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峰



摘 要:當前脫貧攻堅戰已取得全面勝利,中央提出要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逐步實現由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而農村基層干部在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中起著重要的“牽頭羊”作用。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該文從村民對村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滿意度評價的角度,分析了村民滿意度情況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切實鞏固脫貧成果、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等對策建議,以期更好地實現鄉村振興和群眾滿意。
關鍵詞:村干部;脫貧攻堅;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F325.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5-0010-04
2021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莊嚴宣布:“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同時,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逐步實現由集中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渡。農村基層干部是當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的“牽頭羊”,其組織力和執行力、管理能力和引領能力是影響鄉村全面振興事業的重要維度。筆者以問卷調查和實地訪談相結合的方式,著重考察村民對基層村干部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實際表現的滿意度,對進一步提高農村基層干部素質、完善村干部績效考核體系、保證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 調查區域概況
本研究的主要調查區域為宜賓市翠屏區金秋湖鎮白塔、民東、勝平3個行政村,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進行現場訪談式問卷調查。問卷調查主要內容共分為3個部分:(1)居民個人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家庭人口數、家庭收入以及主要收入來源等方面;(2)居民對村干部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調查,包括扶貧對象的確立標準、主要扶貧方式、扶貧產業現狀以及村干部工作態度等指標;(3)開放性問題,主要了解村民對村干部工作的建議、對本村發展的建議等。本次調查訪問對象包括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分別調查他們對村干部扶貧工作的滿意度,通過對比分析,了解直接利益相關者和其他相關利益群體對于脫貧攻堅工作最直觀的感受,了解村干部扶貧工作是否真正地落到實處,以及是否最大程度地幫助更多人實現發展利益,促進鄉村全面發展。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300份,其中:貧困戶200份,非貧困戶100份;共回收問卷284份,其中:有效份數278 份,貧困戶186份,非貧困戶92份。
調查區域白塔村、民東村和勝平村行政隸屬于宜賓市翠屏區金秋湖鎮,均為四川省定貧困村。金秋湖鎮位于翠屏區北部,2019年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后,由明威、王場和邱場3鎮合并而成。該鎮曾獲得國家級生態鄉鎮、國家級衛生鄉鎮、四川省森林小鎮、四川省水美鄉村等稱號,是全國最大的早茶集鎮。金沙江、岷江和長江水系的滋養及優越的氣候狀況,使這里的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生態環境優勢顯著。地形以中低山地、丘陵為主。據鎮政府公開數據顯示,白塔村有村民1138人,其中貧困戶236人;民東村村民1086人,其中貧困戶292人;勝平村有村民5047人,貧困戶155人。3村于2019年底之前都已順利實現貧困村“摘帽”和所有貧困戶的全面脫貧任務。
2 村民對村干部脫貧攻堅工作的滿意度
2.1 總體滿意度 在調查問卷的設計中,把村民對村干部脫貧攻堅工作的總體滿意度作為第1個問題。為了便于村民理解和實現一定程度的量化,在選項的設計上采用4級量表,分別是優秀(90~100分)、良好(75~89分)、一般(60~74分)、不合格(60分以下)4個等級。具體調查結果見圖1、2。由圖1、2可知,貧困戶村民對村干部滿意程度很高,優秀、良好的比例相加達到99%,與之相對,非貧困戶村民對村干部滿意度良好以上的比例只有79%。調研發現,市縣鎮各級政府均把脫貧攻堅工作當作重要的中心任務,在政策落實和脫貧戶具體幫扶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使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了實實在在的福利和支持,村干部作為具體的執行者也得到了絕大多數貧困戶的認可和支持,貧困戶對村干部的工作滿意度較高。另一方面,因為調查區域的3個行政村均屬于省定貧困村,在脫貧攻堅工作實施過程中,各村在道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方面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鄉村產業經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大多數村民對村干部的工作成效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與此同時,因為部分村莊的農戶收入并沒有非常大的差距,再加上部分村干部對政策標準宣傳不到位等情況的存在,少部分被調查的非貧困戶認為沒有得到任何福利和好處,對村干部的脫貧攻堅工作存在一定的負面評價,對整體滿意度產生影響。
2.2 具體工作的滿意度
2.2.1 對扶貧工作公開透明性的滿意度 公開透明是對脫貧攻堅工作開展的首要要求,村干部的各項工作只有建立在公開透明的基礎上,才能真正取得村民的信任,實現精準對癥扶貧的要求。為更好地了解村干部扶貧工作透明性的問題,在問卷設計上細分為貧困戶確定的公開透明、幫扶政策的公開透明、幫扶數據的公開透明、民主監督的公開透明4個維度。由表1可知,被調查村民對村干部扶貧工作各個方面公開透明性的評價整體較高,良好以上的選擇比例均在85%以上。特別對貧困戶確定和幫扶政策公開透明性的評價,良好以上的比例都超過了90%,說明在扶貧政策宣傳方面得到了絕大多數村民的認可。國家通過各項法規政策對村務公開工作提出了基本的規范和要求,特別對于貧困戶確定和主要扶貧政策這類事關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項,其公開發布機制得到了較好的保證。但同時也要看到,對具體幫扶數據和民主監督的公開透明性評價相對較低,一般和不合格的比例超過了10%。這一方面是因為具體幫扶數據的復雜性和變動性,使其在信息公開時存在過于簡化和時效滯后的情況。特別對部分非貧困戶來講,在訪談時有村民提到經常看到各級干部到貧困戶家中走訪,所以就認為貧困戶會經常性地得到利益和好處,但在公布的具體幫扶數據中卻沒有看到經常性的收入,于是就片面地認為幫扶數據不夠透明。另一方面,雖然各村都依據政策規定成立了村務公開監督小組,但在具體作用的發揮上卻因為小組成員時間和精力的限制,以及具體監督手段的欠缺,無法更為有效地發揮民主監督的作用。
2.2.2 對村干部工作態度的滿意度 村干部作為直接接觸村民、為村民服務的基層人員,起著上通下達的橋梁作用,其工作態度的優劣直接影響到村民對扶貧政策的直觀感受和扶貧措施的有效落實。由圖3可知,被調查村民對村干部扶貧工作態度的總體評價較好,良好以上的比例達到80%以上。在實地走訪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貧困戶對村干部工作態度的滿意度較高。各級政府都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的任務目標和日常的工作重點,對各級執行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規范要求。村干部在對貧困戶進行幫扶的過程中,大多都能夠采取主動服務、積極回應的工作態度,得到了貧困戶的肯定與稱贊。而與之相反,部分非貧困戶卻對村干部的工作態度給出了負面的評價。在訪談過程中了解到,少部分非貧困戶由于提出的利益要求沒有得到村干部的積極回應,而表現出一定的不滿和抵觸情緒。因此,在后續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和全面鄉村振興工作推廣過程中,需要各級干部能夠從更加全面整體的角度充分回應村民訴求,確保農村各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2.2.3 對村干部工作能力的滿意度 村干部的工作能力是決定脫貧攻堅實際效果和鄉村治理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因為從目前來講,村莊治理和服務的主體仍是以村黨支部與村委會為主導的鄉村干部群體。從調查結果來看,在脫貧攻堅工作的實際檢驗中,大多數村干部表現出的個人能力還是達到了工作目標的要求。由圖4可知,村民對村干部工作能力的表現較為滿意,良好以上比例達到了85%以上,但優秀的比例卻是所有滿意度評價中最低的,不到60%。在走訪調研中發現,村民對村干部工作能力的評價更多的是從村干部的人際交往能力和經濟引領能力2個角度來考慮。鄉村是典型的“熟人社會”,村干部各項工作的開展很多時候依賴于其人際溝通與協調能力,因此村民口中能力強的村干部往往是能和大多數村民打成一片,善于處理矛盾和協調利益關系的干部。另一方面,村干部自身的致富能力和帶動鄉村產業發展的能力也是村民對村干部能力評價的重要依據。而村民對村干部能力的負面評價主要集中于年齡偏大、不會處關系、不懂搞產業等方面。因此,在當前脫貧攻堅戰已取得了全面勝利,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成為農村發展戰略的背景下,對村干部的自身素質、專業技能、實際工作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對策建議
3.1 深入了解群眾需求,切實鞏固脫貧成果 扶貧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滿足貧困村民在物質層面的需求,也要解決好貧困村民的思想問題,這樣才能夠切實鞏固好脫貧成果,防止返貧現象的發生,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打下堅實基礎。村干部應進一步深入群眾,更好地了解群眾需求,從根本上實現貧困戶思想觀念的轉變。做好各項法規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組織村民共同學習、深入領會國家有關脫貧事業和鄉村振興的政策精神。深入挖掘貧困群眾的內在潛力,為鞏固精準扶貧和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提供長期持久的深層次動力。農村基層干部作為農村各項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的領導者,更應關注村民的思想問題,針對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的問題,要千方百計地關注貧困村民“等、靠、要”等思想的成因,打通村民實現持續發展、追求更高效益的思想觀,幫助村民樹立實現經濟發展、鄉村振興的自信心,挖掘村民經濟致富和持續發展的潛力。進一步加強教育扶貧、技能培訓,提高群眾的自身發展素質。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靠的不僅是外輸力量,更應該關注內生力量。只有群眾自身實現自我保障、自我發展、自我進步,才算完成農村發展的最終任務。做好鄉村繼續發展規劃,持續發展壯大經濟產業,尋求更多農產品加工銷售渠道,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檢測機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繼續對脫貧縣、脫貧村、脫貧戶開展監測,持續跟蹤脫貧農民收入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定期核查,及時發現,精準幫扶,動態清零。國家的整個脫貧工作的完成和鄉村振興目標的實現,一方面要實現群眾的物質需求滿足,提高其生活水平并找到維持美好生活的保障方法,實現“脫貧+發展”;另一方面,達到精神生活的滿足,實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通過政府扶持政策和各級干部引領作用的發揮,鼓勵貧困村民以自己的能力才智,實現自力更生、自我發展,最終達到自我滿足的最高需求層次。讓困難村民和廣大普通群眾真正有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才是取得整個扶貧攻堅工作成效、最終實現鄉村振興的根本意義。
3.2 提高干部隊伍素質,增強實際工作能力 村干部首先要端正政治思想,必須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守職務初心,始終把村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聯系關心幫助群眾。村干部要積極主動地了解村民訴求,體察民情、代表民意。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了解群眾,貼近群眾,切身站在村民的角度關注利益取向。要為本村的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尋求路徑,進一步增強求真務實精神,做實干型人才,避免單純以完成任務為標準的形式主義。其次,村干部應該具備現代發展意識,培養創新發展思維,克服自身原有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的局限,與時俱進地轉變傳統思想,為村民致富和鄉村發展提供新思路,推進基層組織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最后,村干部要進一步增強領導的有效性和決策的合理性,真正具備獨立判斷和自主決定的能力,成為帶領村民致富和農村發展的“領路人”。要積極參加各種管理知識和專業技能培訓,深入學習領會國家政策和黨的會議精神,提高自身的政策解讀能力和實際執行能力,提高自身各項素質,提升為人民群眾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3.3 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完善民主參與機制 要嚴格按照各項法規政策的規定,定期組織開展村級干部的換屆選舉工作,為能力突出的鄉村基層干部開辟向上晉升的通道,制定專項招錄計劃,切實鼓勵年輕干部深入基層,為鄉村干部隊伍注入新生力量。進一步規范崗位職責,各級各部門干部要權責清晰,協同高效,避免基層組織體系臃腫龐雜,稀釋浪費公共資源,降低服務效能,影響鄉村治理的效果。采取科學規范的考核方式和符合鄉村實際的考核內容,在村干部原有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加入干部互評和村民測評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檢查干部實際工作情況。以通報表揚、事跡報告等形式表彰工作表現出色的干部,為鄉村振興發展提供經驗借鑒;采取誡勉談話、組織批評等形式對工作績效不足的干部予以警告和督促。根據組織談話和進一步的考核結果剔除掉不合格的鄉村干部,形成廉潔高效、結構合理的干部隊伍。村干部要創新服務形式,多關注村民所思、所想、所求,真正以人民為中心,為村民服好務。采取各種手段進一步拓寬民意反映渠道,保證村民民主參與和反映問題的渠道暢通,積極引導村民參與村務管理、民主評議、文化建設等事宜。進一步推進村務公開公示工作,讓各項權力在陽光下運行,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建設廉潔高效的基層服務組織。村干部隊伍在關心、關注重點困難群眾的同時,也要照顧到廣大普通村民,形成集體協作、共同富裕的和諧風氣。
參考文獻
[1]王進.基層村干部要當好脫貧攻堅的“領頭羊”[N].青海日報,2020-11-24(012).
[2]趙冰瑤.黨建引領下農村脫貧攻堅干部隊伍建設研究[J].世紀橋,2020(05):77-80.
[3]高玉娟,王星力.脫貧攻堅中后期提升駐村干部管理水平的思考[J].農業經濟,2020(05):59-60.
[4]陳真.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背景下鄉村干部隊伍建設路徑探析——基于對酉陽縣大溪鎮茶店村的調研[J].重慶行政,2020,21(02):109-111.
[5]趙曼曼.鄉村振興背景下村干部素質提升策略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9.
[6]付勝南.精準扶貧監督體系的構建與完善——基于機制設計理論的視角[J].求索,2019(03):104-110.
[7]車勇.多管齊下提高村干部隊伍能力素質[J].黨政干部論壇,2016(08):27-28.
[8]王宏杰,馮海峰,李東岳.貧困地區農村人口對農業產業化扶貧政策的滿意度分析——基于湖北省松滋市208位農村居民的調查[J].老區建設,2015(08):14-19.
(責編:徐世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