習單位或者實習現場中,跟真實的處理場景更接近。
2.6 研究內容結果
研究內容是通小組討論,集體分析最后決定的,近三年來,筆者選擇了大學生焦慮為研究內容,了解目前大學生焦慮的現況以及影響焦慮的主要因素。結果發現2019級、2020級和2021級醫學生焦慮發生率分別為25.0%、29.0%和31.5%,呈上升趨勢,但三年的發生率差別并無統計學意義。不同性別的醫學生、是否擔任班干、不同生活費的醫學生焦慮發生率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另外,結果提示,母親教育程度高的孩子焦慮發生率較低,該課程為輔導員做心理輔導時重點關注母親教育程度低的學生的時候提供的科學依據。學生工作老師認為該研究結果對于了解同學們中主要的心理問題以及影響因素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
3 討論
該次課程設計內容安排合理,以廣東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研究為例開展了一次現場問卷設計及調查。該研究選擇了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一項調查,讓學生既體驗了流行病學調查的過程,又在實踐中獲得較高的體驗。另外,筆者對該次課程的內容安排進行了調查,學生滿意度較高。該研究創新之處在于,以現場調研究設計為核心進行流行病學綜合性課程教學,以探索解決預防醫學專業流行病學調查與質量控制的全過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從問卷形成、預調查、正式調查到報告撰寫等多角度評價課程,克服了既往教學中學生對流行病學理論知識的運用缺乏實踐評價,組織整個班級參加人群流行病學調查實踐受限于交通安全顧慮、調查場地與調查對象組織動員難度較大,常常難以實現等缺點。
課程課時安排恰當,該課程安排了8周,共72學時,包括30學時理論和42學時實驗課。由于學生這階段已經掌握了流行病學的基本知識,也進行了專業實習,他們都有感到知識的欠缺,以同學們感興趣,且學生中比較重要的健康問題題,通過72學時讓同學們掌握調查的全過程,30+42在實踐過程中是比較合適的。從能力培養角度在畢業前對預防醫學生進行了一次有效的加強。
授課方式受同學歡迎。該次研究利用了大型的MOOC課程,如人民衛生出版社、科學出版社和南京醫科大學的流行病學調查MOOC課,在一定預習量的情況下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進行講解和教學,讓學生思路更清晰,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更透徹;教學的重點不僅僅放在了流行病學調查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學上,也介紹了目前大型的流行病學調查方案,如2013年的慢性病危險因素調查等學科的理論前沿,保證了絕大多數學生完成了大綱要求的學習內容,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該次研究采用了錄播和直播方式,其中直播方式受到同學們的廣泛歡迎,在直播方式中,我們采用了“騰訊會議”“QQ課堂”進行教學,“騰訊會議”更受歡迎,但與“QQ課堂”差別不大,說明直播的方式增加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時間,及時解決課堂和調查現場中出現的問題。該課程在預防醫學專業實習后,畢業論文開始前設置,一方面加強了流行病學調查及質量控制理論的認識,另一方面也銜接了后續的畢業論文及畢業后疾控工作的需要,增加師生間的交流、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
另外,與去年課程相比,該次課程引入了網絡問卷方式,該方式大大地提升了問卷回答時間,但是也可能導致部分問題沒有看仔細就選擇答案。網絡問卷只是方法,我們要合理利用這種方法,為研究服務,不能沒有抽樣方案直接發放二維碼進行調查,這樣的結果沒有代表性,按抽樣框控制二維碼的發放也是該研究的關鍵之處。另外,課程設計應充分考慮到流行病學現場調查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通過現場專題調查研究設計、調查實施和數據統計分析相結,進行流行病學調查改革實踐,將有助于培養學生參與實踐、發現問題與解問題的能力。
該課程對于預防醫學生已經進行了三年的改革,以目前大學生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研究內容,讓同學們通過流行病學方法的學習,并把方法應用于自己關心的身邊事當中,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興趣支持同學們較好地完成了調查,質量控制也非常良好,研究果也給我院學生工作的開展以及工作重心的轉移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把他們認為可能的高危因素放在調查表中,一方面體現了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原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發揮同學們主人翁精神,讓學生把自己的經歷、自己的見解放入課程,學生參與度非常高,在學生中口碑較好,特別是近年增加了QQ課堂和騰訊直播等教學形式,面對面的交流增加了,更有利于課程的開展。
流行病學調查及質量控制是醫學研究的核心方法學之一,評價一門課程的質量不僅要看是否達到了教學目的,還要求課程內容合理,教學方式合適,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該次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總體滿意度較高,學后均獲得明顯提升,初步完成教學目標。在今后的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難度及預期掌握程度優化課程結構,關注掌握程度、滿意度較低的部分,將教學與科研結合,除了對于基礎知識的鞏固,可適當增加較難的流行病學質量控制的教學時長,以實現培養既掌握了流行病學理論知識又具備獨立開展獨立調查能力的專業研究人員和工作者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 趙景波,李曉霞.預防醫學案例版[M].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20:360-370.
[2] 張雷,王芳,米術斌,等.流行病學實施對分課堂教學方法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7):108-109.
[3] 王倩,陶寧,郎曼,等.形成性評價在流行病學教學中的實踐與啟示[J].疾病預防控制通報,2020,35(2):93-95.
[4] 閆晶晶,王燕平,王艷芳.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在《自動控制理論》的試驗改革[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13):226-227.
[6] 沈沖,王輝,唐少文,等.預防醫學專業流行病學現場調查研究綜合性實驗教學設計[J].科技資訊,2018,16(6):199-200.
[7] 高懷荃,賈賢杰,羋靜.基于能力導向的臨床醫學專業《流行病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9,44(7):949-951.
[8] 戴江紅,田恬,阿達力別克,等.MOOC背景下案例教學和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流行病學教學方式思考[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9,42(1):134-136.
[9] 朱益民,樂園羅,余運賢,等.預防醫學專業流行病學課程建設探索與實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7,38(12):1713-1715.
基金項目:廣東省教育廳2018教改課題《慕課時代思維導圖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流行病學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8327)。
作者簡介:曾轉萍(1975—),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疾病預防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