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杰 唐夢
摘要:本文針對河南省周口市部分鄉鎮衛生院的急救醫療服務進行選點實地調研,揭示周口市部分鄉鎮急救醫療服務嵌入機制發展的現狀,闡釋其存在發展的問題與原因所在,明確鄉鎮急救醫療服務嵌入的必然性與緊迫性,此外對其現狀的解決提出相關對策建議與期望。
關鍵詞:鄉鎮衛生院;急救醫療服務嵌入;院前院內院后
鄉村振興離不開醫療事業的整改,而在基層醫療體系中,急救醫療服務欠缺、體系不完善是當前普遍存在的問題。自然災害、心血管疾病、腦中風、嬰幼兒疾病等突發性災害對老百姓生命安全始終是一個嚴重的威脅,老百姓對急救醫療服務需求日益上升,要想實現鄉村振興,提升村民幸福感,安全感,加強鄉鎮衛生院急救醫療服務建設不可或缺。
鄉鎮衛生院急救醫療服務機制應由三部分構成,即院前搶先接診、院內專業急救維護、院后根據需要轉診。為了爭取更多的搶救危重癥患者寶貴時間,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可見建立基層急救醫療院前院內醫療服務體系,實現院前院內無縫銜接顯得尤為重要。[1]鄉鎮衛生院在推動農村地區現代醫療服務發展上具有直接性的重要作用。農村地區醫療服務現代化應當以鄉鎮衛生院為基礎,但當前鄉鎮衛生院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致使其急救醫療服務發展遲緩、動力不足。與縣域及以上的大中醫院相比,缺少資金支持、政策扶持、人力資源支持等。由此,鄉鎮衛生院的急救醫療服務發展應當充分考慮發展現狀,從三大方面進行協調發展:院前搶先接診、院內專業急救維護、院后根據需要轉診。
周口市共20個街道、84個鎮、90個鄉,地處中原地區,經濟發展程度適中。通過研究中部地區鄉鎮衛生院的急救醫療服務嵌入現狀,也可以映射東部發達地區與西部欠發達地區相關地區。我們選擇周口市3個鄉鎮衛生院,分別位于太康縣和沈丘縣,調研資料與結果均來自于集中現場調查、詢問醫療機構負責人員,以及查閱醫療機構相關對外宣傳資料。
1.急救醫療服務嵌入現狀
據調查,目前太康縣和沈丘縣鄉鎮衛生院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基本的診治服務,一些基本的醫療服務,常規的檢查,接種疫苗、處方、核酸檢測等也可以滿足。但是我們發現其在承擔本地鄉村應急救護、轉診服務和康復醫療上存在較大不足,我們有理由相信,當事故真正發生,時間就是生命,鄉鎮的急救往往比縣級更迅疾,更能起到及時搶救的目的。
國家衛健委的相關政策表明一個現象:目前急救醫療服務全面建設主要體現在對縣級以及以上醫院的整改要求,也正因如此,多方面因素影響下,鄉鎮衛生院急救功能遲遲得不到改善。建設一個上聯縣級中心醫院,下轄眾多鄉村人口、具有一般意義上的急救功能的鄉鎮衛生院急救醫療服務體制顯得格外重要……
兩個縣區的鄉鎮衛生院的急救醫療服務嵌入現狀總體來說分為兩個方面:無急救科室和有急救科室設置。
1.1無急救科室設置
以太康縣轉樓鄉衛生院為代表:轉樓鄉衛生院于1968年成立,地處太康縣平安大街與向陽路交叉口,其性質為事業單位。該衛生院共有工作人員54人,其中43人為專科學歷,11人為本科學歷。平均年齡44歲。醫療設備包括但不限于心電圖機、除顫器、呼吸機、洗胃機、手術器具,電針儀、艾灸儀、智能通絡治療儀、霧化機,生化分析儀、血球計數器、離心機。
我們對副院長李明義進行了訪談,他告訴我們:鄉鎮醫院在前些年也是很“風光”的,但隨著城鄉經濟發展差距的不斷擴大,鄉鎮衛生院在發展上就逐漸被“忽視”了,但從大的方向上來看,農村整體健康水平又上升了,我們還是希望鄉鎮衛生院能夠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經初步調查可知,該醫院經費來源主體為財政補貼。醫院只具有初步處理初級病情能力,無法承擔重癥、急癥的有效治療。該醫院配備有部分已配備非急救器械,缺乏相關急救醫療器械的配備。
該鄉鎮衛生院所在地經濟發展較為落后,在多年來長時間的發展過程中仍然沒有營建標準的急診科室,鄉鎮衛生院醫護人員更新遲緩、無專業急救負責醫護人員,無急救專業器材、建筑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更新,但大部分建筑物建成年限已經很久。存在財政補貼有限、事業收入不足;缺少醫師資源,缺少急救服務醫療資源;效率低下的組織結構問題等。總之,存在較大缺口亟待彌補、存在較大空間可以改進。
1.2有急救科室設置
以太康縣五里口鄉鎮衛生院為代表:該衛生院醫護工作人員共32人,25人為專科學歷,5人本科學歷,目前平均年齡近48歲。醫院醫療設備有血球分析儀、電解質分析儀、頻譜心電圖、超反射治療儀、 DR影像系統、彩色經顱多普勒、彩超設備,以及一批治療頸肩腰腿疼的設備。醫院近年新建有急診室,但缺少功能搶救床,缺少必須急救藥物,無專人負責管理,無專業急救醫師等。該院急救醫師資源不夠,醫師資源缺少急救專業方向,急救醫療設備欠缺,缺少急救負責醫師。
我們調研了3個鄉鎮衛生院,2個衛生院建有急救科室,在調查其急救醫療服務嵌入現狀上,我們發現這2個急救科室都存在有“中看不中用”的情況,急救科室建筑已經建成,但是設備、醫療資源沒有跟上,其急救嵌入成果都浮于表面。
2.鄉鎮衛生院急救服務嵌入中存在的問題
2.1院前急救服務缺失,主要表現在:
2.1.1居民急救意識不到位
出了事去哪?自救、去縣城醫院、打120。這是當前許鄉鎮居民的共識。人們對鄉鎮衛生院缺乏信任,且很多鄉鎮衛生院不具備急救服務、緊急避險、及時轉移的職能,不愿也無力承擔急救過失,長此以往,鄉鎮衛生院就逐漸成為了只能治療中小微病情的地方。
2.1.2醫院急救服務宣傳力度不夠
縱使有醫院有初步應對緊急病情的能力,但影響力遠遠不夠,這和醫院的立場定位息息相關,當前往往是大醫院、專科醫院宣傳力度大,影響力大。
2.1.3設備服務欠缺
鄉鎮衛生院沒有類似于急救車的設備去接救病人,倒不是每個鄉鎮醫院都要配備標準的急救車,但必要的運輸設備不應欠缺,我們要考慮到當前農村老齡化日漸嚴重,更多的老人沒有能力去開車或者獨自前往鄉鎮衛生院。
2.2院內急救力量亟待增強,主要表現在:
2.2.1急診科人員技術力量缺乏
我們調查的兩個縣的三個鄉鎮衛生院均沒有配備急救醫學專業執業范圍的專(兼)職醫務人員,唯一的沈丘縣范營鄉衛生院急診醫師由其醫療機構的幾位相關醫師輪流值班,該院的醫生數量少,醫療業務水平有限;雖然設有急救室,配備有部分急救設備,但無專業急救醫師人員負責,急救的效率低下,鄉鎮醫院的急救體系仍有待改善。鄉鎮衛生院因為環境、收入和政策等因素,使得當地醫護人員數量缺失,導致鄉鎮衛生院沒有明確的人員分工,很多醫療事項缺乏專業負責人。無專業人才的流入,當地醫護人員醫技水平與城市差距過大,當病人需要急救時,甚至會出現沒有手術經歷的醫生被迫參與手術的進行。總的來說,當地醫護人員無論是數量還是專業素養都十分欠缺。
2.2.2鄉鎮衛生院財政補助不足
我們查閱了相關文件,詢問了相關負責人,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的財政補給來源于縣衛生局和自身收入,而根據最近的改革要求,縣衛生局方面起的作用要越來越重要。相對貧困的地區在財政補貼上勢必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2.2.3急救設施設備嚴重缺乏
鄉鎮衛生院缺乏心肺復蘇儀器,呼吸機,心電監護,多功能搶救床等急救設備,甚至現有的急救設備因為資金緊張而沒有辦法更新出現設備老化現象。在我們調查的3家鄉鎮衛生院中,有1家配備吸引器,2家配備有洗胃機,有3家配備便攜式心電圖機,有1家配備多功能監護儀,1家配備人工呼吸機,1家配備氣管插管,有2家配備除顫儀。總體上看,這幾家衛生院主要存在的問題是:急救設施設備配套短缺,特別是在基礎性呼吸系統支持方面的設備。
2.2.4環境布局及服務現狀
醫療機構應有適合傷病員搬入的建筑構造和設施,鄉鎮衛生院急診科大多數為改建而成,存在著搶救室建筑面積小、布局功能欠合理等不足,從急救場地來看,具有專門的急診搶救室僅占兩間甚至一間科室,危重癥到門診或病房搶救必將導致延誤搶救時機,嚴重影響搶救質量。
2.3與縣城醫院缺乏聯系
2017年1月23日,國家衛健委曾發布《關于開展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發布了關于組建醫聯體的要求。
鄉鎮衛生院急救醫療服務嵌入機制建設將要求院前、院內、院后急救有機聯系起來,三部分既各具獨立職責和任務,又相互緊密聯系。鄉鎮急救醫療服務機制建設著眼于五大中心與鄉鎮衛生院急救專科病房建設的統一,以及鄉鎮衛生院急救與縣級急救中心的分工定位、上下聯動的協調。構建成一個科學、高效的急救服務機制。但調查的五里口鄉衛生院、轉樓鄉衛生院、范營鄉衛生院與當地縣城醫院并沒有實質性聯系及往來,構建鄉鎮衛生院與縣城醫院的關聯至關重要,尤其是在急救醫療服務上。
3.促進急救服務嵌入的對策
不僅是周口市,絕大多數農村地區急救都是求助縣城醫院,對于嚴重患者而言,黃金急救時間只有幾分鐘,從縣城醫院到農村地區,遠距離路程加上堵車等其他各類因素,到達求救者所在至少幾十分鐘,如果是危重病人,那生存幾率將更低。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鄉鎮衛生院固有的基礎設施及醫療能力開展一定程度的救援。主要實施路徑是民眾求救120——就近鄉鎮衛生院派車救援——鄉鎮衛生院急救負責人員根據病人情況決定是否求助縣城醫院——鄉鎮衛生院內開展初步急救,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若無大礙,患者等待出院;若鄉鎮衛生院無力救治,轉診縣城醫院急診。
3.1院前搶先接診
3.1.1配備必要的急救運輸車輛,急救設備,急救人員。
運輸車輛、急救設備例如氧氣管,急救床、呼吸機等可以申請資金進行購買、自行購買或使用縣級及以上大中醫院的二手車輛及設備。急救人員配備上除了經過專業培訓的急診醫生、護士,另外可以從已有閑置醫師資源中培養出負責院前運輸時急救人員,不定期培訓考核,確保在急救時有法可行,井然有序。同時加強急救車管理,執行包干責任制, 即每部車固定 1 名司機負責管理包括車輛的行駛、燃料的補充、清潔和保養檢查各救護車的性能狀況, 使救護車始終處于最佳功能狀態, 以保證行車安全。[2]
3.1.2實行村落戶口編號定位
農村地區可以學習城鎮小區戶口編號,這樣在急救定位時省時高效,第一時間趕到。
3.1.3加強鄉鎮急救醫療服務宣傳及危重病預警。
急救宣傳也應該順應互聯網時代發展潮流,實現急救知識與服務掌上傳播[3]、網絡傳播短視頻推廣,利用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進行推廣,通過急救相關受益用戶現身說法等。在農村住戶中普及醫療服務宣傳,對危急疾病進行宣傳,人人都有急救意識。
3.1.4建立良好的責任歸屬制度
首先是急救人員值班制度,確保無論何時都有急救人員在,接到求救電話都能及時救援。鄉鎮衛生院急救仍實行當前急救責任歸屬制度。逐步建立有秩序,有效率的鄉鎮內部初步急救預警與搶救系統。
3.2院中專業急救維護
針對鄉鎮衛生院欠缺點予以投入改造,如何定位院內急救功能至關重要,既要考慮鄉鎮的經濟水平,實事求是,還要考慮與縣城醫院的急救服務職能配合,同時做好中間人角色。
3.2.1加強衛生院急救力量建設
加強人才培養,提高醫務人員急救能力。急診醫學涉及面廣,為了使基層醫護人員急診救治水平不斷提高,達到對各科危急患者都能給予迅速、準確、有效的早期治療,贏得搶救時機,提高院前搶救正確率,定期進行人員培訓[4]。衛生院相關專科醫師應進行與其專科相關的急救專業知識培訓,加強與縣醫院急救科醫師的聯系,學習基本的心肺復蘇技術、包扎、固定技術等急救技能,提升急救專業素養。同時要積極吸引專業的急救醫護人員流入。
3.2.2加強衛生院急救設施設備建設
保障并加大縣(市)區對鄉鎮衛生院的農村醫療衛生財政預算,應提供必要的資金助力鄉鎮衛生院購置心肺復蘇儀器、多功能監護儀、除顫儀、呼吸機、吸引器、起搏器、心電監護、多功能搶救床等必要急救設備,也可以充分利用縣醫院、市醫院的二手可用設備。
2.2.3加強環境布局與服務
醫療機構應有適合傷病員搬入的建筑構造和設施,加強搶救室建筑建設及布局。
3.3加強縣鄉急救醫療合作及互聯救治、云救治
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云服務標準下一體化急救醫療體系,將急救三個基本環節統一高效化。建立遠程急救醫療服務網絡。推進面向基層、偏遠和欠發達地區的急救醫療服務建設,鼓勵縣、市區醫院向鄉鎮衛生院急救醫療提供遠程服務,利用互聯網手段促進急救醫療資源共建共享,提高急救醫療服務效率。[5]
充分發揮縣城醫院的急救帶頭作用,形成有序的縣鄉急救醫療分工協作機制,構建特色縣鄉急救醫療服務體。縣醫院急救科與鄉衛生院信息互通,以便于病患轉診。發揮云救治,互聯救治的特點,信息高效暢通,運輸及時,轉診及時,救助及時,建立各鄉鎮與縣城醫院的救治聯系,同時在各區域大醫院之間也要建立高效暢通的聯系機制,促進醫療資源共享,分擔壓力。
作者簡介:
李好杰(2002-),男,漢族,河南太康人,南京審計大學本科在讀,稅收學方向。
基金項目:
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02111287073Y。
參考文獻:
[1]劉一誠,阮履強,張錫華,張科鳳,尹鳳.基層急救醫療院前院內無縫銜接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20,23(S1):183-185.
[2]韋琴.院前急救救護車的管理[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2,34(03):452.
[3]陳曦,李昕.健康傳播視角下我國急救宣傳普及研究[J].今傳媒,2020,28(11):137-140.
[4]顏學舉,張祝林.基層醫療機構急救現狀及對策[J].基層醫學論壇,2008(31):1037-1038.
[5]徐洋,藍嵐.云服務標準下一體化急救醫療體系的搭建與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1,29(02):58-59.DOI:10.16690/j.cnki.1007-9203.2021.0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