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 田霞 蔣家昆 李琴 郭永生
摘要:通過不同水稻機插育秧基質對比試驗,篩選出1/2恒奧達基質加1/2的常規營養土的基質配方,較適合霍邱縣機械化育秧的基質,能夠顯著提高水稻機械化育秧技術水平,為推廣基質育秧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機插水稻;育秧基質;試驗
近年來,隨著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普及,人工育秧及移栽逐漸被淘汰,霍邱縣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生產進入飛速發展階段,培育標準化健壯秧苗是機插秧豐產的基礎,而優質的育秧基質又是壯秧的基礎,秧苗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水稻機插秧的質量和產量[1]。合理利用水稻育秧基質,培育健壯秧苗,提高機插質量,對水稻全程機械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因此,我們通過對比不同的育秧基質種類和使用方法對機插水稻秧苗素質、機插質量、機插產量水平等多方面綜合影響,篩選出高效的、優質的育秧基質,尋求最佳水稻機插盤育方式和技術。
1 試驗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水稻品種:徽兩優996
育秧基質:⑴ “牛叔”牌育秧基質;⑵恒奧達水稻專用育秧基質; ⑶常規營養土。
1.2 試驗地點
霍邱縣宋店鄉圈行村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設計,設置五個處理,分別為:全部“牛叔”牌基質(A1),全部恒奧達基質(A2),全部營養土(A3),1/2“牛叔”牌基質+1/2營養土(A4),1/2恒奧達基質+1/2營養土(A5).
1.4 試驗安排
試驗采用人工播種盤育秧,將種子日曬1~2d后,用施保克浸種1d左右,然后撈起瀝干明水等待上盤播種,在同等播種條件下,于2021年5月19日播種,(1)將配制好的基質按照每盤3.5kg左右進行裝盤,基質裝盤厚度2.5cm;(2)盤內基質刮平后,澆透水達到基質處于濕潤飽和狀態即可;(3)播量按每盤(內徑28cm×58cm)80g(折合濕種100g)播種結束后蓋種,蓋種時以不見谷為度,厚度為0.2~0.4cm;
(4)將播種好的秧盤每25個疊起,待種芽立錐后,攤開秧盤,擺進育秧大棚。
1.5 調查內容與方法
1.5.1 秧苗素質考察
成秧率:于栽插前1d切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10cm×10cm的秧塊,秧塊中平均株高1/2以上的秧苗數量占種子總數的百分比(種子總數=1000×種子質量/千粒重),取平均值。
成苗數:于栽插前一天切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10cm×10cm的秧塊,每1cm2中平均株高1/2以上的秧苗數量,取平均值。
株高:于栽插前1d切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10cm×10cm的秧塊,每個秧塊中選擇長勢中等的秧苗二十株,測定秧苗莖基部至最長葉片頂端的長度,取平均值。
百株干重:于栽插前一天切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10cm×10cm的秧塊,每個秧塊中選擇具有代表性的長勢中等的秧苗二十株,洗凈泥土,沿莖基部剪掉根系。于105℃殺青后,80℃烘干至恒重,計算百株干重,取平均值。
根系盤結力:于栽插前一天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20cm×20cm秧塊,固定其兩端,用彈簧秤鉤拉任意一端,當秧塊斷裂瞬間彈簧秤顯示的質量即為盤結力。
莖基寬:于栽插前一天切取三個具有代表性的10cm×10cm的秧塊,每個秧塊中選擇長勢中等的秧苗三十株,每十株為一組測定距秧苗根萌發0.5cm處的莖粗,除以10即為莖基寬,取平均值[3-4]。
返青活棵時間:調查機插后新葉和新的根系長出時間。
1.5.2 機插質量
按《水稻插秧機試驗方法》(GB6243-86)進行評價。在機插移栽后第五天在每處理中隨機選取三個觀測點,測定一百穴的總株數、傷秧穴數、漏插穴數及全漂穴數,計算傷秧率、漏插率及全漂率。
1.5.3 產量及構成因素的調查
收割時田間取樣考察畝有效穗數、穗長、株高、千粒重、結實率、每穗癟粒數、每穗總粒數等,收獲時測量實際產量。
2 試驗結果與分析
2.1 秧苗素質考察
于移栽前一天(2021年6月9日)考察秧苗素質(成秧率、成苗數、株高、百株干重、根系盤結力、莖基寬、返青活棵時間。)
從表2可以看出:幾種不同基質處理中,全部恒奧達基質(A2)成秧率最高、成苗數最多、莖基寬最寬,其次是1/2恒奧達基質+1/2營養土(A5),全部營養土(A3)和全部“牛叔”牌基質(A1)最后;但是全部“牛叔”牌基質(A1)在株高和百株干重方面相對占優勢,其它幾種基質處理的結果相當;在根系盤結力方面,組合的1/2“牛叔”牌基質+1/2營養土(A4)最強,全部 “牛叔”牌基質的根系盤結力反而降低,對照的全部恒奧達基質(A2)和組合1/2恒奧達基質+1/2營養土(A5)根系盤結力相當,全部營養土的根系盤結力較差。整體來看,“牛叔”牌機插秧基質不如恒奧達基質(對照)的綜合秧苗素質好。
2.2 返青活棵時間
返青活棵時間:調查機插后大田新葉和新的根系長出時間
從表3可以看出:幾種不同基質處理中,全部恒奧達基質(A2)的大田新葉和新的根系長出最快,也就是返青活棵時間最快;全部營養土和1/2恒奧達基質+1/2營養土(A5)次之;“牛叔”牌基質不管是全基質還是組合返青活棵都比較慢。
2.3 機插質量
由表4可知:幾種不同的機插基質處理對機插質量都有影響,首先A1的漏插率和傷秧率最高,各達到7.7%和6.2%,其次是A2,A3和A4相當,A5最低,A2的全漂率最高,達到6.0%,再次是A1,其它幾種處理相差不大。綜合來看,不管是供試的“牛叔”牌基質,還是對照恒奧達基質,全部基質育秧的漏插率和傷秧率都高于育秧基質和營養土的組合。
2.4 產量結構及實產調查
從表5可知,1/2恒奧達基質+1/2營養土產量最高(A5),A4產量次之,A1產量最低,A2和A3產量相當。純基質和全純營養土的總體產量低于基質和營養土混合做育秧基質的產量。
3 結論
隨著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的普及,常規的泥土育秧難以滿足相關要求,育秧基質問題亟待解決,所以,研究和探索育秧基質種類及適宜的使用方法,篩選出高效、優質的育秧基質,對機插秧技術的推廣和水稻的豐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綜合試驗結果:全部“牛叔”牌育秧基質(A1)成秧率較低,成苗數較少,根系盤結力一般,秧苗較細,苗株較高,秧苗綜合素質較差,返青活課慢,傷秧率高,全漂率中等,但漏查率低,產量較低。全部營養土基質(A3)秧苗綜合素質一般,返青活棵時間較快,機插質量一般。而對照的全部恒奧達基質(A2)成秧率最高,成苗數多,根系盤結力較好,秧苗基部較粗壯,苗高適中,秧苗綜合素質好;返青活棵快,但傷秧率、漏插率和全漂率較高,綜合機插質量差。1/2“牛叔”牌基質+1/2營養土(A4)的秧苗綜合素質中等,返青活棵較慢,但是其根系盤結力最強,機插質量也較好,產量較好,1/2恒奧達基質+1/2營養土(A5)秧苗素質較好,返青活課時間較快,漏插率、傷秧率和全漂率低,綜合機插質量好,產量較高。純“牛叔”牌基質秧苗高,百株干重較重,這可能是由于此基質營養較豐富,但是這可能是造成此種基質育秧傷秧率、漏插率和全漂率都比較高的原因;全部使用基質育秧和全部使用營養土育秧全部基質育秧的漏插率和傷秧率都高于育秧基質和營養土的組合。
綜上所述,1/2恒奧達基質加上1/2的常規營養土的基質配方比較適合作為本區的機械化育秧的基質。鑒于機插試驗受各種條件影響,本次試驗未對不同基質處理的取秧量進行研究,因為不同的取秧量也可能導致不同的機插質量。
參考文獻
[1] 屈成.水稻機插秧育秧基質研究進展[J].農學學報,2017,7(1):1-4.
[2] 林育炯.我國水稻機插秧育秧基質研究進展[J].中國稻米,2015(4):7-13.
[3] 許有尊.雜交水稻稀播條件下機插取秧量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29):10155-10158.
[4] 孫如銀.不同育秧方式對機插中秈水稻秧苗素質和產量性狀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4,42(4):1024-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