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舒茵,梁國成,2*,秦 辛
(1.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藥學部,廣西 南寧 530011,2.廣西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
青風藤,又名清風藤、尋風藤、扶風藤、楓風藤,為防己科植物青藤[sinomeniumacutum(Thunb.) Rehd.et Wils.]和毛青藤[sinomeniumscutum(Thunb.)Rehd.etWils.var.cinereumRehd.etWils.]的干燥藤莖[1-3]。秋末冬初采割,扎把或切段曬干。 青風藤主要產于河南、陜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四川和重慶等省市,一般攀援于樹上和石山上或生長于林中、林緣、溝邊和山地灌木叢中[4]。青風藤氣微,味苦,可祛風濕,通經絡,利小便,用于風濕痹痛、關節腫脹、麻痹瘙癢等疾病[1]。現代研究表明,青風藤生物堿為青風藤主要的化學成分,亦為活性成分。此外,青風藤還含有三萜類、揮發油類和菲醌蒽醌及酚類等化學成分,具有較多藥理作用如抗炎、鎮痛、消炎、降壓、免疫抑制、抗心律失常等。青風藤或其復方內服或外用在中醫藥應用中用于治療風濕性疾病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臨床常用藥。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其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以及臨床用藥的準確性與合理性,本文對青風藤近 15 年來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進行綜述,為青風藤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提供參考。
青風藤化學成分復雜多樣,目前已知的化學成分按其結構分類主要為青風藤生物堿,亦為活性成分。此外,青風藤還含有菲醌蒽醌及酚類、三萜類、和揮發油類等化學成分。
青風藤生物堿為青風藤化學成分中研究最多的一類化合物,為祛風止痛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鎮痛、抗炎、免疫抑制與免疫調節等作用,是青風藤的質量控制與評價的主要指標性成分。目前從青風藤中共分離了41種生物堿類化學成分,主要分為嗎啡烷類、小檗堿原小檗堿類、異喹啉類及其他幾種類型。青風藤生物堿類化合物結構類型及具體化學名稱見表1,化學結構見圖1。

表1 青風藤生物堿類化學成分

圖1 青風藤生物堿類化學結構(1-41)
呂海寧等[16]運用硅膠和Sephadex LH-20柱色譜及制備HPLC等多種分離方法從青風藤分離鑒定出19個醌類和酚類化合物,其中3個菲醌、6個蒽醌和10個酚類。表2為9種醌類和10種酚類化合物的母核與取代基,圖2為母核結構。

圖2 菲醌蒽醌及酚類結構母核(1-5)
周秋香等[17]從青風藤中分離鑒定了5個三萜類化合物,分別是:1羽扇豆醇、2羽扇豆酮、3赤楊醉、4赤楊酮、5乙跳齊墩果酸。化學結構見圖3。

圖3 青風藤三萜類化合物化學結構(1-5)
青風藤中還含有大量的揮發油成分。目前利用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結合數據庫檢索對青風藤中揮發油成分進行分離鑒定,已鑒定出101中成分,主要為脂肪酸、甾醇、烯烴以及少量的醛類等物質,含量最多的為十八烷酸和十六烷酸[18]。

表2 醌類和酚類化合物的母核與取代基
青風藤為臨床常用中藥,青藤堿為其主要活性成分。現代研究表明,青風藤具有抗炎鎮痛、免疫抑制、抗腫瘤等藥理作用。
眾所周知,炎癥反應與炎性細胞因子,例如白細胞介素(IL-1β、IL-6、IL-17、IL-21)、腫瘤壞死因子(TNF-α)、基質金屬蛋白酶-9 (MMP-9)、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 等密切相關。青藤堿(SIN)對膠原誘導性關節炎(CIA)小鼠關節炎指數(AI)評分、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17(IL-17)及滑膜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達的均有影響,能改善CIA小鼠關節腫脹,降低血清TNF-α、IL-17 的分泌,可能與其下調了滑膜 NF-κB 的表達有關[19]。有研究對Hulth 法誘導膝骨性關節炎(OA)模型兔注射不同劑量正清風痛寧注射液,發現中、高劑量的青藤堿可降低關節液炎癥因子白細胞介素(IL)-6、IL-17 及帶有血小板凝血酶敏感蛋白結構域的解聚素與金屬蛋白酶家族成員中聚集蛋白聚糖酶(ADAMTS)-4、ADAMTS-5的含量,對OA模型病變軟骨具有保護作用[20]。這說明炎性反應及固有免疫反應在內的生物學因素在 OA 發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青藤堿還能通過抑制滑膜組織IL-6 mRNA的表達而有效降低痛風性關節炎(GA)大鼠滑膜中IL-6 的水平,減少關節液白細胞、中性粒細胞含量,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惡性循環,從而對GA起到治療作用[21]。青藤堿全身給藥可抑制眼組織炎癥,表明青藤堿可能是控制內源性眼部炎癥疾病的新型治療劑。另外,青風藤的制劑中也證實了其抗炎鎮痛作用。痹癥寧(SIN)可改善II型膠原蛋白誘導的類風濕關節炎(CIA)大鼠一般情況,具有一定抗炎消腫、調節免疫的作用,主要是通過降低其關節炎指數評分,降低血清炎癥因子CRP、ESR以及抑制滑膜組織中MMP-3、MMP-9的表達而實現[22]。
免疫反應與T 細胞、B 淋巴細胞、樹突狀細胞(DC)以及單核/巨噬細胞(MO) 的特異性免疫應答直接相關,而免疫分子包括細胞因子、黏附因子、趨化因子等,其在免疫應答反應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青藤堿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可能機制研究證實青藤堿能下調膠原誘導性關節炎(CIA )小鼠Bcl-6 mRNA和Bcl-6蛋白的表達,降低Tfh細胞比例,抑制IL-21水平,并改善小鼠的關節炎癥狀[23]。青藤堿(SN)聯合甲氨蝶呤(MTX)治療類風濕關節炎(RA),在外周血中Treg及Th17的表達均發生變化,Treg 水平明顯升高而 Thl7 細胞含量明顯降低,證實青藤堿治療RA療效確切[24]。間充質干細胞 (MSCs),在體內或體外均具有免疫調節作用,與其可抑制淋巴增殖有關。有研究發現青藤堿能促進BMMSCs胞內i NOS 表達和NO分泌,增強小鼠 BMMSCs 對淋巴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25]。
研究表明,青藤堿可通過多途徑發揮抗腫瘤作用,例如抑制腫瘤細胞增殖、誘導腫瘤細胞凋亡、抗腫瘤細胞侵襲和遷移、影響腫瘤新生血管、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等。雷欣睿等[26]驗證了青風藤正丁醇萃取物對HepG2、SMMC-7721 肝癌細胞均有抑制作用。對人結腸癌 SW620 細胞的研究證實青藤堿可通過下調TNF-α、IL-23 及β-catenin 表達水平,從而抑制人結腸癌 SW620 細胞增殖[27]。另外,青藤堿能以濃度依賴性方式抑制GC細胞的增殖、轉移和侵襲,其作用機制可能與通過肺癌轉移相關轉錄本1靶向mi R-141有關[28]。
ANGPTL-4屬于血管生成素樣蛋白家族,可以作為衡量腎臟炎癥反應的標志物,因為其在腎纖維化、腎損傷以及腎癌組織中的表達水平均高于正常腎組織。青風藤提取物對糖尿病腎病大鼠腎臟具有保護作用是因為其能夠降低腎組織中 AN-GPTL-4表達水平[29]。而對創傷后腦損傷的研究表明,創傷后腦損傷可以引起神經細胞凋亡,青藤堿治療可以減少細胞凋亡的發生,主要是通過改善創傷后腦組織的丙二醛、谷胱甘肽氧化酶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水平,從而抑制Caspase-3的表達而達到[30]。青藤堿還可以減輕臟器的缺血后損傷。小膠質細胞的炎性激活是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一個重要病理過程,缺血后激活的小膠質細胞會分泌炎性因子,使神經細胞處于炎性介質的環境,損傷神經細胞。表明炎性反應的整個過程由缺血再灌注激活的小膠質細胞和轉錄因子NF-κB主導。青藤堿可以有效抑制氧糖剝奪復氧糖(OGD/R)誘導的小鼠腦膠質細胞(BV-2)細胞炎癥,降低BV-2細胞TNF-α、IL-lp、IL-6mRN表達水平,抑制P50和P65磷酸化,促進IKBa蛋白表達,進而抑制NF-κB活性,發揮抗炎作用而保護神經細胞,減輕腦缺血再灌注的損傷[31]。
本文對青風藤的化學成分和大部分藥理作用做了較全面的闡述。青風藤臨床應用廣泛,青藤堿為其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青風藤主要傳統功效經現代藥理學的科學評價正逐漸被證實和挖掘。青風藤具有諸多藥理活性,包括抗炎鎮痛、免疫抑制、抗腫瘤等,與其生物活性成分青藤堿密切相關。青風藤在治療類風濕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抗腫瘤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目前,對青風藤已有了大量的研究,但相關研究還存在許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青風藤化學成分豐富,但目前青風藤中青藤堿之外的藥效作用成分還缺乏研究。②青風藤活性研究以青藤堿為主,青藤堿對于炎癥疼痛的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已得到了證實,其風濕、類風濕的治療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其對其他類型疼痛的研究尚需進一步探討。另外,青藤堿單體的體內研究主要以組織病理學觀察及相關基因表達分析為主,其確切的作用部位和機制缺乏深入的研究。③生物堿成分作為青風藤中分離鑒定及化學結構研究較多的一類成分,其活性除了青藤堿外,其他生物堿的單體活性研究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為使青風藤的藥效更加明確,還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以期待青風藤在治療人類疾病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