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生
中學生不喜歡作文的原因主要是對作文沒有興趣,提高學生作文興趣的首要任務是要讓學生擁有一種成就感。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應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給學生創設一個作文成功的環境
(一)更新對學生作文的評價觀。長期以來,教師喜歡用挑剔的眼光審視學生在作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總認為學生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夠成熟深刻,常常將學生真實書寫自己的生活的作文,批判為幼稚、不深刻。如此一來,學生常常懷疑自己的生活的價值,不敢寫普通生活,抒發真情實感,只好編造生活,故作高深。因此,教師首先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感情體驗。此外,一些教師責備求全,喜歡用范文的標準來衡量學生的作文,著力點放在挑毛病上。對于學生作文的評改,教師當然應指出問題所在,但更要幫助他們找出原因,尤其要發掘學生作文中表現出來的語言表達特色和思維發展優勢,并幫其進一步發展。教師在評價學生作文時,評語要恰如其分,富有個性。每一篇作文都是學生的心血,如果千辛萬苦創作出來的作文,得到的是千篇一律的評語,學生就會覺得勞而無功。因此教師要學會欣賞,讓學生享受到尊重理解的快樂。對學生中的優秀作文或作文中的某一閃光點,教師要發自內心地進行欣賞。一次發自內心的欣賞,往往會影響學生的作文態度和精神生活。
(二)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教師除了指導學生閱讀范文,還應指導他們大量閱讀中外名著。教師要擴大學生的活動天地,盡可能多地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如參觀、游覽、訪問、社會調查、社會勞動等,指導學生組成各類型的興趣小組,讓學生去觀察四季變化,讓他們的筆觸面向家庭、學校、社會,讓他們用眼睛觀察生活,用心靈去感受生活。這樣,學生的作文才會言之有物,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利用寫作“干預生活”的能力。
(三)給學生鍛煉的空間。教師要更新作文教學觀念,不局限于一種文體或特定要求中,可讓學生寫一些應用性強的文章。如消息新聞、對聯謎語、知識小品、故事新編、打油詩、順口溜等。學校組織文體活動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創作開幕詞、閉幕詞,創作簡報,寫新聞報道,等等。
二、給學生一個展示成就的平臺
(一)優美句段欣賞。學生的作文中都會有一些自認為滿意的句段,教師要認真分析,在作文評講課上讓學生朗讀滿意的句段,讓全班來欣賞。教師要對有創意、有個性的妙語給予充分肯定,一些妙語的價值有時甚至會超出那些結構完整、內容充實的四平八穩的整篇文章。
(二)班內優秀習作展示。班內板報中可以開辟習作專欄,每期黑板報都要精選學生的優秀作文片段,及時張貼出來,以便師生閱讀欣賞。最好每學期編印一兩期班級作文專刊,專刊中呈現每位同學的至少一篇作文,在班內、校內傳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