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振
(中交第三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北雄安交通軌道分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
某工程占地面積約23 600 m2,擬建1 幢地上22 層主樓和1 幢4 層裙樓相連建筑物,設3 層地下室,地坪標高-0.5 m,設計地下室底板標高-14.1 m,基坑開挖深度約為14.5 m。開挖按照“先深入后淺出”原則進行:(1)面積較大的部分采用機械開挖形式;(2)細微部分采用人工開挖形式;(3)場地基本采取“土釘墻+鉆孔灌注樁”支護形式。
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鉆孔灌注樁具體施工有4 個步驟。

圖1 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
1)正式鉆孔前要完成準備工作,徹底清理雜草、雜物等會對施工造成影響的因素,以保持場地干凈,并將土壓實。若鉆孔地場地位于陡坡之上,則嚴謹使用裝載機,且鉆孔灌注樁必須處于平穩堅實平臺之上;與此同時,還必須充分確保施工設備可安全進場與出場。
2)鋼護筒埋設深度一般要維持在約200 cm,如果出現特殊情況,則該深度可適當增減;另外,鋼護筒面與鉆孔灌注樁施工面保持約30 cm 的高度,應在比較堅實的土層設置鋼護筒。
3)開挖樁孔前,工作人員需要先對樁位進行施工放樣;挖孔后,要讓樁孔直徑保持在能夠放下鋼護筒為宜,一般可參照大于鋼護筒直徑40 cm 為標準。
4)將護樁作為重要參照來確定樁基的確切位置。在這一過程中,重要的是確定孔底中心位置,并將鋼護筒放置到深基坑中后,測量鋼護筒與樁位中心(鋼護筒與樁位中心偏差需保持在3 cm 以下、傾斜度保持1%以下為符合標準)。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確認符合標準后,方可在鋼護筒周圍進行填土與夯實;同時,要依照樁頂來測算出樁孔所需挖至深度。
在旋挖鉆正式啟動前,要做到:
1)詳細檢修鉆機以及主要配件;
2)在鉆機周圍進行標記,一般是采用灑白灰線形式;
3)將鉆機移動到標記位置,隨即停止;
4)嚴格按照施工圖做好準備工作,根據不同地質層選用不同的鉆頭;
5)從護樁拉出十字線,調整好鉆頭中心位置、鉆桿角度、桅桿角度[1]。
旋挖鉆進行施工時,在遵循“先緩慢后快速”原則的基礎上,將每次進尺控制在約45 cm,直到500 cm;此后如果沒有出現異常情況,則可以適度增加進尺,但也要控制在約80 cm。
考慮到旋挖鉆鉆進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濾渣,因此,要時刻關注表土變化并及時登記在冊,再與地質圖進行對照。
鉆孔環節結束后,即進入檢孔環節。主要利用檢孔器進行檢孔,只有孔徑等各項指標均符合標準,才能進入清孔環節。本工程具體檢孔標準見表1。

表1 檢孔標準
旋挖鉆鉆達設計標高后,可以利用清孔鉆頭及時對孔展開清洗。本工程清孔應滿足以下要求:(1)孔底<500 mm;(2)泥漿比重>1.25 g/cm3;(3)含砂率<8%;(4)黏度<28 Pa·s。
在安置鋼筋籠時,要充分利用雙吊點吊裝形式:(1)第1 吊點位于鋼筋骨架上端;(2)第2 吊點位于鋼筋骨架中點上方1/3 處。鋼筋籠起吊和就位具體步驟為:
1)先拉起第1 個吊點,讓鋼筋骨架提高至一定角度后,再拉起第2 個吊點。
2)等到鋼筋骨架起步后,再對第1 吊點進行繼續拉動。
3)在第1 吊點緩慢提高的過程中,第2 吊點緩慢松開,一直達到鋼筋骨與地面成90°后方才停止起吊。
4)逐漸解除第2 吊點,并檢查鋼筋骨架是否保持平順狀態;如果其中出現不平順情況,則需要在緩慢起吊途中逐漸調整鋼筋骨架位置,直到達到平順。
5)當鋼筋骨架置放于孔口后,需要以緩慢的速度使其不斷下降,嚴禁出現擺動情況。
6)當鋼筋骨架進入第2 吊點周圍孔口時,可利用工字鋼使鋼筋骨架在孔口獲得1 個臨時支撐力(該臨時支撐力必須滿足04SG523《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構造圖集》要求的強度)。
7)在進行焊接定位時,要先確定鋼筋籠中心位置,再依照護樁確定樁位中心位置,然后重合這2 個中心位置[2]。
8)在頂吊圈下方放置槽鋼,并在鋼護筒上口放置枕木,將鋼筋骨架置于枕木之上。
2.6.1 安裝串筒
鋼筋籠初步安裝完畢后,用串筒對混凝土進行澆筑;當混凝土高度在3 m 以上時,串筒與鋼筋籠籠底距離保持在2 m以下。
通常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在約15 cm 較合適。灌注混凝土之初,要確保孔底積水在5 cm 以下;另外,混凝土的孔壁壓力應高于滲水壓力,以避免地下水滲透到孔內。
灌注混凝土時,必須要及時供應混凝土。這是因為混凝土澆筑往往都需要一次性澆筑,若在灌注混凝土環節出現接縫情況,會導致施工進度變緩。對此,應依據技術要求展開相應處理,通常以混凝土澆筑比樁頂高50 cm 為較合適高度。
1)在成孔環節中,可使φ48 mm×3.2 mm 鋼管與邊坡保持垂直;土釘水平間距以1.5 m 為準,并根據上下錯綜形式來進行排列。
2)坡面網筋利用φ8 mm 圓鋼,土釘間距保持在200 mm×200 mm。
3)利用C20 細石混凝土以噴射方式對土釘墻面層展開施工;面層厚度保持在100 mm;噴射混凝土在凝固2 h 后方可進行噴水養護,持續養護7 d。另外,為預防水對深基坑侵蝕,要在深基坑坡頂部設置5%傾斜度的散水坡面[3]。
1)由于開挖是一項較復雜且嚴密的工程,因此,在具體施工中,必須要把握好坡度,以確保坡面具備一定的平整度。
2)施工土釘墻時,需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展開,保證階段節點完成才能進入下一個節點;同時,要保持施工的層次性。具體來說,每一層次挖土深度要與土釘保持垂直狀態,以更好地在保障土釘施工推進的同時,避免邊坡出現塌方。
3)當檢查并確定坡面符合標準時,才可確定孔位,同時,孔位誤差要保持在100 mm 以下,如出現特殊情況,則需由專業技術人員來移動孔位。
4)檢查各事項,并在檢查結果符合標準后再將注漿管插入內部;如果注入泥漿出現不飽滿情況,應隨即展開2次補漿。
5)土釘孔深度和注漿角度必須符合設計標準,且每完成一個環節就要及時進行驗收。土釘孔深與土釘孔徑可以出現偏差,但孔深偏差必須<30 mm,孔徑偏差必須<5 mm。
6)進行掛網時,鋼筋網片要有一定的距離,不能與坡面緊密結合。
7)進行混凝土噴射時,必須按照施工要求的配合比拌和混凝土;面層混凝土的厚度要符合DB11/T 464—2015《建筑工程清水混凝土施工技術規程》所規定的設計標準;坡面不可以出現鋼筋外露情況。
8)用鋼筋網固定鋼筋;用鐵絲固定網片。
對于土建基礎建設來說,深基坑支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僅會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還會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因此,深基坑支護施工過程中,需科學合理地設計深基坑支護方法,在充分考慮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確定方案,從而為深基坑的高質量施工提供保障。與此同時,要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綜合考量地質條件、周圍環境情況等因素,以便獲得結構安全且經濟合理的支護效果,充分保證施工安全與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