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臨時用地復墾與耕地保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主要表現在臨時用地復墾監管措施不到位、不履行復墾義務。基于安微省臨時用地復墾監管動態數據庫和監管系統開展GIS空間分析與預警分析,快速監測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臨時用地,反饋結果用于外業核查整改,提升臨時用地復墾監管水平。
關鍵詞: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系統;安徽省
中圖分類號: F301.24?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2-5603(2022)01-68-04
Technical Scheme of Temporary Land Recram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in Anhui Province
LIU Wei
(Anhu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Land Surveying and Planning,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With Chinese economy turning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mporary land reclamation and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It is mainly reflected by the inadequate regulatory measures for temporary land reclamation and the failure to fulfill the reclamation obligations.Based on the dynamic database of temporary land reclamation supervision and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Anhui, GIS spatial analysis and early warning analysis were carried out.The temporary land with violations was under supervision, feedback for field verification and rectification, and the supervision level of temporary land reclamation results were used.
Keywords: temporary land reclamation; supervision system; Anhui province
臨時用地管理制度是土地管理法規定的重要制度之一。 近年來,安微省各地加強臨時用地復墾管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臨時用地范圍不明確、重審批輕監管、重使用輕復墾等問題,影響土地管理的正常秩序。
為了貫徹實施《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土地復墾條例》和《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如臨時用地復墾過程中的用地手續不完善、土地復墾方案編制不科學,范圍、用地面積等發生變化不辦理復墾方案的變更手續,土地復墾保證金不繳納,使用期限屆滿不按時復墾或者不辦理延續審批手續,復墾質量不合格,管理檔案資料缺失、技術監管手段落后等,可以通過信息化手段,增強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的數據獲取、預警監測、科學決策等能力,提升臨時用地復墾監測監管水平。
目前,深圳市在臨時用地審批監管系統中實現臨時用地全過程審批、監管工作;廣東省臨時用地監管與恢復監測項目對臨時用地開展“逐圖斑、全生命周期”監管;安徽省開展臨時用地審批及復墾情況清查專項行動,依托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系統進行在線監管,具有很強的實操性。
1 建設目標
依托省級自然資源遙感監測“一張圖”和綜合監管平臺,利用最新土地利用變更調查數據、遙感影像等資料,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模型的土地復墾監管系統,對臨時用地復墾情況進行有效監管,并加強對重點建設項目臨時用地復墾的跟蹤督導。進一步健全土地執法聯動協作機制,嚴肅查處臨時用地違法違規行為。壓實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監管責任,督促指導其規范土地復墾方案審查、臨時用地審批及報備、復墾驗收等程序。省、市、縣3級自然資源管理部門進一步形成上下合力,督促項目單位切實履行復墾義務,及時科學編制土地復墾方案,繳納復墾費用,簽訂臨時用地協議,辦理審批手續,嚴格按照批準的土地復墾方案和臨時用地手續使用臨時用地,落實土地復墾和驗收申報等責任。
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系統建設目標是整合臨時用地管理相關信息,建立覆蓋各管理環節的業務監管平臺,提高監管水平。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系統是按照“將權力和責任放下去,把監管抓起來”的要求而建立的全省臨時用地復墾調查監測、綜合分析、動態跟蹤的一體化監管系統,以管理行為和動態變化情況為監管對象,以制度和規范為保障,以數據和監管指標為量綱,以業務應用為支撐,實時掌握臨時用地復墾管理各個環節動態信息,為加強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的規范化管理,增強政策執行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提供信息化技術支撐。
2 建設思路
2.1 系統主要流程
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系統主要流程是以土地復墾方案的項目為單位,按照方案審查、供地審批、到期延期和復墾驗收4個階段進行全流程的監管(見圖1)。臨時用地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經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批準可臨時占用,需經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備案。
2.2 系統功能模塊
按照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的流程,系統設計了信息填報、GIS空間分析(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預警分析、匯總分析、外業核查等五大功能模塊,每一功能模塊下分為若干子功能模塊。信息填報模塊有方案審查信息填報、供地審批信息填報、到期延續信息填報、復墾驗收信息填報功能;GIS空間分析模塊有數據分析、影像分析等功能;預警分析模塊有到期預警分析、超期預警分析功能;匯總分析模塊有綜合查詢、匯總分析功能;外業核查模塊有小程序App核查功能等。
3 系統功能
3.1 系統用戶
縣級自然資源用戶負責轄區內臨時用地復墾項目的信息填報,縣級自然資源用戶應當在臨時用地監管系統中及時填報臨時用地的位置、面積,批準文件、土地使用合同、土地復墾方案,土地復墾保證金及繳費憑證,復墾驗收合格書等[1],形成年度臨時用地復墾管理情況報告報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
市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對轄區內項目監管、對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臨時用地實行備案,市級自然資源用戶及時審查填報情況,發現不符合批準條件、不符合填報要求、“批少占多”、逾期未復墾等問題的,責令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予以糾正整改。
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對轄區內項目實施備案監管。省級自然資源用戶要加強對全省臨時用地復墾管理工作的監督和指導,通過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系統及時發現分析出臨時用地復墾管理工作中的問題,督查縣局嚴格填報臨時用地信息,對超出規定范圍批準、超出有效期的臨時用地未復墾、復墾驗收弄虛作假等情況進行通報。
3.2 信息填報
監管系統以臨時用地復墾項目為單位,以臨時用地的土地復墾方案審查、供地審批、到期延續和復墾驗收等4個環節(見圖1),通過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系統,按項目分階段進行審批信息和圖件信息等的備案工作。
土地復墾方案審查信息填報: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填報項目名稱、業主單位、編制單位、項目位置(四至坐標信息)、用地總面積、占用耕地面積、是否占用基本農田(市局出具備案意見)、專家組評審意見、縣局審查意見書等。
臨時用地供地審批信息填報: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填報臨時使用土地合同、土地復墾協議、土地復墾保證金及繳存憑證、臨時用地期限、土地用途,供地批準文件等。
臨時用地延續信息填報:臨時用地有延續使用的,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填報延期使用批準文件,延期使用起止時間。
復墾驗收信息填報土地復墾驗收后,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填報項目竣工報告書(含項目竣工圖和無人機航拍影像等)和土地復墾驗收批復文件。
3.3 GIS空間分析
將臨時用地土地復墾項目的矢量數據基于空間位置進行承載,并統一集成加載到GIS應用平臺中[2],疊加最新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最新遙感影像庫、生態保護紅線庫、自然保護地范圍等數據庫,進行GIS空間分析,該分析是全生命周期監管的核心功能[3],能快速識別出項目區的影像特征,評估項目區復墾驗收質量,并對項目區土地利用現狀進行動態遙感監測。
3.4 預警分析
系統對項目使用期滿1年仍未復墾的臨時用地項目進行“超期警告”,及時通報市縣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查處。對項目剛完工還處在復墾期的臨時用地項目進行“到期預警”,發出警示信息,督促縣局加強工作調度,監督土地復墾義務人及時復墾。
3.5 匯總分析
系統能導入導出EXCEL統計表格,導出項目區的四至坐標圖形等信息。按照省、市和縣三級行政區域、項目單位、未復墾等關鍵字信息,查詢統計臨時用地復墾項目管理信息,并進行匯總分析。
3.6 外業核查
系統提供外業核查功能。當項目復墾驗收后,由省級用戶發起外業核查,據地塊位置和坐標進行實地核查,核查終端能夠實時調用系統信息,并將核查情況和照片(視頻)等信息錄入系統。
4 結論
針對建設項目臨時用地大量占用耕地,批準后監管不到位,到期不恢復等問題,建立安徽省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系統,實現臨時用地復墾的在線監管。
通過對所有復墾項目進行實時監測、綜合分析、動態跟蹤,快速識別臨時用地使用過程中用途變更、超面積使用、興建永久性建筑等違法違規行為,督促屬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和項目建設整改,強化了對到期臨時用地復墾恢復的監督預警實現一體化監管長效機制,較好地解決了臨時用地復墾中的重審批輕監管、重使用輕復墾等問題。
下一步還應開展臨時用地復墾監管系統與年度國土變更調查、衛片執法檢查等系統互聯互通研究,提升臨時用地復墾橫向監管能力。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王春明, 王斌, 張羽, 等. 吉林省建設用地批后監管信息系統指標體系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12, 40(35): 4.
[2] 張桂芬, 沈偉. 基于GIS的城市土地全生命周期管理方案研究[J]. 城市勘測, 2019(4): 18-22.
[3] 付雄武, 沈平, 雷媛. 基于生命周期模型的土地監管平臺建設:以武漢市為例[J]. 中國土地, 2019(12): 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