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云
句容市中醫院內科,江蘇 句容 212400
眩暈病在臨床中相對常見,以中老年人群最為多發, 在發病后往往會呈現頭暈眼花、視物旋轉動搖等臨床癥狀,亦可伴有惡心嘔吐、出汗、面色蒼白、耳聾耳鳴等癥狀,病情嚴重者也可能出現不能站立行走,或者突然撲倒的情況,其發生常常離不開機體虛體勞欲、情志失調、久病體虛、飲食異常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目前,臨床多種疾病都會出現眩暈癥狀,例如耳源性眩暈、高血壓、低血壓、貧血以及腦動脈硬化等,尤其是在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老年人身體機能不斷衰退條件下,由高血壓引起的眩暈癥患者人數越來越多,所以臨床需要積極加以干預[2]。穴位貼敷聯合手指點穴是中醫學的重要干預方法,在臨床不斷深入研究中,其臨床療效深受臨床學者的認可。研究旨在分析穴位敷貼聯合手指點穴護理干預在眩暈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4月句容市中醫院進行治療的83例眩暈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研究對象入院即編碼,把1~40號患者納入對照組,其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60~91歲,平均年齡(74.51±3.68)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4.03±1.32)年;患病程度為輕度眩暈17例,中度眩暈12例,重度眩暈11例。把41~83號患者納入觀察組,其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63~88歲,平均年齡(74.39±3.24)歲;病程2~7年,平均病程(3.99±1.29)年;患病程度為輕度眩暈15例,中度眩暈18例,重度眩暈1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生命體征平穩且無意識障礙,醫學倫理委員會認可,且符合醫學倫理要求,患者知情,家屬在同意書上簽名。
排除標準:繼發性高血壓,精神疾病或者意識障礙,服用精神活性藥物,妊娠或哺乳期女性,瘢痕體質,臨床資料不完整。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清潔病房,減少人員走動,營造舒適環境,適當拉窗簾,減少光源刺激,叮囑患者注意休息。堅持合理且健康的飲食習慣,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量,做好自我血壓監測,囑咐患者在更改體位時要注意動作緩慢,對活動量適當控制,同時早睡早起。向患者介紹眩暈癥的誘因、干預方式等知識,適當運動,以散步、慢跑等有氧運動為主。
觀察組基于對照組,加入穴位貼敷聯合手指點穴護理干預。(1)穴位貼敷:將吳茱萸制成粉劑,再用白醋調成糊狀,將制成藥球狀,放在貼膏中,敷于患者雙足涌泉穴,時間維持4~6 h,24 h更換一次貼膏,連續治療2周。(2)手指點穴:取雙足涌泉穴進行點按,注意力度適中,每個穴位點按5 s,且點按5~10次,以患者出現酸、脹、麻、痛的感覺為止,1 d點按1次,7 d一療程。
(1)采用眩暈評分與漢化眩暈癥狀量表(VSS-C)評分[3]評估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眩暈程度,其中眩暈評分越高,VSS-C評分越低,患者眩暈改善狀況越好。
(2)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壓水平。
(3)研究判定級別分成痊愈、顯效、有效、無效三項,具體如下[4]。①痊愈:干預后患者的眩暈癥狀完全消失不見。②顯效:經干預,患者的眩暈癥狀顯著得以改善。③有效:經干預,患者的眩暈癥狀基本好轉。④無效:經干預,患者的眩暈癥狀未見任何改善,甚至病情加重。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眩暈評分與VSS-C評分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的眩暈評分與VSS-C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眩暈程度(±s) 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眩暈程度(±s) 分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3)t值P值眩暈評分干預前3.59±0.63 3.63±0.59 0.299 0.766干預后1.67±0.97 2.56±0.78 4.622 0 VSS-C評分干預前21.77±10.12 22.02±10.09 0.113 0.911干預后15.38±8.02 10.02±8.98 2.860 0.005
兩組患者干預前的血壓水平間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血壓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壓水平情況(±s) 分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壓水平情況(±s) 分
組別對照組(n=40)觀察組(n=43)t值P值干預前138.56±10.67 139.07±10.45 0.220 0.827干預后124.45±6.45 118.34±4.05 5.207 0
觀察組患者臨床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臨床有效性情況 例(%)
由于老年人群自身身體機能正逐步衰退,加之缺乏適當運動,使得因高血壓引起的老年眩暈癥發病率正連年升高,給老年人群的生活與工作帶來諸多不便[5]。目前,眩暈病的發生機制臨床尚未明確闡述,認為其發生離不開內傷因素,飲食異常、情志失調、跌撲損傷等亦可增加眩暈病的發生風險。以往臨床常常選擇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與銀杏葉提取物片治療,雖然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減輕眩暈程度,但是病情易反反復復,遷延不愈[6]。中醫領域中,最早提出眩暈病以“眩冒”“眩仆”一詞出現在《黃帝內經·靈樞》中的海論篇和衛氣論篇中,同時在《金匱要略》中亦提出:“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轉而乍見玄黑也?!彼栽谥委熯^程中,往往需要分清虛實,對癥治療[7-8]。虛重點體現在氣血虧虛或清竅失養方面,實重點體現在火、風、瘀、痰擾清竅方面,基于此,分清輕重緩急,標本兼治,是促使患者盡快康復的重要途徑[9]。治標有助于化痰除濕、平肝潛陽、活血通竅,治本有助于健脾和胃、益氣養血、補腎養精,加上科學的護理干預,可進一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預后效果,提升生活質量[10]。
中藥穴位貼敷的應用,可保證藥效穿透機體皮膚直達經脈,融入機體津液,增加藥物濃度,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所選的涌泉穴是機體井穴,足少陰腎經,穴位貼敷后可起到良好的寧神、清腎、醒厥功效,改善患者眩暈程度,與此同時,這一措施還有助于刺激機體穴位,抗擊病邪,疏通患者經絡,協調陰陽,改善氣血,促使藥效直達病灶,而且操作相對簡單便捷,經濟低廉,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從而起到良好的行氣活血、滋陰補腎以及平肝潛陽的效果,保證較高的臨床治療效果[11-12]。而手指點穴的應用過程中,循經取穴,起到熄風定眩的效果,加上點按患者局部經脈穴位,可進一步改善患者局部經筋,改善臟腑氣血,調節陰陽平衡,起到最佳的治療效果[13-14]。本研究結果表明穴位貼敷聯合手指點穴護理干預有助于良好改善眩暈病患者的眩暈癥狀,降低患者血壓水平,提高臨床干預效果。張德勇等[15]研究顯示,治療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聯合手指點穴護理干預在眩暈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贊成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