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光鮮銷量數據之下,A00級純電動小車市場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
回顧我國汽車發展歷程不難發現,當初,以奇瑞QQ、長安奔奔和鈴木奧拓等為代表的燃油A00級小車也曾有過“春天”,但隨著汽車消費需求升級和產品技術革新,這一市場在2014年左右急劇萎縮,直到最后被眾多車企拋棄。
無獨有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A00級純電動小車也曾有過兩段高光時刻。
一是從2014年到2017年,隨著知豆D1、北汽EC180等多款A00級純電動小車入市,帶動了我國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的提升和普及,市場份額最高時曾達到69%。
二是從2019年起,隨著五菱宏光MINI EV的上市,A00級純電動小車市場再度迎來短暫的爆發,歐拉、零跑、哪吒和長安新能源等眾多車企快速跟進。但由于受到產品自身局限性以及缺芯少電、原材料價格上漲、補貼退坡和碳積分價格下調等影響,新能源小車的高光時刻戛然而止。
而事情的導火索還要從歐拉品牌說起。2022年2月14日,歐拉品牌向終端傳遞了旗下黑貓、白貓停止接單的通知;2月23日,面對輿論發酵,歐拉品牌CEO董玉東回應道,黑貓、白貓只是停止接單而不是停產,原因在于這款小車給公司帶來了巨額虧損。
雖然不是停產,但主力車型停止接單的現象還是引發了廣大消費者的質疑和擔憂。要知道,定位A00級純電動車的黑貓、白貓可是歐拉品牌的銷售主力,2021年累計銷量超8.8萬輛,占整個歐拉品牌銷量的65%以上。
真沒有想到,這兩款在細分市場上的熱門車型竟然是虧損銷售?更沒有想到的是,竟然虧損到讓企業直接停止接單?一切聽上去是如此的匪夷所思,A00級純電動小車市場背后究竟發生了什么?光鮮銷量數據之下,歐拉捅破的是誰的無奈?
其實黑貓、白貓停止接單也是無奈之舉,原因無非三方面:一是缺芯少電,供應緊缺導致產品交付周期延長;二是原材料價格暴漲帶來的成本壓力;三是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及碳積分價格下調,導致單車成本大幅提升。
實際上,歐拉品牌所遇到的這些問題,同樣適用于所有A00級純電動小車,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產品本身溢價能力不夠、利潤微薄所致,而這正是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所要面對的集體風險。
暫且不論眾所周知的芯片荒、電池荒問題,僅從原材料價格飆升中就能看出A00級純電動小車的續命短板。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發布的數據顯示,近兩年來,電池級鈷、硫酸鎳和碳酸鋰價格分別上漲119%、55%和569%,直接導致電池整體價格上漲13%~20%,反映在A00級純電動車上就是漲幅13%。
以300km續航里程的A00級純電動車為例,僅電池價格上漲就會帶來3 100~3 500元的成本提升;再加上補貼退坡3 500元以及碳積分價格下調損失6 000~7 000元,意味著歐拉黑貓如果再繼續賣下去,單車虧損將達到1.7萬元。
面對成本壓力,蔚來、小鵬、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等多款新能源車早在今年年初就已經提高售價,幅度在1 000~7 000元不等。隨后,廣汽埃安、上汽榮威、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旗下的新能源車也即將迎來漲價風潮。
但問題是,上述這些車企的新能源車多是售價在二三十萬元的中高端車型,有的售價更高達到三四十萬元,其產品定位自然有上漲的空間和余地,完全可以借由“增配”噱頭進行抬價,即便不漲價分攤到成本中,也無非是壓縮了1萬多元的利潤空間。
而像歐拉品牌這種A00級純電動小車,本身就是靠走親民、低價路線取勝的,受產品低續航、低性能和低安全性牽制,售價區間主要集中在4萬~6萬元,本身就沒有多少利潤可撈,一旦成本再上漲近2萬元,那就直接賣一輛虧一輛,企業將面臨嚴重虧損的境地。另外,對于購買A00級純電動小車的用戶來說,價格調高后他們可能就不會買賬了,畢竟這些用戶是奔著低價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