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慧萍,舒穎潔
佛山市中醫院功能檢查科,廣東 佛山 528000
佝僂病是一種兒科常見病,主要是由于嬰幼兒機體中的維生素D含量不足引起磷、鈣代謝紊亂,進而引發的一種營養性、全身性、慢性疾病,以骨骼病變為主要特征,嚴重影響了患兒機體生長、發育[1-2]。兒童機體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對維生素D的需求較高,也是維生素D缺乏的好發人群[2]。血清25-羥維生素D[25-(OH)D]是維生素D的主要存在形式,作為一種激素在機體生長、發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3]。既往有大量研究表明,新生兒機體生長速度較快,該階段體內的磷、鈣儲備情況、營養狀況等均與骨骼的發育強度聯系密切,對骨狀況及骨生長影響較大[4-5]。骨密度檢測儀是目前臨床檢測骨密度的常用技術,具有快速性、可重復性、無創傷性等優點。本研究選定佛山市中醫院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6例佝僂病患者分析骨密度檢查對診斷維生素D缺血性佝僂病的影響及作用,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定佛山市中醫院2015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96例佝僂病患者作為實驗組,以及同期門診體檢的96例健康人員作為參照組,實驗組:女性39例、男性57例;年齡在10~15歲,平均年齡(12.52±2.67)歲;其中69例足月兒、27例早產兒;體質量27.7~49.6 kg,平均體質量(38.52±8.74)kg。參照組:女性36例、男性60例;年齡11~15歲,平均年齡(12.61±2.59)歲;其中70例足月兒、26例早產兒;體質量在28.4~50.2 kg,平均體質量(38.69±8.67)kg。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診斷標準:均經血液生化檢查、X線檢查確診。納入標準:(1)無器質性病變。(2)家屬均知曉本研究。(3)無遺傳性、先天性疾病。排除標準:(1)中途退出本研究者。(2)研究未開展前接受過對癥治療者。(3)合并嚴重營養不良、重度貧血者。(4)合并免疫、血液系統疾病者。(5)合并惡性腫瘤者。
骨密度檢測:采用型號為Hologic discovery A的雙能X線骨密度儀檢測,檢測前確保檢測室內溫濕度文適宜,溫度在25℃左右,濕度在55%左右,定時校正,保持誤差在1%左右。檢查患兒腰椎正位L1-L4、股骨近端骨密度,測量3次,取平均值。骨密度Z值在-2.0以上為正常(包括-2.0),低于-2.0為不足。25-(OH)D檢測:抽取所有患者3 ml空腹靜脈血,以3 500 r/min離心速率、10 cm離心半徑,離心處理10 min,分離血清,置于-28℃環境中,以電化學發光法測檢測25-(OH)D,一切操作謹遵相關標準,所有的血液標本必須在采集后的2 h內完成檢測。低于10 ng/mL為25-(OH)D缺乏,20~30 ng/mL為25-(OH)D不足,30~100 ng/mL為25-(OH)D充足,100 ng/mL以上為25-(OH)D中毒[6]。
對比兩組腰椎正位L1-L4、股骨近端骨密度,對比實驗組不同血清25-(OH)D水平腰椎正位L1-L4、股骨近端骨密度,對比實驗組不同骨密度患者血清25-(OH)D。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骨密度、25-(OH)D獨立樣本采用t檢驗或F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腰椎正位L1-L4、股骨近端骨密度均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腰椎正位L1-L4、股骨近端骨密度情況(±s) g/cm3

表1 兩組患者腰椎正位L1-L4、股骨近端骨密度情況(±s) g/cm3
組別實驗組(n=96)參照組(n=96)t值P值腰椎正位L1-L4 0.63±0.26 0.89±0.47 4.743 0.000股骨近端0.41±0.16 0.69±0.37 6.806 0.000
實驗組96例患者,49例患者25-(OH)D缺乏,占51.04%;21例不足,占21.88%;20例充足,占20.83%;6例中毒,占6.25%。血清25-(OH)D充足、中毒組腰椎正位L1-L4、股骨近端骨密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5-(OH)D缺乏組低于不足組,25-(OH)D不足組低于充足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不同血清25-(OH)D水平腰椎正位L1-L4、股骨近端骨密度情況(±s) g/cm3

表2 對比不同血清25-(OH)D水平腰椎正位L1-L4、股骨近端骨密度情況(±s) g/cm3
股骨近端0.28±0.08 0.46±0.09a2 0.68±0.12b2 0.86±0.27c2 13.896 0.000組別缺乏(n=49)不足(n=21)充足(n=20)中毒(n=6)F值P值腰椎正位L1~L4 0.18±0.08 0.46±0.11a1 0.67±0.24b1 1.04±0.34c1 12.271 0.000
與缺乏組比較,a1t=11.946、a1P=0.000;a2t=8.308、a2P=0.000。與不足組比較,b1t=3.571、b1P=0.001;b2t=6.663、b2P=0.000。與充足組比較,c1t=3.011、c1P=0.006;c2t=2.372、c2P=0.026。
實驗組96例患者中,76例骨密度不足,占79.17%,20例骨密度正常,占20.83%。骨密度不足組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實驗組不同骨密度患者血清[25-(OH)D]水平(±s) ng/mL

表3 對比實驗組不同骨密度患者血清[25-(OH)D]水平(±s) ng/mL
組別不足組(n=76)正常組(n=20)t值P值25-(OH)D 10.16±2.62 23.92±4.18 18.242 0.000
佝僂病又被稱為“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對患兒機體生長發育、神經肌肉免疫功能系統等均會造成不良影響[7]。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東北地區佝僂病的發病率在10%~30%[8]。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青春期佝僂病、年長兒佝僂病、先天性佝僂病近年來均有增高跡象,城市的發病率在10%~20%,農村的發病率在20%~30%[9-10]。母乳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未及時添加維生素D含量豐富的食物,例如海魚、動物肝臟、蛋黃以及瘦肉等,會導致嬰幼兒出現維生素D攝入不足[11]。新生兒時期骨骼生長速度較快,此時機體的磷、鈣含量以及營養狀況等均會影響機體生長發育[12]。佝僂病患者早期表現為夜驚、多汗、哭鬧等癥狀,早期臨床癥狀缺乏特異性,容易出現誤診、漏診,進而導致患者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會增加肺炎、腹瀉、貧血、O型腿、X型腿、肋緣外翻、方顱、漏斗胸、雞胸、骨質疏松癥等并發癥發生率,威脅到患兒生命安全[13-14]。
及早診斷出佝僂病,同時及時補充維生素D是目前臨床預防、治療佝僂病的關鍵。當前,臨床診斷佝僂病的方法有檢測血清25-(OH)D、骨堿性磷酸酶、磷、鈣以及X線片等。但傳統X線片只能在骨礦含量丟失至少30%才能檢測出骨密度的變化,進而對病情做出宏觀判斷,無法做出定量評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抽血檢測對于患兒而言,痛苦較大,也不適用于重復檢測。骨密度檢測儀具有快速性、可重復性、無創傷性等優點,利用超聲波通過骨組織時所出現的傳播能量的衰減情況、傳播速度變化,可以測定出人體各個部位的骨礦含量及相關參數,是當前WHO推薦的診斷骨密度的金標準[15]。本研究結果表明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患者機體骨密度、血清25-(OH)D含量普遍較低,兩者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由于血液檢測具有一定的創傷性,患兒耐受性較低。而骨密度檢測具有無創傷、操作方便、費用低廉等優點,彌補了血液檢測的不足和缺陷,不會給患兒家屬造成較大的經濟負擔,現已得到臨床認可與贊同。
綜上所述,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患者骨密度以及血清25-(OH)D含量較低,及早采用骨密度檢測儀測量骨密度,為評估患者病情及預后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