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水英,許昌市第一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河南省特級教師、中原名師、河南省教師教育專家、河南省優秀班主任、河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全國巾幗建功標兵。作為中原名師初中語文工作室主持人,帶領工作室成員進行專題研究,主持或參與的課題、編寫的校本教材獲得省、市級一等獎。先后在多地進行專題講座,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
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因此,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升其寫作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但是,現實中學生害怕寫,教師頭疼教,因為學生不知道寫啥,教師不清楚怎樣教才會更有效。雖然關于寫作教學的主張層出不窮,比如觀察生活法、想象虛構法、發表激勵法、例文鑒賞法、共生寫作法、交際語境法、思維訓練法等,但這些都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師生面對的難題。
詩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告訴我們如果博覽群書,寫作時就會得心應手;元代的程端禮說“勞于讀書,逸于作文”,意思是讀書時下大力氣、下苦功夫,寫起文章來就比較輕松了;葉圣陶先生說“閱讀如果做得好,可以不必有什么寫作指導”??梢?,多閱讀才能解決寫作的難題,閱讀才是寫作的根基。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寫作教學的建議是“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聯系,善于將讀與寫有機結合”。但是面對浩如煙海的書籍和橫無際涯的網絡資源,學生到底該怎樣有選擇地閱讀,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高效地閱讀,這是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讀什么
首先,我們應該把統編教材讀好。教材主編溫儒敏指出,統編教材是站在既有的各種版本語文教材的肩膀上又提升了一些高度,所選文章注重經典性、多樣化,文質兼美,尤其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它讓學生打破時空界限,與文學大師、思想大師進行心靈的溝通、生命的對話,使學生突破原先狹小的心靈圈子,領略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和燦爛的現代文明,領悟語言世界的奧秘。這些經典文本不僅能豐富學生寫作材料的倉庫,而且能讓學生逐步領悟文中所表達的作者的積愫,以及如何把這些積愫表達得充實而優美。
統編教材包含的主題有自然美景、至愛親情、學習生活、動物與人、想象之翼、群星閃耀、家國情懷、凡人小事、修身正己、科幻探險、情操志趣、民風民俗、科技之光、思想光芒、游目騁懷、青春年少、理想信念、讀書鑒賞等。我們發現寫作的內容如此豐富多樣,每一個主題都是一個素材寶盒。我們可以關注自己、自然、社會、歷史文化、科技發展、各色人物,回憶過去、思考當下、展望未來,反思自我、學習借鑒、領悟哲理。從身邊小事到世界大事,可以真實可感,可以想象探索,這好像一下子撤去了擋在學生眼前的手掌,引導學生走向選材的廣闊空間,從而練就發現寫作素材的“火眼金睛”。
其次,讀經典名著。古今中外的名著是經過時間的千淘萬漉流傳下來的,表達主題和寫作手法都給人以智慧的啟迪。無論是課標指定必讀的或是推薦閱讀的名著,還有與課文相關的其他名著,我們都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堅持閱讀。學生不一定都要精讀,有些可以囫圇吞棗、一目十行地讀,或者精讀其中的某些章節。比如學習《偉大的悲劇》后,再去閱讀《人類的群星閃耀時》,學生了解了更多的名人事跡,并且在情感上受到濡染;學習了《帶上她的眼睛》,拓展閱讀劉慈欣的《三體》,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另外,名著里的經典語錄既是對學生心靈的浸潤,也是學生寫作的重要素材。如《殺死一只知更鳥》讓我們明白“勇敢是當你還未開始就知道自己會輸,可你依然要去做,而且無論如何都要把它堅持到底”。這些富有哲理的語錄積累多了,學生的語言功底就會更加深厚。
再次,讀新聞及相關評論。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每天面對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生活等各方面發生的重大事件,不能熟視無睹,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去閱讀。通過報刊、微信、微博、學習強國、電視等渠道了解相關信息。在抗擊新冠疫情中涌現出的一個個感人事跡,北京冬奧會上運動員的表現及其背后的故事等,這些都為學生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如果再閱讀新華社、人民日報的相關評論,學生思想就會更加成熟。因為這些針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評論語言犀利、觀點獨到、客觀公正、站位高遠,對提升學生思想水平大有好處,能消除學生人云亦云、認識膚淺的弊端,能夠讓學生變換角度看問題,寫作主題不再單一。
最后,讀優秀作文。我們的課文、名著、新聞時評一般來說篇幅較長、手法多樣,學生很難一下子達到這樣的高度。而同齡人的優秀作文貼近學生寫作的實際,認真分析每篇文章選材的角度、素材使用的特點、文章的結構形式、運用的表現手法,讓學生多加掌握,對他們寫作的幫助立竿見影。但是我們要提醒學生不是去照搬優秀作文,而是去豐富自己的積累,根據需要進行甄別挑選,找到最能表達主題的素材,用最合適的形式表現出來。然后,再反觀自己的作文在選材、思維、語言等方面的不足,從而加以修改完善。
二、怎么讀
統編教材提供了朗讀、精讀、瀏覽、跳讀、圈點批注等方法,但從寫作的角度出發,我們要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歸納、提煉。有的同學讀了很多書,寫作時不會運用,主要原因就是少了這一步。鄭桂華老師進行作文教學時,就是先收集整理大量中外名家的文章節選,把不同作者的同類文章放在一起,并在文章后面進行簡要的評析,讓學生在保證大量閱讀的同時進行有效的深耕細讀,然后再進行寫作。如景物描寫是學生在寫作中經常遇到的,我們把課文和相關名著進行整理,發現有日月星辰、湖光山色、名勝古跡、春夏秋冬、風雨晨昏、花草樹木、鳥獸蟲魚等,幾乎涵蓋了寫景文章的方方面面,我們只需要變換場地,融入自己獨特的情感,抓住景物的特點即可。古代的文人張岱情趣高雅,寫西湖雪景是上下一白,天地萬物都顯得那么渺小?,F代的偉人毛澤東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家,北國的雪景在他的筆下是如此妖嬈,表現了革命家的偉大抱負。老舍先生把濟南的雪寫得那樣秀美動人、憨態可掬,表現了他對濟南的喜愛之情。這樣分析梳理后,就能打開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找到自己的目標,學會選取自己印象深刻的景物,結合自己的感受,寫出與眾不同的景物。
刻畫人物除常見的肖像、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外,我們還可以關注人物的出場方式、表現的角度、觀察的視角、使用的手法等,讓學生寫人物能表現其獨特之處。如《紅樓夢》中王熙鳳的出場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賈寶玉是在層層渲染和鋪墊中出場的,黛玉初進賈府聽王夫人介紹說寶玉是“混世魔王”,這與他的正式出場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度龂萘x》中有一個張飛鞭打督郵的情節,事實上根據《三國志·蜀書·先主傳》的記載,鞭打督郵的并不是張飛,而是劉備。但是在《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賦予劉備的特點是仁厚,這個事情不能讓他干;羅貫中就把這個情節安排在莽張飛的身上,可謂一舉兩得。這種巧妙嫁接的手法可以把人物表現得更加豐滿。其他常用的手法如欲揚先抑、對比、襯托、背景烘托、設置懸念、矛盾沖突等,也是閱讀中要關注的。
還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中進行思維訓練。王力說:“學生寫不好作文,主要是邏輯思維能力不好,不能把事情和道理說清楚。教師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币虼?,無論閱讀什么內容,都要讓學生進行思考、分辨、反思,研究作者是怎樣想的,怎樣寫的,然后說自己的想法,這是提升學生思維的一條有效路徑。讓學生閱讀中思考每篇文章的思路是怎樣的,語言是怎樣運用的,就是很好的作文指導。比如閱讀一篇評論性的文章,要分析這篇文章為什么提出這個問題,使用了哪些論據,段落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怎樣進行推理和得出結論的。思考分析的同時還要敢于質疑探究,養成這樣的思維習慣,面對不同的主題就會打破常規,寫出立意深刻的作文。如有人認為,《簡·愛》的結尾過于圓滿,甚至違背了那個時代女性社會地位不高的特點,屬于敗筆。面對這樣的質疑,我們就要結合小說的主題、情節及社會背景進行深度思考,關于簡·愛敢于反抗不公平命運的最終結局可以有自己的見解。用這些手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他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會分清是非、主次、詳略,能夠把自己的看法說清楚。
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我們還可以做一些閱讀交流分享活動,讓學生的思想更加豐富。比如《水滸傳》中“義”的含義多種多樣,學生很難一下子全部掌握,通過閱讀交流,學生會認識得更加全面、深刻,這樣在寫作時立意就會更加多樣化。建議家長利用班級微信群分享主題寫作素材,周末進行親子共讀,調動各方力量營造閱讀氛圍,強化閱讀效果,創設寫作的情境。
可以說,只要我們把閱讀做好,寫作能力的提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曹文軒強調“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就是弓和箭的關系”,箭能不能射出去、能射多遠,弓的力量強弱非常重要。因此,我們要強化閱讀指導,這樣才能破解寫作的難題。
(責 編 再 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