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明,林樂發,張松林,張沈屹婷,柯建華,葉永同
(1.泉州市正骨醫院 手外科,福建 泉州 362000;2.晉江市中醫院 手外科,福建 晉江 362200)
隨著修復重建外科的發展,皮瓣“經濟學”概念越來受到重視,修復甲瓣供區,保護趾的完整性和功能性,也成為醫生和病患的共同要求[1-3]。2013年1月-2020年10月,我科應用第2趾脛側皮瓣結合全厚植皮修復短動脈蒂甲瓣切取后的供區,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組19例,男11例,女8例;年齡16~47歲,平均36歲;甲瓣修復手指:拇指3例,示指7例,中指5例,環指2例,小指2例;手術時機:傷后3~11 d。第2趾脛側皮瓣切取面積:1.5 cm×1.0 cm~3.5 cm×2.5 cm,直接修復甲瓣供區2例;修復趾背側骨質與肌腱外露區,并結合趾底游離全厚植皮17例;第2趾脛側皮瓣供區直接閉合4例;游離植皮15例。
術后行患肢制動,按顯微外科皮瓣術后常規預防感染、血管痙攣和血栓形成治療,如發生血管危象及時處理。
本組19例皮瓣全部一期愈合,無血管危象發生。足趾植皮區,2例趾底皮片部分壞死,1例第2趾脛側皮片部分壞死,經換藥后愈合。術后隨訪3~42個月,全部皮瓣色澤、質地好,17例趾底植皮區無潰瘍形成,在隨訪期內已有部分感覺恢復。
典型病例:患者1女,21歲,因軋傷致左示指末節壞死,行對側甲瓣+同側髂骨植骨再造左示指,甲瓣供區按本術式設計修復(圖1-8)。

圖1 術前創面

圖2 皮瓣設計(背側)

圖3 皮瓣設計(跖側)

圖4 皮瓣切取

圖5 第2趾皮瓣設計

圖6 第2趾皮瓣切取

圖7 趾瓣供區皮瓣修復

圖8 第2趾、趾供區植皮區

圖9 術前

圖10,11 供區修復術后2周

圖12,13 術后2個月隨訪
第2趾脛側皮瓣是以趾底脛側固有動脈為皮瓣血供,位置恒定,外徑為0.6~2.1 mm,平均1.1 mm,與趾腓側趾底動脈在第1趾蹼間隙處共干為第1跖背動脈或第1跖底動脈,第2趾靜脈分為淺、深兩組,淺靜脈較發達,分布于趾背、趾底和趾蹼等,深靜脈為趾底動脈的不典型伴行靜脈,是本帶蒂皮瓣的回流靜脈,與手部指動脈島狀皮瓣相同,該皮瓣感覺主要由脛側趾底神經支配,為足底神經的分支,在跖趾關節遠側橫徑為1.2~1.6 mm,與趾底固有動脈伴行[4-5]。李基民等[6]對20例成人足標本的研究結果與之基本一致,第1趾蹼間隙切口可同時完成趾腓側趾底動脈和第2趾底脛側固有動脈的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