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艾嘉

來到山西省太原市,大家一定不要錯過可以親身參與、體驗感很棒的博物館——中國煤炭博物館。現在,就先隨我們一起看看吧!
在“煤的生成館”中,我們可以徜徉在真實的侏羅紀世界中,在緊張刺激的4D動感電影中經歷狂風暴雨、電閃雷鳴、火山爆發、地震海嘯等各種自然現象,還能目睹植物的枝葉、根莖在千百萬年中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從而最終形成煤炭的過程。
接下來,讓我們來到“煤炭與人類館”,看一看人類從古到今甚至在遙遠的未來發現、使用煤炭的過程,從而了解煤炭與人類密不可分的關系。值得一提的是,在博物館中還有一座圖書館——如果你想查閱煤炭的相關資料,可不要錯過這座博物館中的“煤炭文獻館”喲!
了解了煤炭的形成和煤炭與人類的關系后,你是不是非常想了解煤炭到底是如何被開采出來的呢?那你可來對地方了,因為館內的“模擬礦井”就仿佛一座“知識的游樂園”,親自參與的同時還能獲取開采煤炭的基本知識。作為亞洲最大的地下模擬礦井,這里的參觀路線將近1千米,用1:1復原展品和實物共同展現了逼真的采礦場景。你可以在這里近距離觀察古人采煤的工具和方式,可以乘坐礦工火車體驗現代人采煤的過程,還可以穿上工裝、戴上安全帽、手持工具親自去開采煤炭。

成功生產了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的英國小鎮提普頓在工業上成績斐然,但這里也“收獲”了大量使用煤炭帶來的惡果——環境污染。小鎮上曾經到處彌漫著黑色的煙塵,因此得了一個“黑鄉”的外號。
兩次世界大戰之后,人們逐漸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開始尋找新的、更加潔凈的能源。提普頓鎮在1968年關閉了最后一座煤礦。10年后,一座名為“黑鄉生活博物館”的露天博物館拔地而起,記錄了小鎮19世紀到20世紀煤炭的開發歷程。
整座黑鄉生活博物館保留了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建筑、車輛、礦井甚至是學校,而里面的工作人員也都穿著傳統的服飾。走進這家博物館,你仿佛瞬間來到了19世紀的英國小鎮。街道上往來的是各式各樣的老爺車,人們坐在老房子中品嘗傳統英式下午茶,使用的貨幣也是早就不再流通的便士……在這個曾經非常知名的煤炭小鎮,你不能錯過的體驗環節當然就是進入礦井去工作啦。你不僅可以乘坐著古老的礦車深入礦井了解當時人們的采礦工作,還可以和正在工作的工人聊聊天兒。

除了穿越感和參與感,黑鄉生活博物館還結合黑鄉的特色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研學活動。你可以進入圣詹姆士學校上一堂1912年的閱讀、寫作或算術課,體驗20世紀英國的教育;可以跟著歷史人物玩一玩當時孩子們愛玩的玩具;可以成為事故調查員,調查1846年11月17日煤炭爆炸事故的原因,找出事故責任人并說說如何避免這種情況。
黑鄉生活博物館對于工業遺址再利用的方式是罕見的、成功的。這里高度還原的場景也受到了很多電視劇、電影、紀錄片劇組的關注,他們將這里作為重要取景地。如果有機會到煤炭小鎮實地探索、學習、感受,相信這樣沉浸式的文化體驗一定能給你留下難忘的記憶!
19世紀,位于德國西部的魯爾區成了重要的煤礦工業區,埃森是魯爾區的中心城市。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那里成了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煤礦工業區。鼎盛時期,有8000名工人在夜以繼日地工作。直到20世紀80年代,魯爾區的礦井基本被關閉。當地政府沒有拆除這些巨大的采礦和煉鋼建筑,而是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博物館。
現在的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已成為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的天堂。那里每年都會舉辦“工業文化之夜”、魯爾國際文化節、魯爾現代藝術節,為當地居民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奉獻各種各樣精彩的表演。
工業建筑搖身一變成了園區內最有趣的地方。煉焦廠被改造成了大型的游樂設施,煤炭運輪車、冷凝水池、工業水池分別被改造成浪漫的摩天輪、溜冰場和游泳池。鍋爐房被改造成紅點設計博物館。每年在這里舉辦的紅點設計大賽,成了現代設計界中最為重要的世界級比賽,每次比賽,那些腦洞大開的設計總是令人目不暇接。洗煤塔則被改造成了魯爾區博物館,記述著魯爾區的過去與發展,展示著魯爾區曾經的繁榮,也展示了環境污染對人們造成的危害……
在博物館的設計方面,荷蘭建筑設計師雷姆·庫哈斯保留了原建筑的外墻鋼結構,著重改造了內部空間,大面積運用象征煤炭的黑色和火焰的橙色點綴空間。原來的運煤傳送帶現在是自動觀光扶梯,橙色的燈光格外耀眼。
改造后的埃森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每年都會吸引大量游客前來參觀游玩,精彩絕倫的藝術節、豐富多樣的娛樂設施、充滿設計感的博物館,一座廢棄的工業城市在建筑師的巧妙改造下重獲新生,2001年,這里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