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浚澤 武雨飛 李木子 韋宇霏
摘要:我國在近幾十年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興奮劑治理體系,反興奮劑立法日趨完善,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認可。運用文獻綜述法和比較法,通過研究德國和日本反興奮劑有關的立法,分析我國與兩國反興奮劑立法模式的異同,得出幾點建議:首先,逐步加重處罰力度,將運動員服用興奮劑的行為納入刑法管制范疇。其次,建立獨立的仲裁機構。再次,實現興奮劑檢測信息共享。最后,完善法律條文,達到追責細化。
關鍵詞:反興奮劑;立法;比較法;法治
第24屆冬奧會在我國北京和張家口舉行,此次活動蘊含了和諧、平等、進步、包容的主題思想,表達了世界攜手走向未來的美好愿望。為了維護良好的體育秩序,積極防范各類興奮劑違規風險,我國于2018年公布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參賽反興奮劑工作計劃》,著手提高反興奮劑的管理水平以保障干干凈凈競賽。隨著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興奮劑濫用問題日益突出,各國也在努力尋求有效的法律制度和治理方式。本文從介紹興奮劑及其危害入手,具體闡述我國反興奮劑立法現狀及國際反興奮劑立法態勢,分析德、日兩國反興奮劑有關的法律制度從而總結經驗與趨勢,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反興奮劑法律制度提出建議。
一、興奮劑及其危害
興奮劑在英語中被稱為“Dope”,最初的意思是“賽馬的鴉片麻醉混合物”。因為運動員最初服用的提高成績的藥物大多屬于藥物興奮劑的范疇,所以世界各地被禁止的藥物仍然習慣使用興奮劑的名稱。
興奮劑從身心兩方面毀滅運動員[1]:生理上,引起人體細胞和器官功能異常,破壞免疫系統,引起肝炎和艾滋病,長期使用甚至可導致神經中毒乃至猝死。精神上,興奮劑會使服用者對藥物產生依賴,導致顯著的人格變化。例如:引起抑郁、自殺等癥狀。隨著現代社會體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興奮劑濫用屢禁不止。從某角度來看,興奮劑濫用和反興奮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斗法十分嚴峻,甚至呈現出向青少年及社會其他群體擴張的趨勢。
二、反興奮劑立法現狀
(一)國際立法態勢
在20世紀60年代以前,興奮劑的問題未受到足夠重視,運動員使用提高成績的藥物的情況持續了較長時間[2]。直到危險和不公平明顯地體現出來,興奮劑事件的頻發促使各國不斷完善反興奮劑立法及相關治理措施。為了應對體育運動全球化下的興奮劑違規,1999年世界反興奮劑大會上多數國家達成共識構建了統一的反興奮劑機制,隨后世界反興奮劑機構(WADA)成立。WADA的使命是領導一個全球協作的反興奮劑運動。2003年,WADA制定了《世界反興奮劑條例》作為開展工作的法律工具。總的來說,國際反興奮劑活動主要以《條例》為法律依據,反興奮劑組織成為治理主體并由其承擔反興奮劑過程中的主要職能且由其通過檢查檢測的治理策略和嚴厲處罰的手段規制興奮劑濫用。
(二)我國立法現狀
我國始終秉持堅決反對使用興奮劑的立場,不斷提升反興奮劑工作的法治化水平。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反興奮劑工作嚴格按照國際標準開展,得到了國際體育界的廣泛認可[3]。國際反興奮劑活動中,我國是簽署和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反對在體育運動中使用興奮劑國際公約》的開路先鋒。在國內立法方面,從1989年開始,我國頒布第一個反興奮劑規范性文件《全國性體育競賽檢查禁用藥物的暫行規定》到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設與興奮劑有關的罪名,明顯體現出我國的反興奮劑工作逐漸達到法制性、規范性的水平,體現了我們國家對興奮劑“零容忍”的鮮明立場。
總的來說,我國反興奮劑規范性法律文件涉及到體育法、刑法、國際法等多部部門法,法律規范層級包含高位階的刑法和低位階的部門規章;既有強制性的公法介入,也有紀律性的行業內部規范,但由于我國反興奮劑立法工作的時間較晚,立法之初是一種“被動應付”的狀態,致使反興奮劑立法較分散,并且現行法律的滯后性也使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缺乏有效的協調對接。因此,雖然我國反興奮劑的法律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仍面臨著一定挑戰。
三、反興奮劑立法模式分析
德國
前民主德國曾將研制興奮劑作為藥企的一項政治任務,要求藥效強力的同時還要避開國際上嚴格的藥檢,因此由于被要求服藥以至猝死和殘疾的人甚多。慘痛的歷史教訓使德國在后來極為重視反興奮劑工作,德國政府傾向于嚴格責任原則甚至不惜加重制裁。
德國通過對立法的完善加強興奮劑監管。例如修改《藥品法》來擴大興奮劑物質的范圍和提高制裁力度,并且德國在2015年通過的《體育反興奮劑使用法》標志著德國興奮劑違法行為正式被劃入刑事管制范圍,該法規定運動員非法使用或持有違禁藥物,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對于有其他嚴重情形的,可能判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兩年后,修改刑法時又在刑法中增加了體育賭博欺詐罪和操縱職業體育比賽罪。
德國的反興奮劑救濟機制主要是體育仲裁[4],其仲裁解決方式有體育協會內部仲裁解決機制和德國體育仲裁院。由于體育協會內部仲裁不具備獨立性,因此該機制未仲裁標準而須由德國法院進行程序和實體上的審查,審查內容包括裁決是否違反法律基本原則,事實是否正確等。德國體育仲裁院較內部仲裁有更大的獨立性,仲裁員的管理權屬于德國仲裁協會,其處于完全獨立于體育聯合會和國家反興奮劑機構的地位。但即使體育仲裁院獨立性更強,德國法院也會視情況決定是否進行不同程度的審查。
日本
日本規制興奮劑的法律法規主要有《日本反興奮劑條例》、《反興奮劑活動促進法》,其規則和宗旨與《世界反興奮劑條例》基本一致,且在遵循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做出了更加細化的規定[5]。在實體法方面,2011年日本出臺的《體育基本法》明確規定禁止使用興奮劑,隨后制定的《日本反興奮劑條例》將《世界反興奮劑條例》作為反興奮劑活動的準則。在201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反興奮劑的專門法:《反興奮劑活動促進法》,使國內反興奮劑活動與國際接軌,為反興奮劑活動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基礎。程序法方面,日本體育振興中心制定的《反興奮劑紀律委員會規則》明確了興奮劑違規的聽證程序以及反興奮劑紀律委員會的人員構成和職責,日本還有專門的興奮劑案件的仲裁規則:《興奮劑爭端仲裁規則》。
日本也對興奮劑違法行為施行“嚴格責任”原則。主要體現為:不論運動員主觀過錯,只要被檢測出違禁物質即予處罰,除非運動員能夠證明自身無重大過錯即自身盡到了最大謹慎義務。在適用“嚴格責任”原則時,對運動員最終的處罰同時考慮比例原則,即應使處罰的嚴厲性與興奮劑違規行為的嚴重性相適應。兩原則的適用從實際出發,以證據為主,結合主觀過錯,形成合理的考量標準最終能夠達到公正處罰的目的。
日本特色的反興奮劑的法律制度具有一定借鑒意義。首先是公認體育藥劑師認定制度[6],藥劑師可以很大程度地避免運動員誤服導致的興奮劑違規狀況,因為他們清楚禁用物質,可以從根源阻卻興奮劑靠近運動員的途徑。藥劑師在充分了解運動員身體狀況和禁用藥品清單的基礎上不僅給運動員體能指導也為健康體育、公平體育提供了促進作用。其次是建立情報共享系統,興奮劑情報信息被認定為證明違規的直接證據,同時《日本反興奮劑條例》明確規定各機構提供情報信息的義務,并且反興奮劑組織也積極建立與行政機關、警察組織之間的情報協作。情報信息系統制度利用完整的信息網絡極大地提高了興奮劑治理活動的效率,各機構積極合作,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實現興奮劑的有效治理。
四、對我國興奮劑治理的立法建議
(一)逐步加強對非法使用興奮劑的處罰力度。
興奮劑違法行為“入刑”體現了我國作為負責任體育大國反對興奮劑的堅定立場,是打擊興奮劑犯罪的有力武器。但是我國對于興奮劑問題的懲治側重于源頭治理,運動員自愿使用興奮劑的行為無法受到刑法的追責,這可能會導致處罰不到位,保護不全面的情況。從體育法益保護角度出發,雖然運動員使用興奮劑可以免除對自己人身損害的追責,但是卻對競技體育中的體育利益造成了損害[7]。我國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可以逐步擴大刑法對興奮劑的管制范圍,將運動員非法使用興奮劑的行為納入刑法管制范疇。
(二)建立獨立于體育協會之外的仲裁解決機制[8]。
我國雖然規定了由體育仲裁機構處理體育糾紛 ,但一直沒能建立體育仲裁機構,現行的救濟機制依附于體育組織,實質上缺乏公正性和獨立性且我國法院極少介入體育組織內部管理。可以在保證體育組織的自治權的基礎上使法院干預、審查特定糾紛案件以保證案件處理的公正。借鑒德國反興奮劑治理經驗,建立體育仲裁機構,實現仲裁救濟和司法救濟雙重途徑,設立反興奮劑法庭也逐漸變成現實需求。
(三)建立情報共享系統。
提高對興奮劑糾紛的快速調查和辦案效率,系統中的信息不僅可以作立案參考也可以作為直接證據,另外在反興奮劑活動中加強法律作用,保證比賽公平公正的同時也要保證運動員的權利,不應過度限制其人權,確保當事人的健康權、知情權和隱私權不受侵害。例如效仿日本的公認體育藥劑師制度,讓藥劑師對運動員進行藥物指導,避免興奮劑“誤服”,特別保護運動員行蹤信息和藥物治療信息等。同時應該明確對信息系統具體要求,監督行政機關的權力防止濫用,保證程序正當。
(四)細化量刑規范,完善法律條文
在立法過程中綜合考慮社會危害性與量刑,充分實現罪刑相適應[9]。例如對在高級別體育競賽中使用興奮劑的處罰應重于在級別較低的體育競賽中使用興奮劑的處罰,教唆多人使用興奮劑的處罰應重于教唆一人使用興奮劑的處罰等。另《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走私、非法經營、非法使用興奮劑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條中規定對“體育運動”“國內國際重大體育競賽”等專門性問題的認定應當依據體育法、《反興奮劑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國務院體育主管部門出具的認定意見等證據材料作出認定。但相關法律文件均無對重大體育賽事的具體規定,因此有必要對法律條文進行細化和補充,增強刑事案件中體育主管部門與司法部門的聯系。
我國反興奮劑工作在近幾十年逐步建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反興奮劑法規制度體系,經歷從行業規則、行政處罰制度到刑法規制的歷程,面對當前的嚴峻局勢,我們應堅持擴大興奮劑管控范圍,對興奮劑犯罪給予嚴厲打擊,實現行業自律、行政處罰與刑事處罰之間的有效銜接,形成興奮劑違法、犯罪行為制裁的完整責任體系。
參考文獻:
[1]徐起麟,齊華,張冠男,李國俊,邢麗麗.興奮劑的種類及其對生理上的危害[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10)
[2]胡永紅.國際反興奮劑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兼論中國反興奮劑的成就及面臨的問題[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3,33(03):35-40.
[3]段春霞.人權保護與比例原則:我國反興奮劑立法與實踐的完善——以《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為鏡鑒[J].人權,2020(05):144-163.
[4]相博達.德國反興奮劑機制研究與啟示[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20,34(05):9-15.
[5]張嬋麗,郭志光,賈志強.國際反興奮劑治理特點、新動向及啟示[J].體育文化導刊,2021(02):1-8.
[6]于洋.日本反興奮劑法律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20.
[7]楊春然.運動員使用興奮劑行為入罪的法律障礙及突破[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8,42(02):18-30.
[8]喬一涓,黃進,李智,韓勇.我國興奮劑治理法治化進程與完善——人民網“中國反興奮劑法治的歷史與現狀”訪談述評[J].海峽法學,2021,23(01):74-81.
作者簡介:
于浚澤(2001-),女,漢族,黑龍江尚志人,江蘇大學本科在讀,法學方向。
基金項目:
江蘇大學2021年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21102991001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