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翠 高一萌 張婭 張華

摘要:目的:分析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對兇險性前置胎盤的治療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5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根據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A組和治療B組,A組患者采用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B組采用子宮動脈栓塞術,觀察兩組術中輸血和出血量以及子宮切除率、住院時間。結果:治療A組患者手術輸血量和出血量均低于治療B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治療A組患者的子宮切除率低于治療B組,且治療A組有更短的住院時間,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兇險性前置胎盤能夠顯著控制出血量,減少子宮切除概率,是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兇險性前置胎盤;腹主動脈球囊阻斷;子宮動脈栓塞;住院時間
妊娠過程孕婦容易發生一些獨有的并發癥,前置胎盤是其中較為嚴重的一種,是導致孕晚期出血常見的原因。兇險性前置胎盤是風險更高的前置胎盤類型,導致剖宮產大出血的風險很高,且止血難度較大。目前針對此類產婦常應用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和子宮動脈栓塞術進行止血處理。研究分析了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對兇險性前置胎盤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研究對象是我院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105例兇險性前置胎盤患者。根據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不同分為治療A組和治療B組。治療A組中有55例患者,年齡23~38歲,平均年齡(30.19±4.32)歲;孕次2~5次,平均孕次(3.94±1.25)次;孕周33~39周,孕周均值(36.12±1.76)周。治療B組中有50例患者,年齡22~38歲,平均年齡(31.38±4.82)歲;孕次2~6次,平均孕次(3.97±1.36)次;孕周33~39周,孕周均值(36.42±1.81)周。將兩組患者各項基礎信息資料相互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我院確診兇險性前置胎盤,準備進行剖宮產手術。治療B組患者實施剖宮產術后子宮動脈栓塞術,操作方法:術前幫助患者進行充分準備,指導其保持平臥體位,實施右側股動脈穿刺,將子宮動脈導管(5F)由動脈血管鞘置入股動脈,之后進行雙側髂動脈和雙側子宮動脈造影。造影完成后插入導管鞘至子宮動脈,再用明膠海綿顆粒與明膠海綿條對子宮動脈進行栓塞,栓塞完成進行造影,可見血流減少明確確認為栓塞效果滿意,拔管后予以加壓包扎,提醒患者術后保持6h右下肢伸直狀態,在臥床24h后可將繃帶去除。
治療A組術前實施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聯合術后子宮動脈栓塞術,相關的準備工作和治療B組患者相同,操作方法:幫助患者保持平臥體位,進行右股動脈穿刺,并送入導絲,置入導管鞘(12F)。置入球囊導管使之前端到達L3椎體上緣水平部位,對股動脈的波動情況進行監測并使球囊充盈,待股動脈消失搏動,準確記錄球囊內液體體積。抽空球囊,使用肝素鹽水對導管鞘進行沖洗,將之在大腿內側妥善固定,患者進入手術室實施剖宮產,在娩出新生兒后充盈球囊阻斷腹主動脈血流,并給予縮宮素、欣母沛促進宮縮。徒手將胎盤剝離,若不易剝離,將局部胎盤組織切除,并對缺損部位進行修補。充盈球囊時間每次不超過30min,阻斷間隔10min促進血供恢復。在止血操作完成后將抽空球囊使血流恢復。術后將球囊與導管鞘拔除,對穿刺點進行保持。本組患者的子宮動脈栓塞術操作方法和治療B組相同。
1.3觀察指標
記錄和對比兩組患者手術輸血量和出血量。觀察兩組患者的子宮切除率。觀察兩組患者術后住院時間。
1.4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用SPSS 22.0對研究收集的信息進行分析處理,(x±s)代表計量資料,以t檢驗組間對比的差異;用(%)和例數代表計數資料,進行2檢驗;比較差異以P<0.05為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輸血量和出血量
治療A組患者手術輸血量和出血量均低于治療B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子宮切除率和住院時間
治療A組患者的子宮切除率低于治療B組,且治療A組有更短的住院時間,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見表2。
3討論
孕婦發生前置胎盤會明顯的增加分娩風險,因此對于此類產婦必要情況下果斷實施剖宮產是更理想的選擇。以往對于兇險前置胎盤產婦剖宮產同時子宮切除對于預后較為穩妥,但很多育齡期婦女在子宮切除后內分泌調節機能也受到不良影響,并且也會讓其喪失生育能力,很多產婦難以接受。因此在兇險前置胎盤剖宮產術中選擇合理的止血措施,減少出血量,對產婦的預后有重要意義。目前介入治療是此類患者更好的選擇,對于控制胎盤剝離后減少創面大出血、爭取創面縫合時間作用明顯。子宮動脈栓塞是產后出血有效的治療方法,能夠利用明膠海綿對子宮動脈進行暫時性的封閉,使出血量減少。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是將球囊在影像學支持下向腹主動脈置入,充盈球囊在術中對血流進行一過性阻斷,進而對出血進行控制,同時因為球囊創造的無血的環境,也利于醫生實施胎盤剝離、創面縫合操作,為子宮保留打下了基礎。因為不會較長時間阻斷并不會對產婦身體造成損傷,有較高的安全性。需要考慮的是,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能夠對盆腔血液流動進行控制,但術后球囊放松恢復盆腔血供,仍存在大出血的概率,因此在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后開展子宮動脈栓塞是更理想的選擇。
研究中治療A組患者采用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A組患者手術輸血量和出血量均低于治療B組,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治療A組患者的子宮切除率低于治療B組,且治療A組有更短的住院時間,組間比較差異明顯,P<0.05。證明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兇險性前置胎盤能夠顯著控制出血量,減少子宮切除概率,是有利于患者預后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錢敏,單楠,漆洪波.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聯合子宮動脈栓塞術對兇險性前置胎盤的治療效果[J].西部醫學,2018,30(12):1758-1762.
[2]張蓉,齊進,喬亞娟.腹主動脈球囊阻斷術與子宮動脈栓塞術治療兇險性前置胎盤的臨床療效[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9,18(20):2212-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