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遼陽市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為主線,以健全組織制度,優化審批流程,精簡審批環節,完善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服務體系為抓手全面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程。市自然資源局作為工改進程中的重要環節,通過完善制定了10大類審批事項流程圖;實現“一張表單”整合申報材料;推進電子印章和電子證照建設等舉措對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進行不斷探索和大膽創新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為深化“放管服”改革,創造良好營商環境,遼陽市自然資源局通過狠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工作,找差距、補短板、重創新,縱深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重點做好“減”“簡”兩篇文章,在與其他工改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實現項目審批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審批時限最長55個工作日,較省營商局要求時限的基礎上又壓縮了5個工作日。同時探索針對社會投資小型倉庫廠房等工業類、社會投資帶方案出讓土地類、既有建筑工程改造類等“三類項目”實施“清單制+告知承諾制”審批,只要建設單位對相關建設條件作出承諾,一次提交相關申報材料,全部實行告知承諾辦理,極大地節約了企業時間成本。
隨著經濟飛速發展,工程建設項目越來越趨于系統化、復雜化,對于這個“龐大”的系統來說,每一個環節很小的優化提升,對整個系統就會產生數倍的效果。通過“集成審批”“一張藍圖” “多測合一”等具體改革舉措,以前辦理每個事項要跑多個窗口,現在企業坐在辦公室里就可以完成各項申報手續,真正感受到了方便快捷的服務。據統計,市自然資源局全程參與完成了10大類項目辦理要件清單,30項低頻事項清單,13項不發生事項清單;重新制定了10大類審批事項流程圖;完善了全市統一的申報材料“一張表單”,實現審批材料標準化、要件顆粒化、環節精準化。牽頭設立項目策劃生成窗口并助力審批服務大廳設立無差別綜合受理窗口,綜合窗口能夠全業務、全階段、全過程接件錄入,由“多窗”向”一窗“轉變,真正實現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一窗通辦。
市自然資源局依托市審批服務大廳互聯網“云端賦能”,充分借助互聯網技術優勢和信息化手段提升工程建設項目行政審批效能,逐步探索傳統人工“面對面”政務服務模式向“互聯網+政務服務”拓展,為企業群眾提供最大便利。一是推進電子印章和電子證照建設。參與制作完成了建設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等23類事項143個電子證照,全市84個部門116個電子印章制作。二是實現了系統數據共享。打破部門間、系統間壁壘,實現工改審批系統與省投資審批平臺、施工圖審查系統、項目策劃生成系統等平臺對接和數據共享。三是進一步優化系統升級。優化審批系統操作10余處,參與完成網上申報情景化、引導式建設,持續推動“一張藍圖”系統升級優化;通過“共享池”使審批信息全過程共享,推動同一事項辦理市縣同步、市縣聯辦;運用電子地圖、微信視頻等互聯網載體推行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施工許可、商品房預售許可事項的網絡云勘驗,有效降低了行政主體和企業運行成本。(遼陽市自然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