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珍
摘 要:在耕地日益緊張的前提下,實施“蟲口奪糧”戰略對保證糧食穩產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該文結合當地農業生產實際,對稻麥生產中主要害病蟲防治技術要點進行了總結,并提出了相應的保障措施,以期為當地實施“蟲口奪糧”戰略提供。
關鍵詞:蟲口奪糧;主要路徑;病蟲害;陶店
中圖分類號 S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5-0136-03
陶店回族鄉位于壽縣以南22km,瓦埠湖西側,為淠史杭灌區和沿淮蓄洪區。全鄉分4個村114組,土地面積38.3km2,其中耕地面積為2800hm2。該地氣候宜人、土地肥沃而且水資源豐富,為江淮魚米之鄉。2021年全鄉水稻、小麥播種面積分別為2780hm2和2629hm2。近些年,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作物秸稈還田的面積不斷增加,再加上異常的氣候條件及病蟲害發生快、難防治等因素,導致了生產上各類病蟲害頻發、重發,給糧食安全生產帶來了嚴重的影響[1]。為了穩定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需要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積極應對,突出抓好主要作物、重點區域、關鍵時節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確保豐收目標得以實現[2-3]。針對當地水稻生產中“三病三蟲”和小麥生產中的“三病一蟲”等常發病蟲害要盡早研判,建立起預警與監測機制,積極推進綠色防控、統防統治、農藥減量增效等措施,將稻麥等農作物各類重大害蟲的為害降到最低,進而實現糧食的優質高產[4-5]。
1 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
當地水稻生產中主要是做好“三病三蟲”的防控,其中重點為“兩病兩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稻曲病、稻瘟病,兼顧“一病一蟲”:水稻螟蟲、紋枯病等。
1.1 “兩遷”害蟲 水稻“兩遷”害蟲即為稻飛虱、稻縱卷葉螟。一是農業防治。在肥水方面科學運籌,施肥上實施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勤灌水、灌淺水,適時曬田、控制曬田的程度,以實現稻田內生態環境的優化,為水稻的生長創造良好的條件。稻田內建議推廣適合當地的綜合種養技術,包括稻田養殖魚、養殖鴨、養殖蟹等,以增加效益。二是針對性進行藥劑防治。當蟲害的密度達到防治指標時即可開展藥劑防治,不同的時期防治指標也有所不同。稻飛虱的防治措施要求達到“壓前控后”,避免后期爆發。稻縱卷葉螟防治上要對水稻的功能葉進行保護,防治指標符合要求后開展防治。對于稻飛虱,孕穗期防治的指標為蟲口數1000頭/百叢,處于穗期時蟲口密度達到1500頭/百叢即可開始藥劑防治。對于稻縱卷葉螟,分蘗期的防治指標為水稻束葉尖數達到150個/百叢,進入孕穗期后,水稻束葉尖數平均達到60個/百叢即可進行藥劑防治,水稻進行分蘗期后藥劑防治的指標可適當放寬,將植株的補償功能充分地發揮出來。稻飛虱防治的生物農藥包括苦參堿、球孢白僵菌等,化學藥劑類型包括吡蚜酮、醚菊酯等。稻縱卷葉螟防治的生物藥劑包括球孢白僵菌、蘇云金桿菌、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等,在稻縱卷葉螟卵處于大量孵化期到大量低齡幼蟲出現期之間適合應用生物農藥;化學藥劑包括茚蟲威、四氯蟲酰胺、阿維·氯苯酰等。
1.2 水稻螟蟲 二化螟的防治重點在秧田。2代時稻田內重點進行挑治。螟蟲越冬代大量化蛹階段,要將冬閑田翻耕灌深水1次,要求田間水層保持7d以上。針對二化螟,可采取性信息素誘控技術,并在稻田內釋放稻螟赤眼蜂等天敵生物。水稻處于分蘗期時,當二化螟枯鞘株率達到3%,或者枯鞘叢率達到8%~10%時即可進行藥劑防治,進入穗期后卵大量孵化期時也需要開展藥劑防治。生物類藥劑可選擇印楝素、蘇云金桿菌、多殺霉素等,化學類藥劑包括溴氰蟲酰胺、阿維·氯苯酰、氯蟲苯甲酰胺等。大螟的防治可在二化螟防治的同時進行兼治。
1.3 稻瘟病 稻瘟病的防治重點在水稻處于破口抽穗期做好預防,盡可能避免其大面積爆發。防治上可從農業措施以及藥劑防治2個方面加強管理。一是農業措施。選擇有較強抗性水平的品種,要求對稻紋枯病抗性至少達到中等水平,一般連續種植4~5年后需要更換品種。肥水方面做好氮磷鉀肥的合理搭配,氮肥不要偏施,含有鉀、硅等成分的葉面肥多施;多灌水,灌淺水,適度曬田。二是藥劑防治。對于葉瘟、苗瘟,可在田間有中心發病植株出現時及時進行挑治,也可在病葉率3%左右時噴藥防治1~2次。對于穗瘟,如果水稻品種抗病能力不強,一定在水稻破口之前5d左右噴藥進行預防,并在進入到齊穗期后針對性噴藥補治。生物型農藥類型包括申嗪霉素、春雷霉素、枯草芽孢桿菌等,化學農藥包括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等。
1.4 紋枯病 農業防治方面,做好氮磷鉀肥等的搭配,注意氮肥不可過多施入、適時施入,并結合田間實際適時適度曬田。二是藥劑防治。當水稻處于分蘗末期到孕穗期的病叢率在10%左右時,即可在剛進入到破口抽穗期時在保穗的同時施藥進行防治。生物型藥劑包括申嗪霉素、井岡·蠟芽菌、井岡霉素A等,化學類藥劑包括氟環唑、噻呋酰胺、苯甲·嘧菌酯等。需要注意是噴藥時要對準水稻植株的中下部進行均勻噴,紋枯病發病程度重的稻田內可在1周后再開展1次防治。
1.5 稻曲病 針對稻曲病,要狠抓預防,適期噴藥,杜絕其爆發。防治上,堅持以農業防治為主,必要時進行藥劑防治。一是農業防治。選擇適合在當地推廣的抗病能力強的水稻品種進行種植,并在肥料、水分管理上合理運籌。二是藥劑防治。在水稻破口前1周左右噴藥進行預防,如果遇到連續多日降雨的天氣,則可在1周后再施藥1次。生物型藥劑包括井岡·蠟芽菌等,化學型藥劑包括肟菌·戊唑醇、氟環唑、苯甲·丙環唑等。
2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赤霉病 一是農業防治,小麥赤霉病的預防一定要提前在田間采取清溝瀝水措施,以確保田間濕度相對降低、不利于病原菌的擴散蔓延。二是藥劑防治,在“預防為主、主動出擊”防治策略的指導下,全面將預防控制措施落實到位、實施二次預防。在小麥齊穗到揚花這段時間施藥預防1次,之后1周左右再施藥預防1次。要求施藥的藥量要充足,以將預防、兼治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藥劑選擇以適合開展統防統治的懸浮劑、懸乳劑等劑型為好,類型包括井崗·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戊唑·百菌清等。
2.2 條銹病 一是農業防治,選擇對條銹病抗病能力強的小麥品種,并加強田間管理、促使小麥植株長勢健壯。且重視蟲害的監測預警工作,一旦有大發生趨勢需要提前做好預防方案、組織開展統防統治,嚴格避免呈大面積爆發式流行。二是藥劑防治,條銹病的防治上要勤觀察,早發現、及早防治,做到“發現一點、防治一片”,一旦有發病情況及時防治。發病程度重的區域可1周左右再噴藥防治1次。適合的藥劑類型有20%三唑酮乳油、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43%戊唑醇懸浮劑、30%醚菌酯懸浮劑等。需要注意的是藥劑配制時要進行二次稀釋,且噴施均勻、不漏噴、不重噴。
2.3 紋枯病 一是農業防治,科學運籌肥水管理,搭配好氮磷鉀肥的配比,及時將溝渠清理干凈、以保證排灌方便,避免因濕度過大而導致病害重發。二是藥劑防治,發病程度重的可10d后再施藥1次。對水稻植株上最后3~4片葉進行重點保護,施藥的時間以拔節后到抽穗前為好。適合的藥劑有丙環唑、戊唑醇、氟環唑、己唑醇等。
2.4 麥蚜 在小麥赤霉病、條銹病等病害防治的基礎上開展兼治工作,以降低蟲口基數、避免爆發。防治上可采取農業措施、藥劑防治等措施結合的方法。一是農業防治,對田間的作物種植布局進行合理的調整,冬春麥混合種植區內盡可能單一化,利于降低蟲害的發生。冬季小麥的播種時間在適播期內可適當推遲,采取冬灌措施,進入早春后及時耙磨鎮壓;春季小麥的播種時間在適播期內盡量提早。此外還要加強肥水管理,促使小麥植株長勢健壯、提高其抗性。二是藥劑防治,在農業防治等基礎上,如果田間蚜量達到了一定的指標后即可開展藥劑防治。當穗蚜量達到500頭/百株以上、蚜蟲量達到天敵數量150倍以上時選擇吡蟲啉、啶蟲脒、吡蚜酮等按照說明書要求配制使用,可結合具體蟲害發生情況增加防治的次數,每10d左右防治1次。防治的適合時間因蚜蟲的類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對于麥二叉蚜,適合在秋苗期、返青、拔節期進行防治,對于麥長管蚜,適合在揚花末期進行防治。
2.5 麥蜘蛛 一是農業防治,采取倒茬輪作制度,對麥田內及地頭的雜草等雜物及時清理干凈,營造不利于麥蜘蛛繁衍的環境條件。通過澆水將麥蜘蛛振落到地面上淹死。二是藥劑防治,麥蜘蛛剛發生時可采取點片挑治的方法進行防治[4-5]。當蟲害為害加重、達到大面積藥劑防治指標時即可進行防治,防治藥劑可選擇1.8%阿維菌素、1.5%樂果粉劑等,要求對準小麥植株葉片的背部均勻噴施,如果采取套種技術,則套種的植物也要噴施藥劑。
3 保障措施
3.1 加強責任落實 在糧食安全的黨政同責考核中,將重大病蟲害的防控納入到內容中,在《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條例》規定的指導下,將防控的責任全面落實到位,建立起政府主導、屬地負責、部門指導、縣抓落實的機制,將防控的責任逐層進行落實。并在資金上加大支持的力度,針對性做出合理的實施方案,就工作的措施予以進一步的細化,盡早安排部署。在督導檢查方面進一步強化,以落實好防控的措施、確保效果。
3.2 強化服務管理 針對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制定出合理的防控方案、指導意見,從藥劑、器械、時機、監管思路等方面做好工作,將防控的目標任務進一步細致落實。采取分片包干責任制,在關鍵的防控病蟲害階段,需要組織專業技術隊伍深入到基層,通過現場培訓、面對面指導等方式為農戶開展病蟲害防治方面的指導;且每個鄉鎮至少有1名專業技術人員,每個村至少有1位防控技術明白人,為基層病蟲害防控技術的落實、實現蟲口奪糧創造條件。
3.3 強化資金保障 在對中央財政下撥的資金進行管好、用好的基礎上,強化資金保障。地方政府在財政方面也需要加大投入,將相關項目的資金整合,就農業社會化服務專項資金、糧食生產發展專項等方面做好統籌管理,以順利開展農作物重大病蟲監測、防治相關工作。
3.4 多方位宣傳引導 加大宣傳,利用多種媒體積極引導,包括廣播、電視、宣傳欄、報紙、短信、公眾號等,將蟲口奪糧、防病治蟲中的經驗及典型進行大力的宣傳,營造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以順利推進相關工作。信息報送方面要求強化,為蟲口奪糧、實現豐收行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3.5 加大對農藥市場的監管 加大對農藥市場的管理,增大抽查的力度,一旦有違法經營行為,查處后嚴懲,確保市場上供應的防病治蟲藥劑均來源可靠、質量有保證,杜絕偽劣藥劑應用后發生的坑農害蟲事件。在用藥方面要加強指導,確保科學施藥,選擇的藥劑建議防效好、用量低,器械要求效率高、節約,達到防治指標后用藥。日常做好病蟲害抗藥方面的監測,為生產者在農藥的選擇及使用方面提供科學的參考,要求輪換用藥、按量用藥,且按照農藥的安全間隔期規定進行嚴格的執行,不可亂用藥。
3.6 推進病蟲害統防統治 推進爭創“統防統治百縣”活動,將示范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可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對具有規范化管理水平、先進的防治技術、精量的配套裝配的專業化防治服務組織予以扶持。結合各地實際推進病蟲防治的統防統治管理,以確保防治效果、提高蟲口奪糧的效果。充分利用省植保無人飛機防治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管理平臺,在監督上不斷強化,確保病蟲防治的效果、提高防治水平。并結合各地蟲口奪糧工作開展的實際需求,培育一批應急防治隊伍,要求有現代化的防控裝備配套,包括節能高效的施藥器械等,以提高面對農業生產中重大病蟲害時的應急能力。防治中建議推進綠色防控措施,重視綠色防控技術、產品的應用,如理化誘控、生態控制、生物防治等。
4 結語
糧食生產安全關鍵的一環即為病蟲害的防控。近些年,受到異常氣候條件及各地農業耕作制度的調整,糧食生產中的一些病蟲害發生趨勢越來越重,直接威脅到糧食的增產穩產,因此要重視病蟲害的防治,積極實施“蟲口奪糧”戰略。對一些重大病蟲害要狠抓重點區域,把握好防治的關鍵環節,將防控的措施及時落實到位,降低病蟲的為害。
參考文獻
[1]王維維.“蟲口奪糧”守牢“三關”[J].當代貴州,2021(17):52-53.
[2]河北:制定“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方案[J].中國食品,2021(5):61-62.
[3]范柏強.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治策略及推廣實踐[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07):20-21.
[4]王田.蟲口奪糧 力保豐收[N].農民日報.2021-09-28(006).
[5]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2021年全國“蟲口奪糧”保豐收行動方案》[J].中國農技推廣,2021,37(1):95-99.
(責編: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