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娜
摘要:在我國,茶葉的生產和飲用歷史十分悠久,我國更是茶葉以及茶文化的發源之地。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茶葉的養生保健功能更為看重,再加上生產加工行業的不斷發展,茶葉除正常飲用之外,還可以多樣化茶食品的形式而存在,極大地豐富了茶葉的形式,更提升其經濟效益。在一些較為偏遠的地區來說,更可借助當地茶葉資源,積極開展茶食品,來豐富當地產業結構,帶動當地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茶食品;開發;應用
0 引言
茶葉除傳統飲用方式之外,隨著食品加工業的不斷發展以及人們對其需求量的不斷擴大,茶葉也開始以食品的形式被開發出來,從飲茶轉變為吃茶。而將茶葉作為茶食品進行開發,更可使得茶葉的養生保健功能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有著極為積極的作用。本文分析茶食品的相關含義,指出其開發現狀,并提出茶食品今后發展策略,以期為今后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1 茶食品概述
1.1 茶食品含義
我國在金國時期即出現有關于“茶食”一詞,在當時,茶食指的是含茶葉成分的食品以及用來佐茶的點心等。而在當下,茶食一詞更多的是指利用茶葉或者茶葉經過深加工而成的活性成分、茶汁或者茶粉等,與其他食品原料共同加工而成的含茶葉成分的食品。由于茶葉中的成分極為健康和天然,這也使得茶食品也具有健康和天然的特點。隨著人們的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在對于食品的追求上也越來越多的追求一些天然綠色食品,茶食品的需求量也在當下不斷上升。而隨著食品加工業的不斷發展,市面上現有的茶食品類型一般為茶糕點、茶糖果,以及以茶葉成分制成的主食或者菜等。與普通食品相比,茶食品在保留茶葉的天然健康成分的同時,更豐富了食品的內容以及形式,對于我國的食品行業來說也是一種較大的創新。茶葉中的營養成分較多,傳統飲茶方式僅能吸收一部分水溶性成分,而將其制成為茶食品,可增加對于營養成分的攝入,真正發揮茶葉的保健功效[1]。
1.2 茶葉在食品中的形式
1.2.1 原葉茶
在茶食品中,原葉茶直接添加的一般為茶膳,即利用茶來制作的主食或者菜肴等,例如最為著名的龍井蝦仁等,其將茶的口感與方位與食材的本味相結合,可給食材增加茶葉的氣味,更可減少食材原本的油膩感,豐富食品營養成分。
1.2.2 茶汁或者茶粉
在茶食品中,以茶汁或者茶粉形式添加的一般為糖果或者糕點類。隨著超微粉碎技術的不斷發展,茶汁和茶粉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食品的加工制作中,在飲料加工、烘焙食品以及糖果中,茶粉和茶汁應用極為廣泛[2]。
1.2.3 茶葉提取物
在茶葉中,茶多酚以及茶氨酸的含量較高,可起到極大的保健作用。對于預防食物中毒以及腸道類疾病有著較好的功效。并且茶氨酸還可給人以輕松愉悅之感,可有效改善記憶力,在功能性食品中添加較多。
1.3 茶食品分類
在茶食品的分類中,根據其在食品添加中的形式不同,茶食品可分為原茶型食品、茶汁食品、茶粉食品以及茶成分食品。根據食品分類系統上的劃分,茶食品可分為茶餐類、含茶休閑食品和茶保健食品三種[3]。
2 茶食品開發現狀
2.1 茶食品種類不斷增加
隨著人們對于健康食品的需求量不斷上升,茶葉作為重要的健康飲品,其營養成分以及營養價值在當下也在不斷被人們所發掘。再加上食品加工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茶食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增加,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于食品便攜化以及營養化和多元化的追求。各類含茶成分的糕點、蜜餞、冷飲以及主食菜肴等不斷涌現,也使得許多原本的單一生產茶葉的企業開始轉型,加大了對于茶食品的研究力度,并不斷開發出種類繁多的茶食品,極大地豐富了我國茶食品市場[4]。
2.2 專門開發茶食品企業較少
盡管茶食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并且茶食品的種類也在不斷呈現多元化發現。但從當下我國茶食品加工形勢來看,我國大多數茶食品企業依舊依托于傳統茶葉生產加工企業而來,缺乏專門開發茶食品的企業。已有的企業在規模上普遍較小,自主研發生產能力較弱,在資金投入力度上也存在不足之處,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并且由于企業規模較小,相關質檢也并不完善,茶食品在食品安全上也無法得到保障。由于我國茶食品的出現時間較晚,相關技術以及品質標準尚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茶食品的進一步發展[5]。
2.3 開發還存在一定局限性
在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認識到茶食品的廣闊市場,并在積極推進茶食品的開發與生產。但由于受到技術水平限制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茶食品在開發上還存在較大局限性。首先,當下茶食品的開發一般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較多,這些地區在經濟發展上優勢較為明顯,且銷售市場較為廣闊。但這些地區一般不是茶葉的生產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茶食品的成本投入增加。而茶葉產區一般為少數民族地區或者經濟并不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盡管作為茶葉原產區,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由于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其在茶葉深加工中存在較大不足之處,無法形成當地完善產業鏈,更未形成品牌效應,僅能開展原茶的銷售工作,在降低這些產地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增加了茶食品成本[6]。
其次,當下在茶食品中,仍舊以茶葉形式添加的食品居多,在茶葉提取物的添加上食品種類較少,已有的食品也以茶多酚成分為主,其他成分尚未被完全開發并運用到茶食品的加工中,對于最大限度地利用茶葉中的營養成分也起到一定阻礙。
最后,茶食品的相關宣傳力度仍舊不足。茶食品盡管在近年來得到極大的發展,但由于其仍舊屬于新興食品的一種,其宣傳力度不足,仍屬于小眾食品,銷售渠道也較為狹窄,與其他產業結合力度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茶食品市場的進一步拓寬[7]。
3 茶食品開發應用策略
3.1 加大茶食品研發力度
茶食品在近年來受歡迎程度不斷上升,市場需求量也在不斷擴大。盡管市面上已經出現較多類型的茶食品,但由于茶葉的功能性較強,仍舊具有較大的研發空間。為更好地豐富茶食品種類,擴大其銷量,需加大對于茶食品的研發力度,充分挖掘茶葉中的營養成分,結合市場需求,將其更好的與食品相結合,提升其經濟效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可針對市面上不同的消費群體,有針對性地進行茶食品的開發。例如當下流行的功能性食品,即是發揮食品的功能性作用,幫助人們達到一定的健康目的。針對于此,可利用茶葉中的營養成分來開發一系列功能性食品,如減肥減脂類茶食品、降糖食品或者抗老化食品等,滿足不同群體對于茶食品的更高訴求。更可利用茶葉中的營養成分開發各類保健食品等,也深受人們喜愛。還可針對年輕人對于便攜產品需求量較大的特點,積極開發便攜性較強的茶食品,如茶餅干、茶粉等,并在包裝設計上做好設計工作,激發消費者的購買積極性,提升其銷售量[8]。
在加大對于茶食品的研發力度的過程中,更要加大對于食品加工技術的研發力度,當下,我國在食品加工技術中已經取得了較大成就,生物技術、蒸餾技術、萃取技術等已經被廣泛運用到食品加工中,在豐富食品形式的同時更使得食品的營養價值得以大幅度提升。而在茶食品的加工中,也需加大新技術的研發力度,做好加工技術中的科技創新工作,全面提升對于茶葉中的營養成分的認知程度,并利用全新加工技術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營養作用和保健作用,推動茶食品行業在新時期內的長遠發展。
3.2 引導茶食品企業實現專業化
在當下茶食品企業中,由于專門研發茶食品的企業較少,導致茶食品的開發應用受到較大的局限,專業化程度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茶食品市場的不斷拓寬。針對于此,相關部門需提升重視程度,做好企業的扶持工作,提升企業的專業性,更好地進行茶食品的開發工作。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國需結合我國實際國情,針對茶食品完善相關生產標準以及質檢標準,提升茶食品的生產標準化與規范化,保障茶食品的質量安全,更好的提升其銷量。
盡管茶食品的生產企業在數量上不斷增加,但由于茶食品仍屬于小眾新興食品,這些企業在規模上以及技術上均存在較大的局限性,專業性不強。針對于此,需加大對這類企業的支持力度,增加對茶食品企業的資金投入力度,引導其做好技術創新工作,來提升其產品的核心競爭力。更要加大對于茶食品企業的管理力度,加大食品安全以及質量監管力度,促使其朝向規范化方向發展[9]。
3.3 加大茶食品的開發應用力度
在我國部分地區,由于受到經濟發展以及傳統觀念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國的茶食品在開發應用上仍舊存在力度不足的情況,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茶食品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更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茶食品的長遠發展。針對于此,需提升對其重視程度,針對茶食品在開發應用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解決,來拓寬其市場,提升其經濟效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針對于茶葉原產區產業化體系不完善,深加工程度不足的情況,當地政府需提升對其重視程度,做好企業扶持工作,將茶食品的加工開發納入當地經濟規劃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在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譙家鎮,當地作為少數民族自治縣,氣候上屬于鐘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味適中,降水量充沛,光照較強且屬于水熱同期以及光溫同步,十分適宜茶葉的生長,姚溪貢茶已經成為當地名優特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當地政府來說,需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完善茶食品的深加工鏈,做好茶食品企業的扶植工作,提升其專業性,促使其更好地進行茶食品的開發,提升茶食品的經濟效益。而當地政府在近年來為促使茶產業進一步發展,也不斷作出政策扶持工作。例如,沿河縣在茶樹良種換植改造中力度較大,更建設符合標準的茶園基地以及生產基地,在綠色防控中力度較大。更在當地加大對企業的投資力度,擴大企業規模,增加通過認證的企業數量。并且為提升這些茶葉企業的專業化程度,更積極組織召開有關于茶葉知識和技術的培訓,帶動當地茶產業形成品牌化和體系化發展。在茶食品生產企業的扶植中,為更好地拓寬市場以及銷售渠道,還需配套完善相關物流服務,完善冷鏈物流、產品檢驗等基礎設施建設,為開展茶食品的銷售打下堅實基礎。在沿河縣,當地政府鼓勵茶食品生產企業與旅游部門進行合作,在景區內建立茶食品的銷售門店,更在旅游配套設施中加入茶食品的銷售。更鼓勵企業進入到服務區等樞紐類地方開展銷售,推動其與企事業單位以及賓館酒店的合作,全面拓寬去銷售渠道[10]。
針對茶葉營養成分尚未被完全開發的問題,可加大對于茶葉的研究力度,對其中的風味和品質穩定的原理進行分析,利用現代分析方法來探明其物質之間的規律,做好提取工作以及技術創新工作。更要加大對于功能化技術的創新力度,深度挖掘茶葉功能,對茶葉的風味進行深度轉化和提升,積極打造兼具風味品質以及健康功效的茶食品,做好高品質以及引領型的產品,最大限度地提升茶食品的核心競爭力。
針對于茶食品宣傳力度不足,與其他產業結合力度不足情況。當地政府需加大對于茶企業以及茶食品的宣傳力度,可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各類茶事活動,宣傳當地茶文化以及茶產業,組織當地茶企業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各類茶葉博覽會。在貴州沿河縣,當地政府更積極組織各類春茶開采節、古茶祭祀節以及茶文化節等,由于沿河縣屬于土家族自治縣,其民族氛圍較為濃厚,當地的旅游業也較為發達,為更好地擴大當地知名度,當地政府在茶產業的發展中,更將其與旅游業相結合,在旅游景點的宣傳中融入茶文化內容,擴大宣傳范圍。更積極與當地以及國內較為知名的媒體平臺等加大合作力度,共同開展對于當地茶文化的宣傳。同時,當地政府更加大對于文化機構、社會組織以及企業的支持力度,鼓勵其積極參與到茶文化資源的整理中,并利用圖書、音樂等形式將其進行展現,并在各大受眾群體較廣的自媒體平臺進行播放,來提升當地茶文化的宣傳力度,為茶食品的銷售打開市場[11]。
4 結語
茶食品有著極為積極的意義,相較于普通食品來說,其不僅在風味上呈現出獨特口感,更在營養價值上有著突出優勢,近年來受重視程度不斷上升。但由于其出現時間較晚,在開發利用中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相關生產標準以及質檢標準等并不完善,生產企業專業性不強,開發力度不足等,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茶食品的進一步發展。針對于此,相關部門需提升對其重視程度,做好產品的開發工作,加大對于茶食品企業的扶持力度,更要加大對其應用力度,最大限度地提升茶食品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宋振碩,林清霞,張磊.烘焙類茶食品的原料配方、加工工藝及功能研究進展[J].福建農業科技,2021,51(2):70-74.
[2] 過塵杰.茶食品開發現狀及發展趨勢淺析[J].食品安全導刊,2021(20):157-158.
[3] 王榮華.發展茶食品加工,拓展江蘇(南京)茶產業發展空間[J].文淵(小學版),2021(5):1670.
[4] 李瀟卓. 茶葉功能食品的開發及發展策略分析[J]. 現代食品,2020(7):61-63.
[5] 鄧靜娟,田憬若.關于超微茶粉及茶葉糕點加工技術的探討[J].福建茶葉,2020,42(7):245-246.
[6] 袁靜.我國茶葉加工過程的質量安全問題及對策[J].南方農機,2020,51(1):91.
[7] 闕玉林.福鼎白茶綠色食品茶葉標準化種植技術要點[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35):85,87.
[8] 黃瑞,李艷鑫,王亞鑫,等.以茶產業為例談中小型食品企業包裝設計的推廣研析[J].福建茶葉,2019,41(12):95-96.
[9] 李銘,陳冬梅.海南特色茶休閑食品研究現狀和展望[J].農產品加工(下半月),2019(9):68-69,72.
[10] 譚妮妮.保障食品安全提高食品安全認知水平是茶企亟須解決的問題[J].茶世界,2019(7):32-36.
[11] 梁積深.基于健康食品原料視角的新型茶食品加工[J].現代食品,2018(8):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