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
“雙減”是對我國義務教育具有重大影響的政策,彰顯了國家的大智慧。“雙減”的目的是用政策“倒逼”教育回歸理性、回歸本源,讓當下的教育朝著“提質增效”的方向發展,培養出真正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在貫徹執行“雙減”政策時,學校抓好某一個點(如作業、社團活動)固然很重要,但要全面、深入貫徹“雙減”政策,就要先從思想上透徹認識到“雙減”政策的目的和意義,再用思想引領行動和教育的方向。
具體而言,從加強人才培養的角度看,“雙減”倒逼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生活的主人。“雙減”限制學科類培訓機構的發展,是杜絕靠補課補出來“優秀學生”;國家限制學校布置作業的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杜絕靠“題海戰術”練出來“優秀學生”。減少作業量、寒暑假和節假日不允許補課,是為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預留好時間、空間,以便能培養出真正的優秀學生。
從提升教育質量的角度看,“雙減”倒逼教師提升業務水平,增強專業性。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才能實現多年來教育界一直倡導的高效課堂,沒有高效課堂,學生不可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倒逼教師“精選作業”,否則作業的質就不能保證;倒逼教師“分層次指導學生學習”,否則無法因材施教,達不到整體提升的目的。
從促進家庭教育發展的角度看,“雙減”倒逼家長主動承擔教育責任。家長要不斷學習家庭教育的知識,提升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并主動和學校聯合進行“家校共育”,共同承擔起培養學生的責任。
學校作為培養學生的主陣地,是落實國家“雙減”政策的核心和推手。學校要從教師“教”和學生“學”的角度來提高效率,實現減負增效,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1.通過提高教師隊伍的業務素質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在新形勢下,學校應提倡“研中教,教中研”,以“課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教學設計有效的學生活動”為主要研究方向,提高教師“教”的水平。
2.我校提出“學習即生活,生活即學習”的教育理念,把課堂教學融入生活,展示知識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興趣帶動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
3.同樣一節課,不同基礎和能力的學生接受的程度是不同的。為了讓每個學生都“吃飽”,既不能“餓著”,也不能“撐著”,教師在進行不同課型教學時,應針對不同基礎的學生提出“課堂內容掌握程度”的不同目標,并分層建議掌握的“量”和“質”。從學生“學”的角度看,掌握程度目標也應“因材而定”。
4.組織教師積極整理各種題庫,如基礎題庫、拔高題庫、中招高頻考點題庫、典型題歸類題庫、壓軸題歸類題庫、章節復習題庫等,為日常教學、考前復習、中招復習時精選作業和分層布置作業,做好資料準備。作業布置減“量”不減“質”,用充實精編的題庫支持作業布置的高效。
5.從布置作業方面,教師改變作業的形式,減少寫的作業,更多地布置調查、收集、探索、實踐類的作業,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從課外活動引領方面,學校依托校本課程、社團活動和校內外實踐活動等,充分突出學科特點,展現學科魅力,讓學生開闊眼界、展示自我、提高能力、獲得自信和發現不足,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6.開展具有學科特色的校本文化周和組織各學科趣味競賽活動。我們結合學科特點,通過前期準備和策劃,集中一周時間對學生各種手工、電腦作品進行展示和評比,組織學科相關演講、競賽、現場講解、學生講座等系列活動,讓學生享受一場學科盛宴,激發其對學科的興趣和學習熱情。
家長應主動加入家校共育,積極參與家庭教育學習,了解家庭教育知識,配合學校共同培養自己的孩子,做一個對自己對孩子負責的家長。但是,學校在家校共育方面不能等著家長自然覺醒,必須主動出擊,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家長的家庭教育意識和能力,讓家長能和學校形成合力,使“5+2=0”的歷史,變為“5+2>7”的現實。
1.我校利用“三寬”教育平臺,督促、鼓勵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多學習,在平臺上發表自己的心得體會。
2.我校通過家長會、微信等途徑發表一些精心選擇的家庭教育文章,或者推薦一些權威的家庭教育書籍和網站,拓寬家長家庭教育的學習途徑。
3.學校的部分教育活動要求家長協助、督促、參與,在家校合作中促進家長家庭教育的意識和能力提升,促進家長共同參與學生的培養,和諧親子關系。
4.學校著手編寫的《開封市第二十七中學家長家教手冊》,匯集了中學生心理特征、心理疏導、親子溝通、家校合作、成績分析、習慣養成等,讓家長的家庭教育有章可循、有書可讀。
5.學校提供平臺,不定期地舉辦家庭教育論壇,提出某個階段教育或某個普遍問題展開全員大討論,同時收集優秀家長的經驗體會或心得,經過篩選在學校公眾號上發表,以供更多的家長學習。
學生必須意識到,習慣于被“牽著鼻子走”的時代已經過去,要想實現自己的目標與夢想,必須在教師的引領下主動、高效地學習,并重視自身的全面發展和綜合能力的提高。
1.教師強調“雙減”政策下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動員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抓緊瑣碎的時間,提高時間利用率。
2.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會結合自身實際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有的放矢才能保證學習科學、高效。
3.學校可以通過班會、講座等形式,指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方法,甚至根據學生在新課教學、章節和期末復習、中招沖刺等不同階段指導不同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4.提供各學科線上免費學習資源,以供學生自主學習時能夠高效自主選擇需要的資源。
5.各科教師務必推薦和本學科相關的書籍,讓學生養成閱讀的習慣,也可根據學科特點推薦有趣的視頻和網站等資源,讓學生課外時間豐富知識、開發興趣、了解前沿等。
總之,基層學校應從學校、家庭、學生三個方面發力,聚合升華,才能全面落實“雙減”政策,才能培養出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綜合能力強的高素質人才,完成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