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印尼總統佐科維對“遷都計劃”發表談話:“法律已由人民代表會議通過……在政治程序上已經結束,就不需要再爭了。”面對社會上對“遷都”的諸多質疑,佐科維的態度似乎比3年前更加堅定。
2019年印尼總統大選投票剛落幕,連任的佐科維就拍板了多任總統都未決策的“遷都計劃”。不過,直到疫情蔓延兩年后的今年1月,印尼國會才批準法案,宣布自2024年起將首都從雅加達遷至東加里曼丹省。那里被棲息著紅毛猩猩的熱帶雨林覆蓋,少有水災、地震、海嘯、火山爆發及泥石流等天災,且位處印尼整個國土的中心。
新首都將被命名為“Nusantara”(努山達拉)。中文世界常將它譯為“馬來世界”,指代涵蓋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南部、文萊、東帝汶等地的歷史文化圈。
“努山達拉”這個詞,在現代印尼語中字面意思是“島嶼之間”;歷史學家認為,它在古爪哇語中的原意是“其他島嶼”(指爪哇島之外),也是指13世紀東爪哇印度教王朝“滿者伯夷”欲“一統天下”的范圍;印尼國家字典中的解釋是“全印尼群島的稱呼”;馬來西亞國家字典則解釋為“馬來群島”。
“努山達拉是首都……可是印尼卻在里面。”
佐科維將新都命名為努山達拉,官方理由是“這個名稱已廣為人知,也是印尼在國際上的標志”。但不難看出,印尼政府想要透過努山達拉的稱號,動員印尼社會的民族自豪感,驅使人民支持、積極投身遷都計劃。
在1月17日公布新首都名稱那天,推特上就出現了上萬條討論努山達拉的推文。其中,確實有許多人支持這個命名,但也有不少人指出,努山達拉的概念囊括的是更大的社會文化范圍,如果用作一都之名,“就把努山達拉的意涵變狹隘了”。
也有人從努山達拉的原意討論,認為這個命名帶有“爪哇中心主義”;更有人打趣說,“努山達拉是首都……可是印尼卻在里面。”而馬來西亞的網友們也對印尼占有努山達拉這個名字感到不滿,直言“努山達拉是跨國家的概念”。
還有歷史學家認為,遷都根本沒必要另起新名,因為這將會抹去當地社會的歷史。
“命名”,也許只是整個遷都計劃爭議的“前奏曲”。
這項“遷都計劃”預計耗費320億美元。佐科維曾在某次演講中提道:“不僅有政府辦公室,我們希望建立一個新的智能大都會,使之吸引全球人才,成為創新中心。”
然而,要在原先開發程度不高、多是雨林的地方,橫空建起一個占地2500平方公里的“智慧大都會”,勢必會對當地的居民與生態產生沖擊。
隨著疫情褪色成為日常背景,“努山達拉”將抹去什么、帶來什么?這勢必在印尼、東南亞與世界,日益喧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