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誠 向俞璇
2021年12月9日,奉節縣五馬鎮樟木村。
不同于昨日陰沉的天氣,這天的太陽格外好。
趁著好天氣,村民肖啟游將自家的農產品裝在大簸箕中,放在院壩里晾曬,白花花的蘿卜干和火紅的辣椒被整齊地碼放著,還有滿滿四大袋的油茶籽。
油茶籽已經被曬成深褐色。肖啟游一邊用手挑選出其中已經干癟的油茶籽,一邊將其余油茶籽平鋪在簸箕中。這四大袋油茶籽就是肖啟游家2021年一整年的收獲。等到奉節縣凱威油茶種植有限公司開始收購時,肖啟游就會將這幾袋油茶籽送去售賣。
小小油茶籽承載致富希望
2021年10月23日,霜降。
每當霜降來臨,空氣中的水分下降,五馬鎮都會迎來一段長時間干燥而晴朗的天氣。
這個時候,油茶樹上油茶果果皮的顏色逐漸由紅色轉變為黃褐色,這意味著油茶果已經成熟,采摘的時候到了。
肖啟游家的油茶樹就在離家不遠的山坡上。霜降一到,肖啟游就和妻子魏光梅一起背著背簍上了山。十幾畝的坡地上種著700多棵油茶樹,這是肖啟游這幾年全部的心血所在。
肖啟游是樟木村最早一批種植油茶樹的村民,在以前,他還種植過油橄欖,“油橄欖種在這里光長葉子不長果子,我就全部鏟掉種上了油茶樹”。
去年成熟的是肖啟游最先種植的300多棵油茶樹,余下的得等到今年才能進入初產期。在肖啟游眼里,種樹和種莊稼一樣,“只有照顧得好,才能收獲得好”。
油茶的鮮果采摘回來后,如果想偷個懶,農戶可以直接將鮮果賣給凱威油茶種植公司,價格是每公斤4元,如果將鮮果曬干,剝出油茶籽,收購價將高達每公斤16元,翻了好幾番。
油茶鮮果不需要經過什么特殊處理,借助霜降后的好太陽帶走鮮果外殼中的水分,鮮果外殼便會自動裂開,油茶籽也會從中蹦出來,少數不愿意“出殼”的,農戶收撿油茶籽時,用手輕輕一捏,便能剝出油茶籽。
“好照料”,是肖啟游對油茶樹和油茶果的評價;200公斤油茶籽,是肖啟游去年的收成。
200公斤油茶籽的收獲換算成收入便是3200元。在今年,肖啟游的收入,還會翻番。
在最開始推廣油茶樹種植時,五馬鎮種植的農戶還不算多,像肖啟游家這樣種植十幾畝的更是寥寥無幾,但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油茶的效益逐漸顯現,種植規模也逐步擴大,到2021年末,五馬鎮油茶樹的種植規模已經拓展到2.6萬畝,覆蓋了全鎮14個自然村。
在五馬鎮,像肖啟游這樣的種植大戶如今也越來越多。
“我對油茶有信心,而且我們自己的加工廠也馬上要辦起來了。”肖啟游說。再過一段時間,等到加工廠的機器開動,五馬鎮的農戶便會源源不斷地將油茶籽送往凱威油茶種植公司,這是他們增收致富的希望。
不斷延長的產業鏈
2021年12月10日,凱威油茶種植公司。
公司老板李林陽站在新建起的茶油加工廠門口的水泥壩上,接待著一批又一批前來進行安全檢查的工作人員。2021年是茶油加工廠投入生產的第一年,作為食品加工廠,安全檢查是很重要的一環。
迎來送往,李林陽的神色中帶有興奮和疲憊兩種狀態。
2012年,通過招商引資,李林陽帶著油茶種植業來到五馬鎮。在此處扎根后,他流轉了6000畝土地搞油茶種植基地。
順著銀灰色的水泥路一路往上,沿途是漫山遍野的油茶樹,這里便是李林陽的油茶基地。冬日暖陽下,碩大的油茶花開得正旺,待到開春,這些花朵便會蛻變為一顆顆油茶果,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人們對物質生活的品質有了更高要求,作為中國四大木本油料之一的山茶油也闖入市場,進入消費者視線。有數據顯示,到2021年底,我國油茶種植面積突破7000萬畝,茶油產量也大幅度增加。盡管數據喜人,但實際情況卻是,茶油行業仍處于發展階段,種植面窄、產業鏈不完善仍是制約因素。
在五馬鎮,油茶種植業同樣面臨著產業鏈不完善等問題,這使得油茶果加工銷售仍處于原始的售賣干果階段,無法進行深加工。
2021年,在五馬鎮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李林陽建起了茶油加工廠。至此,五馬鎮擁有了第一條油茶綜合深加工生產線,結束了只能售賣干果的歷史。
5年前,王軍到凱威油茶種植公司任職,擔任技術指導,每年油茶基地的管護工作和村民的培訓工作均由他負責,而現在,他的工作內容又增加了一項——茶油加工。
“這兩年油茶樹已經進入初產期,大量的油茶籽在我們這里集中售賣。如果僅靠售賣干果,利潤率很低,但加工成茶油,不僅利潤提高了,市場占有率也會更高。”王軍說。
油茶加工廠臨近開工,全鎮的目光都投向這里,當加工廠的榨油機器正式開動的那一瞬間,五馬鎮油茶產業將迎來加速發展。
“整村土地采用‘公司+農戶’的模式,并按照‘7337’模式分配利益。農戶以土地方式入股,如果由農戶進行日常管理,所得利益農戶分得七成,公司分得三成;如果由公司進行日常管理,所得利益農戶分得三成,公司分得七成。”五馬鎮鎮長李常泰說。
凱威油茶種植公司雖是李林陽帶領團隊在經營,但事實上在此地常年務工的則以附近的村民為主。每到收獲季節和管護季節,油茶基地都需要大量工人,這同時也給附近的村民帶去就近就業的機會。肖啟游說,附近像他一樣既種植油茶樹又在基地打工的村民不在少數,“可以有兩份收益”。
李林陽的油茶基地是奉節縣唯一一個油茶基地。隨著茶油加工廠的建成,李林陽想將油茶種植推廣到附近海拔相同的鄉鎮。“只要鄉鎮適宜發展油茶,想發展油茶,我們都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他說。
可以預見,當所有事項都安排妥當后,種植戶們便會將油茶籽源源不斷地送來,茶油加工廠的機器不停轉動,一瓶瓶茶油嶄新出廠后,便會被銷往全國各地甚至出口國外。
茶旅融合促鄉村振興
2021年12月9日傍晚,五馬鎮,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
太陽已經快要下山,熱度退去之后,涼意襲來,但五馬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還在繼續。
寬闊的農田上,傳來發動機的轟鳴聲,兩臺挖掘機正向前掘進,鏟斗翻起泥土,然后再將其平整好。
油茶樹的花碩大而美麗,花期長,這也給了五馬鎮發展鄉村旅游業的信心。近年來,五馬鎮規劃發展特色油茶小鎮建設,計劃建成300畝油茶高標準現代農業示范園區。
像重慶市很多小鎮一樣,讓群眾吃上旅游飯,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也是五馬鎮的價值追求。在樟木村,五馬鎮已經投資1700萬元,并帶動社會投資1000萬元,集中打造樟木生態農業觀光園。目前,觀光園已初步具備3A級景區資質。
樟木村村民冉景國算了一筆賬,“我們在油茶基地務工的工資是100元一天,自家還種有油茶樹,每年還有分紅,觀光園建起來了,還可以發展農家樂,真是家門口就可以賺錢。”
“家門口就可以賺錢”,這樣的變化,也讓五馬鎮的村民更有發展信心。肖啟游、詹仲青、李銀宣等種植大戶,都在謀劃下一步發展,緊跟五馬鎮發展步伐。
2021年12月13日,全市高標準農田現場會暨第二屆油茶花節在五馬鎮成功舉辦,沿著茶旅觀光步道,置身在油茶樹海中,到處都是碩大的、白色的油茶花。
油茶產業鏈越建越長,茶旅融合之路也越走越寬,五馬鎮還針對性地在油茶基地旁打造了集品茶聽書、餐飲休閑于一體的油茶小苑。游客在賞花賞景之余,還可到油茶小苑喝茶下棋、飲食休憩。在油茶花節的帶動下,五馬鎮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總收入達200萬元以上。
接下來,五馬鎮將不斷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油茶產業發展模式,依托產業深度開發,推動油茶產業往“農旅一體化”方向發展,實現產業融合增效,讓鄉親們腰包更鼓、生活更幸福。“下一步,我們將按照農旅融合接二連三的思路,加大對油茶等產業的指導力度,把園區建成景區,把田園變成公園,把油茶小苑建成五馬鎮鄉村振興的示范點。” 李常泰說。
學技術,擴規模。對于下一步打算,肖啟游說:“我們家還準備發展農家樂,今年要大干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