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斯鴻
摘 要: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承擔著傳承歷史、弘揚文化精神的時代責任。教育研學是將學習知識理念和探索體驗相結合的教育類活動。博物館憑借其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積淀,深受各類研學旅行活動的喜愛。分析博物館研學發展的現狀及不足,對今后博物館開展研學教育活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參考價值,也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博物館;研學;教育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2.036
研學實踐教育是一種集體性質的教育活動,通過研學實踐教育,學習者通過自身切實經歷來獲取信息、拓寬知識廣度。研學活動讓學生建立與社會生活、自然環境的聯系,研學活動是讓學生親近自然生活的一種學習方式,培養其合作能力與思考能力。①
1 博物館角色定位分析
博物館的經營具有明顯的服務性質。《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中規定了“博物館是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非營利的機構,并向大眾開放,它為研究、教育、欣賞之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見證物”,這給了博物館一個明確的定位,即它是以服務大眾為宗旨的社會機構,并且它承擔著教育和傳播文化的社會歷史責任。這要求博物館形成一種新的經營理念和服務定位。現代社會下博物館急需深化自身服務理念和內容,不斷更新自身的角色定位,轉變服務意識是博物館現在所面對的巨大挑戰。
博物館本著服務社會的目的,要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徹到服務的各個方面。要把服務當作第一要義,重視人的主觀感受,引導公眾去思考歷史、品讀文化、感知情感。把公眾的參與性和體驗作為檢驗自身工作合格與否的基本標準。要把“服務”二字落實到研學課程的各個方面,用心做服務,用匠心去傳承文化,不斷強化自身對社會歷史文化的傳播和引領價值。
博物館的服務性要求博物館工作人員樹立起強烈的服務意識,要對前來參觀博物館的公眾有著高度的耐心和熱情。但這并不意味著博物館的服務是簡單的保持微笑,而是對公眾和自身職能高度的認同感和對歷史文化的感恩、尊重,是根據博物館自身特點而衍生出的一種有責任和擔當的服務。門票的發放、參觀博物館、講解員的耐心講解,這些都是博物館服務的核心內容,關乎博物館職能能否正常履行的重要組成部分。②
創建文明的服務團隊,博物館應對招聘的工作人員進行嚴格的篩選和把控,應加強專業人員的歷史及文化素質技能培訓,不斷完善自身,適應博物館新的發展走向,從而打造出一支具備豐厚歷史文化素養的人才隊伍,促進博物館文明的不斷發展。要打造出具有自身獨特思想和體系的服務系統,建立健全服務水平和能力,用歷史的厚度和文化的高度去感染觀眾,用飽滿的精神和得體的語言去吸引觀眾,用崇高的敬意和高雅的氛圍去熏陶觀眾,打造出一個全方位吸引觀眾眼球的博物館文化殿堂。
2 博物館研學有待提高
研學即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融合歷史、文化、經濟各個學科的一種通識教育的方法,研學需要以可以提供綜合性知識體系的實地作為基地,博物館恰好滿足這種要求。博物館本身具有較強的知識綜合性和地方性特點,博物館匯集了當地的政治、經濟、文化內容,博物館中各類的展品反映了當地的歷史變遷、人文地貌,可以說博物館是一個城市發展進程的縮影,博物館在傳承歷史、文化、藝術方面具有直觀的特點。博物館作為專業的知識類文化場所,為人們學習知識和了解信息帶來了巨大便利。③學生參觀和了解博物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熏陶品格、塑造精神,完善意志、激發熱情。博物館因其豐富的資源和深厚的底蘊,頗受研學團體的青睞。
博物館研學也存在一些問題。近年來,由于缺乏健全的監管體系,造成了博物館研學市場的混亂情況。如一些不規范的博物館研學旅行收費過高,起到的教育作用卻微乎其微等。此外,博物館的教育項目設置也存在弊端,比如缺乏吸引力、各類博物館教育項目趨同等。這些問題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研學或體驗歷史的興趣。研學項目的體驗性和探索性較差,一些項目存在安全隱患,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為研學博物館的發展帶來了巨大困難。博物館需要在不斷加強自我管理的同時提高服務質量。博物館研學的相關課程要同時兼顧自身特色的發揮和教育目的實現,豐富課程形式和內容,給學生帶來真正意義上學有所獲的研學體驗。例如,博物館在介紹自身藏品時要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知識和故事,而不是簡單地介紹文物本身。博物館應發掘文物藏品的歷史文化價值,深入解析文物盛行時社會的現狀和特殊歷史時刻,將博物館的教育功能發揮到最大。
3 博物館研學需要創新發展
研學課程是要讓學生近距離地去接觸自然和歷史,如在古人類遺址處近距離感受歷史的滄桑和厚重感,讓學生了解古人如何將石器作為工具使用,有哪些古老的動植物曾經出現在歷史的長河中并逐漸消亡。④這些看似簡單的畫面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歷史意義,在博物館實地觀察會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并深化為其思想的一部分,這也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近年來,社會各界大力支持中小學生去博物館進行研學活動。研學活動將學校課本知識延伸到了課外,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廣度。學生們需要在研學中增長視野,了解自然、歷史、科學,更重要的是去以行動感知生活,以真情來激勵自我。
國內外博物館在繼承的基礎上也隨著時代的需求,不斷推陳出新,緊跟時代發展潮流,為研學基地的建設注入了活力。國內外眾多博物館積極打造與研學旅行相適合的文化藝術特色產品和各種文化講座。
大英博物館前幾年的小黃鴨文創產品就是一個很經典的例子。小黃鴨的設計靈感源于游客拍照景點的鴨子。現在小黃鴨在英國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洗澡玩具,成為很多英國人童年的記憶。這些小黃鴨成為大英博物館文創中炙手可熱的產品,深受大家喜愛,也成為社會上一種普遍流行的文化元素。大英博物館結合館內藏品推出了小鴨子紀念品,深受低齡兒童的喜愛,這也為大英博物館營造了良好的社會影形象。埃及的金字塔文化往往給人一種心馳神往的印象。大英博物館中藏有7萬多件古埃及文物,這無疑為大英博物館增添了不少魅力。在這樣獨具特色的文化氛圍中,大英博物館創設了許多有關埃及的文創產品。大英博物館文創設計師甚至做出了木乃伊書簽,這種書簽既有濃厚的埃及文化特色,又充滿了趣味性。大英博物館的文創不僅僅局限于某一種產品,而是將文創用品設計范圍最大化,如設計出和博物館聯名的水杯、學習用品、玩偶等。這些文創深受大眾喜愛,廣布社會的各個角落,同時也對大英博物館起到了很大的宣傳作用。
北京自然博物館陳列著各個時期的生物遺跡,學生了解和探索北京自然博物館對于了解自然、體會生物進化過程有著重要意義。北京自然博物館根據學生的思維認知結構特點創設生物和自然的科普內容,極大地激發了學生認識自然和生物的興趣。史前動物的威猛、恐龍世界的撲朔迷離給同學帶來了一次又一次的視覺盛宴。孩子們帶著濃烈的興趣去探索自然,了解生物演變的歷史,達到了研究學習的目的。北京自然博物館也定期舉辦各種形式的知識科普類活動,如生物知識競賽、自然科普講座、生物知識培訓班等,這些極具教育意義又充滿科學性和益智性的活動,深受小朋友和家長們的喜愛。南京博物院舉辦的“回家過春節”特展也是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此次展覽的藏品小到糧票,大到老式沙發、黑白電視機等。此次展覽通過場景、實物的還原,展現出了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家庭生活狀態的變遷,給觀看者帶來了沉浸式的體驗和可感知的情懷,也達到了教育的目的,豐富了觀展者的精神世界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過對以上博物館活動創設的案例分析可以總結出一些博物館活動成功創設的要點,如注重文創用品的創設,從多方面去宣傳博物館文化,增強博物館的影響力和吸引力。還要注重博物館藏品講授課程的創新,不斷地完善博物館知識科普內容,大膽設計研學環節,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文化氛圍和知識滋養。
4 博物館研學實踐思考
4.1 構建科學的研學系統
博物館是各類研學活動首選場所之一,研學活動的主要對象是學生群體,所以需要學校、社會等的協同努力,共同為學生搭建科學的研學教育平臺,提供優質的教育服務。⑤
4.2 創建專業的研學團隊
博物館的研學旅行事宜需要有專業的團隊和部門來把控。要積極與學校合作、探討,及時了解學生接受教育的發展動向,不斷調整自身的理念和服務方向。要確保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培養敢于創新的專業人才,最終達到提供高質量博物館研學服務的目的。
4.3 加大研學精品課程的開發
要不斷發掘資源優勢,為服務研學教育提供更有效的平臺,不斷更新研學教育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多選擇,并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對博物館研學主題和方向進行創新和改造。研學課程是研學旅行活動的核心部分,要想讓博物館研學實現真正的研學目的,實現教育功能,必須要把研學課程研發放在首要位置。博物館研學教育課程是對學校課程內容的深化和升華。博物館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發展的見證者,博物館具有獨特的文化氣息和莊嚴氛圍,這種文化氣息可能讓研學者失去興趣,所以博物館要致力于創設出既符合歷史文化特點,又雅俗共賞的精品課程。此外研學課程主題的設置上也要嚴格把控,根據不同學生的年齡、心理結構特點和對知識的理解力來創設研學課程主題。充分發揮博物館的功能和價值,開展科學、種類豐富的歷史、自然知識科普活動,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進行合理化的傳授和講解。
4.4 完善評價系統
2017年國家文物局印發《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將提升博物館教育教學功能提上了日程,強調文化和教育的融合,提高博物館對青少年的教育示范和引領功能,定期舉辦中小學生博物館文化探索活動,不斷推出多元化的博物館主題活動。
不管博物館研學的內容有何變化,都要注重評價系統在博物館實現自身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利用科學評價方法評價研學活動、效果是否合理并達到教育目的,以學生的接受度和反饋作為檢驗標準,注重研學課程的體驗與交流,不斷改進自身不足,與時俱進。
4.5 創新自身體系和理念
博物館在不斷完善自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也要打造自身亮點,脫穎而出,達到吸引大眾的目的。這要求博物館要不斷創新自身的文化知識和內容,不斷推陳出新,讓歷史文物既保存文化積淀又歷久彌新,將歷史與現實相連接,讓枯燥死板的講解變得有趣化,打造出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文物講解課程。
教育應為立足之點,博物館要想作為歷史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必須充分挖掘藏品背后所蘊含的豐富歷史意義,將過去與現在、知識與興趣結合起來,讓觀眾通過觀看文物和聆聽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解說獲得一定的歷史文化知識,了解文物背后的巨大歷史意義,避免學生只是盲目參觀而忽略了研學本身的意義。展示陳列的目的就是讓觀看者產生去了解文物的意愿,愿意去了解文物背后的歷史知識和社會環境,從而達到博物館研學的教育目的。根據博物館的藏品,可以設計一些相關項目,如讓學生動手實踐去體驗一下古人是如何制作陶瓷的。這種歷史與現實的交互能最大限度地吸引研學者的興趣并達到教育的目的,給研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贈送紀念品也會激勵觀眾的探索意愿,增加研學者的參與度,還可以起到宣傳博物館文化理念的作用。為了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趨勢,也可以在線上設計關于本次研學的互動項目,讓學生在參與線上互動的同時參與到歷史文化知識的學習中來,同時通過知識競賽的形式,增加學生的興趣,起到深化學習內容的作用。
5 結語
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博物館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承擔者和建設者。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博物館的功能也逐漸發生了變化,扮演起了教育者的角色,肩負著傳播優秀文化、歷史知識的職責。當前,越來越多的學校進入博物館進行研學活動,為博物館的角色轉變帶來了契機。博物館需要深化研學活動主題,認清自身的教育角色,對社會文化和教育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注釋
①劉世斌.開發博物館課程,讓學生在研學旅行中開展深度學習[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8(7):36-38.
②梁爽.博物館研學旅行探析[J].文化產業,2018(5):24-26.
③馮鐵藜,趙建朝,何宏馨.地方博物館的研學旅行功效[J].邯鄲學院學報,2017(2):97-99.
④李陽.博物館與研學旅行[N].中國文物報,2016-07-05(007).
⑤徐褒琳.研學旅行研究進展與啟示[J].中國集體經濟,2017(1):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