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軼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把江蘇外事工作放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對外工作大局中來定位和謀劃,奮力開創黨的對外工作江蘇實踐新局面。
江蘇始終胸懷“兩個大局”、牢記“國之大者”,緊緊圍繞黨的對外工作大局,準確把握自身定位,發揮自身特色和優勢,加強統籌謀劃與工作推進,取得較為顯著的工作成效。
一是堅持黨管外事,全面加強黨對外事工作的領導。江蘇按照中央部署推動外事體制機制改革,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分別擔任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主任和副主任。全省13個設區市、67個縣(市)區黨委設立外事工作委員會及辦公室,建立12家省級部門和單位參與的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聯席會議制度,全省各地各部門分工協作、相互配合的外事“大協同”工作格局逐步完善。研究起草《關于新時代進一步統籌外事工作的意見》以及因公出國(境)審批、國際會議管理、外國記者管理等5個相關配套外事管理文件,嚴格重要事項和重大問題的歸口管理,切實把黨的領導貫徹于外事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二是堅持胸懷大局,全力配合中央總體外交。參加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主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江蘇省委的實踐——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專題宣介會,全面展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江蘇的生動實踐。在首個“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期間,邀請23位駐華使節及12家外國主流媒體記者來蘇參加活動,產生了積極的國際影響。承接重要黨賓國賓參訪、交流工作,組織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美地方應對氣候變化系列視頻對話、中國—中東歐國家地方領導人會議、中非地方政府合作論壇等重大外交活動。克服疫情影響,配合做好沙特、巴林、科威特、阿曼、土耳其、伊朗六國外長和海合會秘書長、法國總統外事顧問等重要團組訪華活動。
三是堅持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堅持以雙向開放為導向,實施國際產能合作深化、“絲路貿易”促進、人文交流品牌塑造等“五大計劃”,為繪好共建“一帶一路”的“工筆畫”增添江蘇色彩。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的中哈(連云港)物流中轉基地成為“一帶一路”合作倡議落地的第一個經貿合作實體項目。中阿(聯酋)產能合作示范園和柬埔寨西港特區項目被列入“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成果清單。舉辦博鰲亞洲論壇“一帶一路”江蘇專場推介會、打造東亞企業家太湖論壇、中國(連云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絲路青年行”等品牌活動。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締結友城138對,總數位居全國前列。在習近平總書記出席的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上,江蘇作交流發言。
四是堅持互利共贏,持續拓展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充分發揮友城的重要平臺作用,與64個國家締結國際友城350對,建立友好交流關系430對,實現對全球主要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和區域性大國全覆蓋。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簽5對友城,有力引領了全省友城工作發展。針對疫情給對外交流帶來的影響,通過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致信回函、線上線下交流等多種方式,始終保持對外交流合作熱度不減。緊抓《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等重要契機,創新舉辦江蘇·東盟交流周、長三角中日地方合作論壇、江蘇—法國合作交流會、對話德國、在蘇美資企業環境交流以及中拉文明對話論壇等活動,全面推動各領域對外交流合作,積極服務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在2017年8月“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江蘇省委的實踐”專題宣介會舉辦期間,中外嘉賓參觀江蘇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總體展。(中聯部圖片)

2014年4月27日,丹麥女王瑪格麗特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并與一位幸存者交談。(江蘇外辦圖片)
五是堅持人民至上,不斷優化涉外管理服務。扎實做好涉外疫情防控工作,按照長三角疫情防控一體化部署,設立中轉基地,組織經上海入境江蘇人員轉運工作,累計接轉12萬人次。切實加強全省口岸疫情防控工作,有效處置南京祿口機場突發聚集性疫情。發揮省境外公民和機構安全保護工作聯席會議暨“一帶一路”建設境外安全保障協調小組作用,強化境外安保體系建設和安全管理,開展預防性領事保護宣傳和培訓,擬定境外企業和園區安防標準,依法穩妥處置境外領事保護案(事)件,防止敏感個案問題發酵。在全國率先全面實行因公出國(境)“不見面審批”,建設江蘇外事智慧信息平臺,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2021年11月23日,“連云港—二連浩特—莫斯科”中歐班列在江蘇連云港中哈物流基地發車駛出。(新華社圖片)
多年來,江蘇走出了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對外工作實踐探索之路,形成了如下寶貴經驗。
一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作為黨的對外工作在江蘇實踐的理論指引。地方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要以堅實的理論為指引。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是黨的對外工作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江蘇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觀察和把握國際時局、國家總體外交大局和江蘇發展形勢,推動黨的對外工作在江蘇實踐中攻堅克難、走深走實。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江蘇緊緊圍繞黨的對外工作大局,不斷強化黨對外事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深入踐行“外事為民”理念,全面推進與世界各國、各地區交流合作,努力打造覆蓋全球的“朋友圈”,取得一系列對外工作的新成效、新突破,開創了黨的對外工作在江蘇實踐的新局面。
二是堅持把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作為推進黨的對外工作在江蘇實踐的根本保證。地方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要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最大優勢。江蘇始終注重發揮黨的政治引領作用,借助黨的國際影響力和號召力,拓寬政府間交往、友城交往、民間交往渠道,加強國際合作、凝聚發展共識,構筑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注重發揮黨管外事制度優勢,以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推動外事體制機制改革,形成省委外事工作委員會統籌謀劃、運籌重大涉外問題,省委外辦發揮統籌、協調、服務的職能作用,委員會成員單位相互配合、共同參與的外事“大協同”工作格局,確保黨的對外工作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
三是堅持把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促進地方改革發展作為黨的對外工作在江蘇實踐的目標定位。地方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要把準主題主線。江蘇始終把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大局作為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的首要任務,根據黨和國家中心工作的轉移和對外關系的變化不斷調整工作重心,實現了從承接外交任務、對接外事工作到積極主動融入黨的對外工作的轉變。江蘇始終把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為參與和服務黨的外工作的重要內容,積極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開展工作,主動參與“一帶一路”建設,以黨的對外工作促進江蘇改革發展,以江蘇改革發展夯實黨的對外工作根基。
四是堅持把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多層次的工作格局作為黨的對外工作在江蘇實踐的重要支撐。地方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要統籌協調人大、政協、地方、人民團體等力量,穩步構建立體化、全方位、多層次工作格局。在政黨外交領域,積極參加中央高層出訪、主動對接中央外事任務、努力宣介黨的創新理論,服務黨的對外工作大局;在公共外交領域,積極承接外國政黨代表交流及外國智庫、基金會的研討活動,推動社會組織“走出去”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交流活動;在民間外交領域,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下的友協和工、青、婦等群眾團體的資源優勢,創設文化交流項目、打造交流合作平臺、拓展對外交往渠道,逐步形成政黨外交、公共外交、民間外交有效配合的對外工作格局。

2014年8月,時任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參加南京青奧會,小學生向其敬獻鮮花。(江蘇外辦圖片)
江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引,牢牢把握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經濟社會發展這個中心任務,堅決貫徹黨管外事原則,立足本省優勢和特色,在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的過程中注入更多“江蘇元素”,用江蘇改革發展的生動實踐和精彩故事,為服務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建設全球政黨伙伴網絡作出江蘇貢獻。
一是進一步強化思想理論武裝,為江蘇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新發展階段地方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首要任務就是筑牢思想之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時代趨勢和國際局勢的重大判斷上來,不斷深化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規律性認識,牢牢把握黨的對外工作“三重定位”,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進一步增強政治領悟力、政治判斷力、政治執行力,自覺把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穿到對外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在應對挑戰、砥礪奮進中不斷增強工作能力和斗爭本領,確保黨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落到實處。要加強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能力建設,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帶著對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個根本問題的清醒認識和執著堅守,不斷從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牢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真抓實干,善作善成,推進外事“大協同”工作格局縱深發展。
二是進一步加強工作統籌謀劃,奮力推動江蘇高水平開放走在前列。新發展階段地方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要把堅持系統思維、集成創新放到服務國家總體外交和地方發展的突出位置。加強工作統籌,按照黨中央對外工作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統籌安排,全面落實《關于新時代進一步統籌外事工作的意見》及涉外管理規范性文件,強化對重大涉外事項、重要外事活動的綜合協調和歸口管理,進一步規范因公臨時出國審批程序、舉辦國際會議、與外國駐華使領館交往活動、邀請外國人來訪等外事管理工作,壓實外事工作主體責任。要努力培養一批具有世界眼光、通曉國際規則、善于處理復雜涉外事務的對外交往人才,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組織紀律嚴、素質作風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外事干部隊伍。
三是進一步拓展江蘇國際“朋友圈”,積極營造江蘇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新發展階段地方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要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正確義利觀打造和深化全球伙伴關系網絡。放大元首外交和國家重大外交活動效應,擴大同相關國家在經貿投資、科技創新、人文交流、公共衛生等領域合作。充分利用RCEP、東盟與中日韓(10+3)、中阿合作論壇、中拉論壇等合作機制,構建多元互動的對外交流大格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深化國家中東西區域合作示范區建設,著力打造“一帶一路”標桿示范項目,高標準推進國際合作園區產能合作。瞄準與江蘇海外利益契合度高的國家和地區,深入實施重點國別計劃,鞏固拓展聯委會等合作機制,推動更深層次的交流合作和互利共贏。加強疫情常態化下友城工作統籌規劃,推廣“省帶市”友城交往模式,形成“葡萄串式”友城集群效應,創新搭建平臺載體,吸引高端資源要素集聚,推動構建國際大循環。
四是進一步凝聚對外工作合力,全面展示江蘇多元包容的國際形象。新發展階段地方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要充分發揮特色優勢,整合政黨外交、公共外交、民間外交工作,深入推進文明交流互鑒。積極打造習近平治國理政理念江蘇實踐國際宣介示范點等平臺,以故事化具象化表達方式,向世界生動闡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價值和實踐意義,讓黨的聲音成為“江蘇開放”最強音。發掘江蘇紅色文化資源,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紅色外事品牌。持續開展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計劃,在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健康等領域展現江蘇軟實力。加快海外文化傳播中心建設,創新推出文藝精品項目,積極塑造江蘇文化標識,全面展現江蘇人文魅力。深耕對外傳播土壤,推進外國政黨交流基地建設,為我們黨爭取更多理解者、支持者和同行者。持續推進“江蘇省榮譽居民”“青年友好使者”等友好工程,為江蘇“明天的外交”儲備更多人才。

2021年10月18日,觀眾在第七屆中國(連云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上參觀。(IC Photo圖片)
五是進一步完善涉外管理機制,提升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風險能力。新發展階段地方參與和服務黨的對外工作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構建覆蓋面廣、服務效能高、保障能力強的涉外管理服務體系,有效化解外部風險挑戰。充分發揮省級層面海外利益安全協調機制作用,推動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境外安保機制。持續開展預防性領事保護宣傳培訓,全面摸排境外企業、項目和人員底數,開展海外重點企業、重大項目安全巡查。發揮多邊安保合作平臺作用,完善海外法律中心和警僑聯動機制建設,密切與中國駐外使領館協調聯動,切實維護江蘇企業和人員海外合法權益。抓緊抓實常態化涉外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嚴格入境人員“從國門到家門”全流程閉環管理,用好“快捷通道”,全力保障生產鏈供應鏈暢通。加強疫情防控能力建設和應急演練,穩妥高效處置涉外疫情突發事件,為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經濟運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提供有力保障。
作者系江蘇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