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鳳元
沂水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山東 臨沂 276400
原發性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原因可能與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致癌物質有關[1]。目前對于該病的治療以手術切除治療最為有效,但由于原發性肝癌無明顯癥狀及發病的隱匿性,患者確診時的病情已較嚴重,肝腫瘤直徑過大、肝硬化處于失償期、癌細胞擴散等導致無法進行手術切除治療[2-3]。經肝動脈化療栓塞術(TACE)是目前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的有效方法,但TACE對正常的肝實質具有一定的損害進而加重肝硬化[4],單純TACE治療的效果不理想。索拉菲尼片是治療腫瘤的口服藥物,具有抑制血管生成和細胞增殖,限制腫瘤細胞生長的作用[5],索拉菲尼片聯合TACE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或許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為此本文進行了相關研究,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沂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84例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2例。對照組中男31例,女11例,年齡46~71歲,平均年齡(57.38±8.44)歲,平均體重(62.56±8.21)kg,平均腫瘤直徑(7.11±4.18)cm。研究組中男30例,女12例,年齡46~71歲,平均年齡(57.33±8.45)歲,平均體重(62.54±8.24)kg,平均腫瘤直徑(7.12±4.17)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已獲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肝癌診斷標準[6],并通過病理檢查、影像學檢查確診。(2)經臨床醫師評定后確定不可手術切除。排除標準:(1)預計存活時間不足3個月。(2)凝血功能障礙。(3)對索拉菲尼片過敏或在治療期間出現嚴重不良反應。
對照組進行TACE治療,術前進行禁食、備皮、消毒等常規處理,麻醉后于患者外周動脈建立靜脈通道,插入直徑約為1.5 mm的導管于肝腫瘤的供氧動脈,注入鹽酸表柔比星40 mg+氟尿嘧啶800 mg+腆油10 mL,根據不同患者的情況調整藥物注射的劑量,術后按壓10 min,使用彈力繃帶防止出血,每月1次,連續治療3個月。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索拉菲尼片治療,在TACE治療1周后進行,口服索拉菲尼片(拜耳醫藥保健股份公司 德國,注冊證號H20090846,0.2 g/片),每日2次,每次2片(2×0.2 g),低脂、中脂飯后服用或空腹服用,連續治療3個月。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及不良反應情況。臨床療效分為完全緩解(患者的肝區疼痛完全緩解,疼痛不影響睡眠,肝穿刺行針吸細胞學檢查為陰性)、有效緩解(患者的肝區疼痛相比治療前明顯緩解,疼痛輕微影響睡眠,肝穿刺行針吸細胞學檢查為陰性)、無效(患者的肝區疼痛相比治療前無明顯改善,疼痛嚴重影響睡眠,肝穿刺行針吸細胞學檢查為陽性)三個等級[5],總有效率=(完全緩解+有效緩解)/患者總數×100%。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及血清甲胎蛋白(AEP)的水平。不良反應情況為治療后出現惡心嘔吐、口腔黏膜炎、手足皮膚反應的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總數/患者總數×100%。
采用SPSS 2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總有效率為52.38%,高于對照組的28.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情況 例(%)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VEGF、CEA、AE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VEGF、CEA、AE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情況(±s)
組別對照組(n=42)研究組(n=42)t值P值VEGF(pg/mL)治療前615.48±43.55 616.38±43.64 0.095>0.05治療后441.68±35.04 316.85±32.25 16.988<0.05 CEA(ug/L)治療前4.31±0.46 4.33±0.41 0.210>0.05治療后2.92±0.33 2.01±0.28 13.627<0.05 AEP(ng/mL)治療前596.89±71.94 597.77±72.33 0.056>0.05治療后151.94±20.42 71.26±9.95 23.018<0.05
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35.71%,與對照組的19.04%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例(%)
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是原發性肝癌的高發地區,由于該病的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早診斷、早治療非常重要[7]。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原發性肝癌首選、有效的治療方法,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肝腫瘤直徑過大、肝硬化處于失償期、癌細胞擴散等限制了手術切除治療[8]。現已有較多的臨床研究證實,對于無法進行手術切除的肝癌患者,TACE治療是相對有效的治療方法,但TACE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可能導致殘留的癌細胞或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刺激肝炎病毒復制等[9]。TACE治療通過與其他抗癌治療聯合應用起到了不錯的效果,索拉菲尼片是治療癌癥的分子靶向藥物,能夠有效抑制腫瘤細胞的增生[10],因此索拉菲尼片聯合TACE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或許能夠起到更好的效果。
TACE將栓塞劑經腫瘤的供血動脈直接注入,形成動脈閉塞,使腫瘤細胞缺血壞死,從而起到殺死腫瘤細胞的作用,經肝動脈注入能夠降低藥物對消化道的影響,同時提高局部藥物濃度,但具有增加肝臟負擔、刺激殘留腫瘤細胞增長的缺陷。索拉菲尼片是治療腫瘤的多靶點分子靶向口服藥物,通過抑制細胞內及表面的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受體等多種激酶,從而阻止腫瘤細胞形成新生血管,間接抑制腫瘤生長,同時抑制腫瘤的信號傳導通路,直接抑制腫瘤生長[11]。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王任翔等[12]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索拉菲尼片聯合TACE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的效果顯著。可能原因是索拉菲尼片聯合TACE通過其不同的作用機制起到共同抗腫瘤的作用,有效控制肝腫瘤細胞的生長及腫瘤血管的形成,索拉菲尼片聯合TACE降低了索拉菲尼片的耐藥性及TACE對肝臟的損傷,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從而起到顯著的療效。
VEGF的高表達易刺激癌細胞新生血管的形成,是影響TACE療效的主要原因[13]。本研究中,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VEGF、CEA、AEP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索拉菲尼片聯合TACE治療能夠降低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的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分析原因為索拉菲尼片通過抑制HIF-1α和VEGF蛋白的表達,起到減少腫瘤血管的形成及抑制腫瘤的生長,從而起到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的作用。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索拉菲尼片聯合TACE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未見嚴重不良反應[13]。索拉菲尼片主要引起手足皮膚反應,可能與腫瘤治療敏感有效相關,通過適當調整用藥劑量并給予手套襪子保護手足部皮膚后可有效緩解[14]。
綜上所述,索拉菲尼片聯合TACE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原發性肝癌的效果顯著,能夠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