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新元 馬家喜
(溫州理工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
研發國際化是企業提升技術能力、獲取競爭優勢的核心途徑之一,在其理論研究過程中,研發國際化過程及其知識流動異質研究最為重要。本文在研發國際化相關基本概念闡述的基礎上,著重對研發國際化過程及其知識流動規律進行了闡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案例實證。
如圖1所示,本土母公司與海外研發機構進行有效知識流動是研發國際化戰略實施的關鍵。知識流動分成兩種流向:逆向知識流動與順向知識流動。逆向知識流動的主要目的在于獲取經東道國海外研發機構吸納或研發所獲取的技術知識,并為母國所使用;順向知識流動的主要目的在于向東道國海外研發機構進行技術指導、技術輸出,以便東道國海外研發機構能夠根據當地的市場需求實際進行靈活的適應性開發。

圖1 本土母公司與海外研發機構的知識流動概念圖
技術知識根據不同的標準分成不同的分類。根據研究需要,本文將技術知識分成三種類型:(1)按照所要獲取技術知識的應用環節及功能的不同,可以將技術知識分成基礎型技術知識、實驗型技術知識以及應用型技術知識三類。其中,應用型技術知識是通過對已有知識的整合與利用所產生的知識,這種知識能夠及時轉化為成熟的技術成果,主要為技術的應用提供保障。(2)按照技術知識的位階,可以將技術知識分為高階技術知識、中階技術知識及低階技術知識。其中,高階技術知識是指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同業技術儲備中屬于前沿梯隊,中階技術知識是指該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同業技術儲備中屬于中等水平,而低階技術知識在全球范圍內同業技術儲備中處于相對落后水平。(3)按照技術知識的應用領域的寬度,可以將技術知識分成架構性技術知識、單元組技術及單元技術三類。其中,架構性技術知識的主要應用領域為產品的總體設計、工藝的總體優化等,在所有技術知識中處于最為重要的地位,直接決定了產品或制造工藝的新穎度及領先水平;單元組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為組成產品設計的幾個環節或工藝制造過程中的幾個環節所開發的技術,是前述架構性技術知識的基礎;單元技術的主要應用領域為組成產品設計的單一環節或工藝制造過程中的某個環節所開發的技術,在所有技術品類中處于最低層,對單元組技術與架構性技術知識起到支撐作用。
總結本土企業研發國際化過程,可以看出其主要包括兩大階段四個層次。
(1)內向研發國際化階段。該階段本土企業因為起步遲、底子薄,人力資源薄弱,導致自身無法直接到境外獲取技術資源,因而幾乎所有的產品及工藝技術開發全部在國內組織完成。在開放式創新背景下,為積極吸取境外技術知識,國內企業在境內通過引進外國機構(企業、高?;蚱渌M織)的研發資本、技術和人才等要素,不斷學習和積累國際研發知識與經驗,逐步實現企業技術能力的更新,但整體技術水平落后。
(2)外向研發國際化階段——技術追趕階段。該階段也是本土企業外向研發國際化的早期階段,在該階段本土企業開始跨出國門,在境外東道國設立靈活多樣的研發機構,但整體技術水平與境外同行相比,還處于相對落后階段。
(3)外向研發國際化階段——技術競爭階段。該階段也是本土企業外向研發國際化的中期階段,在該階段本土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與境外同行相比,處于相對同等階段,雙方之間在技術研究與開發的方向及力度上開始相互競爭。
(4)外向研發國際化階段——技術引領階段。該階段也是本土企業外向研發國際化的高階階段,在該階段本土企業的整體技術水平與境外同行相比,處于領先地位。
本土企業研發國際化的過程,也是本土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及提升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知識流動表現出比較強的規律性,具體如圖2所示。

圖2 本土跨國企業研發國際化過程中的知識流動機理及動態演化圖
(1)內向研發國際化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整體知識位階較低,知識整合能力也比較弱,為實現技術追趕,企業采用技術創新的整體戰略為模仿創新,即在國內通過積極吸取境內外一切優質技術資源,實現技術能力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通過OEM/ODM、在國內設立技術中心,購買設備、雇傭國外人才等路徑積極進行跨境知識獲取,尤其是吸取來自發達國家相關行業的技術知識,技術知識的類型主要是應用型知識。這一階段本土企業的產品銷售主要在境內發生,境外銷售幾乎沒有,即使有也主要在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進行。
(2)外向研發國際化前期階段。在這一階段,雖然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在經歷內向研發國際化階段后已有提升,但整體技術創新能力一般,整體知識位階低、知識整合能力弱的境況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與境外主流廠商相比,技術追趕仍然是第一要務。為實現技術追趕,企業采用技術創新的整體戰略仍然為模仿創新。在這一過程中,企業開始跨出國門,通過在技術先進的國家或地區設立技術信息站進行技術信息了解、尋求境外廠商的技術許可等措施,積極獲取境外技術知識,技術知識的類型主要是實驗型知識與應用型知識。因為母國本土企業技術位階仍然較低,這一階段技術知識流動仍然以逆向知識流動為主,順向知識流動為輔,知識流動的密集度呈現出明顯的非對稱性。在這一階段,本土企業的產品銷售雖仍然在境內發生,但開始在境外拓展銷售市場,因發達國家技術壁壘的緣故,市場銷售范圍主要局限在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
(3)外向研發國際化中期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在經歷前面兩個階段后已有相當程度的提升,整體技術創新能力與境外主流廠商處于同一梯隊,知識整合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與境外主流廠商相比,為有效拓展市場,技術競爭是第一要務。為實現技術競爭這一目標,企業采用技術創新的整體戰略轉變為合作創新,即在開放式創新的背景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通過與客戶、競爭對手、大學和公共研發機構組建研發聯盟進行技術獲取。知識獲取的類型開始由實驗型知識、應用型知識向基礎型知識過渡,但仍然以實驗型知識、應用型知識為主。在知識流動方向上,逆向技術知識流動與順向技術知識流動并存,知識流動的密集度呈現出明顯的對稱性與均衡性。在這一階段,本土企業的產品銷售開始在原技術先進國進行推廣,但仍然以在發展中國家推廣為主。
(4)外向研發國際化后期階段。在這一階段,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在經歷前面三個階段后已有相當程度的提升,整體技術創新能力已處于第一梯隊,知識整合能力非常強。與境外主流廠商相比,為有效拓展市場,新技術的標準的設立及技術引領是第一要務。為實現技術引領這一目標,企業采用技術創新的整體戰略轉變為自主創新,即在開放式創新的背景下,一方面在全球范圍內企業通過境外進行綠地投資甚至技術并購獲取知識,另一方面積極進行技術輸出。這一階段的技術知識獲取的類型包括實驗型知識、應用型知識和基礎型知識三種類型,但以基礎型知識為主,同時重視實驗型知識、應用型知識的獲取與適應性開發。在知識流動方向上,逆向技術知識流動與順向技術知識流動并存,但以順向技術知識流動為主,知識流動的密集度呈現出非對稱性與非均衡性。在這一階段,本土企業的產品銷售開始在境外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同時推廣。
溫州上市公司目前有20家,整體來說處于溫州本土企業各行業頭部,對其研發國際化進行針對性研究對于明確當下溫州企業技術國際化的研發進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如表1所示,溫州本土上市公司研發國際化具有如下特征。

表1 溫州本土上市公司研發國際化的現狀
(1)多數上市公司努力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技術能力,但研發聚集地多在國內,研發國際化以內向研發國際化為主,這類企業主要有華儀電器、報喜鳥、金龍機電、仁智股份、喬治白、金卡智能、電光科技、迦南科技、偉明環保、紅蜻蜓、福達合金等。通過調研可以看出,上述上市公司多在溫州或國內一線城市,如在上海、香港等地設立子公司、研發中心等組織機構,以此為依托,積極吸取國外最新的行業技術信息,雇傭外國科學技術人才,引進外國技術裝備,甚至與境外主流客戶、廠商等機構就地開展研發合作,提升自己的研發水平與技術能力。典型案例:①紅蜻蜓在上海成立上海紅蜻蜓服飾研發設計中心,該中心專注研發,聘請法國設計師任鞋履創意總監,收集國外前沿流行資訊,分析國內行業競爭態勢,按照商品企劃、設計企劃、2D開版、3D渲染對照產品工程圖進行精準打樣;②喬治白在上海設立上海職尚創意設計有限公司,與英國倫敦薩維爾街的CHESTER BARRIE LTD展開合作,提高公司在版型、裁剪、縫制、品牌運營等方面的技術,將量體、技術和質量控制的經驗運用到職業裝定制領域;③金龍機電除了在溫州本地設立研發中心以外,還在香港設立了電金龍機電(香港)有限公司,每年定期派送專業人員參加國際技術交流活動和展覽,如德國慕尼黑電子展、香港電子展、微特電機研討會等,加強國際合作,拓展微特電機的研發與制造工藝技術;④福達合金在溫州本地建有浙江省福達電工電子工業研究院,積極與境外主流客戶如施耐德、ABB、歐姆龍、奧地利泰科等國際電器電子知名企業合作,專注于高品質、高性能的環保型電接觸材料的系列化研發及產業化;⑤華儀電器在風電領域陸續和德國艾羅迪公司、英國GH公司、荷蘭MECAL公司等國際知名的風機設計機構開展合作,共同研發新產品,先后開發出1.5MW、2.XMW、3.XMW等系列風電機型。
(2)外向研發國際化在獲取研發技術后開始嶄露頭角,但多處于外向研發國際化的前期階段,總體占比尚小。處于外向研發國際化前期階段的典型代表企業有溫州宏豐、佩蒂股份、誠意藥業、意華股份以及華峰氨綸等。典型案例:①溫州宏豐新成立的溫州宏豐電工材料(德國)有限責任公司、宏豐復合材料公司(美國)雖然主營貿易,但對德國與美國當地的熱交換器用復合材料、新能源汽車電池用復合材料、汽車保護器用復合材料的最新研究趨勢、行業動向、科研人員進行了技術偵測;②佩蒂股份專注動物營養飼料,在越南建有越南巴啦啦食品有限公司及越南好嚼有限公司,在新西蘭建有北島小鎮寵物食品有限公司,從事動物食品研發與制造;③誠意藥業2018年在加拿大成立控股子公司——加拿大智慧中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anada Sageherb Biotechnology Co.Ltd),主中藥研制、生產和銷售;④意華股份成立意華接插件美國有限公司,專門負責收集技術信息、聯系客戶、銷售產品、售后服務及研發設計等;⑤華峰氨綸在土耳其建有對外貿易有限公司的同時,還搜集行業耐氯氨綸、耐高溫氨綸、高伸長氨綸、超柔軟氨綸、納米氨綸及其他差別化、功能化高技術纖維新產品的最新技術信息。上述公司雖然已開始開展外向研發國際化,但外向研發國際化多采用“產品貿易+研發設計或產品制造”的混合模式,整體技術介入度的水平較低,處于剛起步的階段。
(3)上市公司研發國際化的標桿初步形成,典型企業如正泰電器以及森馬服飾,正泰電器的研發國際化水平最為成熟。上述兩家公司研發國際化水平整體處于研發國際化的后期階段,產品遠銷發展中國家及歐美發達國家。①正泰電器圍繞技術創新的主題,構建多層次、開放式的創新網絡,在公司內部設立了技術研發部和專業技術處,并以此為核心將科研、培訓、開發整合成一條“技術創新鏈條”。正泰技術研發已形成了以正泰電器技術研究院、專業研究所為主體的多層次、開放式技術開發網絡和集科研、教育、培訓、開發為一體的科技鏈,使產品開發從“跟隨型”向“領先型”發展。正泰電器技術研發業已形成了以溫州為基地、上海為中心、北京和美國硅谷為龍頭(電氣前沿技術研發中心)、相關科研院所為依托的多層次、開放式的信息網絡和技術研發體系。②森馬服飾近年來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從人員、設備、環境以及對外合作等多方面,提高公司產品設計研發能力,保持公司產品在領先時尚、高性價比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森馬服飾2018年以提升公司自主研發能力為核心,圍繞產品開發展開相關創意設計、款式、面料、版型、人體數據標準及終端產品體驗等全方位研究,共開展了28項研發項目,累計已開展了96項研發項目,如“基于森馬服飾大數據的面料版型數據庫開發”“3D體感交互式、虛擬數字化產品技術研發”等項目,都是行業內領先的技術研究;建成了數字化智能化研發中心,致力于打造面向服裝行業全產業鏈的“衣云服務平臺”;全資收購了歐洲領先的中高端童裝集團——KIDILIZ集團,并在中國推進經營KIDILIZ集團的多品牌業務,旗下CATIMINI品牌已在中國開設首店。除此以外,公司還代理引入了北美領先童裝品牌The Children’s Place;在成人裝業務板塊,投資了美國設計師品牌JASON WU,并與之合資設立杰森吳(上海)服飾有限公司運營中國市場業務。引進國際品牌進入中國的同時,森馬品牌與巴拉巴拉品牌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布局“走出去”;與此同時公司成立了海外業務中心,推進品牌在亞洲區域的發展。
(4)從溫州上市公司研發國際化的介入程度來看,企業規模、研發能力、產品出口程度對企業研發國際化有顯著正向影響。通過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可以看出,企業規模越大、研發能力越強、產品出口程度越高、盈利水平越高的企業,其研發國際化的可能性也越大。
總之,溫州上市公司研發國際化分布呈現典型的階梯分布,“技術制勝、質量制勝”開始深入人心??傮w來看,規模以上行業龍頭,如正泰與森馬等處于頭部,研發國際化水平最高;多數企業研發國際化水平以內向研發國際化為主,開始向外向研發國際化過渡,但總體介入較淺。
本文在研發國際化相關基本概念闡述的基礎上,著重對研發國際化過程及其知識流動規律進行了闡述,在此基礎上以溫州本土上市公司為例進行了案例實證。一方面可以對研發國際化過程中的知識流動異質性進行大樣本實證檢驗;另一方面,深入進行典型案例分析,剖析成功實施研發國際化戰略的企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