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園
摘要:目的:分析胸部結節病CT影像診斷及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擇2019年1月-2021年10月到本院治療胸部結節病患者共78例作為觀察對象,分析CT圖像表現。結果:78例患者中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腫大占比93.59%,肺內結節影占比78.33%、肺纖維化改變占比20.51%、支氣管血管束增粗、線狀致密影占比14.10%、小葉間隔增厚占比10.26%、胸膜增厚、多發胸膜結節占比6.41%。結論:運用CT影像診斷方式對胸部結節病診斷,診斷價值頗高。
關鍵詞:胸部結節病;CT影像診斷;檢出率;微小結節
胸部結節疾病病變臨床表現一般為非干酪樣的壞死上皮細胞構成肉芽腫,將會累及多個組織和器官,例如,淋巴結胸膜眼部、肺部、肝部、皮膚腮腺等[1]。發病初期患者一般表現為淋巴結炎疾病抑或是肺泡炎疾病。伴隨著疾病不斷的發展,會逐步朝著局部肉芽腫轉化。胸部患者在接受對癥治療后,大部分的結節病肉芽腫會明顯的消退。該疾病好發年齡多在20歲到40歲,而女性患病概率高于男性[2]。臨床中,一般沒有特異性的典型癥狀,經常和影像學表現不對應。患者臨床癥狀輕微、不明顯,最常見為低熱癥狀、盜汗癥狀、胸悶癥狀、咳嗽癥狀以及少量痰液癥狀等,有1/4的患者會合并眼部病變與皮膚病變,患者的血鈣指標、尿鈣指標等出現明顯偏高[3]。但是癥狀不夠顯著,需要將準確的診斷方式引入。基于此,本文將分析胸部結節病CT影像診斷及臨床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01月-2021年10月到本院治療胸部結節病患者共78例作為觀察對象,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3例,最大患者年齡61歲,最小患者年齡28歲,平均年齡(42.16±4.28)歲?;颊吲R床表現:輕微咳嗽、胸悶患者43例,體質量降低、低熱患者24例,皮下結節患者11例。
納入標準:確診為胸部結節疾病;自愿參與此次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精神異?;颊?意識障礙患者;嚴重臟器疾病患者。
1.2方法
運用CT影像學診斷方式,對全部患者進行診斷首選儀器是飛利浦Brilliance 16層ct機器,掃描患者的胸部,從患者的肺間當做是起點,將膈頂當做終點,把層距和層厚設置成8毫米。對部分患者開展增強掃描把100毫升的非離子造影劑,經過肘部開展靜脈注射,每秒注射三毫升,精準地把相關數據信息傳送到工作站內,運用平面重建、曲面重建以及最大密度投影等模式,對數據信息處理。分析胸部結節病CT診斷圖像特征,包含: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腫大特征、肺內結節影特征、肺纖維化改變特征、支氣管血管束增粗特征、線狀致密影特征、小葉間隔增厚特征、胸膜增厚特征、多發胸膜結節特征。
2.結果
分析胸部結節病CT診斷圖像特征,見表1.
3.討論
胸部結節疾病是多系統類肉芽腫疾病,良性居多,大部分胸部結節疾病會累及淋巴系統與肺部。隨著病情進展,將會累及全身組織器官。對該疾病需要早期診斷與治療,進而提升預后質量[4]。但因為該疾病臨床特征不明顯,沒有典型特征,臨床一般運用影像學診斷方式對疾病診斷,可為臨床疾病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信息。
此次研究中,分析CT圖像表現。發現,全部患者中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腫大占比93.59%,肺內結節影占比78.33%、肺纖維化改變占比20.51%、支氣管血管束增粗、線狀致密影占比14.10%、小葉間隔增厚占比10.26%、胸膜增厚、多發胸膜結節占比6.41%。
可發現,在CT診斷下,胸部結節病一般表現為肺門或縱隔淋巴結腫大。從分布層面進行細致的分析.在以往臨床研究中,患者的結節病淋巴腫大一般表現在雙肺門淋巴結腫大,出現土豆樣變化,縱隔淋巴結會有明顯增大狀,會發生于機體主動脈弓四周,在上腔靜脈后以及支氣管分叉上下間隙中也會存在[5]。在CT診斷下,顯示肺門抑或是縱隔淋巴結腫大較為清晰、確切。和胸部診斷方式相比較下,該種診斷方式的敏感度頗高。而且臨床一部分患者有典型的癥狀表現,淋巴結腫大患者群體中有少量患者有縱隔淋巴結腫大問題發生,但肺門淋巴結腫大問題并沒有出現。CT診斷淋巴結短徑超出一厘米可表現為異常診斷標準。診斷腫大的淋巴結邊界較為清晰,一般可呈現出分葉狀圖特征。在開展增強掃描時,淋巴結表現為中到高度的彌漫性強化。在對淋巴瘤進行鑒別診斷的過程中,該臨床特征意義重大,可以確保鑒別診斷的準確性。經過分析淋巴結的內部密度可以發現有部分出現壞死問題,淋巴結間并無融合也無浸潤性的變化。但肺門抑或是縱隔淋巴結腫大很容易導致患者的肺門四周氣管受到移位和壓迫。而且,淋巴結鈣化作為胸部結節疾病 CT影像的主要表現,淋巴結腫大之后,因為纖維組織出現營養不良問題,會導致鈣化問題加重,臨床一般表現為蛋殼狀的鈣化,該種狀況CT診斷的檢出率比較高??梢钥闯鲂夭拷Y節疾病在CT診斷下具有多樣性特征,一般會有兩種及兩種以上影像學表現。肺內結節作為臨床的關鍵表現,結節分布在淋巴管的四周,還會沿著支氣管血束以及小葉間隔存在胸膜下的淋巴管附近,使得機體支氣管的血束明顯增粗,還會造成小葉間隔以及胸膜有不規則癥狀出現,一般表現成串珠樣的變化。
綜上,CT影像診斷在胸部結節病診斷中,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 盛麗. 胸部結節病CT影像診斷及臨床應用[J]. 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1):53-54.
[2] 王麗麗. 分析肺磨玻璃結節的胸部CT影像特征及其對結節良惡性的診斷意義[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16):165-166.
[3] 邢艷萍,徐宇翔. 胸部結節病54例臨床醫學影像征象探討[J]. 家有孕寶,2021,3(12):141.
[4] 張力,肖丹丹. 胸部CT雙影像組學模型評估肺結節良惡性及浸潤性[J]. 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21,29(5):514-518.
[5] 韓歡,徐紹德. 胸部多排螺旋CT掃描診斷職業性塵肺病的效果及準確率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8):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