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縣域數字經濟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優化升級、融合融通,縣域經濟的各類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逐步有機銜接。
中國的縣域數字經濟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優化升級、融合融通,縣域經濟的各類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逐步有機銜接。
“郡縣治,天下安”。在中國的政治結構中,縣域是最為穩定的行政層級,是要素齊全、功能完備的經濟單元。因為地理條件和歷史文化的不同,縣域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特色,有農業縣、工業縣、電商縣、旅游縣……因此也有專家認為,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在縣域。
當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最先出現電商“客服縣”項目時,我們想起2007年托馬斯·弗里德曼的著作《世界是平的》開篇提到的數字時代:在印度南部的班加羅爾郊區,客服人員接聽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電話,成為世界的呼叫中心。
15年之后,弗里德曼世界變“平”的理論在中國縣域再次得到印證,縣域數字化成熟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數字中國研究院的數字生態縣域調研表明,中國的縣域數字經濟已經形成了獨特的生態。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優化升級、融合融通,縣域經濟的各類要素在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逐步有機銜接。
鄉鎮地理信息已經進入常用導航系統,農產品電商帶動年輕人在鄉村發展事業,時尚的信息普及到廣大農村,女性越來越時髦,縣域品牌也越來越“潮”……縣域與鄉村的產業正通過網絡走向全國,面向世界。
本期雜志,我們調查了多個縣域的數字化發展情況并講述其中的故事。在各具特色的地理人文環境中,不同縣域“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則旅”,為我們展開一幅精彩紛呈的發展圖景。
湖南瀏陽的高標準農田和特色農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數字晉江”普及的云上企業、超過60%的規上工業企業應用“數控一代”智能裝備技術;通過互聯網電商走向世界的東海水晶,吸引了大批學子回鄉創業,通過特色產業集聚了人才;重慶大足用數字技術助力社會治理,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務,創建出鄉村數字治理標準化體系。我們還關注到,數字時代為女性特別是農村女性提供了全新的創造空間,提供了生存的另一種機遇。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推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變革,從全球視角看,數字經濟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從縣域視角看,數字經濟突破傳統經濟壁壘,整合產業鏈,讓一產到二產、三產迅速跨越,助力縣域實現彎道超車。
“工業所加工的,已經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來自極其遙遠的地區的原料;它們的產品不僅供本國消費,而且同時供世界各地消費。”這句聽上去非常切合當下縣域經濟狀態的話,是馬克思在1848年發表《共產黨宣言》時,對未來世界的想象。
正如《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所規劃,隨著鄉村新基建的日益完善,數字縣域與智慧鄉村都不再是遙遠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