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邵縣陳家坊鎮黃山坪學校(422923) 石頌軍

在新邵縣潭府鄉四杰竹業加工廠區,寺溪沖村村民李會清正指揮著拖拉機將滿滿一車南竹送到生產線上。“這是我自己屋后面的竹子,自從四杰竹業在這里建廠,過去漫山遍野無人問津的竹子,現在變成脫貧致富的寶貝,667平方米竹子一年能賣七八百元,我們再也不用為生計發愁了!”
新邵四杰竹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坐落在潭府鄉陂丁村,致力于南竹深加工行業,以生產高檔竹筷為主。公司負責人石紅衛1968年出生于潭府鄉,改革開放之初,他靠著自身的勤奮和人脈,賺到人生第一桶金,成為當地有名的“萬元戶”。后來,石紅衛走南闖北,干過長途貨運、工程項目,生意越做越大,成為遠近聞名的“石老板”。
2014年在浙江經商時,一次偶然的機會,石紅衛發現了南竹產業的巨大商機。當時,浙江省安吉縣一個鄉鎮就有50多家竹筷加工廠,當地的南竹原料每噸700元都供不應求。而自己的家鄉,卻因為交通不便,有上萬畝南竹卻無人問津,僅潭府鄉每年就有3333.3公頃南竹浪費在山里。為此,石紅衛暗下決心,要把家鄉的路修起來,把竹子開發利用起來,讓父老鄉親們富裕起來。
同年,石紅衛開始回鄉創業,帶領150名村民成立合作社,流轉承包了6個行政村800公頃林地。合作社成立后,石紅衛又先后投入200多萬元,修建了47千米林道。公司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運作,由農戶負責南竹種植,公司負責南竹收購。
54歲的寺溪沖村貧困戶陳順祥因患有慢性病,家庭負擔重,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年底開始到公司務工。他說:“在這里打工,每天能掙100多塊錢。在家門口就能掙錢是件幸福的事,我相信今后的日子一定會越過越好。”
在公司的生產線上,一雙雙竹筷被消毒、烘干、打包,每年有2.6億雙竹筷從這里銷往福建、貴州、湖北等省。公司的生產線采用了先進的生產工藝和烘干、防蟲、防霉技術,竹筷品質優于木筷,而且價格低廉,在市場上廣受好評,2019年產值1200多萬元。現在,公司是全國竹筷加工50強生產企業、湖南省竹筷加工10強生產企業和新邵縣就業扶貧車間,常年有工人200多人,其中貧困戶98人,平均每人每年增收3萬余元。
僅僅只做筷子,還不能將南竹充分利用起來。在生產過程中,石紅衛和他的團隊充分挖掘南竹的多種用途,竹子主干用以編織高檔涼席等生活用品,竹枝、竹梢、竹屑粉碎做成竹炭,竹根做成根雕……一根竹子全身都是寶。
現在,公司正在嘗試利用竹木屑發酵制作竹子酒,還請來農業專家培育生長快、味道鮮美的新品種竹筍,預計不久后即可上市。石紅衛還想利用合作社的竹海,打造一個竹文化旅游基地,讓更多的游客能看到翠竹綿延、浩如煙海的竹林美景。
讓貧困戶搭上本地特色產業的致富“快車”,是建立產業扶貧長效幫扶機制的重要法寶。“新邵現有18000多公頃南竹,光原材料就價值一個億以上。如果全部深加工,還可為當地群眾帶來一千多萬元務工費,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綠色銀行。”談起南竹產業的效益,石紅衛信心滿滿:“竹子3年一長,只要這個產業在這里,財富就不會枯竭,貧困將永遠成為過去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