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上海市 胡嘉寧(13歲)
我跟爸爸媽媽去看脫口秀表演,演員們會講好笑的“諧音梗”。古時候也有“諧音梗”嗎?
古人運用“諧音梗”可嫻熟啦,他們不光在語言中使用“諧音梗”,還會把“諧音梗”運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中國的吉祥文化中,人們會用蝙蝠和葫蘆來表達“福”“祿”的意思。幾百年前,紫禁城里就有一位特別愛用“諧音梗”的皇帝——愛新覺羅·弘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喜歡印章,他有1000 多方,因為太多了,還編輯了一本《乾隆寶藪(sǒu)》來記錄。在他的眾多印章中,含“諧音梗”的印章就有很多。
例如你看用其中兩枚印章印出來的紅印,紅印中的“ ”可不是學生時代大隊長的標識,而是古代周易八卦中的“乾”卦。這恰巧與乾隆皇帝的“乾”字同音同字。
紫禁城的室內陳設中也有“諧音梗”。故宮博物院就收藏了一塊諧音款插屏。這款插屏中間嵌有一塊龍紋玉璧,玉璧的正中心有雕刻著“ ”字形的木塊,在“ ”字形兩側還雕有兩條龍。前面我們提到過“ ”代表“乾”,兩邊的“龍”代表的就是“隆”,合在一起就是“乾隆”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