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八風舞”考

2022-04-01 09:55:10王金玲劉懷堂
文化遺產 2022年2期

王金玲 劉懷堂

“八風舞”舞名最早見載于唐代文獻,此舞學界關注者甚少。學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八風”內涵上,但意見不一。而關于八風舞的源頭、八風的內涵與身份以及八風舞的形態流變等,似湮沒于歷史長河之中,今試考之以拋磚引玉。

一、八風舞的源頭——甲骨卜辭中的“風舞”“四方舞”

八風,顧名思義其源頭當與“風”有關。何謂風?該字最早見于《周禮》,其含義學界有兩種看法:一是認為風為鳳的假借字,并通過鳳字來表達意思;二是認為在甲骨文時代,風與鳳是二而一即鳳是自然風與神性的復合體,在自然風特別受到重視之時風字產生,而鳳就成為純粹的神鳥。不過,在甲骨文中,“風”的確是通過“鳳”來表達的。過常寶先生考證了風字字義的流變認為,“風”在商代以后,經歷了由神性的自然“鳳”到“帝使”“風后”的過程,此時風是祭祀的對象。

學界有一個共識,即“歌樂舞在其產生初期就與巫術活動緊密結合在一起”,換言之,“原始舞蹈是巫術禮儀活動的主體”。科林伍德在其《藝術原理》一書中亦闡述道:“巫術活動總是包含著像舞蹈歌唱繪畫或造型藝術等活動,并且它們不是作為邊緣因素而是作為中心因素。”那么,殷商及更早的風祭或殷商四方風祭祀屬于典型的巫儀,當有舞蹈;而且學界另一個共識是上古時期詩歌舞不分,則這種舞蹈當有表達訴求之歌。如此,則殷商時期的風祭或四方風祭就是一種祭祀上帝以驅使風神,從而達到農業豐產的大型祭祀舞蹈。

商代風祭對象到《周禮》中有了具體稱謂即風師,《楚辭·離騷》《遠游》《淮南子》中舊注皆稱風伯,東漢應劭稱飛廉,并有專門的祭祀儀式。這是古代風崇拜的反映。這種崇拜“是世界遠古文明的共同現象”,古埃及人、古瑪雅人等都有這種崇拜。古瑪雅風神(即雨神)有四位,名為“查亞克”,分別掌管世界四方之風雨,并與其滋潤的土地神結在合一起。據此可知,古瑪雅風神的職責當為庇護當地農業之豐收,與商代四風崇拜的目的驚人地相似。

二、八風的內涵與身份——從四風舞到八風舞

(一)八風的內涵

從殷商卜辭中的四方風名看,八風應是八個方位名。而如何從四方演變為八方,學界成果不多。有學者認為八方風是從四方風衍生出來的,此說頗有道理。不過,亦有學者研究甲骨文后認為,殷人“八方觀念可能已經出現并用于指稱地理空間,但其使用不多”。如果其觀點無誤,則八方與八風當始于周代。這一推測還需要驗證于先秦文獻。

八風一詞于先秦典籍如春秋時期的《晏子春秋》《關尹子》《春秋左傳》等多見之,但其內涵這些典籍并未明記。明確八風內涵的較早文獻是《呂氏春秋》:

何謂八風?東北曰炎風,東方曰滔風,東南曰熏風,南風曰巨風,西南曰凄風,西方曰飂風,西北曰厲風,北方曰寒風。

顯然,八風乃八方之風,這是先秦時期關于八風含義的較早解釋。到了漢代,八風含義的解釋有多個版本。《史記》《淮南子》《說文解字》《白虎通道德論》以及三國時期的《廣雅》等,但均以《呂氏春秋》所載之八個方位為據來命名,即延續《呂氏春秋》“八方之風”的說法。而另有一部分漢代學者因“八風之說,實與《易》之卦位相表里。班固、賈奎、高誘、韋昭皆以八卦象之”,而稱之為“八卦之風”。那么,釋八風為八卦之風始自東漢。

由此,先秦、秦漢時期八風有八方之風與八卦之風兩種稱謂,漢代以降,這兩種稱謂屢屢見載文獻。但是,呂氏之八風說自春秋而來,其八風即八方之風的解釋當更為可信。據此,由四方四風而八方八風的變化,至遲出現于春秋時期。

(二)八風的身份

四風為巫舞,而八風者何?有兩位學者進行了討論并提出了不同觀點:一是樂曲風格說,由傅亞庶提出。他說:“樂曲于《九夏》之外,又有‘八風’之說,風在聲樂上指其曲調、韻律等特征性”,呂氏所記“八風代表了各地聲樂的不同風格特點”。二是與佾舞關聯說,由袁禾提出。她強調了佾舞以行八風的目的。這兩種觀點雖有啟發性,但八風的身份仍如霧里看花。

1.八風——八風之巫儀。據《關尹子》載:

(關尹子)曰:“五云之變,可以卜當年之豐歉。八風之朝,可以卜當時之吉兇。是知休咎災祥,一氣之運耳。”

關尹子即尹喜,春秋時期人,與老子同時代。八風之朝,意為八風來臨之時,則“當時”就不能釋為事物發生之時,應釋為正當某個時令來臨之際。此文獻意為:觀五云變化,可卜當年農業是否豐產;觀當令八風之來臨,可預知吉兇與否。尤其是文獻特別提到“是知休咎災祥”,那么,“五云之變”與“八風之朝”當為互文——前者預測一年之農業豐歉,后者預測當令之中農業的吉兇。“八風之朝”就是祭祀八風即反映的是先民農業豐產祭祀儀式。

這種祭祀儀式為何能預測農業豐歉?先秦文獻并未闡釋,而漢代文獻記載可資參考。據《史記》載,八風各有所主,如不周風主殺生,條風主出萬物等,八風之行與萬物榮枯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即“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天所以成熟萬物也。”《白虎通德論》亦云:“風者,何謂也?風之萌也,養物成功。”雖然文獻只是提到八風之于“養物成功”的關系,并未直言先秦八風之祭,但仍可從中可以窺一二:先秦祭祀八風始于“八風之朝”,即八風萌發之時,其原因與目的即祈求農業豐產。這也印證了上文關于“當時”的解釋。

如此,則“八風之朝”即為一種巫祭儀式,反映了上古先民祭祀八風以祈求農業豐產的舞蹈。那么,八風內涵與八風身份之間的邏輯關系就十分清晰。

2.八風——八風之樂(舞)。較早見載于《晏子春秋》:

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故詩曰:“亦有和羮,既戒且平。奏鬷無言,時靡有爭。”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成也。……君子聽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

《晏子春秋》作者為晏子,亦與老子同時代。文獻中的八風,與五聲、六律、七音以及九歌并列,則其為聲或樂應無疑問。文獻所記是晏子用八風做比,告訴齊景公調和君臣之道,已達到君臣相成相濟的效果。如此,則八風之樂在春秋之時當成為諸侯廟堂之樂。這一結論有其他文獻可證。如魯昭公二十年謂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以平其心,成其政,以八風以相成,將八風于五聲、六律、七音、九歌并列。魯襄公二十九年,吳到魯國訪問,叔孫穆子請其欣賞“周樂”即《周南》《召南》《頌》等,期間有“八風”之樂扮演。此樂“平”,即安靜、肅靜之意。這些文獻足以證明此樂為西周宮廷所為——不僅表明西周宮廷曾扮演此樂舞,尤其是文獻云“周樂”而不云“魯樂”更為力證,而且在魯國(春秋時期)亦常上演。

文獻表明,春秋時期諸侯禮奉八風之樂(舞)主要功能有二:一是祀八風以祈年;二是觀政之得失,即所謂“以平其心,成其政”,故魯國國君“以禮奉之”。與五聲、六律、七音、九歌等一樣,八風之樂舞“以平其心,成其政”。因八風舞為祀神舞蹈,“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祀神與政治兩者就有了相通之處。這即可解釋關尹子與晏子所記八風之樂(舞)功能的不同。

《史記》《說苑》等亦視八風為樂。《史記》云:

樂者,圣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發以聲音,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八風從律而不奸……故樂行而倫清,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禮記》樂記第十九亦有類似記載。八風從律是為“樂”,具有移風易俗之功能,為“圣人之所樂”之一種。

三、八風舞的形態流變

(一)先秦“八風舞”。其形態的討論是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因為其具體形態先秦文獻未見明載。不過,仍有散見于先秦、秦漢典籍的零星記載,有助于揭開掩蓋于其上的神秘面紗。

1.八風——《承云》之樂。較早記載的是《列子》,謂“周穆王時,西極之國有化人……穆王乃為之……奏《承云》《六瑩》《九韶》《晨露》以樂之”。《楚辭》《淮南子》等均有載。不過,這些文獻并未記載《承云》樂為黃帝之樂(《莊子》稱之為《咸池》),其后東漢王逸注《楚辭》、晉人張湛注《列子》均謂《承云》為黃帝樂,后世不少學者亦認可這一說法:“黃帝以‘云’為紀,所以有《承云》之樂”,這成為學界主流觀點。

另有一種非主流觀點即《承云》是五帝之一的顓頊之樂。文獻記載,顓頊登帝,“正風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鏘鏘。帝顓頊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效八風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其實,《承云》究竟是誰人之樂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其形態及目的是什么。有學者認為,《承云》是一種祭祀云圖騰的圖騰舞蹈,屬于原始舞蹈,是“集體性群眾活動”。如《承云》別稱《咸池》無疑的話,則《莊子·天運》所載之《咸池》或可揭開此舞之形態。據載,黃帝曾在洞庭之野舉行《咸池》之舞,分三段:

一是“奏之以人”,先是應人事、順天理、行五德、應自然,然后調理四時,太和萬物。其中有“蟄蟲始作,吾驚之以雷霆”之樂,此乃驅趕蟄蟲,考之以太和萬物,當為初春耕種做祭祀。

二是“奏之以陰陽之和”,“其聲能短能長,能柔能剛,變化齊一,不主故常;在谷滿谷,在坑滿坑;涂郤守神,以物為量”,當為夏長秋收做祈禱。

三是“奏之以無怠之聲,調之以自然之命”,達到“或謂之死,或謂之生;或謂之實,或謂之榮。行流散徙,不主常聲”的目的,如果能達到上述目的,就是“天樂”。所謂“行流散徙”以及生死,當是冬藏的祭儀。

此舞分別對應后世所謂春種、夏長、秋收、冬藏的農事行為,誠如學者所言此樂與云圖騰無關,而與農業有關系。或曰:“舞為樂主,音逐舞節八音皆奏,而舞曲齊之,故舞所以節八音也。八方風氣寒暑不同,樂能調陰陽,和風氣。八方之氣由舞而行,故舞所以行八風也”,則此樂即使不用八佾之人數,也應是上古時期舉辦的規模宏大而隆重的集體性農業祭祀舞蹈。

2.八風——《大唐》之歌。載于《尚書大傳》:“樂曰:舟張辟雍,鸧鸧相從。八風回回,鳳皇喈喈。”舜受堯禪讓而登帝,做此歌以歌頌堯之美德,名為《大唐》之歌。回回與喈喈意類似,皆擬聲詞,前者為八風之音,后者為鳳凰之鳴聲。這段文獻之意為:樂聲抑揚頓挫,祀者按節而舞;八風之音起伏,鳳凰之聲長鳴。此歌有樂隊、有巫者及眾多的舞者;八風或許被具象化,因為有人裝扮成鳳凰,故鄭玄注云“鳥獸率舞之屬”。如果《尚書大傳》所記無疑,則此八風應當是帝舜之時一場規模宏大的集體性面具舞蹈。

3.八風——八佾之舞。袁禾教授探究過這個問題,惜乎未能明辨。這兩者有無關系?文獻有云:

(魯隱)公問羽數于眾仲。對曰:“天子用八,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故自八以下。”公從之。

這是魯隱公五年事。此文獻蘊含如下信息:

一是此舞乃上古八風巫儀于春秋戰國的變異。所謂“羽,析白羽為之,形如羽帗也”,羽舞有全羽、析羽之分,鄭玄謂:全羽(全取其翅)、析羽(析取其翮)皆五采。《周禮》云:“(舞師)教羽舞,帥而舞四方之祭祀”,上引《史記》八風文獻中有“飾以羽旄”之載。那么,“節八音而行八風”當為飾羽而舞(不知是否戴有面具)即羽舞。

二是此舞是一種佾舞。羽數即“執羽人數”;八佾之謂,“天子八佾,諸公六佾,諸侯四佾。詩曰:大夫士琴瑟御。八佾者,何謂也?佾者,列也,以八人為行列,八八六十四人也。諸公六六為行,諸侯四四為行。”

三是此舞有樂隊伴奏。“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也。……以八音之器,播八方之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節其制而抒其情”。

四是佾舞的目的明確。從天子之佾舞到最低等級的士之佾舞,都有明確的規定——各級佾舞都有一個目的即“行八風”。漢代人認為,“南夷樂曰《南》,南,任也,任養萬物,樂持羽舞,助時養也。西夷樂曰《味》,味,昧也,萬物衰老,取晦昧之義也,樂持羽舞,助時殺也”,則此佾舞原本亦為祀八風之舞。

不過,這種等級森嚴的佾舞在春秋禮樂崩壞的時代,常常有人僭越。孔子曾評價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表明此舞之一支于春秋變成世俗之舞。

而《史記》所載“動以干戚,飾以羽旄”,按照漢人的理解,干戚乃干戚舞,屬武舞;羽旄乃羽舞,屬文舞,那么,此八風之樂就有武舞與文舞的扮演。司馬遷所記非憑空產生,當自先秦而來,此可為窺探先秦八風樂形態之參考。

(二)秦漢“八風舞”。這種巫儀在秦代亦曾舉行。據睡虎地出土秦簡載:

凡戊子風,有興。雨陰,有疾。興在外,風,軍歸。

興,學者據該竹簡中的《秦律十八種》之《徭律》而注云:“征集人服兵役或服勞役,以及征集物資,都稱為興。”盡管未有祀風以祈年之載,但其中卜風以測疾病所記,當為巫儀無疑。結合《呂氏春秋》所載八風之事,秦代或有八風舞之舉。

相較秦代記載而言,這種巫儀漢代文獻所記更為詳細:

漢魏鮮集臘眀正月旦決八風。風從南方來,大旱;西南,小旱;西方,有兵;西北,戎菽,為小雨,趣兵;北方,為中歲;東北,為上歲;東方,大水;東南,民有疾疫,歲惡。

該文獻載于《史記》。魏鮮,西漢人,職司占候,是一位巫師,在臘明正月旦進行占卜八風,預測吉兇:一是與農業有關,如大旱、小旱等;二是與兵災有關,如有兵;三是與自然災害有關,如大水;四是與群體性疾疫有關,如“民有疾疫”。據此,此巫儀主要是為了農業豐歉而舉行。此結論該文獻之前同書頁還有一段話可證:

凡候歲美惡,謹依歲始。歲始或冬至日,產氣始萌。臘眀日,人眾卒歲,一會飲食,發陽氣,故曰初歲。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卒始也。四始者,候之日。

文獻說得很清楚,即“正月旦,王者歲首;立春日,四時之卒始也。四始者,候之日”,這正是歲首“產氣始萌”之際,與“八風之朝”同。此時宜占卜以“候歲美惡”,然是春秋八風巫儀的繼承。只是巫祭內容擴大了——不僅卜八風以貞問農業之豐歉,更重要的是卜八風預測八方之吉兇。那么,八風之舞祭就當承自四風之舞祭而來,并有了進一步擴展。

敦煌馬圈灣出土漢簡中有一條簡文可證西漢卜八風以祈年:

東北來則逆根傷生民多疾病風從東方來則逆震五谷傷于震風從東(1179)

馬圈灣出土的漢簡年代較接近于魏鮮,魏鮮又被載入《史記》,則說明西漢初期八風占卜這一巫儀仍在舉行。

(三)魏晉南北朝之“八風舞”。魏晉時期,八風舞仍有沿續。如晉代《大洞玉經》詩云“帝立三關上,八方舞神兵。洞微無窒礙,化及眾幽靈”,此詩主旨是太上道君庇護向道信徒。所謂神兵,據晉人佚名《四極明科經》卷一載,為仙界仙君統領的士兵。所謂三關,指道家三關九竅之三關,即任、都、沖三脈,構成人體小世界,能決定人之生死。人之經絡不通則亡,經絡不通則由八風侵入人體所致,故道家有“八方舞神兵”之祭儀。

晉代比較詳細的八風舞形態的記載見于道教佚名《大有妙經》之記載,其中詳細描述了道教神庭所舉八風舞情景:元皇玉帝、無上高尊、群真眾仙等端坐神庭,玉華之女、金晨之童各三千人侍衛,仙人燒香禮經,其時,八風鼓于玄旍,玉音發于靈宮;鳳鳴九霞之側,鸞唱紫霄之傍。這是道教仙界上層舉辦的八風舞,是道教詩《大洞玉經》很好的注解。

(四)唐代八風舞。據《舊唐書》載:

十一月丙寅,上制樂章,有《上元》《二儀》《三才》《四時》《五行》《六律》《七政》《八風》《九宮》《十洲》《得一》《慶云》之曲,詔有司,諸大祠享即奏之。

這是高宗麟德四年十一月事。高宗親自制十二樂章,第八章為《八風》樂。文獻明示:一是《八風》成為唐代宮廷正式“樂章”或“曲”,二是《八風》用于諸大祠享。《舊唐書》中不少詩歌有關于此舞的描述,均以“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為題:

六鐘翕協六變成,八佾倘佯八風生。樂九昭兮人神感,美七德兮天地清。

御徵乘宮出郊甸,安歌率舞遞將迎。自有云門符帝賞,猶持雷鼓答天成。

崇牙樹羽延調露,旋宮扣律掩承云。誕敷懿德昭神武,載集豐功表睿文。

合吹八風金奏動,分容萬舞玉鞘驚。詞昭茂典光前烈,夕曜乘功表盛明。

第一首詩為宮廷八佾舞以通八風而祀天地;第二首詩為宮廷演“安歌率舞”,喻以《云門》而祀“天”即上帝;第三首詩為羽舞,且明確提到“旋宮扣律掩承云”——表明唐代宮廷舉行過《承云》之樂舞,目的是祀上帝;第四首詩為“吹八風”而萬舞,以祀先祖。

這四首詩歌當是唐代宮廷《八風》的極好寫照與補充。一是其為八佾舞;二是其為羽舞;三是因題目為“送文舞出迎武舞入”,故詩中有“萬舞”之謂。關于萬舞,學界有三種意見,即其為羽舞、干舞與羽舞合演以及干舞。干即干戚,屬武舞;羽舞為文舞。

那么,唐代《八風》樂,屬于哪種舞蹈?其實從詩歌中不難出,其有三首祀天,為羽舞;一首祀先祖,當為干舞。《舊唐書》有明證:“相百辟,貢八荒。九歌敘,萬舞翔。肅振振,鏘皇皇。帝欣欣,福穰穰。”“萬舞翔”表明舞者既操干戚,又飾羽而舞,“帝欣欣,福穰穰”則表明此舞用于祭祀上帝以祈福。《舊唐書》另一文獻以指明了此舞之功能:“協律郎掌和六呂六律,辨四時之氣,八風五音之節”,此八風即“八風之樂”。這說明,唐代八風之樂是為了“辨四時之氣”,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農業豐收,亦符合高宗制《八風》樂用于“諸大祠享”之目的。

唐代“諸大祠享”用舞有專門機構太樂署掌管,有兩大職責:一是承擔舞者的培訓與御用。有文舞與武舞舞郎140人,按照八佾舞人數,即使文舞、武舞同時上演,其人數亦足矣。二是訓練樂隊與御用。太樂署的首腦太樂令指揮樂隊,“以供邦國之祭祀享宴”。按《史記》所載先秦八風樂,唐代八風與其有著驚人的相似度,即八風樂為文舞與武舞均有扮演,亦與上引唐詩之題目相印證。那么,至少在唐中宗之前,《八風》舞形態就不難明白。

唐中宗時期,此舞仍于在扮演,但發生了變化:

初,后屬婚,上食禁中,帝與群臣宴,欽明自言能《八風舞》,帝許之。欽明體肥丑,據地搖頭睆目,左右顧眄,帝大笑。吏部侍郎盧藏用嘆曰:“是舉《五經》掃地矣!”

此事于后世文獻中屢屢見載。《資治通鑒》所載此事的時間為中宗景云元年(701)五月己卯日。欽明即祝欽明,中宗時期為禮部尚書,封魯國公。景云元年五月,中宗與群臣大宴,祝欽明跳八風舞以助興。文獻云,祝欽明先“據地”,即以手撐地——不僅是為了支撐身體,更是為了跳舞;睆目,即眼睛突出。這種舞姿是何舞蹈?清代書畫鑒賞家卞永譽(1645-1712)《式古堂書畫匯考》云“祝公妙八風舞,旋轉如鬼物”,即旋轉速度非常快。那么,符合這種形態特征的唐代舞蹈有兩種,即胡旋舞與骨鹿舞,這兩種舞蹈均見于唐代史料。《舊唐書》列傳載有安祿山為唐玄宗跳胡旋舞,疾如風;《新唐書》則云舞者立球上,旋轉如風,骨鹿舞與之同,均為夷舞,唐人段安節《樂府雜錄》“俳優”條有載。

胡旋舞,唐元稹《胡旋女》詩有具體描述:“天寶欲末胡欲亂,胡人獻女能胡旋。……蓬斷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盤火輪炫。驪珠迸珥逐飛星,虹暈輕巾掣流電。潛鯨暗吸笡波海,回風亂舞當空霰。萬過其誰辨終始,四座安能分背面。”那么,胡旋舞進入中原是在天寶末年,而八風舞之所以吸收胡旋舞,當與胡旋舞或骨鹿舞旋轉迅疾的舞態有關。如此,可解釋祝欽明為何要以手據地——可能模仿舞者站在小圓球上跳舞狀。《資治通鑒》載,祝欽明自請作八風舞,備極丑態,胡三省注曰:“祝欽明所謂八風舞,非春秋魯大夫眾仲所謂舞者,所以節八音行八風者也,借八風之名,而備諸淫丑之態耳。今人為淫放不逐為風,此則祝欽明所謂八風也。”因此,不難想象,祝欽明據地旋轉、眼睛突出而左右斜視的舞蹈情形。

因祝欽明身體肥胖,他跳這種舞蹈著實滑稽可笑;且其為朝廷大臣,以此身份跳八風舞,與弄臣或優伶無異,故盧藏用說他斯文掃地。盧藏用與祝欽明同朝為官,盡管他的評價是從儒家濟世角度出發,但還是透露出中宗時期八風舞演化的一些信息:

一是形態上的變化。將唐代胡旋舞或骨鹿舞引進八風舞之中,增添了八風舞的舞蹈效果。這是唐代歌舞興盛環境下的產物,是前此八風舞所不具備的。

二是功能上的明確。唐代八風舞一是用于大祠享的祭祀舞,二是演變為世俗娛樂助興之舞。祝欽明、盧藏用兩位朝廷大臣對于八風舞都有了解,尤其是祝欽明還能跳此舞,這表明至少中唐宮廷八風舞的扮演。祝欽明對此還比較熟悉,否則,他就不可能在朝廷宴會上跳此舞——佐酒助興。此舞“備諸淫丑之態”,或由唐戲弄而來。因為唐人無所不弄,甚至拿三教最高首腦開涮,八風舞雖然為祭祀天神地祇或先祖之舞蹈,但在唐人眼中未嘗不可一弄之,所以才有祝欽明于宴饗之會跳此舞助興。

(五)宋元明清之八風舞。宋以后,文獻中“八風舞”所記,或復述先秦關于八風為政的記載,或附和先秦顓頊作《八風歌》,或轉述祝欽明做八風舞事,或轉述道教文獻記載的仙界舞八風。而八風舞之祭祀舞蹈以及世俗舞蹈,文獻記載較為少見,明代史鑒《西村集》與清代汪象旭《呂祖全傳》偶一載之。

《西村集》卷一云:

馨香苾芬,光景輝煌。爾乃麾旛,舉升龍翔。柷具擊軒懸鳴,鐘鼓鏜锽,金石鏗鏘。絲竹繁而不亂,匏土劌而不傷。迨升歌之一出,眾音比而低昂,是皆宣中和而感神人,竅幽渺而調陰陽。又若華冠紛,羽籥入,行八風,舞六佾,或俯或仰,或徐或疾,奮袖翩翩,頓趾秩秩。泛而不浮,沉而不窒,張而不縱,翕而不抑,氣洽形和,神暢志得。于是,神具醉止,祝告利成。

這是史鑒所作《望泮樓賦》之節選。史鑒(1434-1496),字明古,號西村,蘇州府吳縣(今屬江蘇)人,明宣德九年生,明弘治九年卒,一生隱居不仕。節選部分為該縣社廟之祭祀。此祭儀中提到了舞六佾以行八風于社廟祭祀之上,是整個社廟祭祀儀式中的一個環節,成為神圣的舞蹈之一。其形態如下:

目的:祭祀社稷神。

妝扮:華冠。

扮演:或俯或仰,或徐或疾,奮袖翩翩,頓趾秩秩;行八風,舞六佾。

伴奏:八音。

這種形態與唐及其之前的八風舞有了很大的不同。到清代,這種舞蹈社會上亦然有扮演。據汪象旭《呂祖全傳》載:

頃之,席備。命予禮。予居廡外不入。數輩扶進,納予坐左,女右。前列歌童舞女百人。酒一巡,舞唱一回,笙簧鼓吹聒耳,響振陵谷。初舞《惜時光》,唱律歌。曲曰:

錦閣柔風,海棠弄香,彩衣舞袖偏長。一聲啼鳥似笙簧,巧擲金梭在綠楊。王孫輩,士女行,同游挈伴往尋芳。逢樂處,即戲場,何須身外覓仙方?予隱幾勿睹,但密識其音。

強起,又作《八風舞》。腔如前。歌曰:

小沼新荷,重重似錢。薰風初入虞弦,流螢飛入畫堂前。

一雨涼生竹簟眠,呼小婢整杯盤,漫把香醑細細添。同觀賞,人月圓,那知人世有神仙?

汪象旭,西陵人,生卒年不詳,清順治初前后在世。據其所記,清初八風舞則遣賓助興,規模較大,與前代相比又有新的變化:

一是遣賓助興具體化。正如文獻所云,酒一巡,舞唱一回,八風舞為第二回之舞。

二是樂隊伴奏的變化。新增了笙、簧樂器,這不屬于八音之列,顯然是吸收了歷時性下音樂藝術的因素所致。

三是吸收了歷時性下其他藝術因素。即舞蹈時有歌唱,歌曲內容與舞蹈內容相匹配。如《惜時光》舞,配以及時行樂的律歌;《八風舞》配以游仙曲。其后有三巡舞《霓裳》、四巡舞《飛燕》等,所配歌曲內容亦與舞蹈內容同。

四是因舞唱者為歌童舞女,析之以游仙曲,此八風舞中的歌童舞女可能妝扮成仙童、仙女或仙人形像,表演則類“彩衣舞袖偏長”縹緲如仙狀。

結 語

消失于歷史上的藝術形態不在少數,八風舞就是其中之一。此舞祭祀的是風神,盡管近代以來淡出了歷史舞臺,但其祭儀一直存在于歷史長河之中,文獻載之甚確。有關八風舞的文獻記載,使后世得以了解、認知其目的、形態流變,其彰顯的風神信仰之完整鏈條,還有助于我們從民俗學、社會學等學科視野予以探討,其學術價值與實踐價值不可忽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在线第三页|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大乳丰满人妻中文字幕日本| 8090午夜无码专区| 激情国产精品一区| 日韩欧美国产中文| 伊人AV天堂|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99一级毛片| 搞黄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 青草视频久久| 国产精品污视频|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欧美一级99在线观看国产|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不卡| 欧美成人午夜在线全部免费| 欧美国产在线看| 极品国产在线| 欧美a在线看| 欧美日韩激情在线| 亚洲色偷偷偷鲁综合|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综合在线观看第七页 |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国产91小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日本不卡视频在线|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美臀人妻中出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在线综合视频| 超级碰免费视频91|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欧美人人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亚洲小视频网站|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 欧美日一级片|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浮力影院国产第一页| 欧美第九页| 亚洲成在线观看 |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 国产自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黄色网站视频| 亚洲三级影院|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私拍99pans大尺度| 亚洲区第一页|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 丰满的熟女一区二区三区l| 亚洲永久色| 99性视频| 日韩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亚洲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