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俊英
識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學生從運用口頭語言過渡到書面語言的橋梁,所以識字教學質量關系到小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的發展。然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動、愛玩、注意力不集中或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 傳統的我教你學的機械認字方法已經不適合現在的教學。小學語文教師應根據課程改革的精神及百家之長,綜合、靈活運用多種方法組織教學,徹底改變單調乏味的識字教學現狀。
一、營造濃厚氛圍, 激發識字興趣
識字過程實質本身是枯燥的,而對枯燥的事物,人們的思緒總是消極和被動的,這時只有興趣才能讓學生從被動變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識字興趣是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要舉措。
1.讓學生互為教師。小學生都喜歡表現自己, 都覺得自己是孩子王、小老師, 于是,我因勢利導, 讓學生互相給自己的同伴當小老師。每周三隊會課上,我會給時間給學生將在家里、路上、各種建筑物、廣告牌、大屏幕、單位名稱、車輛上搜集到的字, 在課堂上教給其他的小朋友。這樣, 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又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興趣自然高漲。另外, 在識字教學中我常把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內輪流當小老師認讀、領讀生字, 人人體驗成功, 人人分享快樂。這樣, 降低了識字的難度, 也激發了學生的興奮點, 提高了識字能力。
2.把識字教學融入游戲當中。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情景中學習生字詞。如:識字闖關游戲、識字開火車、走迷宮、“看誰摘的果子多”游戲、打牌游戲、帶頭飾表演識字貼、翻字詞游戲、“抓特務”、互助接龍賽、競賽法、“造火車”這些游戲, 讓學生真正動起來, 參與其中, 玩中學、學中玩, 玩中思考、玩中創新。
二、善于教給方法, 提高識字效率
1.用加法讓學生識字。用加法讓孩子識字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已有字的基礎上加上偏旁部首的方法組成新字來識字的一種方法。或者是給原來的字加上一筆一畫變成新字識字的一種方法。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找朋友兒歌讓學生識字。如“拍”字“百變臉”, 提手旁不變, 右面變成丁就變成打字, 變成巴就是把, 同樣的方法變成許多字:扮、找、掉、提、授……同理“拍”字, 右面不變, 左面的提手旁變成單人旁, 就是伯, 變成木字旁就是柏……“十”字“百變臉”, “十”字上面加一橫就是干, 上面加一撇就是千, 下面加一橫就是土……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種識字方法開發了學生的思維, 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
2.用減法讓學生識字。就是把以前學過的生字去掉某一部分或某一筆變成新的生字。如學習了“王”去掉上面一橫就是土, 去掉中間一橫就是工, 去掉下面一橫就是土。“雙”去掉了一半就成了“又”字等。學生興趣高, 識字快, 識字變成了游戲, 識記的生字也就多了。
3.用猜字謎的形式讓學生識字。就是讓學生以猜字謎的方式來認識生字。例如:玉字丟一點——王;一只狗四個口, 猜一個字——器;坐定左右無人, 猜一字——土……猜字謎游戲, 學生積極性高, 爭先恐后, 思維活躍, 認字的效果好。
4.用講故事的方法讓學生識字。小學生最愛聽故事,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通過生動有趣的小故事, 讓學生記住生字。如在學習“渴”和“喝”的時候, 教師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花花和姐姐還有幾個小伙伴到外面玩, 正當玩得開心時, 小花口干了想喝水, 于是便說:“水, 你在哪里?”原來小花把準備著的水瓶忘帶了, 口渴了才想起。于是, 姐姐送了一瓶水給小花, 小花張開嘴就喝。這時, 姐姐見狀就說:“口渴了就找水, 喝水時就張張嘴。”聽了這個故事以后, 學生就牢固地記住了“渴”和“喝”了。在故事的述說中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也讓學生更容易地記住了生字。
三、鼓勵自主識字, 擴大識字空間
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應不拘一格, 不必強求統一。大膽鼓勵學生運用不同方法自主識字, 激發學生識字情趣。只要學生用自己簡單易記的方法識字, 教師都給予鼓勵、肯定和表揚。學生自己采用的方法不一定是好的, 但是只要是適合他自己就行, 這樣, 最起碼學生有一個獨立思考、創新的過程, 被動變成主動, 積極性高漲, 主動性增強, 充分開動腦筋, 積極思考, 這樣, 識字的效果不言而喻。
社會處處是課堂, 到處是識字的場所。家中的各種書籍,學校的大屏幕, 校園、教室各種宣傳版, 《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課程表, 同窗姓名等, 社會的大街小巷的各種廣告, 宣傳牌、警示牌、指示牌、單位名稱、車站各種站點、各種公益性要求、各種電子屏廣告、公告、通知等都是識字的最好素材。各種外出活動也是一種識字的有效方式, 如春游、旅游、參加各種講座、報告、文體活動等。另外, 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 從字的讀音、結構、字義幾個方面結合起來識字, 有意無意中就記憶了許多字, 學生也嘗到了閱讀中識字的甜頭。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小學低年級創新識字教學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2017YQJK240)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