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色彩在紡織品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為探索色彩經濟時代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策略,通過闡述色彩經濟的內涵與價值,分析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面臨的可持性設計、觀念更替、色彩材料與加工藝等方面面臨的挑戰,提出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的策略。研究認為:開展生活方式研究、深入進行市場調研、注重科學的色彩搭配方法、關注流行色和傳統色彩文化的應用,可為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紡織品;色彩;設計;創新;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265X(2022)02-0113-05
Strategies for textile color innovative design in the era of color economy
HE Xianwei
(China Fashion & Color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20, China)
Abstract: Col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extile design. Aiming to explore textile color innovation design strategy in the era of color economy, this paper firstly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color economy, and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or textile color innovative design in terms of sustainable design, concept alteration, color materials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proposes strategies for textile color innovative design. The research believes that by studying people's lifestyle, conducting in-depth market research, paying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color matching, and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application of fashion color and traditional color culture,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ve design of textile color.
Key words: textile; color; design; innovation; application; strategy
收稿日期:20210620 網絡出版日期:20210823
作者簡介:賀顯偉 (1977-),男,四川中江人,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色彩及時尚產業發展方面的研究。
近年來,色彩對人們的影響越來越廣泛。隨著人們對色彩的日益關注和關心,生產者逐漸將色彩作為影響商品品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產品越來越趨同的情況下,色彩能夠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和附加值。因此,許多商品設計開發者開始在色彩上大做文章,“色彩經濟”[1]也開始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為探索色彩經濟時代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策略,本文通過闡述色彩經濟的內涵與價值,分析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面臨的可持性設計、觀念更替、色彩材料與加工藝等方面面臨的挑戰,提出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的策略。
1 色彩經濟的內涵與價值
一方面,色彩具備了一定的商業屬性。社會上存在一系列與色彩相關的行業、職業、工種等,如色彩顧問、色彩搭配師、色彩咨詢師等。另一方面,色彩策略已經成為深諳色彩經濟人士的重要手段[2]。色彩經濟的繁榮使生產與消費的互動關系更加密切,科學合理地運用色彩策略,是獲取產品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手段。
色彩在紡織服裝行業的應用貫穿整個產業鏈,融于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強大的設計能力是推動紡織服裝產業時尚發展的核心引擎,設計不再只是產品的外觀,它更是產品情感可視化和品牌形象的關鍵??v觀西方發達國家紡織服裝產業的發展歷程,無論是德國、日本還是美國,時尚化發展的背后都有著強大的設計體系支撐。推動紡織企業從具備基本的設計能力向具有專業的設計能力、甚至向設計競爭能力、設計創新能力轉型,是促進紡織服裝產業時尚發展的核心問題。
色彩作為設計創意的第一時尚要素,從色彩設計上挖掘消費者的需求,滿足消費者更深層次的體驗以及多元化的服務,拓展產品的無限競爭空間,已成為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可持續增長的新動力。紡織品色彩設計,要通過準確翔實的調研數據,圍繞材料、工藝等問題,在科學的色彩理論指導下,推動設計與科技、文化、商業等創新要素的深度融合,積極探索設計與產業的創新增長點,實現色彩設計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的統一,以提升紡織服裝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2 紡織品色彩設計面臨的挑戰
2.1 可持續設計對紡織品色彩設計帶來的挑戰
近年來,隨著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人類開始關注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問題,可持續設計的概念在不斷升溫。與傳統的純市場導向設計活動有著明顯的不同,可持續設計將設計者在社會中的角色和責任考慮在內,更多地關注如何通過設計避免對環境、氣候、資源等方面造成的傷害[3]。可持續設計在紡織服裝領域的應用,從自然屬性看,主要是紡織服裝所用材料更加趨向天然、可降解、可循環利用的材料;從社會屬性看,設計在滿足消費基本需求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消費需求的變化,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從經濟屬性看,可持續設計在不增加成本的前提下,還能有效的提升產品附加值;從科技屬性看,用于產品生產的技術具有高效率、低消耗、低/無污染等特點,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消耗、降低對環境不利影響。紡織品從產品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到生活應用,再到回收循環再利用,均與色彩密切有關。紡織品可持續設計的趨勢正成為紡織服裝色彩設計的最新挑戰。
2.2 色彩觀的轉變對紡織服裝色彩設計帶來的挑戰
色彩的審美導向隨著設計觀和設計思潮的變化而不斷的轉變[4]。而新的色彩觀直接影響到人們看待色彩的視角和思維方式。不同時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們用色意識和用色形式各不相同[5],如中國人喜紅,蒙古人喜藍、阿拉伯人喜綠等。受男女平等思潮影響,男性服裝色彩如黑、藏藍、灰色常被用到女裝上,創造干練、硬朗、冷峻,職業女性形象。與之對應的,男性服裝女性化,大量浪漫柔美的粉彩色被采用。受環保思潮影響,中性化的色彩,大地色彩,土地色,巖石色、樹木色,以及生態色彩、自然色彩等成為近年的熱點,其應用示意見圖1。現代色彩觀更加重視對比色、互補色及色彩心理的研究和表現,更加強調對比色和補色的運用。色彩設計要滿足文化多元化、多樣性的訴求。盡管人們一直努力對色彩趨勢進行預測,但是新的美學觀可能會不時顛覆以往的色彩觀念,對紡織品色彩設計帶來挑戰。
2.3 新型材料、加工工藝帶來的挑戰
紡織新材料的發展導致色彩應用載體的多元化。紡織品的色彩設計與材料、相關加工工藝直接相關。產品最終呈現色彩效果會受到織物和服裝的材質、染色工藝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不同纖維所制成的面料或組織不同的同種纖維織物,對于光的反射吸收產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而形成不同的物體色特征。除常見的紡織原料外,可重復使用的塑料、生物材料、天然廢棄物、新型復合材料等層出不窮,需要設計師不斷構思新的產品和設計方法。另外,加工工藝中如變色材料的變色不均等色彩安全性問題、染色配方的準確性問題、數字色彩、電子色彩、虛擬色彩等數字化協同應用問題,都對紡織品色彩設計帶來一定的挑戰。
3 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的路徑與方法
3.1 開展生活方式的研究
色彩設計是以人的心理需求為基點[6],而色彩表現也是以人的情感感受為具體標的,從而呈現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因此色彩設計需從宏觀的視角觀察人們生活方式的動態與變遷,使色彩與人類、建筑物、大自然和諧共存。比如,新冠疫情深度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從而影響到消費者對于色彩的選擇。在疫情防控成為新常態的當下,人們對于消費的態度有所改變,從毫無顧忌到開始節省謹慎,更愿意為更加安全、實用的產品買單,為了延長產品的使用生命周期,顏色也有向著基礎中性色調回歸的傾向。又因為居家的時間變多,生活節奏有所放慢,開始重新思考與家人的關系,并渴望疫情之后色彩帶來的療愈作用,追求溫馨、傳統、包容、溫暖的家的感覺,柔和粉彩自然色調成為必不可少。再有,數碼產品、科學技術越來越深的融入人的生活方式中,彰顯材料本質的色彩愈來愈突出,例如氮氣紫是2021年最具代表性的數碼色,如圖2所示??梢灶A見,在紡織面料色彩開發上,追求優雅與懷舊、復古與華貴之感,以及未來主義風格和科技感的色彩將繼續延伸獨特的表現力。
3.2 深入進行市場調研
色彩設計要緊密同消費市場結合,針對具體的產品品類、目標人群,在產品設計、加工、銷售、消費等各個環節開展細致的市場調查工作,獲取準確翔實的調研數據,借助專用色彩工具進行色彩解析,結合企業的歷史以及文化、品牌、產品定位,建立基礎色、常用色、品牌色等色彩開發體系。人工智能技術在紡織服裝色彩調研分析有很大發展空間,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建立科學有效的調研分析流程與方法。如借助計算機視覺與圖像處理技術,可以進行海量照片的取色分析,快速判斷用戶色彩偏好,并根據相關數據分析各個年齡段常穿的顏色,歸納出不同的流行色等。
3.3 注重科學的色彩配色方法來提高美學價值
紡織品設計除去功能性的考慮外,最主要考慮的就是如何提高其美學價值,從色彩角度,最根本的要求是運用科學的配色方法達成整體的平衡與調和[7]。紡織品設計融合了豐富的紋樣和圖案,在選擇顏色的時候需要表現出清晰的配色邏輯和色彩主線。色彩對比與調和是紡織品色彩美感對立統一的
兩個方面,他們互為存在的條件。一方面,色彩調和是配色美的一種形態,一般認為“好看的配色”,即能使人產生愉悅、舒適感的配色是調和的。色彩調和是配色美的一種手段。比如通過不同色相其色塊的大小占比影響視覺上的輕重量感關系,及其與產品形態之間的契合程度,以達到產品整體視覺上的平衡,如圖3(a)所示。或者參考一些常用的色彩調和理論法則,例如色相環的“幾何形狀”調和法、間隔調和法和角度調和法等,以保證產品視覺上的協調性,如圖3(b)所示。另一方面,紡織品色彩對比過弱則易模糊,色彩對比只有在既不刺激又不模糊的程度時才稱為調和。紡織品整體色彩設計可以使用“定色變型”的設計,即確定主色相與輔助色相,結合面料肌理、紋樣款式進行整體設計。
3.4 關注流行色的應用
時尚的全球化、設計的時尚化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關注流行色的應用,可以提高設計師的時尚意識、強化設計作品的時尚效果。流行色被稱為時尚的風向標[8]。對流行色的研究、關注、應用,了解流行趨勢的來源、發展與變化,是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的重要環節。
近年來,自然環保類、文化類、時尚類、科技類等色彩趨勢主題綻放出獨特的魅力與風采?!白匀画h保類”主題包含了景觀、物產、綠色、生態、動植物等相關內容,“文化類”主題包括民族、風俗、歷史、傳統、藝術、風格等內容,“心靈類”主題由情緒、精神、思想、情感、體驗等構成,“生活類”主題包括簡約、舒適、娛樂、新氣息、旅游等相關的內容。中國流行色協會發布的2021/22秋冬季流行色主題,如圖4所示,包括“產生”“進步的心”“類器官”“連接”“自然”“最佳的必需品”等色彩主題,可以看出,推崇自然、文化、注重內心活動和關注科技發展充當著先鋒角色,引領著時裝、面料、家居等方面的設計潮流。流行色常與其他色彩配合使用,也可以單獨使用。
3.5 注重傳統色彩的現代運用
社會文化的變化直接影響產品生產與消費過程中的色彩設計環節。傳統色彩在現代紡織品設計中具有顯著的實踐價值[9]。中國傳統色彩具有獨特而成熟的審美體系。它融合了自然、宇宙、倫理、哲學等觀念,形成了獨特的中國色彩文化,如青、赤、白、黑、黃的五色觀,以及紅白黑、黃青等顏色作為配色主體的色彩文化。當代紡織品設計色彩應該學習和借鑒傳統色彩[10],從過去的文獻和傳統的工藝品、建筑、服裝等中獲取相關信息和資料, 分析其色彩特征和配色規律,如對民族服飾傳統色彩進行采集與重構,將之轉化為符合現代生活形態的設計要素,做到 “古”為“今”用,在服飾、刺繡、面料、地毯中加入中國的亭臺樓閣、仕女花鳥、龍鳳、獅子、寶相花等元素,以及皇家氣派的漆紅、明黃、資藍、碧綠等彩度較高的顏色運用到現代紡織品設計中。例如將赤黃青傳統色應用在現代產品眼罩的設計中,如圖5所示。
多元共生的全球化背景下,各國人民對文化保護的重視程度以及各民族文化不斷走向借鑒、融合的趨勢。民族特色可以為一個國家帶來個性,同時也為世界帶來多樣性。將傳統色彩文化與現代元素相結合進行產品的創新設計,正逐步成為設計師的共識[11]。
4 結 語
色彩經濟的繁榮使生產與消費的互動關系更加密切。色彩設計是紡織品生產與消費的重要環節,紡織品色彩創新設計,需要從色彩與心理、色彩與社會、色彩與文化等多維度,緊密同消費市場結合,通過準確翔實的調研數據,圍繞紡織品材料、工藝等問題,推動設計與科技、文化、商業等創新要素深度融合,從色彩的文化性、色彩的時尚性方面重構設計創新產業鏈,積極探索設計與各產業要素的創新增長點,通過在色彩科技、色彩材料、色彩工藝、色彩產品的聯動研發,實現色彩設計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的融合??茖W合理地運用色彩策略,通過色彩來感染人、吸引人,是紡織品提升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實現向設計競爭能力、設計創新能力轉型的核心問題。
參考文獻:
[1]嚴斐.色彩經濟“點金”服裝業[N].中國紡織報,2003-12-19.
YAN Fei.Color economy "gold point" garment industry[N]. China Textile Daily,2003-12-19.
[2]李洪震.色彩在現代設計中的功用性[J].今日財富,2016(14):138-139.
LI Hongzhen.The function of color in modern design[J].Fortune Today, 2016 (14): 138-139.
[3]黃智威,薛哲彬,王宇軒.可持續時裝設計發展現狀與展望[J].絲綢,2019,56(10):50-55.
HUANG Zhiwei, XUE Zhebin, WANG Yuxuan.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sustainable fashion design[J]. Journal of Silk,2019, 56(10): 50-55.
[4]陳彥青.觀念之色:中國傳統色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CHEN Yanqing.Color of Concept: A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olor[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15.
[5]唐海洋.對民族元素在服裝創新設計中應用方法的研究[D].上海: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14.
TANG Haiyang.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Method of National Elements in Garment Innovative Design[D].Shanghai: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4.
[6]野村順一.色彩心理學[M].??冢耗虾3霭婀?,2014.
JunichiNomura. Color Psychology[M].Haikou: Nanhai Publishing Company, 2014.
[7]黃元慶.服裝色彩學[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10.
HUANG Yuanqing.Fashion Chromatics[M].Beijing: China Textile Press, 2010.
[8]方方,韓懌.淺析流行色與流行色預測[J].藝術科技,2016,29(1):165-166.
FANG Fang, HAN Yi.Analysis of popular color and popular color prediction[J]. Art and Technology, 2016,29 (1): 165-166.
[9]甘文.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評《現代服裝設計文化學》[J].印染,2020,46(6):59-60.
GAN Wen.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 A review of modern fashion design culture[J].China Dyeing & Finishing, 2020,46 (6): 59-60.
[10]葉格辛,王晨露.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服裝裝飾設計中的應用[J].輕工科技,2020,36(5):99-101.
YE Gexin, WANG Chenlu.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modern garment decoration design[J].Light Industry Technology, 2020, 36 (5): 99-101.
[11]王子鈳.論中國傳統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應用的意義[J].農家參謀,2019(10):236.
WANG Zike.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elements in modern fashion design[J].The Farmers Consultant, 2019 (10): 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