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欣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重癥監護室床旁康復治療配合肺呼吸訓練對肺癌患者預后及負性情緒的影響。方法 隨機選取我院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這個階段內接收的肺癌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隨機分組,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針對對照組采取常規的醫護模式,針對觀察組來說是以對照組為基礎進一步實施早期重癥監護室床旁康復治療配合肺呼吸訓練,然后比較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和負性情緒改善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預后滿意度以及負性情緒改善情況要十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值小于0.05。結論 對于肺癌患者來說,在對其進行醫護管理的過程中,有效落實早期ICU床旁康復治療加之肺呼吸訓練干預模式,這樣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預后質量,使其生活質量得以顯著提升,同時改善負面心理情緒,因此這種醫護方法更值得推廣。
關鍵詞:早期重癥監護室床旁康復治療;配合肺呼吸訓練;肺癌患者;預后及負性情緒;影響分析
引言
通過臨床調研可以看到,當前我國肺癌患者呈現出逐漸上升的趨勢,這種疾病是特別典型的惡性腫瘤,同時病情有著特別迅猛的進展,通常情況下患者確診之后,往往都是中晚期,甚至失去手術治療的機會。因此針對該類疾病患者來說,要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干預,同時在治療之后也要著重做好相對應的康復治療和護理干預工作,這樣才能體現出應有的治療成效。在肺癌患者的治療和康復護理過程中,進一步有效落實早期重癥監護室床旁康復訓練方法和肺呼吸康復護理干預模式,確保兩者充分融合,這樣可以體現出良好的臨床應用價值,使患者的負面情緒得以有效緩解,提升預后效果和護理滿意度,因此這種醫護模式值得推行。在本次研究中有針對性地選取我院近一年時間內所收治的50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重點探討這種聯合作用的醫護模式所呈現出的應用價值。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具體研究過程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50例肺癌患者,患者是在2020年10月到2021年10月到我院進行救治的。在患者中包括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范圍在53歲至78歲之間,平均年齡是62.35歲。在具體研究環節結合醫護模式的不同對其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有患者25例,對比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未發現統計學差異,P值大于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對照組
在針對該組患者進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采取常規干預模式,患者入院之后對其進行全面細致的健康檢查,術后進行嚴格的生命體征跟蹤檢測,以檢查結果為基準進行針對性醫護治療干預,包括放化療以及靶向治療等。
1.2.2觀察組
在針對該組患者進行醫護管理的過程中,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之早期重癥監護室床旁康復治療模式,同時配合肺呼吸訓練模式,在具體操作環節主要落實以下幾方面內容:首先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為其制定更切實可行的早期床旁康復治療方案,在治療方案的制定環節,要充分明確相對應的治療和康復目標,使相關目標具備可行性,針對性和時效性,這樣才能有效推動后續的護理管理工作和相對應的康復措施,這對于患者的身體功能的改善有重要作用。同時,要減少患者對于機械通氣的依賴程度,及時排除分泌物,使其肺不張等情況得到充分的防范,改善通氣情況,同時減少呼吸阻力。對患者的外周肌肉和呼吸功能進行改善。著重針對該類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掌握,患者因為長期臥床可能出現肌肉萎縮或者神經功能衰退等問題,因此要充分落實行政護理干預的相關措施。特別是針對機械通氣患者來說,要進行連續性的腎臟替代治療,在具體的干預過程中要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充分掌握,以相對應的檢查結果為基準進行早期重癥康復準備。同時在體位管理,早期活動,呼吸管理和肌肉訓練等方面,體現出更為良好的肺復張治療和肌肉力量訓練等。同時要強化患者的自我防護意識,為其依從性的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其次,充分做好患者的對康復訓練。在具體操作環節,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相對應的呼吸訓練,包括腹式呼吸訓練以及縮唇呼吸訓練,同時也要進行肺呼吸訓練和體操運動,盡可能融合相關護理操作要點,實現有氧運動,例如,可以進行定點行走或者慢跑等等,以此使其呼吸功能得到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進而呈現良好的肺部呼吸康復效果。
1.3觀察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總有效率以及負性情緒改善度等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對于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各類數據充分融入SPSS26.0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P值小于0.05代表相關數據的對比,有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預后總有效率以及負性情緒改善度分別為96%(24/25)和100%(25/25),要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0%(20/25)和84%(21/25), P值小于0.05。具體結果如下表1所示。
3討論
對于肺癌疾病患者來說,在對其進行手術治療之后,要做好相對應的放療化療等各項操作,由此導致患者的身體功能受到嚴重損傷,抵抗力,免疫能力嚴重降低,同時因為長期臥床,在心理層面會出現十分嚴重的緊張抑郁,甚至絕望性情緒,這些負面心理情緒對其依從性和肺的程度都會造成十分嚴重的影響。同時也損害手術之后的預后效果,因此在對其進行治療和護理干預過程中,要充分做好相對應的綜合治療和有效干預,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落實早期重癥監護室床旁看護治療方式,同時進一步配合肺呼吸康復訓練,這樣可以進一步體現出良好的護理成效,使患者的依從性有效提升,以此有效改善負面心理情緒,使其更有效的配合,為其預后總有效率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4結論
總之,針對肺癌術后患者來說,在對其進行醫護管理的過程中,有效落實早期重癥監護室床旁康復治療模式,融合肺呼吸功能訓練模式,兩者有效作用,同步推進,這樣可以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和預后效果,改善負性情緒。因此,這種聯合作用模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劉亞楠,張俊梅,韓涵,等.某三級甲等醫院EICU護士對重癥病人開展早期康復活動的認可程度及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護理,2020,(21):32-33.
[2]楊學婧,楊述鳴,趙磊.早期康復治療對重癥監護室氣管切開術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民間療法,2019,(15):47-48.
[3]曹云,黃秀萍,劉璐,等.撫觸護理聯合音樂干預在呼吸重癥監護室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及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9,(26):98-99.
[4]涂彥婷.重癥監護室(ICU)內機械通氣患者進行院內早期肺康復訓練的臨床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