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萱
摘要:當前,心力衰竭作為一種比較常見的嚴重的疾病,成為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嚴重威脅著人類健康。隨著現代醫療水平的水平,除了做好相應的治療外,人們對健康意識的提高,心力衰竭患者不僅僅尋求疾病的治療,延長生命,還需要從心理、飲食、生活、健康指導、康復等多方面加強護理更好的護理,而針對于心力衰竭患者來說,優質化護理具有一定的優勢,所以此次研究主要是深入探討優質化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當中的應用。
關鍵詞:優質化護理;心力衰竭;優勢
引言
長期以來,護理學一直是一門特殊的學科,我國的護理服務正處于遵醫囑、善用機械技術階段。此外,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的需要,衛生部在2010年1月召開的全國工作會議上推薦了“優質醫療服務示范工程”行動,建議醫務工作者用愛心、力量和責任感等優質化護理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需求。
1相關概念
1.1優質化護理的定義
優質化護理是將“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概念和人性護理服務相結合。需要提供基本的護理服務和專業的服務,同時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為患者提供人道的護理服務。這是兩個特征:一個步驟的特點和個人特點,即如何提供護理技術的質量、態度、行動、語言技能與患者溝通。
1.2心力衰竭的定義
心力衰竭是老年人高發生率和死亡率高的心力衰竭的一種。臨床癥狀是疲勞、保持流體、心悸、失眠、呼吸困難、嚴重威脅患者生活和健康、減少患者生活質量等嚴重并發癥。心力衰竭是心臟病的常見病。給患者的身體帶來嚴重的傷害很簡單。那個有很強的障礙和致命性。心力衰竭是患者持續發展各種心臟病的結果,需要更多的關注。
2 優質化護理在國內的研究現狀
優質化護理服務包括生活護理、狀態觀察、藥物和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現在,很多國內研究人員對各種各樣的團體的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內容進行了很多討論。
林瑜(2021)針對在對優質化護理服務的醫療從業者和住院患者的研究中,以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技能為核心內容,指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為患者提供最好服務的良好服務態度和行動是重要的。另一方面,人道關懷是護士間溝通充實發展和患者滿意度提高的基礎。健康教育是患者護理權的義務和義務。
劉容麗(2019)根據當地居民對高質量護理的認知調查結果,當地居民關于高質量護理的意見總結為,提供適當的健康教育、與患者的護理、溝通、豐富的專業知識、護士的熟練、良好的服務態度而且,珍惜患者的好心情的行動,是護理患者的第一個等級。
武斐(2019)指出“優質化護理服務以患者為中心,強化臨床基礎護理,加深臨床護理專業的含意,充分實施護理責任制度。
黃秋芳(2018)指出優質化護理服務是從管理模式到服務模式的改革,深化“患者中心”的概念,以及公立醫院改革的重要部分。
夏丹丹(2018)指出臨床基礎護理是實現優質化護理服務的關鍵,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保證患者滿足基本生理、心理需求,臨床護理工作人員全面體現質量的具體癥狀。評估醫院臨床護理質量的重要征兆之一和促進和改善護理質量社會滿意度的重要標準。
林冬梅(2017)指出優質護理包括五項:滿足需求、滿意、友好態度、及時護理,是實現優質化護理的關鍵,包括護理、觀察疾病、健康教育等許多基本護理工作、促進重要參考指標,提高患者滿意度的護理質量。
3 優質化護理與傳統護理的區別
和傳統的護理模式相比,優質化的護理工作進行的更加詳盡一些。護理工作人員在這種模式下,對于患者會更加了解,而且優質化護理模式和傳統護理模式相比患者的滿意程度會更高。高質量護理應實行責任制度。護士應以患者包裝形式分批工作,對具有傳統注射、輸液、分娩等責任體制的患者進行綜合護理、也包括對病人康復的指導、以及健康方面的宣傳和教育同時還包含對患者或家屬心理上的疏導等所有的護理工作。護理意義的不同在于傳統的護理方法的不同,忽視了患者的細化,很多患者都傾向于臨床治療,導致患者護理的片斷化。優質化護理是全面的,通過優質化護理模式的實施,可以有效的提升護理工作質量。
4 優質化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
心力衰竭作為心臟器官出現的病癥是心內科的常見疾病,此類疾病容易對患者肌體造成較為嚴重的受損,具有極強的致殘性和致死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不斷發展的結果,需要患者引起高度重視。心力衰竭是不同病癥引起的心臟舒縮功能障礙,是各種心臟疾病到終末階段的主要臨床表現,多數治療預后效果欠佳。不管何種病癥到了心力衰竭階段都是嚴重的,但是也不是不可治的,治療必須首先查明病人的病因,引起心力衰竭的原發病是什么:冠心病、肺源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以及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具體是左心衰竭為主還是右心衰竭為主,明確病因后,方可對因治療。為了增加患者的預后效果,除去有效的治療,采用優質的護理方式也是很有必要的。
4.1心力衰竭存在的護理問題
減弱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從業信心。實施優質化后,護理工作量增多,工作量大,人員少,增加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社會輿論的對護理服務的高要求以及對護理工作人員的偏見也增加了護理工作人員的心理壓力。此外,過多的工作量和勞動報酬不成比例,減弱了護理工作人員對從事這個職業的信心。
對優質化護理的認識出現偏差。實施優質化護理后,部分護理工作人員離職,這是由于有些人對優質化護理的認識出現偏差,過分強調生活護理,24小時隨叫隨到、任何要求都需要滿足等誤會,使患者錯誤的將護理工作人員當成護工,覺得沒有專業性,并且可以提無理要求,導致護理行業受到歧視,護理人才流失嚴重。
優質化護理不等于可以完全沒有陪護。優質化護理就可以完全沒有陪護,當然對于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心力衰竭患者來說,減少陪護也是可以適當考慮的。
4.2優質化護理的應用優勢
為了促進醫院的可持續發展,護士必須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患者服務概念。根據試點醫院病區優質化護理的統計,通過優質化護理,物理工作人員能夠更好的輔助患者,提升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在優質化護理實踐過程當中,護理工作人員更了解患者的具體情況,而且通過優質化的護理患者對于護理的滿意度也提升了很多,很多患者表示在優質化護理的模式當中,護理工作人員的護理措施會更加詳細一些,患者會更喜歡這種模式,通過這種模式患者會感覺非常的舒服,心情也會好很多。醫院一系列優質化護理措施使護士獲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和依賴感,建立了護理工作人員與患者之間的和諧的關系,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改善了病房秩序和環境,提高了患者滿意度。
21世紀的人口老齡化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特別是以前,為了中國的家庭計劃政策的良好實施,大部分家庭只有孩子,而現在,只有孩子在家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日益激烈的社會環境中,一旦父母生病住院,患者就會遇到沒人陪護的情況,或者是醫院、家庭、工作三地來回奔波的情況,常常使人焦頭爛額,疲憊不堪。優質化護理服務完全實行了責任體系。護士經常訪問病房,積極及時地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緩解患者和家屬的顧慮。家庭護理和個體護理勞動者的比例顯著減少。
從實際意義上講,優質護理反映了中心服務模式,滿足了患者的醫療服務需求。根據面向人們的服務理念,護理業務被社會所認知。此外,還可以實現護理工作人員的自我價值和自我滿足。優質化護理在應用中一是社會社會的護理工作的價值,二是增加護理工作的機會,三是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從而全面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使護士滿意度升高。
4.3優質化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
有豐富的經驗,責任感強,溝通能力強的護士應選擇組建專業團隊,定期進行專業訓練和高質量教育,注意培養員工的人文精神;患者住院時辦理住院手續為了緩和患者家屬的緊張和不安,借助成功病例的幫助,簡單介紹醫院的一般情況,和家人進行交流。
應該首先密切觀察患者病情,確定檢查時間,提高生命體征的收集。其次是結合患者意愿與醫生制定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適當的解釋,確保知情權,提高合規性。最后是認真與患者溝通,為患者傳輸疾病知識,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有助于提高保健意識以及改善患者對疾病的負面情緒。
從心理護理方面來說,根據相關報告,對心力衰竭患者進行謹慎、全面的心理護理,可以有效提高自己的生活能力和功能,構建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由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較高,需要使用大量藥物,有的具有不良反應甚至無治療效果,這些都使患者及其家屬對治療失去信心。護理工作人員必須提前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疏導,并做好出院后的治療跟蹤,幫助他們堅定信心,為長期治療的打下強心劑。
5 優質化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影響
5.1治療效果
作為一種比較嚴重的病,老年人的心力衰竭不僅要適當治療,還要好好護理。護理工作需要從心理學,飲食,生活,健康指導,康復訓練等方面加強護理,公布對患者的護理知識,提高患者自身心力衰竭相關知識的認知。出院后,可以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臨床上,為了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緩和患者的疼痛,最終改善治療效果,縮短維持的長度,改善預后,需要注意護理方法,強化預防護理。
5.2生存質量
老年心力衰竭作為一種常見的重病,除了得到充分的治療外,然后,對于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必須要得到更加充分的照顧,提高整體的護理質量,比如說護理工作人員可以從更加詳細而且更加全面的護理方法去了解心力衰竭患者的具體病情。
6 結論
在優質化護理工作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包含對患者進行藥品、健康教育、飲食等方面的綜合管理,通過這些方面才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的病情的恢復的速度,所以說在醫院的護理文化當中優質化服務護理方式是非常值得延伸的,通過優質化服務護理,不僅可以提升患者的生存概率,而且可以為醫院進行宣傳,是醫院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利用好這一特點,使患者對護理服務有更好的感覺。本文通過對優質化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探討了優質化護理的定義,以及與傳統護理的區別,發現了優質化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護理問題以及應用的優勢,總結了優質化護理對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提高了他們的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總而言之,優質化護理既是心力衰竭患者的普遍需求,也是醫護人員的工作職責。
參考文獻:
[1]林瑜.無創呼吸機聯合ICU優質化護理在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醫療裝備,2021,34(16):168-169.
[2]劉容麗,鄧小超,朱燕梅,張春燕,龔蘭娟.重癥監護優質化護理干預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9,26(12):1729-1730.
[3]武斐,徐莉.護理視野維度四位一體式協同化護理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老年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35):177-179.
[4]黃秋芳.重癥監護優質化護理干預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響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8(23):84-85.
[5]夏丹丹,楊平玉.ICU重癥患者中優質化護理干預的作用評價[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31):119+123.
[6]林冬梅,湯利娟,徐苑玲.集束化護理在心力衰竭行無創通氣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2):37-39.
[7]劉國君.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優質護理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7):3171-3172.
[8]阮詞芬.集束化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31):4458-4459.
[9]魏周仙,范英,阿麗艷·阿合麥提.人性化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18):98.
[10]朱莉紅.人性化護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11):154-155.
[11]梁彩薇.人性化護理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3(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