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2021 年吉林省電子商務學會“十四五”規劃研究課題“數字鄉村下吉林省農產品電商平臺展示技術提升策略研究”項目成果(編號:2021JLDS32)
摘 要: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電子商務的市場份額也不斷擴大,為了生存發展,吉林省的農產品銷售也不可避免地加入了電子商務大軍,由于吉林省農產品電商起步較晚,和發展較為迅猛的南方農產品電商平臺展示技術相比較為落后,遠不能滿足當代消費者在線上購物的感官體驗,影響了吉林省農產品銷售的發展。因此本文以吉林省農產品電商平臺展示技術為切入點,從吉林省農產品電商展示技術中實際存在的問題出發,針對實際問題提出吉林省農產品電商平臺展示技術的提升途徑,希望在豐富農產品電子商務理論的同時,可以給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吉林省;農產品;電商展示
一、引言
眾所周知,吉林省是我國的農業大省,種植的農產品品種多,質量好,但由于其地理位置等制約因素,整體經濟發展和南方相比較為落后。吉林省省政府等多方為了提高吉林省農產品的銷售提出了各類舉措,其中就包括大力發展農產品的電子商務銷售,希望可以借助電子商務這一新興平臺,帶動吉林省內農產品的銷售,促進吉林省的發展就業,提高農業生產者的實際收入。雖然各方都在助力吉林省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是在其成長的過程中仍存在著很多問題,其中平臺的展示技術就是其中一項,為此加強對電子商務平臺展示技術的研究十分必要。
二、吉林省農產品電商平臺現狀以及展示技術存在的問題
1.展示技術手段較為單一落后
近年來,吉林省政府以“互聯網+”現代農業為抓手,逐步推進吉林省農業信息化建設,但在展示技術手段上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在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最常見的展示方法就是圖片和文字相結合的展示手法,這種展示手法在我省自有的電商平臺尤為普遍,例如在吉林延邊金達萊絲路App,對于一些延邊特色泡菜等相關農產品都是以多角度拍攝的農產品圖片為主,配合相關的文字介紹進行補充,以這樣傳統的方式對農產品進行展示比較方便快捷,制作成本也較為低廉,對相關制作人的技術要求也比較低,只需要對圖片的格式、大小進行簡單的處理就可以上傳到相應的App或者展示網友即可。當然消費者也可以通過圖片等方式快速地了解相關農產品的整體外觀、口味、成分等基本信息,對于消費者瀏覽的媒介門檻也比較低,一般只需要手機和電腦就可以完成瀏覽下單交易,消費者容易上手操作。但是圖片這種展示方法有很多的局限性,由于是二維的展示手法,容易讓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大小產生誤解,導致收到貨物時有貨不對板的售后體驗。此外,這種展示技術往往是單一方向的信息傳遞,無法在消費者和供貨者之間產生有效的互動,在消費者想要進一步了解相關問題時,還需要找到客服進行詢問,而客服的解答往往也是以文字和圖片形式做出的,這樣浪費時間、人力而且溝通的效果也差強人意,無法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這不利于農產品的銷售。
由于圖片展示存在上述缺陷,小部分吉林省電商企業也嘗試在展示的過程中加入短視頻來展示所消費的商品。例如在淘寶的吉林大米銷售網店中,商家就上傳了關于大米的生長環境,生產的各個階段以及成品的相關短視頻。這些短視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消費者對于產品的多維度了解。產品視頻的展示和圖片展示相比內容更加生動、全面,加上背景音樂的展示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圖片展示信息不足的問題,減少了在信息傳遞中理解的誤差,提高了消費者在產品展示方面的滿意度,提高了交易量。但視頻的展示方式仍存在不足,視頻中所展示的內容比較固定,一旦拍攝上傳一般不會經常更換,不會根據消費者需要以及外部大環境進行更新,即使更新頻率也不會很高,視頻展示雖然比較靈活,但仍然無法做到和消費者進行互動,需要客服進行溝通講解效率較低。
2.直播技術應用較少尚未成熟
隨著直播的興起,直播的展示技術在電商中也得以迅速的發展,各大帶貨主播以各類平臺為載體,通過直播技術將商品的性能、品質、種類、外觀等信息向消費者進行無時差的即時性互動,消費者可以邊看直播邊提問直接進入鏈接購買。這種電商銷售方式在淘寶等各類平臺上尤為廣泛,但是在吉林省的電商公司特別是農產品電商涉及直播購物的并不多見。據了解,吉林大米網、吉林延邊金達萊絲路等自營平臺還沒有使用直播技術。另外,即使是一些平臺,例如,吉林省汪清縣政府,為了推進當地農產品銷售額,通過淘寶直播間“縣長來了”以及阿里巴巴“淘鄉甜”直播等相關平臺,全力銷售當地特產黑木耳;蓮花山吉什里網店的直播銷售自產水果,但這些直播也不是天天或者定期開展直播,只有在農產品成熟的特定季節,例如草莓、櫻桃等在5、6月份的成熟期才有相關的直播購物展示,這種非定時、非定期的直播方式,這樣無法提高消費者黏性。而通過觀看這些直播,發現在農產品直播中消費者只能觀看主播展示商品,并沒有關于產品產地以及實體產品生產環境等信息的展示。綜上所述,電商直播技術雖然在其他商品的快銷平臺等領域已經有了較為普遍的應用但在吉林省,特別是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展示中應用較少,深度也不足,究其原因除了相關平臺人員與時俱進的意識不足,技術手段落后以外,直播的投入和圖片視頻等相比投資較大,幾萬元、幾十萬元的專業直播耗材,讓多數處于起步階段的吉林省農產品主播望而卻步,除了初始投資大以外,把這些專業設備靈活運用到產品的展示中就更不容易了,所以目前中小型主播和商家們更喜歡簡單易用、成本低、效果好的工具。除此以外,專業直播團隊也需要相關的專業人才團隊來支撐,這些都是限制吉林省農產品直播平臺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3.其他直播新技術應用滯后
除了上述的圖片、視頻、直播技術以外,在電商平臺中還有一些新技術,例如VR技術、AR技術以及360度多方位展示技術。這些技術除了能夠給消費者提供產品的基礎信息、外觀等方面的展示以外,還可以讓消費者擁有更多的關于產品的真實性體驗,這種真實的體驗會幫助消費者進一步了解產品并提高購買欲望。但根據現狀調查結果,吉林省的農產品電商平臺之中只有極少數商家使用了360度產品展示技術,而關于農產品的AR\VR并沒有得到普及和應用。而在別的地區,例如早在2016年營口市的羅牛山公司,已經將AR技術和農產品進行深度融合,為了提升消費者的興趣和關注度借助海報、展板等平面載體上加載AR智慧物料,可以讓消費者感受到更多立體、直觀的信息。而在2017年哈爾濱召開的綠博會上,已經出現了VR/AR農業應用展示,比如VR虛擬農場,VR/AR農業知識科普展示、AR農產品的溯源系統展示、VR農業電商等。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展示技術發展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吉林省農產品電商平臺展示技術的提升對策
1.深化應用已普及的產品展示技術
目前吉林農產品電商平臺已經應用的產品展示技術包括圖片、視頻以及直播技術,但其應用的廣泛程度以及深度和發達地區的電商平臺差距較大。所以當前擺在吉林省農產品電商平臺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基于現有的資源,進一步挖掘研究相關展示技術的功能和方法,縮小和其他地區的差距。在現有的平臺中完善相關的圖片以及視頻等展示技術,有計劃有穩定周期地開展直播功能,將已有門檻較低的技術充分運作起來。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互動,對于不同的農產品可以根據各農產品的特性進行展示。例如:東北大米,可以通過直播展示大米在蒸煮前的色澤、形態,蒸煮中的不同階段,向消費者互動展示大米在蒸煮后的色澤、軟硬度、膨脹度,通過直播間的即時提問幫助消費者了解產品的相關信息。還可以多產品聯合展示,例如各種谷物雜糧、制造八寶粥、小米飯等各類組合,在多元化展示的同時帶動各品類農產品的銷售。在直播過程中,調動消費者的積極性,提高消費者的參與度,保障在同一技術水平下,在產品的展示方面能和其他地區分庭抗禮。
2.在電商平臺中應用新技術
根據相關調查得知,目前消費者在農產品電商展示方面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是缺少真實性的體驗。并且大多數的消費者都表示愿意體驗VR/AR等新技術在購物中所帶來的新體驗。為此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要,吉林省農產品電商從業者除了保障基礎電商展示得到充分應用的同時,開發運用 5G、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3D打印等新技術。構建形式多樣的線上消費場景,探索人機互動新模式,培育高新視聽新業態,創新網絡消費方式,提升網絡消費體驗。可以勇于開展新嘗試將VR/AR等技術應用在電商購物平臺當中,可以構建一個虛擬的購物環境,在這個環境中構建消費者與產品的交互新體驗,可以利用VR技術營造一個和真實購物場景相同的環境,通過虛擬走動、虛擬拾取貨架上的商品,點選商品調節相關按鍵進行近大遠小的視覺處理等達到一個真實的購物體驗,讓消費者真正地實現在家就能逛菜場的消費新途徑。在運用新技術的同時,也需要策劃與之相適應的推廣運營方案。方案中要詳細規劃實際操作的步驟內容以及當遭遇突發事件時對應的解決方法,與此同時要學會在實踐中根據消費者的反饋等信息不斷調整摸索運營方案,幫助吉林省的農產品平臺在眾多農產品銷售平臺中站穩腳跟。
3.開展營銷人才培養加強電商網店的展示技術
當今社會,企業的競爭也是人才的競爭,吉林省農產品電商要想得到發展就必須開展電商營銷人才培養。首先,完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強化“政、產、學、研、用、培”六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鼓勵相關的電商平臺、用人企業與相關高等院校一致聯動,對接開展校企合作,通過訂單式的人才培養計劃,開展線上線下相融合、多元化、多梯度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體系,加強復合型人才供給。幫助吉林省農產品電商企業獲得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以及相關的后續培訓資源。其次,完善電子商務的相關職業分類,探索開發電子商務職業的相關標準,政府可以協助營造一個開放的積極的人才政策環境,鼓勵和吸引多面手的人才,同時做好加強就業人員的權益保障工作。再次,省外借鑒電商發展快速的先進地區經驗,省內做好互幫互帶的傳幫帶工作,例如在吉林省長春市的聚發財電子商務公司是較早涉足電商直播的企業,截止到2021年10月旗下已經簽約的主播達2700多人,其電商直播的業務也涉及范圍較廣,對于服裝、化妝品、農特產品等領域都有涉獵,已實現年均35億元銷售規模。其他電商企業可以多調研多交流,學習對方的優勢取長補短提升電商企業自身的電商展示技術。最后,從農產品電商企業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挖掘吉林省農產品自身的特色,打造適應吉林省農產品自身特點的特有的展示技術,以此來提升吉林省農產品電商的展示水平。
4.構建電子商務多元發展共治的新格局
政府可以發揮其主動作用,推動政企合作實現政企的良性互動,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幫助電子商務平臺的經營者加強數字技術的應用。與此同時,銷售我省的特色農產品,可以結合吉林省的區域特點,以一些展會為平臺,發揮政府的組織引領作用,以舉辦銷售特色農產品為紐帶,以搭建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平臺為目標,積極組織或者參與多種形式的特色農產品產銷對接、對外交流等活動,幫助企業根據不同場地平臺,使用不同的展示技術,宣傳推介我省特色農產品,促進農產品供需信息有效對接,將產銷兩端有效地銜接到一起,不斷拓寬我省農產品的銷售市場。
此外在對農產品電商銷售中消費者投訴問題的調查發現(如圖所示),消費者對于產品品質、配送時間、破損度、產品說明、真假、價格等方面存在的投訴問題較多,為了幫助吉林省電商平臺的長久發展,政府和相關部門可以加強產品質量監督引導,幫助農產品電商企業完善自身電商平臺設計,不斷提升農產品電商平臺自治能力,落實網絡安全保護制度,推動農產品電商健康發展的新對策、新路徑,構建與之相適合的良好的數字營商環境。
綜上所述,目前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展示技術和其他電商發達地區相比較為落后,對于直播電商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及后續的多元化人才儲備并沒有形成體系。多數農產品電商平臺也是僅應用了圖片、視頻等傳統手段進行農產品的電商銷售,而且這些展示技術的應用也并不到位,更新頻率較低。同時在這些展示中所應用的拍攝設備、布景以及后期制作設備價值比較低廉,導致后期的圖片以及視頻的展示效果并不如意,并沒有完全將農產品的相關特色展示出來,阻礙了消費者對于農產品在產品品質、產品特性、保質期限、食用方法等方面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影響了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壯大。所以當前吉林省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應抓緊進行展示技術上的革新,把握電商時代發展的良好機遇,打造適合自身的電商展示新路徑,助力農民致富,深化合作,推動新電商健康發展的新對策、新路徑。
參考文獻:
[1]盧軍.基于AR技術的電商服裝類商品展示與交互平臺研究[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32(13):18-20.
[2]王羽丹.試論跨境電商現狀分析及趨勢[J].中外企業家, 2019(13):88-89.
[3]陳少英.基于VR技術的電商商品展示與虛擬實景購物[J].電腦與信息技術,2020,28(06):31-34.
[4]劉春明,沙繼東.特色農產品直播電商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營銷界,2020(34):59-60.
[5]陳文林.農產品電商平臺現存問題與優化路徑探析[J].今日財富,2021(21):109-111.
作者簡介:李海霞(1991.03- ),女,漢族,山東泰安人,碩士學歷,長春光華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學、會計信息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