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秋雄
2021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發揮分配的功能和作用,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和社會群體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結合近年來開展“愛心廈門”建設工作,對如何更好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完善慈善捐贈機制,促進慈善事業發展談一點體會。

福建廈門市開展血友病兒童患者慈善關愛活動。
何為第三次分配?早在1994年,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就在《股份制與現代市場經濟》一書中提出“第三次分配”。他認為,通過市場實現的收入分配,被稱為“第一次分配”;通過政府調節而進行的分配,被稱為“第二次分配”;個人出于自愿,在習慣與道德的影響下把可支配收入的一部分或大部分捐贈出去,可稱為“第三次分配”。2019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社會公益事業;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要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2021年8月17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正確處理效率和公平的關系,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對分配的功能和作用進行了強調。由此可見,所謂第三次分配,不是以財政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是指企業、社會組織、家族、家庭和個人等基于自愿原則和道德準則,以募集、捐贈、資助、義工等慈善公益方式對所屬資源和財富進行分配的制度和機制,是由道德力量或公益精神主導的社會成員之間互助友愛的集中表現形式,是社會互助對于市場、政府調控的補充。
發揮好第三次分配作用,對于推進共同富裕、促進公平正義、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其一,第三次分配引導富起來的群體通過自愿原則幫助有需要者,“先富”帶動“后富”,促使資源和財富在不同社會群體間趨向平衡,彌補初次分配與再分配之不足,是縮小收入差距、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必不可少的手段;其二,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企業的發展、企業家的致富得益于改革開放的春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幫助,也離不開其他勞動者的共同辛勤勞動。因而企業和企業家的這種財富積累回饋給社會,能夠滿足人們尤其是弱勢群體對分配領域公平正義的渴望與期待,有利于倡導良好風尚,彰顯公平正義。毋庸諱言,資本主義社會持這種理念的人也不少。美國人安德魯·卡耐基在19世紀末發表的《財富的福音》就反復強調,富人對社會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余財本該屬于社會,理應捐出來造福社會。一百年后,蓋茨基金會可以算是卡耐基精神的繼承者,比爾·蓋茨認為他們的成功是社會的贈予,沒有社會,就沒有微軟。其三,扶貧濟困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第三次分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幫助弱勢群體,幫助消除因貧因災引起的社會隱患,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
如何做好第三次分配?關鍵是要做到實現第三次分配由社會道德驅動而不是被道德綁架。中央強調發揮三次分配的作用,并不是強迫高收入者“均貧富”,而是要借助一定的制度安排,激勵人們自愿捐助。因而要防止一些偏向,如對企業捐贈在宣傳發動中進行道德綁架,而不考慮捐贈方的實際情況,以捐或不捐、捐多捐少來作為評判企業好壞的標準。慈善捐贈是自愿行為,絕不能殺富濟貧、殺富致貧,不能搞逼捐,因為它不符合共同富裕的本意,也不可能達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事實上,企業和捐贈者對慈善捐贈有其內在需求,完全可以因勢利導,順勢而為。慈善捐贈將對捐贈者產生積極效益。其一,相比物質需求,中高收入者更看重精神需求。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人們就會用捐贈財富去贏得社會尊重。我們看到,福耀集團創始人、董事長曹德旺踴躍參與捐贈,積極回饋社會,彰顯大愛之心,他本人也得到社會各界贊頌,獲得“中國首善”美譽。其二,慈善捐贈是助力打造企業品牌、提升企業形象、實現更高商業價值的途徑。國產品牌鴻星爾克的爆紅便可見一斑。2021年7月21日,鴻星爾克通過官方微博發布向河南災區捐贈5000萬元的消息后迅速爆紅網絡,一周之內抖音直播間的銷售額達到7700萬元,獲得企業形象與經濟效益的雙贏。其三,慈善捐贈是促進企業向上向善、豐富企業文化內涵的重要手段。例如,福建廈門奧佳華集團,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后捐贈了大量防疫物資,在助力當地疫情防控的同時,也彰顯了其產品服務社會大眾健康的特質,進一步塑造了向善向上的企業文化,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
第三次分配的主體是富有愛心的“先富”群體,核心是奉獻、互助,靠的是道德的力量,體現的是自覺自愿。因此,正確的辦法是正面引導鼓勵,促進公益捐贈。一是營造樂善好施、為善樂捐的氛圍。廣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公正、和諧、友善的觀念,宣傳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促進共同富裕,努力強化社會慈善意識,廣泛調動履行社會責任的積極性,增強先富帶后富的責任感和自覺性。二是完善相關政策和運行體制。要發揮政策的驅動作用,如放寬企業稅前列支政策等,助力企業再投入再發展,以期有強大的發展后勁支撐其做更多善事好事;要著力打造正向激勵個人捐贈的免稅限額措施,建立遺產稅、財產稅和慈善捐贈免稅等制度,推動形成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社會環境;要大力發展慈善組織,促進形成覆蓋全國城鄉的慈善組織網絡,使第三次分配具有高效的運行機制與發達的組織載體。三是給予榮譽褒獎,培樹一批為第三次分配作出貢獻的先進典型,讓人們見賢思齊。在“愛心廈門”建設過程中,福建廈門市專門出臺了《愛心廈門建設先進典型褒揚辦法》,對向廈門市紅十字會或慈善機構捐贈并達到一定金額的愛心人士,專設了“慈善愛心大使”“慈善愛心家”“慈善愛心世家”等獎項,起到了積極的激勵作用。
慈善事業是建立在社會捐贈基礎上的社會公益事業,第三次分配事實上構成了慈善事業最重要的物質基礎。第三次分配的提出與強調,為慈善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春天,將使慈善事業的內涵和外延得到更大拓展,慈善事業的社會地位和作用將發生實質性變化。慈善組織、慈善工作者、慈善志愿者要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順勢而為、主動作為、積極有為,讓受助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推動慈善工作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使慈善事業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為顯著的作用,為實現共同富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