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麒
摘? ?要:我國數字化政府建設正快速步入智慧政府階段。智慧政府能夠提供多方位、個性化的公共服務,突破了時空和地域的限制,將逐漸提升我國政府治理效能。通過審視電子政府、移動政府和智慧政府在數字政府建設不同階段的特征,得出智慧政府發展重心的轉變是客觀環境發展和社會需求轉變的必然結果,政府治理模式從注重職能到注重社會需求的轉變是智慧政府建設的必然要求。該階段需要政府針對智慧政府構建的目標和需求,逐一審視智慧政府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制訂出合理可行的對策方案,也需要理論工作者不斷地總結實踐、升華成果,在求得共識基礎上鼓舞學者們做出更積極的努力,以實現智慧政府的理想目標。
關鍵詞:智慧政府;公共服務;治理效能;社會需求
中圖分類號:C935?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2)08-0134-03
智慧政府的概念起源于20世紀末。21世紀以來智慧政府得以快速發展,與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的快速發展密不可分。隨著信息與通訊技術產業的發展,目前國內外電子政府正如火如荼地向“智能模塊集成化、需求響應人性化”的智慧政府階段過度[1]。我國數字政府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電子政府。該階段主要是以政府門戶網站為主,政府將傳統的文書辦公搬到網上,對外發布公告和信息,依托于政府門戶網站單向渠道與公眾交流和互動。在互聯網背景下政府網站也集中體現了電子政府的建設與發展水平[2]。第二階段是移動政府。該階段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門戶網站為載體,搭建了一條政府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橋梁,雙方可以在線雙向溝通和交流,公眾可以在網上直接辦理規定的社會事務等。第三階段是智慧政府。我國數字政府目前正處于該發展階段,政府可以提供多項個性化的公共服務,突破時間、空間、地域的限制,實現實時受理、事事受理。該階段的特征是實現萬物互聯、萬物互動、萬物互通、萬物互融,整合和優化政府內信息資源[3]。智能治理模塊集約化和集成化融入政府治理活動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政府治理模式。
一、智慧政府治理的框架設計
Gil-Garcia認為,智慧政府治理是指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背景下對政府的戰略和投資進行創造性開拓[4]。新興信息技術的快速進步及其在政府領域的廣泛應用,正深刻改變著政府的運作方式和創新模式[5,6]。在智慧政府視域下,政府治理應強調智能化、科學化和透明化。在堅持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基礎上,注重政府治理效能的提升,全心全意建設服務型政府。
(一)基本原則
智慧政府治理的原則主要分為注重頂層設計的原則、強化統籌聯合的原則和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
1.頂層設計原則
重視頂層設計關鍵在于智慧政府的制度建設。頂層設計需要規范的法律法規的保障和約束,應建立健全統一的治理規范和標準,推動智慧政府治理走向高效化和透明化。整體優化的治理體系也是頂層設計重要的一部分,是隨著信息智慧化發展,建立起資源共享、協同聯動、互聯互通的交互模式,形成人人平等、協同高效的治理新常態。
2.統籌聯合原則
強化統籌聯合有助于提升政府治理的透明度,增強公眾的社會滿意度。強化智慧政府統籌聯合,既可以促進社會主體與政府數據信息的開放共享和協同發展,也可以更好保護社會主體的隱私權,這不僅是政府職能轉變的內在要求,也是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國應盡快健全統籌聯合機制,更好推動智慧政府治理協同發展。
3.以人為本原則
智慧政府治理要摒棄電子政府中以政府部門為中心的理念,注重社會公眾和其他社會主體的需求,以公眾為中心,高效便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智慧政府的建設要解決傳統的線上服務互不聯通、交互體驗差、程序重復等問題,切實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來推動智慧政府服務。
(二)框架設計內容
1.強化智慧政府治理理念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發展沖擊下,亟須轉變智慧政府治理理念。政府治理不僅要注重效能的提升,更要樹立高效便民理念,讓人民群眾充分享受高科技發展帶來的便利。政府在處理日常事務過程中,能在線上辦理的盡量不要在線下辦理,做到上下聯動,協同配合,整合政府職能,使政府組織的結構走向扁平化。政府要高效運用科學技術,力爭逐步全面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協同發展;政府也要注重公眾的個性化需求,從全面無差別的公共服務供給向創新化公共服務供給轉變,鼓勵公民積極參與智慧政府治理過程,監督政府行為,迫使政府在治理過程中行為公開化和透明化,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建設透明廉潔的政府。
2.建立健全智慧政府治理體制機制
傳統的政府治理模式是金字塔式的結構,權力體制自上而下運行。政府工作人員秉持對上負責的原則,領導者往往忽視下屬的工作動機和感受,而下屬的真實情況也不能如實反映給上級領導。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政府治理體制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信息技術突破傳統治理體制機制的屏障,組織結構也向更加靈活高效的扁平化發展。
3.創新智慧政府治理方式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人類社會高速發展,面對的不確定性因素也隨之增加,因此,需要創新智慧政府治理方式。首先,要打破治理主體單一化的傳統,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新格局。其次,要推動治理手段的多元化,應綜合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優勢,輔之以法律經管等專業治理手段來創新政府治理方式。
二、智慧政府治理存在的問題
我國智慧政府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勢頭喜人。雖然我國在智慧政府建設中取得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我國自從電子政府以來數字化政府建設的基礎較為薄弱,智慧政府的發展階段也面臨問題和不足。
(一)法律法規體制機制不健全
從電子政府到智慧政府,政府治理邊界模糊的問題一直存在,導致各部門相互推諉,責任界定不清。尤其是傳統的以政府為中心的電子政府治理模式下,政府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弱化了社會主體的功能,降低了社會主體參與治理的積極性。同時,智慧政府治理缺乏明確統一的標準,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更為滯后。社會發展新問題層出不窮,法律法規空白和缺口有待填補。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平臺建設機制分散。不同部門各自為營,都是自下而上以地方政府為主導建立的數據平臺,這就造成了部門之間溝通不協調、平臺技術標準不統一,不能夠實現互聯互通。伴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碎片化的信息服務不能夠滿足需要,亟需各部門聯合建立起統一高效的綜合服務平臺。二是政府數據開放共享能力有待提高。智慧政府的建設主要依靠公共部門,缺乏政府與社會多元主體的合作。在社會主義市場制度發展的今天,僅依靠政府單方力量難以構建協同高效的政府信息服務制度,要求政府必須依靠自身有限的力量,通過加強與社會多元主體的合作,發揮社會主體資金和技術人才優勢,共同完善智慧政府治理制度。
(二)信息共享與協同治理體系不匹配
智慧政府建設覆蓋面廣、層級復雜,受到地理因素、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同地域智慧政府建設不均衡,而且這一不平衡仍處于不斷擴大趨勢中,智慧政府建設呈現出“發達地區強,老少邊窮地區弱”的特點。比如,長三角地區已經實現智慧政府治理跨區域跨部門協同發展,政府信息資源互融互通。但在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域的智慧政府建設水平差異較大。如何推動不同地域、部門和不同層級政府信息資源共享并構建系統治理體系,這將是政府面臨的重要問題。智慧政府信息的標準化存在差別。一些政府部門很早便采用規范的政務公開形式,便于全社會信息資源共享,但仍有一些部門存在數據更新不及時,操作不規范等諸多問題。如何形成平臺多元化、分類科學化、標準規范化、流程制度化是不同層級政府部門面臨的又一重要問題。
(三)人力資源專業化水平不高
智慧政府實踐研究表明,工作人員處理政府信息的方式仍然是被動的,其能夠深度參與智慧政府治理的機會比較少,即便在參與的過程中,能否有效地表達需求和傳達聲音,也關系到能否提升智慧政府治理水平。雖然智慧政府已經摒棄了以往僅以單向信息發布為主的模式,但在政府平臺上,工作人員專業化辦公的職能設置有限。甚至在有些部門的智慧政府平臺上,供專業人員辦公的欄目僅是為了滿足規定而設置的形式工程,存在信息回復不及時和信息回復機械僵化的現象,鮮有針對性解決問題的辦法。同時,智慧政府建設中也缺乏規范的責任機制。政府線上辦理的模式雖然減輕了政府部門的工作量,但一些政府部門自由裁量的空間也被壓縮,隨著社會知情權的擴大,社會輿論對政府的監督變強,這都對政府的諸多行為起到限制作用,使一些工作人員不愿主動積極地開拓網上智慧政府服務,有必要建立起規范的責任機制,使工作人員免除后顧之憂,提高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智慧政府治理的路徑優化
基于智慧政府治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本文提出三條路徑優化意見以提升智慧政府治理效能。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制機制
智慧政府的良好運行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這是智慧政府治理開放化、高效化和透明化的重要保障。然而我國法制建設相對滯后,智慧政府法制建設更是落后西方發達國家。所以,如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政府法律體系是我國智慧政府建設的當務之急。盡管一些地方政府制定了一些規范智慧政府建設的法規,但法規的框架范圍仍然邊界不清、相互交叉,一些法規沒有約束力,僅可以規范智慧政府的治理,但對于違法犯罪活動沒有強制力。制度優勢還有待于轉化為治理效能,治理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7]。同時,我國仍缺乏相關的上位法律的規定和約束,缺乏自上而下統一的智慧政府法律體系。鑒于此,首先,我國應當在國家層面統籌推進智慧政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地方各級政府逐級在上位法律的框架內制定和完善本地法規。其次,在經濟發達的地方進行試點,學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智慧政府法律體系建設經驗和成熟模式,逐步在全國大范圍推廣,并及時跟蹤反饋,因地因時制宜,合理調整。
(二)創新信息共享與協同治理模式
信息開放共享是智慧政府治理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開放型政府的先決條件,其重點在于健全數據開放與整合機制。科學技術的發展為政府信息的開放提供了技術支撐,健全數據整合機制可以提高技術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有效解決數據分散、標準不一致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具體來說,可以建設一個面向整個政府的跨部門和層級的構架平臺,以改正各部門各自為營、閉門造車的缺點,在不同層級不同地域的政府部門之間搭建一個橋梁,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政府辦公效率,實現政府信息共享和協同治理。比如,先建設一個合理可行的智慧政府平臺框架,作為整體智慧政府大生態體系建設的基礎,后以實際需求為導向,搭建子系統和子框架,但要著重注意后期的維護和管理,實時更新智慧政府治理平臺,及時發現并改正問題,做到與時俱進,系統的整合可以為數據開放提供更有價值的資源[8]。目前我國一些地方政府已經建立了一套科學成熟的智慧政府協同治理模式。例如,北京市基于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對不同轄區內環境質量監測、對污染排放治理實施科學化網格化的監管,并建立統一的治理平臺,實現對食品藥品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管,其成熟的經驗和模式值得不同地方政府學習和借鑒。
(三)加快智慧政府人力資源專業化建設
智慧政府治理并不意味著不再有人員的參與,實際上更需要高層次專業化人員隊伍的參與,包括智慧平臺的建設、運維等都需要更為專業化的人員。政府需要建立健全人力資源激勵和保障體系,提高政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并切實保障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專業化的人力資源建設是一項龐大的工程,既具有與其他人力資源建設相似的人員考核、選拔、任免、培訓、評估、監督等一系列程序和內容,又對專業智慧政府人力資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公務人員具有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學習國外先進的智慧政府建設經驗,具有專業化操作水平,能夠熟練處置各種突發事件。我國可以借鑒發達國家智慧政府人力資源管理先進模式,取其精華,結合我國自身發展條件,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政府人力資源管理模式。
參考文獻:
[1]? ?于冠一,等.電子政務演化模式與智慧政務結構分析[J].中國行政管理,2016,(2):22-26.
[2]? ?朱作杰,等.黑龍江省政府門戶網站的“網上辦事”[J].中國信息界,2008,(10):58-59.
[3]? ?牛力.政務信息資源“云服務”整合模式研究[J].情報雜志,2013,(1):160-163,149.
[4]? ?Gil-Garcia J R, Helbig N, Ojo A. Being Smart: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Innova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J].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2014,(31):1-18.
[5]? ?孟慶國.政府2.0——電子政務服務創新的趨勢[J].電子政務,2012,(11):2-7.
[6]? ?胡海波.政府2.0的國際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情報,2012,(2):39-42.
[7]? ?李景治.積極促進我國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J].理論與改革,2020,(1):55-65.
[8]? ?王春梅.開放與整合:治理能力現代化視野中的智慧政務建設[J].治理研究,2019,(10):15-18.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