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上海西岸文化藝術季·春夏重磅展覽項目,“奈良美智”大型個展于2022年3月5日~9月4日登陸余德耀美術館。此次展覽不僅是日本藝術家奈良美智(Yoshitomo Nara,生于1959年)在中國內地的首次個展,也是他在世界范圍內首次大規模回顧巡展。本次展覽中呈現了藝術家70多件重要繪畫、雕塑、陶瓷、裝置,以及700多幅紙上作品,包含大量未曾展出的手稿,幫助藝術愛好者在全面回顧藝術家跨越37年多產藝術生涯的過程中,實現一次與其藝術思想與內在的“面對面”交流。

奈良美智,一個藝術愛好者們絕不陌生的名字,其作品不僅在拍場上屢屢破億,更是日本“最貴”藝術家。這樣一位當代藝術的“頂流”以上海為起點,開辦其在中國內地的首次個展,自然吸引無數目光。他刻畫的肖像深入人心,有眼神凌厲、隱約不懷好意的人物,偶爾揮舞匕首或叼著香煙,也有懸浮在夢境般景色中的頭像和人像。這些作品反映了這位藝術家與內在自我的坦誠對話,他從音樂、文學、童年的記憶以及在德國的求學和生活經歷(1988年~2000年)中汲取靈感,追溯自己在亞洲和庫頁島的文化根源,同時融入來自歐洲和日本的現代藝術元素。
然而即便已經名利雙收,奈良美智依然保持著謙卑和內省,這種個性與為人處世的風格,和他的成長經歷密不可分。
1959年,奈良美智出生于日本青森縣弘前市,是“二戰”后的一代。由于家庭并不富裕,因此他的父母都需要外出工作維持家計,兩個哥哥又與他有些年齡差距,這使他成為日本第一代“鑰匙兒童”。

奈良美智,《云上的人》,1989,布面丙烯,100 × 100 cm私人收藏,日本,?YOSHITOMO NARA

奈良美智,《無害的小貓》,1994布面丙烯,150 × 140 cm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YOSHITOMO NARA
雙薪家庭和身為幼子的原生背景,讓奈良美智在父母的放養下,獲得了自在探索的童年生活。由于鄰居中幾乎沒有和自己年齡相仿的小伙伴,而所謂的鄰家實際相隔甚遠,幼年的他又無法獨自出去玩耍,因此大多數時間都是一個人待在家里,看繪本、和貓玩耍、飼養烏龜等。奈良美智也會常常去看鄰居家養的羊,自那時候起,他便喜歡與自己,與動物對話。
到了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深夜廣播為日本年輕人帶去了海外的聲音:電視通過衛星向全世界直播人類首登月球;膠著的越南戰爭被年青一代質疑,逐漸發展成龐大的大型反戰浪潮。就是這樣充滿著混亂與嘶吼的文化背景,構成了奈良美智10至20歲的青春期。
搖滾此時走入了奈良美智的生活。由搖滾延展開來,奈良美智的興趣逐漸蔓延至根源音樂、英國民謠等等。高中的時候,一個名為“必殺佞武多(神轎形花燈車)”的團體將車庫改成了咖啡館,希望奈良美智來幫忙。于是在高中二年級的秋天,奈良美智把學習放在一邊,在搖滾咖啡館上傾注了全力。他每天都會去咖啡館,聽熱愛音樂的大學生談論文學、舞臺劇和電影,而他也時常講些不為人知的音樂故事。
搖滾、文學、畫畫構建隨意輕松而感性內省的氛圍,不斷地豐富著奈良美智的感性并讓他感到享受,在心中留下烙印的文學佳作也成為其日后身為藝術家的血肉。而在青森度過的、到高中畢業為止的敏感時期,那些記憶和風景也成了他內心深處不可動搖的基底,成為存在于內心深處無法逃離的無意識,并在日后的作品中現出端倪。

“奈良美智”,余德耀美術館開幕現場,2022 年攝影:王慶

奈良美智,《為繪本“寂寞的小狗”而畫》,1999紙上丙烯、彩鉛,26 × 51.7 cm藝術家收藏,?YOSHITOMO NARA
音樂富有感染力,能夠傳達深刻的情感,奈良美智的藝術創作結合視覺、情感和文字,也呼應了這種力量。從他早期創作的寓意畫到近期的肖像畫發生了戲劇性的演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奈良美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的畫作。富有層次的筆觸和繽紛炫彩的色調,與他早期紙上作品中相對粗糙的DIY美學和玻璃鋼雕塑作品的光滑锃亮形成了鮮明對比。奈良美智的作品表現出如同民謠音樂般的素凈質樸,他曾表示:“如果觀者能夠看透(我的)作品表面的情感沖擊,感受到一種動人的平靜與深沉,那么毋庸置疑,這正是因為我受到了這種音樂的影響。”除了音樂,海外生活經歷也給他的人生和創作帶去重大的影響。
1979年,在雕塑專業巖野勇三的指點下,奈良美智進入武藏野美術大學技術專修科學習。在即將進入大學二年級的春假,20歲的奈良美智前往歐洲旅行。在這里,他與青年旅社的外國年輕人交談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每當提到大家都知道的名字,就像共享了一幅超越語言的圖像,而他對這樣的語言充滿感激。gzslib202204021653這趟旅行改變了奈良美智,使他明白,比起繪畫技術的優劣,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人所能共享的東西更為重要,也更為有趣。但無法忽視的是,這趟旅行確確實實花光了當年的學費,因此他不得不從武藏野美術大學退學。“不過,父母并不知道我將學費當作旅費花光了。我告訴他們,我轉學去公立學校是為了減輕他們的學費負擔。”
1981年,奈良美智入學愛知縣立藝術大學。由于畢業創作被大學買走了,奈良美智原本應該自動升入研究課程,但因為不記得提交書面申請的截止日,所以他沒能順利升學。因此大學畢業后,奈良美智一直在美術預備校當老師。但當意識到自己開始在學生面前大談理想似乎是在欺騙充滿求知欲的學生時,奈良美智便覺得自己必須再一次投入學習之中。

“奈良美智”,余德耀美術館開幕現場,2022 年攝影:王慶

“奈良美智”,余德耀美術館展覽現場,2022 年攝影:JJYPHOTO

奈良美智,《酸雨過后》,2006布面丙烯,227 × 182 cm私人收藏,?YOSHITOMO NARA

奈良美智,《火》,2009木板上丙烯,90 × 90 cm川崎祐一收藏,日本, ?YOSHITOMO NARA
于是,在1988年,他來到了當時還屬于西德的杜塞爾多夫。在這里,他和大家一樣從一年級開始學習。在二年級,學校舉辦的一次正式展會上,奈良美智收到了荷蘭一家畫廊的參展邀請,與此同時,德國科隆一家知名畫廊也向他伸出了橄欖枝。后來正是由于科隆這家畫廊的推薦,奈良美智得以以藝術家身份留在了德國。“我覺得自己是一個成熟的畫家了,在那里作畫、生活令我感到快樂。”
這一比常人更久的學生時代,是讓奈良美智成為藝術家的重要階段。日后,奈良美智的這段記述,可能是這段時間最好的注腳——“我身在這個領域,并沒有什么特定的因緣,只是各種各樣的事像在時代中交錯,推動我走上了這條道路。對我來說,創作作品不是為了發布。盡管從結果來看變成了現在這種狀態。但是,不停繪畫這件事于我而言,是照亮自己身處何處的明燈。被照亮的我,絕不僅是畫畫的我。”

奈良美智,《搜尋》,2019紙上丙烯、炭筆和彩鉛,75.1 × 42.9 cm藝術家收藏,?YOSHITOMO NARA奈良美智,《思想家》,2018陶瓷,31 × 直徑19 cm藝術家收藏,?YOSHITOMO NARA奈良美智,《冷杉小姐》,2012青銅著黑銅色,213 × 52 × 42.5 cm藝術家收藏,?YOSHITOMO NARA
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并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災難,事故地點位于奈良美智的工作室以北僅70公里遠。此后,他的創作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情感上深受災后創傷觸動,促使奈良美智轉向一種更加沉思內省的創作模式,他開始制作陶器并鑄造圓形或橢圓形的大型青銅頭像。雕塑表面凹凸不平的肌理反映了出自藝術家之手的觸感,平靜的表情則使人聯想到死亡面具的印模,緬懷在悲劇中喪生的千萬亡魂。
此次展覽還在美術館高挑的主展廳中搭建出了一座特別的“奈良美智雕塑公園”,由阿德里安-卡迪工作室設計的特制展臺上展出了這一組青銅雕塑和玻璃鋼雕塑原始模型,反映藝術家極具共情的創作。透過奈良美智安靜、沉思的作品,本次展覽也旨在重置某些主流看法,將焦點轉向藝術家近十年創作中更為普遍的自我內省和個性。