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峰
摘要: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備受重視,因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我國鄉村社會發展的關鍵組織力量,是保證農村振興發展的關鍵。尤其是脫貧攻堅以來,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農村經濟發展的實力不斷增強,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發展問題,導致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陷入困境,主要表現為制度困境、收入困境等。所以要想實現對這些問題的解決,就要突破困境,以便提升農村集體組織的整體能力,逐漸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農村經濟組織收入的增長。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困境;治理思路
要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就要積極解決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畢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問題是我國三農問題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不僅能體現社會主義發展的本質,也可以加強對新農村多領域的建設,實現農村建設、農業發展、現代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要發展鄉村振興,更為關鍵的就是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中已經存在的困境進行解決,從而讓其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關鍵的作用。
1 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現狀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對于農村問題都十分關注,重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和建設,不斷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改革,使農村發展的實力逐漸增強。尤其是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獲得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而蓬勃發展。具體而言,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體現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數量逐漸增加。在黨和國家的推動下,我國的行政村大部分都有獨自的集體經濟組織,這在一定程度上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實力直接進行體現,從而為國家經濟的發展發揮作用。二是農村收入的增加。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和農村的收入有著直接的關系,收入越高,說明經濟實力越強。尤其是在新時代改革背景下,我國鄉村振興建設獲得新發展,集體經濟組織的經濟收入顯著提升[4-5]。三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農民有了加入組織的需求,帶入了技術、資金、土地等資源的同時也實現自身收入增加,實現雙贏的目標。四是我國的社會效益增加。有關研究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僅使農村經濟得到發展,農民也可以獲得可觀的經濟收益,從而使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提升,實現社會效益的發展。
2 當前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農業科技貢獻率較低
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斷獲得發展,主要是因為科技的影響。但是在現階段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普遍的農業科技存在創新方面的不足。實際的表現體現為:一是農村因為地理條件的限制和財務狀況的影響,對于科技設備的投入和人才的引進力度不夠,所以整體科技發展水平難以提升[6];二是農村集體經濟集約化水平相對較低,農村普遍存在技術落后等問題,農業現代化水平也亟待提高;三是農村地區對于科技的推廣力度不夠,相關的科學研究結構需要不斷發揮指導作用。
2.2 組織、資產管理不科學
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所發揮的作用就應該是協調作用,其就相當于是農民與企業、政府之間溝通的橋梁,只有他們的作用和功能得到發揮,對于土地流轉和其他問題的洽談才更加順利,實現政府、企業和農村都滿意,實現三者之間關系的協調。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都扮演著多重角色,有的成員不僅僅是村委會的管理者,也可能是集體財產的所有者,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無法獨立的發揮作用[7]。同時在資產管理中,還存在許多方面的問題:首先是法律法規方面,傳統的法律法規已經無法解決現階段集體經濟組織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第二,農村集體資產所涉及的管理體系還存在多頭管理、觀念陳舊和監管手段缺乏等問題。第三,我國部分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沒有良好的發展意識,觀念相對陳舊,所以無法有效的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2.3 農村融資困難
農村地區要想獲得發展,就要重視發展中資金的作用,畢竟資金可以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健康、穩定發展。從現階段的農村經濟組織發展實際來看,還存在資金缺乏的問題。農村集體機動地逐漸變少,許多村辦企業大部分需要改制,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農村集體的收益逐漸變少,無法保證集體經濟組織正常運轉。而且從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歷史來看,其逐漸向工業、城市發展方面傾斜,這都導致其出現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資金發展力度下降問題,導致農村經濟出現融資困難。
2.4 成員及管理者專業素質低
多數現有的組織人員素質較低,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教育,并不具備專業的管理技能。集體組織成員缺乏相關種植技術知識,可能導致種植類集體組織發展緩慢。另外缺乏諸如法務等專業人員,特別是在組織出現經濟糾紛的時候,組織成員沒有能力對糾紛進行解決,組織也沒有專業的法律人員協助問題的解決,從而不利于組織的進一步發展。
2.5 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
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不良的經濟行為。在長期的小農經濟行為影響下,部分農民出現了“等靠要”的思想,而且有的地區這種思想十分嚴重,阻礙了農村集體經濟的有效發展。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農村地區要想發展,就要抓住機遇,加強對有效利益聯結機制的利用,但是實際上,部分農村在集體經濟發展中還缺乏有效規范的利益聯結機制,不利于對農民的經濟行為進行指導,這很大程度上使農村集體經濟和農民自身利益的連接不到位,導致一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無法將現有的集體流轉的土地承包給農業公司,還有部分農業公司在流轉土地的過程中,沒有自身的想法,往往會受到周圍農戶的影響,導致流轉不成功。比如:流轉的過程中會出現果實被盜、樹苗被折或者不讓施肥等情況,這都是影響流轉成功的原因。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土地流轉后,沒有形成農業公司、農戶等多方面的有效利益結合,這就會導致農業公司的利益無法得到保證。最后就是有的地區要想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的滾動發展,一味的重視集體經濟收益的保留,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村民的積極性無法提高。
2.6 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實踐中存在異化問題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存在的異化問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方面存在農村集體組織私人化,其主要的表現幾種在資產總量的控制力和資產總量方面,體現在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治理機制的缺失問題和宏觀調控能力問題。第二方面,體現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國家化。主要是一些地區過多的使用行政主導實現地租經濟的“公用”分配,這主要體現個人利益服從集體,集體經濟服從國家,保證集體經濟在再分配中,逐步使集體經濟組織實現國家化。最后出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空殼化,現階段的一些地區經常會出現集體經濟組織所有權虛化問題以及土地權利分割等問題,對于這些問題的解決更傾向于保護農民的權益,從而導致“地權固化于民”現象出現,導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變為一個空殼,無發生實現實際的收益分配。
3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對策建議
要想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就要重視解決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總體而言可以通過提升組織成員綜合素質和優化產權制度改革來實現,從而促進集體組織的發展,實現農村地區的鄉村振興。
3.1 通過優化渠道來提升組織成員素質
提升組織成員的素質,可以從以下入手:首先政府方面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優秀人才的引進,提升組織成員的整體素質。比如:通過戶籍改革和住房補貼等方式積極鼓勵畢業大學生和技術人員入鄉就業,為農村地區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使農村經濟組織可以獲得人才方面的支持[8];其次要定期加強對農民或者組織成員的教育,開展專門的農業知識培訓或者短期綜合培訓,加強農村地區人員的認知,給農民提供與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保證農民的專業素養提升,方便培育更多新型職業農民,為農村地區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保證。
3.2 積極促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要積極的促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完善,充分的發揮黨組織對集體經濟組織領導的作用。首先,要在堅持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做好組織力量對農村集體資產的登記,將產權的關系進行明確,方便對后續資產的核算。其次要優化權屬關系,積極完善產權保護制度,使農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證,做好對農村集體資產的有效管理。接著要優化產權登記流轉平臺,以便更好的保證交易流轉,保證產權流轉的過程中,體現出社區性和集體性傾向。最后要在集體產權改革中,實現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的確立,保證對成員的資格認定。
3.3 采取合理措施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增加
要充分的發揮市場配置作用,通過利用市場手段,實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讓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揮主體地位,完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運行機制,讓其按照市場秩序來開展經濟活動。其次加強政府的前期扶持力度,最關鍵的就是要讓政府加強財政支持,給予必要的糧食補貼、農業補貼等。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龍頭企業+農戶”等模式來優化農業發展渠道,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加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收益。接著要充分發揮各級農投公司的作用,讓其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提供信貸擔保,必要的時候實現民間資金注入。再次,加強對農村地區的信貸資金扶持,對于優質的項目,只有收效快,銀行部門就要給予支持。同時也要積極的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金融業進行發展,在經濟實力較大的地方,積極推進金融組織建設。
3.4 加強企業化促進組織、資產管理
在實際的管理中,要加強對股份制管理形式的利用。因為在集體組織經濟發展中,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是所有制經濟的重要體現,只有保證股份方案多元化,產權清晰,保證股份的合理落實,才能讓其充分的發揮優勢。資產管理也可以仿照現代企業的發展制度要求,從制度層面切實加強對集體資產的監管。另外,組織管理也可參照現代企業管理,聘用專業管理人員,管理者與所有者分開,從而促進集體經濟組織發展。
3.5 通過試點樹立標桿
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會出現多種類型的產業融合發展,具體的類型包括資源優勢型、區位優勢型、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型等,每種類型發展都需要通過1-2個農村試點地區開展試驗,通過試驗情況為其他類型經濟的發展提供依據,防止出現發展的盲目性。試點過程中資源優勢的發揮在于對農村現有資源的改造,通過現有資源的利用實現經濟效益的提高。而區位優勢主要體現在為城鎮地區提供服務方面,比如:在農村地區建立標準化廠房,為城市地區提供發展資源,發展服務業等。農業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主要依賴于延長產業鏈,加強對農產品的精細化加工,提升農業產品的附加值,充分的發揮農村地區的各種優勢,樹立試點標桿。
3.6 通過創新利益聯結促進長效發展
為了有效的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就要根據各地區優勢,因地制宜的制定各種利益聯結機制。首先要做的就是樹立牢固的新利益聯結理念,因為發展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更重要的就是讓負責人牽頭,樹牢新的利益聯結理念。對于不同地區的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發展優勢,需要制定不同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處于不同階段的組織承擔不同的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發展越成熟,其實現的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利益分配就會越高。其次要重視農村地區集體經濟的收益分配,一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機制 ,通過“基本保障金+收益分紅+風險基金”等模式,建立彈性分配制度,保證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可以得到增量收益,保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能夠享受到集體經濟帶來的好處,提升農村集體的自我保障能力。
綜上所述,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要想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步實現,就要充分對集體經濟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以便更好的通過采用有效措施,增加集體組織經濟效益,帶動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 崔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內部困境及其治理[J].山東社會科學,2019(4):148-153.
[2] 王留鑫,何煉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制度困境與治理之道——基于制度經濟學分析視角[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59-63,82.
[3] 劉春春.農村集體經濟的現實困境與發展之道 ——以J省G縣區為例[J].中國商論,2019(21):178-179.
[4] 陳義媛.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與村社再組織化 ——以煙臺市"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例[J].求實,2020(6):68-81.
[5] 王海.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黨組織鄉村治理的困境與路徑生成——以皖北地區為例[J].大連干部學刊,2018,34(6):59-64.
[6] 丁波.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與鄉村治理有效性 ——基于皖南四個村莊的實地調查[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3):53-61.
[7] 霍軍亮,吳春梅.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困境與出路[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1-8.
[8] 李年俊.新時代我國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困境的制度分析[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8,37(4):83-87.
[9] 張云,陳丹妮.鄉村振興視域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困境及治理思路[J].中國經貿導刊,2021(23):80-82.
[10] 張春玲,陳璐.淺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發展困境及立法方向[J].中國集體經濟,2021(33):14-15.
[11] 陳建.城鄉融合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的困境及治理[J].農業經濟,2021(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