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禧
“一畝多地,那現在這個地都是種糧食,還是都種果樹?”
“你們的垃圾都運到哪里了?”
……
這一件件民生小事,都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歷年全國兩會期間下團組時關切的心頭大事。
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在推動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用力,織密社會保障安全網,為人民生活安康托底。
“共產黨人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2022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如此寄語中青年干部。
此前,習近平總書記有過多次類似重要表述,為民情懷也始終貫穿于總書記的施政理念之中。“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這一重要論斷,則更為深刻地詮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追求,也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踐行正確政績觀、權力觀錨定了清晰的價值坐標。
“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就是要求廣大黨員干部把人民的幸福感作為衡量政績的最大標尺,多為群眾辦實事,不能只講“面子”、不顧“里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多做為民造福的實事好事,杜絕裝樣子、搞花架子、盲目鋪攤子。”為官一任,就要造福于民,一件一件地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不能熱衷于中看不中用的“面子工程”、華而不實的“形象工程”,而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不慕虛榮、不務虛功、不圖虛名。
“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還要求廣大黨員干部要正確看待“顯績”與“潛績”的關系。“為民造福”是動態的、長期的,不僅要關注群眾眼前的福祉,更需要關注其長遠需求,不能“解決一個問題,留下十個遺憾”。也就是說,開展工作時要尊重客觀規律、考慮全局與系統,學會算大賬、長遠賬、整體賬、綜合賬,既要做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后人做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
“為民造福”,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也是黨員干部應有的責任擔當。因此,對廣大黨員干部而言,必須牢記“為民造福是最大政績”,牢固樹立“為民造福”的行動自覺,領悟好“為什么出發、從哪里出發”的初心叩問,回答好“為民造福”的時代答卷,走好新的趕考之路。對黑龍江省廣大黨員干部而言,在深入開展機關“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的過程中,則要更加堅定不移地站穩人民立場、查找補齊短板、提高能力本領,聚焦群眾“微心愿”、落實群眾“微實事”,從一件件小事入手,落細落實、積微成著、精益求精,努力創造出人民群眾看得見、觸摸得著、享受得到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