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佳敏 LIN Jia-min;胡盛強② HU Sheng-qiang;張琳晗 ZHANG Lin-han;郭煬 GUO Yang;許澤楓 XU Ze-feng;柯浩權 KE Hao-quan;張博瑋 ZHANG Bo-wei
(①廣東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廣州510320;②廣東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廣州510320)
區塊鏈憑借自身技術存在的優勢,在21世紀的今天迅速成為了新興技術領域的“明星”。目前的區塊鏈技術已經能夠滿足企業對供應鏈管理流程的相關需求,但很少有企業將區塊鏈落地實施到可持續供應鏈的管理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對區塊鏈在可持續供應鏈管理上的具體應用不清晰、對技術本身掌握不夠熟練等。自進入21世紀以來,可持續問題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2020年,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了“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2021年,中央直至地方政府,都抓緊制定相關行動方案。在此背景下,許多制造企業不得不轉型,被動或主動關注可持續發展問題。可持續供應鏈管理是全球經濟管理人員熱門研究方向。本文基于ISM方法分析區塊鏈技術應用于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障礙因素及各因素之前的邏輯關系,為相關行業應用區塊鏈技術提供參考建議。
關于區塊鏈應用的部分成果分析如下:區塊鏈技術最早作為一種管理比特幣(一種數字加密貨幣)的平臺而流行(Nakamoto,2008)[1]。除數字貨幣外,區塊鏈技術作為一項顛覆性技術,對供應鏈管理和物流的發展具有廣泛而深遠 的 意 義(Abeyra tne和Monfared,2016;Tian,2016;Maurer,2017)[2-4]。考慮到區塊鏈在節省成本,增強可追溯性、真實性、透明度以及改善可持續性等方面的潛在利益(Kshetri,2018)[5],《財富》100強公司中已有82%的企業都在探索區塊鏈(Kouhizadeh,2021)[6]。關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涉及應急物資供應鏈管理、產品溯源、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等領域。關于應急物資管理,王延川(2020)提出將區塊鏈技術嵌入應急物資供應鏈系統,可促進相關信息的公開透明、真實、完整、共享和可追溯[7]。龍希(2020)提出了區塊鏈架構下建立公共衛生醫療物資供應鏈管理平臺的設計思路、總體框架以及實現路徑[8]。相峰和丁桂花等(2020)從信息體系建設方面提出了將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予以應用的具體措施[9]。關于產品追溯,徐睿將區塊鏈技術與溯源技術相結合,對近些年基于區塊鏈的食品安全溯源體系的研究與應用進展進行了總結[10]。王嬌等(2020)構建了基于區塊鏈的藥品智能追溯體系,從生產、質檢、倉儲、購銷等環節提出了各主體參與的協調運作機制[11]。陳玥婧等(2020)提出了基于區塊鏈和物聯網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框架,從技術層面實現追溯信息的可信度、完整性及安全存儲[12]。關于可持續供應鏈管理,針對綠色供應鏈成員利益分配問題,黃湘萌和楊帥(2020)建立了包含資源貢獻、地位效應、風險承擔等因子的修正Shapley值模型,促使各成員的利益分配更加公平及可信[13]。Kamble(2019)等研究區塊鏈在可持續農業供應鏈中應用的關鍵成功因素[14]。Saberi等(2019)研究了區塊鏈技術的相關特點及其與可持續供應鏈管理的關系[15]。Zhang等(2020)構建了面向可持續性績效及產品生命周期管理的區塊鏈基礎架構體系[16]。
盡管區塊鏈技術在不同行業、不同領域供應鏈中的應用實踐與理論研究已比較廣泛,但針對可持續供應鏈,研究其應用障礙的文獻還很少。TOE(指技術、組織、環境)框架可以較為全面地分析該技術在應用時遇到的障礙,同時,采用ISM模型分析各因素之間的關系,更好地指導企業和政府的活動。本文將基于ISM方法以及TOE理論研究區塊鏈應用的障礙因素,為相關行業解決區塊鏈應用的相關障礙提供思路,具有創新性。
經文獻查閱及專家調查,筆者選取了影響度較高的10個因素進行分析。目前,技術障礙仍然存在,阻礙著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中的運用。雖然區塊鏈在結構設計上難以被入侵的優勢,但仍然會受到黑客的攻擊,降低了區塊鏈的安全性。因此公眾擔心開放的數據使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從而降低對區塊鏈的使用意愿。技術障礙分析如下:①技術不成熟。區塊鏈作為一種創新性技術,其技術尚未成熟,這對區塊鏈作用的發揮是一種挑戰,包括可伸縮性、可用性和互操作性等。目前區塊鏈技術的交易效率還較低,在供應鏈上的應用案例還較少,還需加大力度繼續研究、開發及完善。②對技術的消極知覺。在公眾眼中,區塊鏈技術還存在負面形象。因為在使用區塊鏈技術時可能出現的一些不道德行為或者違法行為,如洗黑錢、非法交易等。為此,公眾擔憂區塊鏈技術發展是雙刃劍甚至弊大于利。
區塊鏈技術的順利實施,需要強大的硬件、軟件技術以及維護技術來共同保障。這意味著企業要承擔更多的投資成本,所以能接受并且運用這項技術的企業群體數量有限。如果資金實力不雄厚的公司應用區塊鏈技術,將可能面臨巨大的財政壓力。組織障礙表現如下:①組織政策。考慮到區塊鏈應用的可持續性,這項技術會延展到更多的層面,牽扯到其他的社會工作。為了保證可持續,組織需要去吸納和招收更多的其他領域的工作人員。但在目前的各種組織政策中,并沒有適用于這這種情形的組織。②區塊鏈技術人才的缺失。區塊鏈技術的運用,需要從業者本身對區塊鏈技術有足夠的了解與應用,然而組織內部原有的從業者不具備對新興技術的專業素養,即在對區塊鏈技術的運用上,組織需提前承擔聘請高新技術工作人員的額外成本與風險。因此區塊鏈技術相關人才的缺失是影響區塊鏈技術實行的不可忽視的組織障礙之一。
將區塊鏈技術運用于供應鏈實踐中要使兩個陌生組織在處于“去中心化”的情況下快速實現信任創建并非易事。供應方與需求方本身目標方案不同,缺乏溝通與協調,就會出現需求方對區塊鏈的認知較為缺乏,導致外部壁壘的出現。環境方面的障礙因素如下:①合作伙伴之間的文化差異。供應鏈上各方的協同合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區塊鏈技術能否順利運用于供應鏈當中。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往往存在有效激勵機制缺乏、信息流難以統一等問題,這不利于供應鏈節點企業間的關系的促進和提升,且相互間的差異可能會導致成本和庫存的增加,這樣就難以達到利用區塊鏈技術降低成本、提高安全的目的。②缺乏政府政策支持及相關法律支撐。目前,處于發展初期的區塊鏈技術,由于本身還存在著關于創新性及積極影響等方面的質疑,對其認知還有較大爭議,政府是否支持、如何支持以及相關法律法規還不明確。③市場競爭及不確定性。基于原有的傳統供應鏈體系與市場競爭格局,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增加了行業內部企業之間競爭的不確定性與高風險性,企業在不了解區塊鏈技術是否能契合原有可持續供應鏈體系結構的情況下,不會在企業內部大規模采用區塊鏈技術。
解釋結構模型(ISM)通過定義變量和數學邏輯推算,確定各種復雜的因素之間的關聯關系。因素之間的劃分通過專家的經驗和知識得以實現,而因素之間的關系運算通過相關理論及軟件輔助完成。ISM將元素之間的模糊關系方向化和秩序化,現已廣泛應用。
為了便于直觀的建立模型,對前面列出的10個元素進行命名,如表1所示。

表1 區塊鏈應用的障礙因素表
在確定了上述要素的基礎上,根據下列規則對元素進行賦值。(若兩者相互影響,則影響力強的一方賦值為1,弱的一方賦值為0),相關表示如下:

根據上述規則以及元素之間的初始關系,建立如表2所示的鄰接矩陣。

表2 通過元素之間的二元關系建立鄰接矩陣
對鄰接矩陣加上單位矩陣I得到(A+I),對(A+I)進行冪次方運算,直到不再產生新的間接關系即運算矩陣中不再有新的1出現,即(A+I)k=(A+I)k+1=M,停止運算,(A+1)≠(A+I)2≠(A+I)3≠(A+I)4=(A+I)5=M,得到可達矩陣M,如表3所示。

表3 可達矩陣
定義可達集合R(Ai):從要素Ai出發可以達到的全部要素集合。定義先行集合A(Ai):可以到達要素Ai的全部要素集合。當R(Ai)∩A(Ai)=R(Ai),則定義Ai為最上一級元素,確定最上一級元素后就在矩陣中劃掉該要素,在剩余的元素矩陣中按照同種原理找出第二層因素。以此類推,得到的級間劃分的可達矩陣如表4所示。

表4 級間劃分的可達矩陣
根據圖1,對區塊鏈技術在可持續供應鏈管理中應用的障礙因素可以劃分為6個層次,解釋如下:公眾對技術的消極知覺位于最底層,它對于區塊鏈技術的運用產生根本影響,它對其他因素都產生了直接或間接的作用,證明區塊鏈的形象在企業最終采用區塊鏈技術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安全挑戰會凸顯供應鏈合作伙伴之間的差異;安全挑戰帶來的社會問題使政府不愿意出臺相關激勵政策支持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企業或部門,且加劇市場競爭和不確定性、買賣雙方在協作中的各種問題。市場競爭和不確定、技術不成熟、買賣雙方的協作這三個因素使企業更不愿意在區塊鏈技術上加大資金和人力投入。這是由企業的生產狀況決定的,因為企業已經把資源投入到其他生產活動中,很難有多余的資源來支撐區塊鏈技術的運轉;如果企業對技術研發沒有相匹配的投入,很難形成可以被多領域工作人員同時接受的組織政策,而且,企業內部沒有辦法鼓勵員工學習這項新技術,導致企業內部區塊鏈人才缺失。

圖1 區塊鏈應用障礙因素的遞階層次結構模型
由于區塊鏈技術在去中心化、無篡改、信息共享、透明、可追溯等方面的特點,其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研究已越來越廣泛。然而,相關文獻研究及行業調查表明,當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主要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存在較多障礙,如成本問題、技術問題、高層支持及大眾觀念問題、政府支持力度及各部門協調問題等。本文基于TOE(技術、組織與環境)理論以及ISM模型探討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障礙,提出了在技術、安全、合作、政策支持、財政壓力、市場競爭、人才等方面的障礙因素,通過模型推導構建了多層級遞階層次結構模型。本研究提出并解決阻礙區塊鏈應用的相關問題,促進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具有現實意義。下一步思考的方向是將區塊鏈應用的驅動因素與障礙因素結合起來分析,并采用ISM與模糊DEMATEL方法進一步全面、深刻闡述區塊鏈應用的相關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