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勇
(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北京 100038)
某標段主線全長5.9 km,起訖樁號為K27+400~K33+300;支線4.02 km,起訖點樁號為ZK0+000~Z54+020。地勢較為陡峭,路線經過區域以山地為主,水系發達,交通較為方便。主線橋梁工程津浦線增建淮河特大橋43~47 號橋墩為圓端形重力式橋墩,高度在10.9~19.89 m,鋼梁所在橋墩為43~46 號墩。本橋圓端形重力式墩結構如圖1 所示。

圖1 圓端形重力式墩結構(單位:cm)
本橋48 號墩是框架墩,結構如圖2 所示;49~57 號墩為圓端形板式墩,高度在4~9 m;43~45 號墩為水中墩,最大墩身需要501.4 m3的混凝土;58 號橋臺為耳墻式橋臺。

圖2 框架墩結構(單位:cm)
針對43~46 號大截面重力式墩,需要設計1 套大型鋼組合模板,模板高與墩身高度相等,且截面內應無拉桿。模板由2片直板、2 片圓端板組成,每節段的模板高度最高4 m,需要采用厚度為6 mm 的鋼板和槽鋼分別做成模板的面板和肋板,其中背帶由30 號槽鋼和角鋼拼成“花梁”后制成,并和鋼模板外側進行焊接。拉桿使用φ32 mm 鋼筋,安裝在模板外側端部。
由于鋼模板自重和尺寸較大,需要利用吊機從根部到頂部逐片逐節進行安裝。由于小截面重力式墩只有1 個(即47號墩),因此,其加工耗資十分巨大。但是,考慮到與1 標段用到的鋼模版尺寸相同,且施工時間不沖突,所以,可以利用1標段的模板,并在吊機的配合下按照分節預拼以及逐節按照的方法完成安裝施工。
對于圓端形板式墩(49~57 號墩),高度為1.2 m,最終確定使用1 套鋼組合模板,同樣是無拉桿,且模板由2 片直板和2片圓端板組成,每節段模板高為4 m。同時,需要用5 mm 厚的鋼板和槽鋼分別做成面板和肋板,其中,背帶采用20 號槽鋼支撐,拉桿采用φ32 mm 鋼筋,并安裝在模板外側端部。值得注意的是,在安裝時,要在吊機的輔助下,以整體預拼、整體安裝的方法進行安裝。
框架墩為48 號墩,58 號臺為耳墻式橋臺。二者的模板通常可利用高強覆膜竹膠板制成,背帶由普通鋼管制成,拉桿由φ12 mm 鋼筋制成,正常安裝即可。安裝前,需先清理鋼模板表面的雜物,具體操作過程為:(1)使用砂輪機將銹跡、污物去除,然后用棉紗進行擦拭;(2)均勻涂抹脫模劑,再進行遮蓋。此外,為保證混凝土的美觀性、平整性,必須保證脫模劑風干硬化前不能接觸灰塵或雨水。同時,由于大截面重力式墩的穩定性強,不需要依靠其他支撐,而小截面重力式墩和板式墩的穩定性弱,因此,需要搭建腳手架進行輔助施工[1]。腳手架安裝完成后,進行模板安裝,并提前將10 mm 的海綿墊在模板接頭處,以防止發生漏漿。
通常情況下,板式墩施工需要大量的鋼筋,且多為Ⅱ級鋼筋。對承臺進行施工時,需提前預埋墩身主筋,并提前綁扎水平箍筋,并在固定好腳手架后將其余箍筋補齊。由于板式墩中還布置有水平鉤筋,為了便于澆筑混凝土,不能提前對其進行綁扎,需要一邊澆筑混凝土,一邊綁扎鉤筋。
重力式墩一般尺寸較大,需要使用I 級鋼筋,并且保證預埋鋼筋1~3 m,并焊接預埋墩身鋼筋和承臺鋼筋。進行墩身鋼筋施工時,由于未進行全面固定,鋼筋的穩定性較差,因此,往往需要利用腳手架進行固定。但腳手架不能搭設到墩頂,否則會對模板安裝產生影響。基于上述施工特點可知,隨著鋼模板安裝施工的進行,腳手架也會隨之不斷搭設。對此,要等待整個墩身的鋼筋焊接與綁扎完成后,再添加水平加強撐,以便增強鋼筋的穩定性。在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拆除腳手架。
然后,對墩帽鋼筋進行施工。在地面對墩帽鋼筋進行綁扎后,利用汽車吊進行吊裝。該方法不僅可以避免高空作業,還可以提升工程質量,縮短工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重力式橋墩的墩帽尺寸較大,安裝墩帽時不能采用整體吊裝的方法,需要進行就地綁扎。
43 號墩的灌注要一次性完成,剩余橋墩墩身需要分2 次灌注。采用該混凝土灌注方案,不僅可以使墩身的外觀更加美觀,還可以避免施工縫的出現。少量的混凝土可以采用混凝土攪拌站集中拌和、翻斗車運輸、汽車吊吊入的方式;大量的混凝土可采用混凝土攪拌站集中拌和、混凝土輸送泵輸送的方式[2]。
針對43~46 號墩,所需方案為泵送。選擇該方案有兩方面原因:(1)施工所需混凝土較多,若使用汽車吊吊入,速度會很慢,不能保證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灌注;(2)由于施工時溫度較高,混凝土會快速凝固,如果不同層的混凝土輸入時間相差太大,墩身的整體性會變差,也會影響美觀。因墩身截面比較大,所以需要利用長1 m、大小頭直徑分別為30 cm 和25 cm的串筒混凝土。進行混凝土搗固時,為了便于操作,需要制作1個操作平臺,且需要用手拉葫蘆將平臺四角分別與鋼模頂部連接。一邊用手拉葫蘆移動平臺,一邊進行混凝土的灌注。為了避免混凝土出現泌水現象,選擇原材料時,應選擇級別為32.5 級的普通硅酸泥水泥;細骨料為中粗砂;粗骨料選擇粒徑16~31.5 mm 的碎石制成。為了提高混凝土的可泵性,可以在混凝土中摻入高效泵送減水劑。
針對47 號橋墩和58 號橋臺,由于使用的混凝土量較少,選用普通型混凝土即可。仍然利用汽車吊吊入方式,不同的是,只需要1 套串筒,其余同上。
1)施工過程中,應嚴格依據相關規范的規定進行施工,保障所用模板的強度符合設計要求。使用的模板應方便運輸,有利于拆除與安裝,還要做好防銹工作。
2)在模板安裝預控過程中,要確保施工人員有足夠的相關經驗;所選腳手架的穩定性和強度都要符合要求,尺寸需要按照規定確定;對于模板縫,需利用海綿條進行處理;工程中所用到的脫模劑的品質要好;安裝好模板后,需詳細檢查是否符合相關要求。
3)混凝土攪拌及運輸質量控制措施。材料進場前,首先,對其進行嚴格的質量檢查,只有檢查結果合格的材料才能進入施工現場;進行混凝土配料時,利用電子秤計量,保證稱量準確,攪拌時采用強制式攪拌機;水灰比需要嚴格按照設計要求進行配置,需要對第1 盤混凝土材料進行檢測,一般每配制6~10 m3檢測1 次。運輸混凝土時,所選路線不宜過遠,但要路面平整度較好,交通通暢,不宜發生長時間停車[3]。
4)混凝土澆筑質量控制措施。對基面以及模板要全面清理;進行分層澆筑;搗固要格外注意避免出現漏搗和過搗;澆筑要持續并一次性完成;及時檢查支架和模板,如果出現問題需要立刻處理。
5)混凝土養護質量控制措施。混凝土澆筑完成大概12 h后,可以開始至少14 d 的養護工作;利用塑料薄膜將拆除后的模板進行包裹。
6)拆模質量控制措施。拆模需要等到預留試塊自身的強度符合設計要求的70%后才能進行;且該過程中為了避免出現掉角、脫皮,需要全程禁止碰撞;此外,為了避免模板在吊運過程中出現破損,吊機司機需要全程配合。
7)成品防護質量控制措施。為避免機械碰撞,需要設置鋼管圍欄;為編碼墩身被污染,需要設置塑料薄膜。
針對特大橋墩,需要先設計好合適的方案后再進行施工,使施工質量和工期得到有效保證。通過對實際工程的總結,得出兩點結論:
1)高墩泵送混凝土施工中可能存在的泌水問題需要認真對待;
2)可以采用墩身墩帽一次澆筑法。本工程項目中的43 號墩由于時間有限,利用了墩身墩帽一次澆筑法之后,縮短了5 d 的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