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煬

劉本萬的微信朋友圈,大多是為四川省南充市西充縣生態農業推廣方面的內容,還有給重慶市合川區清平鎮本地企業“打call”的記錄,以及自己平日里學習的總結,有時也有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老家的思念。
劉本萬是四川省開江縣人,23年前離開家鄉來到重慶求學,從大學本科到博士研究生畢業,再到參加工作,他一直沒有離開過重慶。在掛任中共四川省西充縣委常委、西充縣副縣長前,他是重慶市合川區清平鎮的黨委書記。
重慶合川和四川西充同飲一江水,在掛職一年的時間里,劉本萬利用自己的工作優勢,當好川渝合作的“參謀員”,服務西充當地發展,給自己這一年的掛職工作交上了一份合格答卷。
轉變角色 拓寬發展思路
赴川掛職,角色的轉變,帶給劉本萬最大的影響就是思考問題比以前更為宏觀。
“之前在鄉鎮工作時,我思考問題往往停留于操作層面,到西充掛職后,思考更多的是行業或者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如何實現川渝兩地協同發展的問題。”劉本萬說,從一個鄉鎮干部到一個縣委干部,平臺不一樣,自己的視野也更為開闊。這種角色的轉變倒逼自己不斷適應、學習,通過向同事、行業精英請教,閱讀相關專業書籍,提升自己的宏觀思維能力。
讓劉本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剛接手分管農業口時,自己心中所想就是何時蓄水、何時插秧、何時打谷等具體工作,而西充是四川省的農業大縣,其有機農業在國內具有明顯優勢。
通過調研學習后,劉本萬將西充農業放在更大范圍內進行系統思考,就產業規劃、規模種植、標準建設、銷售推廣等一系列問題與西充的同事進行了深入探討,理清了思路,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西充有機農業的發展。
2021年5月27日上午,由南充市人民政府主辦,西充縣人民政府、國際有機農業亞洲聯盟承辦的“第二屆西充亞洲有機產業峰會”舉行。其間,300余名國內外嘉賓通過“線下+線上”的方式,共商有機農業創新發展大計。
劉本萬不僅成功牽頭策劃和組織了“第二屆西充亞洲有機產業峰會”,還牽頭編制了《西充縣有機農業“十四五”發展規劃》。2021年二季度末,西充縣農業產業產值達29.11億元,同比增長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820元,同比增長10.5%。
合作共融 唱好“雙城記”
劉本萬根據南充市和合川區關于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項目、重大任務、重點工作及重慶市選派赴四川掛職干部工作隊臨時黨委的工作部署安排,充分結合兩地實際,以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發展協作共興、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合作機制務實高效等方面為重點內容,探索協同發展機制,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北翼重點區域高質量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突破和成效。
同時,劉本萬還積極對接川渝兩地干部互訪學習交流,搭建合作平臺、增強合作共識、尋求合作機遇。
其中,通過合川區紀委、涪陵區人大、開州區人大等部門到西充考察,交流地方經濟發展及保障措施,促進了縣域經濟補位發展;通過帶領西充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部分企業負責人赴重慶合川、銅梁,四川開江等地進行考察,促進了地方產業協同發展,多方汲取了各自的發展經驗。
與此同時,通過西充與合川兩地友好協商,劉本萬還牽頭擬定了兩地政府間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即將完成協議簽署,這將為兩地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協同共進創造了良好條件。
西充縣正在打造中國有機農業第一縣,而合川區清平鎮則是“中國日用玻璃產業基地”。劉本萬積極推動川渝產業鏈協同發展,避免同質化競爭。他利用西充有機農業發展優勢,積極促成兩地農產品及其供應企業在產業鏈和供應鏈上的合作,還利用合川日用玻璃產業優勢,積極推進西充本地“太平白酒”、“鳳和黃酒”等酒類企業與合川日用玻璃企業深度合作。
甘為改革創新先行者
南充臨江新區是四川省規劃設立的第三個省級新區。劉本萬協助分管臨江新區西充管委會工作時,他結合重慶兩江新區、合川高新技術開發區的建設發展經驗,提出了“統一規劃建設招商、稅收分級合理分成、社會事務屬地管理”的發展思路。
同時,劉本萬還利用自己曾在合川區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擔任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時的工作經驗,助力西充當地國企改革,突破瓶頸;推動西充部分縣屬國有企業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并在市場化運營、人力資源管理、資本運作等方面進行了研討分析。
在西充掛職期間,劉本萬還協助分管金融工作,持續推動直接融資工作。在對四川九天真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上市輔導期間,他牽頭召開銀政企融資座談會。2021年二季度末,西充縣金融業增加值占全縣GDP比重達4.43%。
劉本萬大學所學的專業是建筑材料工程,他不僅是一名材料學博士,也是高級工程師。
掛職期間,劉本萬隨時關注著新材料領域的發展動態,為西充涉及材料板塊的招商引資起到了參謀作用,并指導了西充縣工業園區部分建筑材料企業的生產。在聯系四川金圓管樁有限責任公司期間,他就預制構件蒸養技術節能方面多次與企業負責人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企業技術改造升級。
從離開四川求學再回到四川工作,短短一年的掛職時間對劉本萬來說如同白駒過隙。川渝兩地“山水相近、人文相親”帶給他的感受尤為深刻。“這種‘回家工作的感覺讓我倍感親切。”劉本萬說,這次掛職工作讓他不僅收獲了協同合作的經驗,也收獲了真摯友誼,兩地之間常來常往已成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