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虹聿
韓國法務部近日決定,完善外籍人才入境和簽證等“居留支援”方面的規定,并推進開放包容的移民政策。這標志著韓國正式建立“優秀人才永久居留及入籍快速通道制度”。事實上,韓國法務部的舉措只是開始。為吸引科學技術、文化領域的人才,韓國的其他政府部門也在推動實施相應的改革方案。
據韓國《聯合新聞》報道,韓國每百萬人口中研究人員的數量排在世界前列,超過日本和美國。那么,為什么還要引進外籍人才呢?
原來,韓國基礎科學領域的研究人員越來越少,優秀人才中不愿從事理工科專業研究的人越來越多,且核心科學技術人才的報酬水平與其他行業相比呈下降趨勢。整體來看,韓國人才流失、高端人才競爭力弱及從業人員國際經驗欠缺等問題突出,優秀人才需求十分迫切。
韓國國內有70%的學者對本國的科技政策持質疑態度,并認為韓國國內研究機構的人才流失現象嚴重,人才環境有幾個問題非常突出。
一是沒有核心機構引導相關部門,各項政策之間缺乏有機協調。
韓國科技信息通信部(簡稱“科技部”)、教育部、外交部、法務部、勞動部以及女性部等很多部門,都出臺了有關海外人才引進的政策,在引進海外人才工作中經常出現職能交叉和重疊現象,導致工作效率不高。尤其是科技部、教育部、勞動部實施的有關引進海外人才的政策,存在大量重疊,而且各行其是,沒有明確主管部門及其功能。
二是主管部門的政策經常發生變化,不能長遠而有效地推進人才計劃。
根據韓國憲法,總統的任期是5年,不得連任。所以,每隔5年韓國政權更迭時,下屬的政府機構及有關政策也會隨之變化。例如2008年,教育人力資源部和科學技術部合并為教育科學技術部;2013年,教育科學技術部分設為教育部和未來創造科學部;2017年,未來創造科學部改稱科技部。

韓國完善人才引進制度
每一屆政府出臺重設機構及引進人才的新計劃,對韓國的人才引進工作都有一定的負面影響,難以保持政策的持久性和延續性,不利于形成和推進長遠的發展戰略。根據科技部的數據,2020年通過“世界級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引進的430名海外人才中,最終留在韓國工作和生活的只有55名,占13%;通過“世界一流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引進的180名海外人才中,只有29名留下,占16%。
三是韓國引進潛在優秀人才、外國留學生,偏向于特定國家,機制不完善。
根據韓國教育部統計,約70%的外國留學生韓語水平較低,甚至不會說韓語,所以他們很難融入韓國的生活。2020年,韓國大學中留學生淘汰率超過10%的有20所。而且,韓國有些私立大學主要以收取學費為目的,并未有效管理和教育留學生,導致出現非法滯留、非法務工等問題。
四是僵化的科研管理機制和組織文化導致人才浪費現象。
雖然韓國高校、研究機構的管理體系和組織文化比較成熟,但與歐美國家相比仍然存在明顯的差距,海外人才很難融入韓國社會,不易適應韓國的文化。很多海外人才認為,韓國的科研管理制度不夠靈活,要處理很多與行政有關的事務,而且申請和管理科研項目和經費的程序過于復雜煩瑣。
韓國在文化上比較保守,非常重視社會禮節,組織文化也相對僵化,研究人員的自主性和獨立性不強,科技人才的自主發展機會較少。此外,韓國的海外人才政策重視短期成果,不太關注長期效應。這些急功近利的現象導致相關政策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不利于正常發揮人才的能動性。
韓國《聯合新聞》報道,法務部的舉措只是個開始,韓國其他政府部門也在推動實施相應的改革方案。
韓國教育部和未來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吸引海外高端科技人才到韓國工作,提出構建先進國家型研究環境,實施人才引進工程,同時加大政府的財政投入。
韓國政府通過構建國際科學中心,為人才營造適宜的科研環境;通過與國外優秀研究者合作,促進科學領域年輕學者之間積極交流;通過世界級研究型大學培養工程(WCU)、世界級研究中心工程(WCI),為科技人才提供優異的研究環境及崗位。
在韓國引進世界頂尖科技人才的工作中,政府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為了讓海外人才能夠穩定地留在國內,相關部門共同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一是加強配套設施的保障機制。
首先,給引進的海外人才提供穩定優質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未來部計劃以“科學商業中心”和“研究開發特區”為核心,構建能夠吸引全球優秀人才的、具有國際領先水準的科研環境。在“科學商業中心”設立“外國人支援服務中心”,為外國人及其家屬的生活提供“一站式”服務。此外,為解決海外引進人才子女的教育問題,產業部、教育部與地方政府聯合打造及引進優秀的基礎教育機構。未來部計劃與地方政府共同建設適合外國人的復合文化空間。
韓國正式建立“優秀人才永久居留及入籍快速通道制度”。在韓國獲得博士、碩士學位的外國人,留學簽證到期后仍可在韓國國內工作。
其次,法務部與行政安全部修訂出入境制度。如擴大實施網上簽證制度,居住簽證的最長居留期由3年延長到5年,開設出入境管理辦公室綠色通道,給居住在國內的外籍人士發放綠卡等,給海外人才提供出入境便利。
最后,未來部等相關部門計劃構建尊重文化多元性的國際環境。在大學、研究機構、企業內提倡對外國人友好的組織文化,并逐步推廣到全國。
二是營造供人才持續發展的環境。
韓國以前的人才引進政策,沒有關注人才進入國內后的持續發展問題,只考慮如何使他們發揮已有的能力。新出臺的《海外優秀人才引進與使用方案》重點考慮海外優秀人才進入韓國后,在各自的活動領域持續成長并發揮作用,這不僅可以滿足他們自身發展的需求,還能更有效地促使他們為提升韓國競爭力作出更大的貢獻。
韓國政府發現,海外人才在國內所獲得的項目持續時間較短,且沒有與自身發展相關的項目。為解決這一問題,政府部門提出了在政策支持下將科研與自身發展融合的“通道”。如通過未來潛力型項目引進的人才在韓國可以繼續深造,畢業之后根據個人的情況可以申請研究教育型或企業活動型等人才項目。
三是完善獎學金制度。
政府設立“在韓研究獎學金”,最大限度保障海外優秀新進研究者的科研力量。它是效仿英國當年的“牛頓國際獎學金”設立的,是韓國政府為留住海外優秀人才實施的政策。該獎學金的支持對象是那些與韓國逐漸擴大交流的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的年輕人才,海外韓國人中的優秀碩士、博士及新進研究者。
韓國教育部設立的“全球人才在韓獎學金”同樣是為國內的外國人才提供的,發掘有發展潛力的優秀人才,選拔國家戰略領域的青年人才。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