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

摘要:目的 針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采取不同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近一年時間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療的120名BPPV患者作為試驗對象,依據治療模式的不同將其分為A、B、C、D四組。其中針對A組病患給予手法復位、B組病患在手法復位的基礎上實施前庭康復訓練、C組病患利用SRM-IV型前提功能診療系統復位、D組病患給予RM-IV型前庭功能診療系統復位聯合前庭康復訓練。最終對比四組病患的眩暈障礙量表得分、臨床治療效果與參與臨床表現。結果 四組病患在復位二十四小時之后,其眩暈障礙量表評分與臨床治療效果無顯著差異。在復位四周后,四組病患眩暈障礙量表、臨床治療效果及殘余臨床表現出現差異,B組與D組的眩暈障礙量表得分、殘余臨床表現發生率明顯低于A組與C組病患,且B、D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優于A、C兩組病患。但B組與C組病患在眩暈障礙量表、臨床治療效果與殘余臨床表現上并無顯著差異。結論 針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患者在手法復位或前庭功能診療系統復位的基礎上聯合前庭康復訓練,可以獲得較高的臨床效果,具備大范圍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手法復位;BPPV;前庭康復訓練;眩暈障礙量表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PPV)是周圍前庭疾病中引發反復發作性眩暈的最為多見的病因,不僅其發病率較高,且還會有終身患病的風險。目前臨床上針對BPPV的治療措施多數選擇耳石復位術。手法復位及利用SRM-IV型前庭功能診療系統復位在實際治療中臨床效果顯著,但還是會有近百分之五十的患者在復位成功后仍然存在殘余臨床表現,主要包括頭部持續性昏沉、行走過程中不穩、漂浮及惡心等,若這些殘余的臨床表現無法得到消除,勢必會對患者心理情緒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引發心理障礙疾病及跌倒外傷。加之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愈發嚴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患病率也將大大提升。本文基于前庭康復訓練可以強化病患耳石復位后的預后效果,消除殘余臨床表現,針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實施不同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具體流程如下。
一、基本數據及實驗方案
基本資料
選取近一年時間在我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療的120名BPPV患者作為試驗對象,依據治療模式的不同將其分為A、B、C、D四組,每組各30人。本次實驗對象均符合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斷標準,具備自主意識與理解能力,同時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本次實驗對象均未曾接受過其他治療措施,能夠接受并完成耳石復位及康復訓練。四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受累半規類型及病程等資料上并無統計學意義。
實驗方法
首先在病患就診前、復位成功當天及四周后填寫眩暈障礙量表,通過此表量化病患眩暈程度及評估耳石復位及前庭康復U型康復訓練后殘余臨床癥狀的工具。眩暈障礙量表滿分一百分,分數越高表示病患受眩暈影響越嚴重。
其次通過將試驗對象分為四組,進行分組治療。對A組病患給予手法復位,30名患者均為同一名醫師進行治療。B組病患在手法復位的基礎上聯合前庭康復訓練,手法復位與A組相同,前庭康復訓練主要為Cawthorne-Cooksey練習,每日兩次,每次十五分鐘,周期為四周,C組病患利用SRM-IV型前庭功能診療系統復位。D組病患在C組復位模式的基礎上聯合前庭康復訓練,前庭康復訓練同B組相同。
最后在所有實驗對象復位后的二十四小時及四周后進行回訪,評判病患恢復實際情況。評判標準基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診斷及治療指南,可以將其劃分為治愈、改善、無效三類。
統計學意義
本次實驗數據利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P<0.05具備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眩暈障礙性量表評分對比
就診前四組患者的眩暈障礙性量表評分并無顯著差異,在復位二十四小時、四周后,四組患者的得分均明顯下降。復位后二十四小時,四組病患量定表評分無差異;復位四周后,A組與C組評分明顯高于B組與D組。詳情見表1。
四組病患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四組病患在復位后二十四小時臨床治療效果并無顯著差異,在復位后四周,B組及D組病患治療效果顯著高于A組與C組病患。詳情見表2。
四周患者耳石復位后殘余臨床癥狀對比
在本次實驗中B組及D組殘余臨床表現顯著比A組與C組患者低,詳情見表3。
三、結論
當前臨床上針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研究并不全面,其主要發病原因并不清晰,多數患者為特發性。目前針對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發病機制認為有兩組分別是嵴帽結石學說和管結石學說,依照半規管受累可將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分為三類,最為常見的是后半規管,占到了近八成,其次為外半規管占到近二成,前半規管較為少見。目前臨床治療中針對BPPV會給予耳石復位術,臨床效果顯著,但部分患者在術后仍存在眩暈或眼振情況,甚至有頭暈及漂浮感,必須要多次治療才可以消除。本次實驗針對BPPV患者給予不同干預措施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發現利用耳石復位術聯合前庭康復訓練治療,能夠強化臨床效果,消除殘余癥狀,改善病患生活質量。因此,前庭康復訓練配合耳石復位術能夠切實的提升BPPV患者臨床效果,降低殘余臨床癥狀,具備大范圍推廣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少惠. 止暈化痰湯治療痰濁上蒙型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手法復位后殘余癥狀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D].福建中醫藥大學,2020.DOI:10.27021/d.cnki.gfjzc.2020.000278.
[2]任成龍. 中醫藥輔助治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文獻研究及臨床試驗[D].遼寧中醫藥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