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霞



摘要:以中藥材肉桂中肉桂酸的分子結構的確定,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探究情境,布置學習任務,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親歷科學家確定有機物結構的一般過程,建立研究有機物結構的方法的認知模型,從有機物結構的視角認識以肉桂酸或其合成物為主要成分的產品,實現化學課堂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肉桂的提取物;課堂教學;肉桂酸;防曬霜
文章編號:1008-0546(2022)04x-0045-03
中圖分類號:G632.4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22.04x.013
2021年6月在我校舉辦張家口市中學化學實驗教學觀摩研討會,筆者作“如何確定肉桂酸分子的結構”實驗探究示范課。接下來筆者將從五個方面說明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與實踐過程。
一、教學內容的選取背景
有機化學以它特有的物質分離、結構測定、人工合成等手段,成為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具有非凡能動性和創造力的武器。藥物化學是有機化學中一個重要的分支。藥物研究中包括中醫藥的研究,積淀了幾千年的中醫藥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巨大寶庫,從中藥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如何確定肉桂酸分子的結構?”涉及有機物鑒定與合成,選取肉桂為題材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肉桂是常用的燉肉香料,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緊密,大部分學生不陌生。另一方面肉桂也是一味中藥,其藥性的有效成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可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時展現中醫藥的神奇魅力,讓學生認識中醫藥文化對保障人民生命和健康、繁榮發展中華文化的重要價值。
二、學情分析及學習目標
“如何確定肉桂酸分子的結構”一課是在人教版選修5《有機化學》系統學習的基礎上延伸的內容。高二學生已經學習了有機物的一般研究步驟和方法,掌握了相關官能團的化學性質,同時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通過探究的過程,親歷科學家研究有機物的過程,形成嚴謹的科研思維方式,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感受科學的魅力。
參考《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1]的教學要求,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肉桂中存在多種有機物,源自于肉桂的純凈有機物X需要一系列的分離提純操作方可得到。
2.從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步驟為起點,運用元素分析、儀器分析和實驗探究的方法,確定有機物X的分子式、結構式。
3.親歷實驗探究過程:包括提出問題、設計實驗方案、實施實驗方案、形成結論。
4.從官能團和化學鍵的視角推斷有機物的化學性質,分析有機合成中的反應機理,感受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育科學精神,樹立為祖國醫藥事業進一步發展做貢獻的責任意識。
圖1是“如何確定肉桂酸分子的結構”一課的教學流程,讓學生激發學習興趣,對生活中的肉桂的提取物產生好奇心,興趣與探索指向核心內容,進行主題為“組成確定→結構預測→分子合成應用”的探究活動。
四、教學實錄
環節一:情景引入
[教師]桂皮是燉肉時用的香料,同時也是一味中藥,《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這樣記載桂皮:“味辛溫,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利關節,補中益氣。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通神,輕身不老。面生光華,眉好常如童子。”那么桂皮有什么神秘之處呢?今天就讓我們帶著疑問來研究桂皮中的提取物之一“有機物X”。
[教師]如何從肉桂中提取到純凈的有機物X呢?
[學生]通過研磨成粉、溶解、過濾、萃取、蒸餾等一系列物理方法得到。
環節二:確定X的分子式[教師](出示樣品)這是一瓶提純后的X,同學們你作為科研人員該如何進行研究?要研究什么?
[學生]研究其組成、結構、性質、用途。
[教師]研究有機物的組成,通常用什么法?
[學生]元素分析法,通過燃燒有機物測定其元素組成。
[教師]燃燒有機物要確定什么信息呢?
[學生]有機物所含的元素種類以及每種元素的含量。
[教師]有機物中含碳、氫元素,其燃燒產物是什么?如何驗證產物?請設計實驗方案,通過實驗探索有機物X的分子組成。
[學生]水和二氧化碳。用干燥的小燒杯倒扣在火焰上方看燒杯壁上是否有水霧生成;用石灰水證明二氧化碳。
[實驗探究1]將有機物X放在蒸發皿里加熱至熔化,再用玻璃棒蘸取熔化物放在酒精燈上點燃,并檢驗燃燒產物。
實驗結果:倒扣在火焰上方的干燒杯壁上有水霧,向燒杯中加石灰水后變渾濁。證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說明X中含有碳、氫元素,但不能證明是否含有氧元素,也不能得到原子個數比。[教師]那么還需要測定哪些數據?[學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有機物X的質量。
圖2是用燃燒法測定有機物中元素含量的常用裝置。
準確稱取14.8g有機物X(只含CHO三種元素中的兩種或三種),充分燃燒后,將產物通過裝置D,其質量增加7.2g,再通過裝置E,其質量增加39.6g。通過計算得出有機物X的最簡式。
[學生]裝置D增加的質量是水的質量,7.2g水物質的量為0.4mol;裝置E增加的質量是二氧化碳的質量,39.6g二氧化碳物質的量為0.9mol;故14.8g有機物X中含氫原子0.8mol,碳原子為0.9mol。可計算出有機物X中氧元素的質量為3.2g,其物質的量為0.2mol;所以有機物X中C、H、O原子個數比為9∶8∶2。它的最簡式為C9H8O2。
[教師]現代元素分析儀能更快捷地得出碳、氫、氧個數比。X的最簡式確定了,確定它的分子式還需要什么數據?
[學生]分子量。[教師]可用什么方法測得分子量?[學生]用質譜儀測定。根據X的質譜圖(圖3)分析,可得其分子量為148,所以X的分子式為C9H8O2。gzslib202204021624環節三:確定X的結構式[教師]X的分子式為C9H8O2,如何分析它的結構呢?先確定它的不飽和度,再猜想其中可能含有的官能團?
[學生]不飽和度為6,可能含苯環,還可能含的官能團有:-COOH、-CHO、-COO-、碳碳雙鍵等。
[教師]如何確定官能團?
[學生]物理方法有:紅外光譜儀和核磁共振氫譜儀。化學方法有:通過實驗來確定X含有的官能團。
[實驗探究2]驗證X中含有的官能團。實驗藥品及儀器:X的溶液、5%硫酸銅溶液、10%氫氧化鈉溶液、酸性高錳酸鉀溶液、石蕊試劑、
溴水、試管(若干)、膠頭滴管(若干)、試管夾、酒精燈、火柴。
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動手操作實驗。根據實驗結果自主分析,總結得出X中所含官能團的種類及個數。
[學生]陳述實驗結果:小組一的同學將X的溶液與新制氫氧化銅混合加熱,發現未出現磚紅色沉淀,說明不含-CHO。小組二的同學往X的溶液中加石蕊試劑,溶液變紅,說明含-COOH。結合X分子式C9H8O2,其中含兩個氧原子,故X中不含-CHO、-OH、-COO-(酯鏈)。有機物X不飽和度為6,苯環不飽和度為4,羧基不飽和度為1,推測X中含有碳碳雙鍵,嘗試加溴水驗證,發現溴水褪色,說明X中含有碳碳雙鍵。
實驗結論:有機物X中含一個苯環、一個羧基、一個碳碳雙鍵。
[教師]請同學們依據實驗結論并結合分子式,寫出X可能的結構簡式。
[學生]寫出五種符合上述條件的結構簡式(圖4)。
[教師]這些可能的結構中,到底哪一種是X呢?還需要用什么數據才能確定X?
[學生]根據X的核磁共振氫譜進行分析。X的核磁共振氫譜圖顯示,有六種化學環境的氫原子,其峰面積比為1∶2∶2∶1∶1∶1。所以有機物X的結構式,因其來自肉桂,故命名為“肉桂酸”。
COOH,因其來自肉桂,故命名為“肉桂酸”。
環節四:以肉桂酸為基礎物的有機合成和應用
1.肉桂酸與醇生成的物質香味更濃郁、更持久。可用作食用香精,也可用作日化用品香精,香皂、洗衣粉、洗發水等就可加入這種香精。
2.安耐曬防曬霜成分中有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能有效吸收280-320nm紫外線,安全低毒,不刺激皮膚,且有抑制形成黑色酪氨酸酶的作用,能使褐斑變淺、甚至消失。
[教師]以上兩個應用中利用了肉桂酸和甲氧基肉桂酸的什么性質?可以發現分子結構中肉桂酸分子中的哪個官能團發生了變化?
[學生]羧基發生酯化反應。
[教師]肉桂酸在藥物合成方面有廣泛的應用。圖5是抗驚厥藥物主要成分分子的結構簡式,與肉桂酸分子的結構對比不難發現羧基變為了酰胺基。圖6為這一合成藥物的過程中所涉及到的二步反應。第一步反應的反應物中,R′為氫原子時為肉桂酸,R′為OCH3時為肉桂酸的衍生物對甲氧基肉桂酸,同學們觀察圖6,能否看出酰胺基是如何生成的?
[學生]第一步羧基上的-OH被氯原子取代形成酰氯基,第二步酰氯基上的氯原子被氨基酸的
[總結]同學們,我們研究了肉桂中的提取物之一肉桂酸,從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到分子式的確定,再到結構式的確定及合成應用,實現了自主探究。在有機物的學習中,我們要學會從已掌握的研究有機物的方法來分析未知物,再利用未知物設計新的有機物。有機化學最大的貢獻是發現和創造,發現和利用自然界的有機物,再創造出新的有機物來提升生命質量、促進社會發展。
五、教學反思
本課以探究肉桂酸分子結構為情境,圍繞認知發展、驅動性問題兩方面展開教學。認知發展方面:原有知識→探究未知有機物→運用新知。驅動性問題方面:有機物X的組成分析→分子式的確定→結構式的確定→合成應用。由《神農本草經》和《本草綱目》對肉桂的記載引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衍生出學習任務——研究肉桂酸的結構,以問題驅動學習活動,并以活動的開展和問題的解決來實現教學目標,使學生直觀體驗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步驟和方法,分析未知物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合成應用。引導學生用所學習的化學知識和學科觀念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讓學生體驗化學知識在解決問題中所起的重要價值。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