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市雙江口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410601) 賀彩明 周艷霞 范學軍
寧鄉市為了穩定糧食生產,提高糧食復種指數、耕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積極提出種糧補貼措施。種植3.33公頃以上雙季稻大戶每0.067公頃補貼110元,一季稻大戶補貼55元,每集中育秧0.067公頃大田補貼100元,并為種糧大戶購買農業保險等,積極申請省、市各項農業項目,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得到極大提高,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多形式的合作社大量出現,近年來寧鄉糧食生產面積逐步趨于穩定。雙江口鎮是寧鄉市雙季稻面積較大的糧食生產大鎮,水田面積5637.33公頃,2公頃以上規模種糧大戶較多,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糧食生產發展,需正確引導。
1.大戶數量、面積不斷增長2020年,雙江口鎮3.33公頃(含3.33公頃)至6.67公頃(含6.67公頃)、6.67公頃至13.33公頃(含13.33公頃)、13.33公頃至26.67公頃(含26.67公頃)、26.67公頃至53.33公頃(含53.33公頃)、53.33公頃以上規模種糧大戶戶數分別較2016年增長258戶、36戶、15戶、2戶和1戶;其戶均種植面積分別較2016年增加1.47公頃、2.03公頃、3.07公頃、29.33公頃、70.2公頃。各年種糧大戶戶數,種植總面積、戶均面積見表1。
表1 2016—2020年種糧大戶規模統計
2.種糧大戶一季稻種植面積增大2016年之前,雙江口鎮種糧大戶全部種植雙季稻,2017年種植大戶開始出現一季稻或一季晚稻種植,2018年全鎮一季稻種植面積123.33公頃, 2020年一季稻種植面積達到250.67公頃,種植面積最大的大戶2019年一季稻面積14.67公頃、2020年達到26.67 公頃。
1.種糧大戶面臨的困難一是承包責任田租金越來越高。2016年種糧大戶承包的責任田租金最高為每667平方米50千克稻谷,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種糧大戶承包的責任田租金最高分別為每667平方米200元、250元、400元、500元,呈逐年上升的趨勢。二是耕地質量較差。種糧大戶租用的農田基本是低洼田、干旱田、深泥腳田等基礎設施較差、抵御自然災害能力較弱、不便于機械化施工的農田。雙江口鎮新香村一種糧大戶承包了26.8公頃農田,其中9.8公頃為河邊田,遇雨水較多年份受影響較大。三是勞動力缺乏。雙江口鎮總人口83658人,勞動力外出人數達到34600人,占總人口的41.4%。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致使大戶在農忙時節勞動力短缺,不能及時按季節、按要求完成種植,導致稻田減產或改種一季稻。四是各地農資經銷商業務能力不強。部分農資經銷商對農業生產技術掌握不全面,不能為大戶提供正確的指導,只追求經濟效益。
2.種糧大戶存在的問題一是缺乏投入。雖然種植大戶的基本機械設備購置齊全,但租種的農田基本維持著十多年前的原樣。主要原因是承包時間不穩定,承包丘塊不成片,難以走上規模化、集約化之路。二是盲目擴面。不能正確評估自身勞動力、機械設備情況及環境條件,盲目擴大種植面積。如雙江口鎮羅巷新村一種糧大戶承包了22.87 公頃農田,由于品種搭配不合理、除草劑施用不當等導致晚稻部分減產,出現 “好田沒有取得高產量”的現象。三是糧食生產技術不全面。有的大戶不能正確把握糧食生產技術,不能全面有效地管理糧食生產,存在田塊高低不平、雜草叢生等現象。四是對政策依賴性強。不能積極主動地消除輕微自然災害的影響,完全依靠農業政策和農業保險。五是種糧大戶的年齡普遍偏高,掌握的農業技術不全面。許多種糧大戶思想陳舊,對新品種、新技術、新的管理模式難以接受,導致糧食種植費時費工且收效甚微。如鄉鎮農技站推廣的水稻測土配方施肥、水稻綠色防控等技術,大戶難以接受,依舊施用碳銨(碳酸氫銨)、磷肥、尿素等化合肥,對專業化防治的用藥也是半信半疑。
1.加大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申請農業項目改善農田條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也可對自主改造低產田、不易機械化耕作農田的大戶進行補貼或項目支持,提高耕地利用率與產出率,促進糧食生產。
2.加強培訓將種植大戶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剖析,從品種選擇、集中育秧、測土配方施肥、化學除草、專業化病蟲害綠色防控、機械收割烘干、倉儲管理等方面開展培訓,使種植大戶能根據自身田塊的基本情況選擇相應的高產優質品種、肥料、除草劑、農藥等,而不是一味地套用其他種植大戶的經驗。加強對農資經銷商的培訓,使其能全面掌握農業生產資料的使用技術,正確引導各大戶的糧食生產。培訓應做到具體、實際,不拘泥于形式,達到培養人的目的。另外可設立項目,鼓勵支持青年農民和大學生從事農業生產,防止今后出現糧食生產者青黃不接、糧食生產大滑坡的問題。
3.積極引導適度規模種植農業技術推廣部門和各級政府部門應通過多種途徑對種糧大戶進行宣傳、講解,正確引導種糧大戶擴大糧食生產規模,防止種糧大戶盲目擴張。
4.完善糧食補貼政策一是丘陵區重點補貼種植規模在4.44~5.44公頃之間、平原區重點補貼6.67~13.33 公頃之間的種糧大戶,對種植規模在3.33~4.44公頃之間和13.33公頃以上的種糧大戶適當降低補貼,項目資金適度向規模大戶傾斜。二是嚴格把關,防止虛報、假報種糧大戶,建立對虛報、假報大戶及幫助虛報、假報大戶的村干部的處罰機制。
5.做好專業化農技服務和農業保險服務農業服務公司,能全方位地為種糧戶服務,它的出現為一些地區的種糧大戶帶來了希望;依靠科技的力量,通過專業合作社提供的專業化生產服務,發展高科技耕作和病蟲害防治管理,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成本。另外,還需做好農業災害保險服務和投保工作,防范于未然,減輕災害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